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术史》对分课堂教法初探

2017-01-28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75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美术史概论教法

祁 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中国美术史》对分课堂教法初探

祁 江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越来越大,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从“教学相长”到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学习、课后不复习,教学效率每况愈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上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对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很多学校、很多学科都已开始实施并初见成效。将“对分课堂”的科学理念应用到美术史课程是扭转和提高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美术史;对分课堂;教法

2016年宁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艺术概论〉对分课堂的教法》资助

2012年以前,有少数学生能对中国美术史上的部分作品的背景、作者与年代回答上来,并能进行简单地讨论。上课前,有25%的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的提问环节或讲授过程中,有少数学生能与老师互动。2013年至现在,美术史课上能跟上所谈内容的思路的同学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成了老师讲,学生沉默的境况。提问一人与集体提问的结果一样,鸦雀无声,教室里一片寂静,只听见偶尔的一声呼吸或咳嗽声。这种场景对于讲课正在兴头的老师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教学相长”到教学严重脱节,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讲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学生们全部低头玩手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学习、课后不复习,快考试前只能将范围划定,学生勉强死记硬背。只为区区60分而突击,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同学卷面成绩不高于60分。时隔几日,再去提问,对刚考过的不久的内容依然感到很陌生。

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共性就是师生互动很少,学生在年少轻狂的叛逆期必须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地被动接受新内容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差。老师从上课到下课或口若悬河或照本宣科,双方的教学行为严重脱节。这种“填鸭式”教育既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良好的教学效果,又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微课、慕课对于精通网络的学生来讲,除了运用了电脑网络与传统教学别无二致,并无新颖之处。后提出“翻转课堂”,突然间将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观。面对厚厚的教科书,依然感觉难以下手,不仅没有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反而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效果更差。

根据以上多种情形,上海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对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在个别的学科中得以应用,收效颇丰。对分课堂引起了多个学校的关注。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美术类学科学科尚未涉足。

本文将对分课堂的教法理论融入大学美术史进行初步论证分析,并结合当下学生的情形进行剖析。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证可行性,进而能在美术概论与艺术概论等专业理论课程中得以推广应用。

对分课堂:将一堂课交给老师和学生各一半的时间,可以两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具体分法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老师的时间,老师以启发的方式讲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等。这种传统的方式更便于学生接受。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进行讨论。讨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正如张教授所言:“如果学生有备而来,更重要的是隔堂讨论的方式,讨论效果好,课堂气氛热烈,并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操作性强,课堂活泼生动,教师轻松,在短期可能看到显著效果。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讲还是老师讲,都不能超出规定的时间,不松散、拖沓,完全要遵守对分课堂的理念。

学生分组要按学习成绩搭配的合理性,要做到成绩好的带后进生,后进生在每组中可以搜集整理学习资料,作讨论记录等工作,并不按回答问题的次数做为本门课程合格的硬性条件。使后进生在平时的学习讨论中慢慢积累经验,并不感觉自己被放弃,被遗忘,而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样做能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没有“害群之马”破坏课堂氛围与秩序,能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倍提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做一个聆听者,不发表任何意见或建议,最终在汇总讨论结果时作以中肯的评价。如果没有结果(即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没有完全消化)老师可作以提示或启发,鼓励学生再去思考、讨论或留作课外作业。老师作以记录,以便在下节课上进一步实现,不能按照教案上的环节和作业生硬地布置给学生。这样看似将教师“解放”了出来,其实不然,而是教师要进一步内化所教授内容,并且对课堂的环节灵活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会造成阐述语句不精炼、拖堂、课堂气氛不热烈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反作用。

以中国美术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为例。老师在第一节课(45分钟/节)不直接讲授新内容,首先要询问学生的爱好、对本课程的想法或对本课程的设想,与学生交换意见,讲明目的。按照人数,知识爱好、理论水平、成绩等分成若干小组并且讲明小组的意图,大致划分小组成员的分工。在第二节课上,先讲教材的目录,因为目录是课本的内容最简明扼要的呈现结果。先讲中国美术史的几大繁荣期,这是对中国美术史的最粗略的了解,可根据每个时期的时间、地点等进行简要地阐述。中国美术史有三个辉煌时期:秦汉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隋唐美术。综观美术史目录,可分为六大阶段:一、史前及先秦美术。有两大重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二、秦汉美术。主要有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还有书法的演变。本章重点:雕塑艺术;三、魏晋南北朝美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犹如西方的中世纪一样,艺术风格丰富多变。这一时期绘画的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才辈出,绘画理论也发展迅猛。经过短暂的隋代,中国美术走向了繁盛时期,尤其是人物画得到了重大发展。释道画的变革既辉煌又深远,山水画、动物画及书法也空前繁荣,石窟壁画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四、五代宋元美术。山水、花鸟画地位上升,并且形似的能力大为提高,开创了减笔画与文人画;五、明清美术。承袭文人画风,门派林立,两大绘画中心在北京与江南一带;六、近现代美术。从闭关锁国到政权覆灭再到西学东渐的美术历程。

以上便是中国美术史的脉络,要让学生感到美术史的生活性与日常性,并非全是学术性问题。使学生由浅及深地对中国美术史有所了解,激发兴趣。第三节课再从头开始系统讲解,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心理准备,只有做到有备而来,课上才敢讨论,使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有效进行,进而保证对分课堂中学生的时间有效地利用。

在这种赶、带、帮、学的大环境下学生由以前的未知转变为有备而来,降低了学生对学科的陌生度,兴趣也会慢慢培养起来。从完全被动接受转变为有目的性地学习。师生同在一个平台上,没有以往的自卑,更愿意自信地接受新内容、新知识,从而增加了对分课堂教法的成功几率。

这种教法不强迫学生预习、复习。所有的行为完全由学生的需要与好奇心督促完成。中、外美术史与艺术概论、美术概论课程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且艺术概论与美术概论有更多讨论的内容,如果对分课堂能在实际的美术史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在艺术概论与美术概论的教学中应用则更有必要与把握。

[1]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张学新,上海: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2]中国美术简史[J],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美术史概论教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郭诗奇作品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