APP下载

真声与假声、真情与假情
——论贵州苗族民歌演唱的真、假声文化

2017-01-28王文贵

黄河之声 2017年16期
关键词:假声唱法真情

王文贵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 563000)

真声与假声、真情与假情
——论贵州苗族民歌演唱的真、假声文化

王文贵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六盘水 563000)

贵州苗族民歌流行着真声与假声两种唱法(以贵州省丹寨县嘎闹苗族为例),每种唱法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各有不同。每种唱法在其特定的场合会各有其优势,特别是它那独特的假声唱法,在众多场合都体现出它独到的优势,因为在那漂亮的假声背后会隐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假声是苗歌演唱的最高境界,也是假声把苗歌艺术引到艺术的一个高度。本文通过诠释苗歌真声与假声的对比,寻找真情与假情的体现,探索苗族文化的内涵。

苗族民歌;苗族文化;真声;假声;真情;假情

贵州省丹寨县苗族嘎闹支系的苗歌一直都流行着两种唱法:真声唱法和假声唱法。每种唱法的用法和意义各有不同,但也有相似,分别如下:

一、真声与假声

在人类发声的所有声音中可以把它们分为真声和假声两种声音。何为真声?何为假声?

(一)真声的概念

“人声艺术的一种发声方法。传统戏曲唱法称为大本嗓或称真嗓。它的发声生理机制近似与‘胸’声的特点,音量大,泛音多,接近于生活语言发声,常用于中、低声区。”

(二)假声的概念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假声又称假音,是人类通过控制声带发出的一种高于正常音域,或接近正常音域上限一个八度范围内的高音。”

二、真情与假情

(一)真情的概念

真:真实。情:情感。顾名思义,真情就是真实的情感。

(二)假情的概念

假: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情就是不真实的情感,不是内心真实的东西,有假装,伪装和虚情假意的意思。

三、真声与假声对应的真情与假情

(一)真声传真情

苗族歌曲多数都是真声演唱。例如:酒歌、古歌、哭嫁歌、哭丧歌、祭祀歌等等,这些歌种都以真声演唱为主,只有山歌和情歌惯用假声演唱。因为酒歌古歌,哭嫁歌,哭丧歌、祭祀歌等都是在人多的场面,面对面,侧重于歌词内容,无需高亢的声音,也不用伪装自己,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现。例如酒歌,就是向客人表达自己热情好客的心情。

《酒歌》歌词大意是:客来到我家,鸟飞到我林,想想心里空空的(客人来到家没有什么招待,想来想去心里落空空的,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赶忙到地里,摘来苦青菜,煮吃苦又苦,不吃也好哥啊/妹啊/客啊。

表达的是一种想把客人招待好点,可是心有余而又力不足,只能以歌来表达自己招待不周的愧疚之情。

(二)真声传假情

1.不会(不懂歌词含义,不能寄情于歌)唱歌的群体

初学者。当初学者还没有完全领会所学歌曲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记背歌词而歌唱,就像我那两岁的侄女,当我们在教她唱《一只老鼠舂玉米》这首儿歌时,我感觉她就是在读绕口令,虽然背的滚瓜烂熟,但是谁敢肯定她能懂其意呢,谁又敢肯定她用了真情?

童谣《一只老鼠舂玉米》

歌词大意:

“一只老鼠舂玉米,一只山羊去乞讨。打架断了只翅膀,断了条腿挂着跑。拍拍翅膀向东飞,一飞飞到黄河(黄色的河)边。水,你为啥这么黄?石头翻滚我就黄。石,你为啥要翻滚?因为龙刨我才滚。龙,你为啥要刨石?只为找那板栗吃。板栗为啥掉下来?因为风刮我才掉。风儿为啥你要刮?因为打雷我才刮。雷公为啥要打雷?打雷辞旧翻新年,翻年人们才干活,干活才能过生活,所以小孩你别哭,打打糍粑给你吃。”

