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论巴赫音乐

2017-01-28四川音乐学院610021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人类学巴赫

胡 茵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以音乐人类学的视角论巴赫音乐

胡 茵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音乐人类学中认为音乐存在着多样性,同时也具有着其独有的风格。巴赫的音乐属于巴洛克音乐流派中的一种。本文试图从个人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流派风格范畴,以及音乐风格内涵的易变性和相对稳定性概念出发,结合巴赫自身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与巴洛克时期音乐家的双重身份,来阐释巴赫音乐的特征。

巴赫音乐;音乐人类学;易变性与相对稳定性

音乐人类学被引入中国之后,对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学科属性方面,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在音乐人类学视角下看巴赫音乐,他的音乐是具有突出的世俗性和宗教性的。此外,巴赫通过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和对人类自我牺牲精神的赞赏,充分体现其音乐中所独有人文精神。

一、音乐人类学视角下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1.乐曲风格

乐曲风格,主要是对音乐旋律、节奏、对位、和声等进行处理的方式。每个音乐作品在相应因素影响下,音乐风格通过独特形式表现,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联合。在曲式风格、旋律风格、节奏风格等等,对音乐作品均会产生较大影响1。音乐技巧中特定部分的不同,会促使音乐在细节上产生一定区别。

以巴赫音乐为例,其表现手法与音乐类型都较为丰富,存在一定的史诗性,表现得恢弘有气质。其中有抒情音乐,对音乐家的内心情感进行了细腻地描写;而巴赫的康塔塔,又存在一定的宗教色彩,并蕴含着世俗内涵,康塔塔内容较为深刻,情感的表达细腻而且丰富,如《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呼喊》。这一音乐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贵族之间的应酬,大多是以轻松活泼的音乐剧形式展示出来的。其中包括宣叙调、咏叹调、合唱和重唱几种;而巴赫的部分作品,直接对民间音调进行使用,促使音乐中充满浓厚的情趣和城市生活风情,如《农民康塔塔》等。

2.个人音乐风格

以巴赫为例,有学者认为,其只能是他自己,而不能成为别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巴赫为了突出其创作目的,促使自己的音乐和他人音乐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在音乐语言上,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这些音乐语言给人们带来了音乐风格上的明显差异。

例如,巴赫前奏式的即兴方式的前奏曲、幻想曲以及遵循一定原则的赋格曲,这些音乐间相互组合,形成各自独立,又能相互补充的音色效果。从乐器的角度来看,巴赫最为擅长的是管风琴,在巴洛克时期,巴赫属于管风琴大师级人物。

3.音乐流派风格

人们把音乐风格分为多个种类,西方音乐史上,甚至通过音乐流派来称谓一个时代,例如巴洛克音乐时代,古典音乐时代、浪漫主义音乐时代等。在多重音乐时代中,每个时期均存在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时期,这时的织体属于重要形式的决定因素。此外,巴洛克时代“通奏低音”唱主角。

二、音乐人类学视角下音乐风格内涵的易变性和相对稳定性

1.音乐风格的易变性

首先,音乐风格和生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存在着开始、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同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宗教信仰、语言环境等均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巴赫,他所生活的年代,宗教思想盛行,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巴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均在教堂任职,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巴赫谱写了大量的宗教音乐。巴赫信奉的是马丁•路德教,这一宗教提倡人们遵循自身宗教经验,并且从中寻找精神真理。巴赫生活中本也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因此,在他的音乐中,可以听出相对深厚的宗教色彩,并且充分表达了一个信徒对宗教深深地依赖。巴赫自己看来,其创作的音乐,能够和上帝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巴赫采用相对客观和理性的音乐方式,对上帝的话语进行解读与思考;借助音乐,让世人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巴赫虔诚的信仰体现在音乐上,让人感受到他的音乐具有着严肃、朴实、和谐的特点。巴赫属于一名教会音乐家,其通过音乐对宗教进行宣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人类于苦难中,体现出巴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道德,进而赋予巴赫音乐深刻的思想内涵。巴赫采用管风琴、康塔塔、众赞歌等作品,向世人展现了自身的世界观和宗教信仰。

2.音乐风格相对稳定性

随着音乐时代的变迁,音乐风格也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将不同风格的音乐集合起来,形成独有的特点2。例如,中国乐曲如《春江花月夜》《茉莉花》等,即便两种乐曲年代不同,但两种乐曲均秉承着中国音乐曲调方式,虽然时代变迁,但风格上十分相似。音乐风格表象背后,风格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例如中国戏曲当中的“空腔”,经过多年传承,最终形成一种定型曲调。并且在其他地方多种剧种中得以广泛应用。

巴赫的音乐同样如此,因为巴赫是一个坚定地路德派教徒,并且接受过早期的启蒙思想。因此,无论是巴赫本人性格上,或是音乐风格上,都追求着他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进一步促使着其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风格。巴赫创作音乐,主要是源于德国民间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中,音乐存在着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着对人类世俗中的喜怒哀乐。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赫的音乐始终富有生活气息,并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充分反映出德国经过30年宗教战争之后,社会民众和经济等受到的破坏,抒发了德国人对和平的期盼,渴望安居乐业的决心,充分体现了18世纪初,德国普通市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巴赫的音乐还对人类精神进行歌颂,抒发了对人类坚强意识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敬佩。巴赫音乐,不仅对宗教的深层含义进行阐释,同时也刻画了德国民众的道德、情感以及人文精神,充满人文色彩。巴赫音乐中,世俗性和宗教性相互并存,促使巴赫音乐具有独特魅力。并且始终给人一种庄严圣洁的审美体验。

经过实践和发展,民族音乐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成果上,均产生了极大的进步。以巴赫音乐为例,巴赫在音乐中的复调音乐横向发展上的探寻,属于和声发展和连接的可能性,充分体现音乐创作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在纵向发展上,在音乐声部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对位关系,最终突出巴赫音乐中的平衡结构感。如同辉煌又神秘的教堂,充分展现出音乐中体现出的流动建筑的魅力。

注释:

1.洛秦.“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1):43-61+4.

2.何巍.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160-164.

胡茵,女,(1984.5-),汉,籍贯:重庆市璧山区,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批评。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人类学巴赫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我是听巴赫的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我是听巴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