看这首童谣的歌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面三句似乎一点逻辑都没有,但是用苗语唱念却朗朗上口,一般开始呀呀学语的孩子都能唱这几句。在孩提时外婆也教我唱过,等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时,外婆再叫我唱这首童谣时,我就会问:老鼠那么小怎么能舂玉米?山羊为什么要去向老鼠乞讨?他们一个那么大一个那么小,怎么能打架?小的时候因为好奇所以很幼稚地守在羊圈里等待目睹山羊和老鼠打架的那一幕,可是怎么也没有等到。山羊和老鼠都没有翅膀,打架的时候怎么还会断了翅膀呢?为什么打架断了腿还能跑,断了翅膀还能飞?外婆永远只有这样一个答案:“我也不知道啊,这也是我的外婆教给我的,我的外婆也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呢,所以要自己去想。”

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唱完这首歌,都会有满脑子的疑问,答案无从寻找,困扰着我的整个童年。后来我发现这几句歌词的主要功能是锻炼小孩的发声,因为这三句包含了边音,鼻音,齿音,开口音,闭口音等等许多很难发准的音,所以它的重点在发音,可以不用太注意歌词的意思。而另一种功能,或许因为它本身就存在许多疑问,目的是为了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但是接下来的部分逻辑又非常清晰,一问一答,有因有果,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告诉了人们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其中也涉及到一点朴素的天文地理和因果联系的知识。

整首歌曲体现了两种哲学观点,前面部分体现了朴素的唯心论,后面部分又体现了事物是有因果联系的观点。我相信过几年我那侄女也会问我,当年问我外婆的问题。等到那时候她再唱这首歌的时候,可能意义就会变了,因为那个时候他会通过歌词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2.会唱歌的群体

哭嫁歌。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教育的普及和电视网络的发达,苗族年轻人对苗族以外的文化越来越熟悉,反而对苗族自身的文化越来越生疏,他们在电视上、小说上见证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恋爱,见证一次次感动的求婚和结婚的场面,见证一对对演出来的恋人的幸福,电视上给他们的信息是:做新娘的那天是女人一辈子中最最漂亮的一天。所以那天新娘要打扮得很漂亮,电视中的婚礼只看到新娘快乐的微笑,很少看到新娘伤心哭泣。又因为在年幼的时候,歌师根本不教女孩子唱哭嫁歌,他们认为还不到时候教这些题材的歌,让孩子太早涉及这些题材只有让孩子早熟、早恋,可是等女孩长到十五六岁,十七八岁正是学习这类题材歌曲的时候,或许他们已经远在他乡打工或着求学,根本没有机会学习他们一生中这么重要的歌谣。即使有真情在也没有哭嫁歌这么好的载体来承载他们的真情。所以怕别人笑话说:新娘出嫁都没哭,该是这女孩不够孝敬。再加上当今出嫁的女孩,为了漂亮而画了一脸浓妆,哭的时候连眼泪都不敢掉,怕弄花了脸,真情与否谁又得知?我是见证了好几例上一辈和我们这一辈的婚礼和哭嫁。举两个例子做个对比: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小姑出嫁,从订婚的那天开始他就时常“哭”,姑姑出嫁的那天,我和弟弟看姑姑哭得伤心,我们俩也跟着哭闹起来,拉着姑姑的衣襟闹着不让她走。现在回想起来姑姑当时哭得有多真,至少当时是把我们这两个小孩给感动了的。再看看现在的新娘,去年年末我堂妹出嫁时,从订婚那天开始她就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整天缠着我们给她选嫁妆,整天在幻想着结婚那天她该有多美,整天问我们结婚那天到底是穿苗族盛装还是婚纱更美一点。他妈妈再三嘱咐她到了结婚那天出门的时候要哭,是的那天出门的时候他是哭了,而且哭得很大声,但是一个词都没有,送亲的小孩都笑她哭得假,连小孩都看得出来真假。

哭丧歌。只要在当地有人死了,苗族妇女们都会以关心和同情的名义去陪同和安抚死者的家人,并且为了礼仪的需要他们也会陪死者家属哭上几段,哭一个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没有任何情感来往的死者,甚至有的连认识都不认识,那么她就像小学生朗诵课文一样的哭,其中会有几分真情?所以,真声也有假情。记得我母亲在前段时间陪我婶婶去参加我婶婶的一个姑母的追悼会,回来的时候我问我妈妈,“妈,你这么爱哭,这次去准是也哭了吧?”“哭了啊,能不哭吗?!那还不被别人笑话。”我追问,“你认识她吗?”“不认识啊,那么远的亲戚,连见都没见过几次呢。”我又问,“那也哭得出来啊?”“每次哭都还不是那几句话,有什么难的。”我问,“都哭了些什么啊?”“男孩子问这么多干嘛,你们又用不着。”于是,我沉默……

(三)假声传假情

假声一般是苗歌演唱的最高境界,一般假声演唱传递的是最真实的情感。但是也有假声假意的时候。

初学者,在学习苗歌时为了在歌师和歌班的成员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刻意运用假声演唱,这时的假声可以说更多的是在炫技。还有,歌班的几个成员为了温习歌师教给他们的新歌,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虽然运用假声,但是打逗嬉笑地唱着一首情感沉重的歌谣时,何来的情到深处?如果没有真正需要歌声来表达的情感,也没有由感而发的场景,情从何来?

记得和哥们去游方时必唱的开场白:《唤妹来赏月》

《唤妹来赏月》歌词大意:睡觉了没有,我的情妹妹,如果睡了就赶快起呀,来陪我守夜,来陪我守山,陪我守星星,陪我守月亮。

这首歌非常讲究演唱场合(一般都是在游方场上唱的歌),可是就被我12岁的堂弟在家里高唱着,都被大家笑他乳臭未干,不懂事。

(四)假声传真情

假声在苗族歌曲演唱中通常被使用,假声在苗族族群里叫做“让歌美”,或者“让歌飞起来”。初学者是很少用假声演唱的,因为歌师基本上不教学徒怎样用假声,他们的任务只是教学徒学会唱歌,在什么样的场合唱什么歌,会唱越多的歌越好,他们也不会因为学徒的歌声不好而责骂他们,责骂的只是学徒记不住歌词,不会运用所学的歌曲,灵机应变去对歌。他们认为声音是先天的,嗓子的好坏是父母给的,就像人的外貌一样,不需要改变。真声与假声只相当于人的面部表情,就像当你微笑起来会给人好印象。在当地出名的歌师并不是他的嗓音条件有多好,而是他能唱的歌有多少。对歌好比作诗,看谁的文采好(对歌时的应变能力),看谁的知识丰富(歌曲的储存量),当然两者兼备的就是人们崇拜的歌师。假声只是他们情到深处,不由自已,由感而发的一种处理歌曲的方法,所以在苗族族群里假声演唱是歌唱的最高境界。例如,你在苗岭山间听到远方传来的歌声:《山腰上的歌声》。

这首是飞歌,歌词大意:爬到高高的山上,放眼望去,河水清清向东流,家乡美美挂山腰,阿哥阿妹都在哪?他们吹笙跳着舞,笙声如水叮咚淌,舞姿如雾轻轻绕,哟……

四、苗族的假声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喜爱的艺术。唱歌是苗族人民最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情感是控制不住的,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可以表达,但是有很多时候身份不便暴露,所以只能用假声掩盖子自己,一般都会做到“只闻其声而不知其人”。从历史的发展演变到今天与苗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苗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地),从而发展成了苗族独有的一种民族文化。在当今没有阶级的担忧,但是有伦理道德的顾虑,因此假声能把对方的辈分年龄和性别等都能掩盖,只是单纯的对歌叙情,只是单纯的心与心的交流不受身份的限制,能真正达到“以歌养心”的目的。■

[1] 闾文娴.阉人歌手的历史分析与反思.大众文艺,2009,16.

[2] 王耀贵.男旦雌黄.雁北师院学报,1998,01.

[3] 蒙古族呼麦.文化遗产.民间音乐,中国文化网.

[4] 王砚玺.贵州“苗族飞歌”的民族个性与艺术品格[J].贵州大学学报,2009,04.

[5] 苗族简史编写组.苗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8,4.

[6] 邓康明.关于苗族飞歌,情歌的简析[J].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7] 何晶.浅谈畲族山歌中假声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09.

猜你喜欢

假声唱法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以心换心见真情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运用及分析
真情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