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宫斗剧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2017-01-28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10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宫斗剧宫斗后宫

卞 娜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100000)

浅谈宫斗剧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卞 娜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100000)

宫斗剧作为电视剧重要类型之一,其生产与消费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不仅起到为受众提供娱乐的作用,也对受众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宫斗剧对后宫女性这一历史中的失语群体的展现颠覆了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话语叙事,弘扬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但是,宫斗剧对女性的呈现并没有根本地摆脱男权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和国产宫斗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女性主义视角与传播学理论相结合,对热播宫斗剧《芈月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进行批判研究,并为今后的国产宫斗剧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宫斗;女性主义;《芈月传》;人物塑造;性别平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宫斗,即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后宫中,女官、嫔妃、公主等皇族之间以个人权势、家族荣耀、男女情感等为目的而展开的心计谋略上的施诈斗争与角逐。2004年,由香港TVB制作的《金枝欲孽》在大陆播出,宫斗题材电视剧开始受到受众的喜爱。2011年,随着穿越题材宫斗剧《宫锁心玉》的热播,国产宫斗剧呈现出井喷状态。但是,宫斗剧在电视剧市场上的成功,并没能带动正确价值观的传播。相反,越来越多的宫斗题材电视剧偏离了正确的历史观导向,过度戏说,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广电总局在2011年12月下达限令——各卫视在黄金档不得播出宫斗剧。2012年,《甄嬛传》的推出将宫斗剧走入一个新的阶段。制作精良,情节曲折,迎合受众心理的叙事手法,使《甄嬛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作为我国精品电视连续剧的代表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让世界看到中国。

2015年,由《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指导的《芈月传》,再次成为电视屏幕上的宠儿,获得当年电视剧市场的收视冠军。作为国产宫斗剧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芈月传》成功地展现了后宫女性——这一自古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的群体,其中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各有特点,形成了一部比较成功的女性群像剧。但是《芈月传》在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有历史原型的角色塑造没有尊重史实,女性人物形象简单化、脸谱化,在“收视至上”的市场导向下加入大量“感情戏”,落入国产宫斗剧“玛丽苏”的窠臼之中。因此,《芈月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十分典型的传播学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标本。

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剧作为媒介传播的一种形式,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视剧集的内容在为受众提供娱乐的同时,也对受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其涵化作用是巨大的,值得重视。以女性主义视角对《芈月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利于指出其中对女性形象呈现的不足,推动国产宫斗剧向前发展,更加能够完善构建性别平等的媒介话语体系。

二、《芈月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

作为一部展现后宫女性群像的宫斗剧,《芈月传》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从已经攀至权力顶峰的王后、太后,到勾心斗角的公主和嫔妃,再到身份卑微的婢女,多样的人物以及其曲折跌宕的经历都是吸引受众的亮点。

1.恶毒善妒的加害者

在《芈月传》所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中,恶毒善妒的女性角色占有很大的比重。她们大多数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欲望,心机深沉,手段狠辣,在获得权力之后擅权专制,对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处处算计陷害,最终成为性格扭曲,心理阴暗的加害者。剧中的楚威后、魏夫人魏琰、芈月的异母妹妹芈茵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女性角色。

楚威后生性善妒,在已然贵为王后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容忍楚威王对其他妃子的宠爱,为了巩固自己和一对儿女的地位,不惜心生毒计,千方百计想要令受到楚威王宠爱的向氏流产,并陷害向氏,使其流落民间,受尽侮辱和折磨。作为楚威王的正室,她摆足嫡母的架子,对向氏的女儿芈月百般刁难,想尽办法怂恿女儿芈姝去同芈月争宠。以楚威后为代表的加害者成为剧中的主要负面人物,她们善妒、狭隘、狠毒,处于深宫中的她们已经丧失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将婚姻视为获得政治权力的手段,把生育作为保证自身荣宠的武器,成为权力和欲望的奴隶。

2.善良悲情的受害者

《芈月传》同样塑造了许多正面、美好的女性形象,包括外柔内刚,忍辱负重的芈月生母向氏;舐犊情深甘愿自杀以挽救养女的莒姬;美丽单纯,误信郑袖而惨遭劓刑的魏美人等。这些女性形象各有其闪光点,但她们共同的特点有两个,其一是善良的品质,其二是悲剧的命运。

芈月的生母向氏原本默默无闻,只因其怀孕时被预言所怀之子为“霸星”而受到楚威后的猜妒,受到种种迫害,在被芈月营救回宫后,为了扳倒楚威后,为儿女铺平道路而孤注一掷地饮下毒酒。阴差阳错下,向氏的计划没能成功,白白误了性命。向氏本性善良,在楚威后的逼迫下步步退让,最终却不得不以死去陷害另一个女人。她为了儿女的生存选择了“恶”。向氏牺牲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她善良的本心。向氏的牺牲是无谓又无奈的,芈月的养母莒姬则牺牲得更加悲情。为了不让养女养子为楚威王殉葬,莒姬悬梁自尽,伪造先王显灵的假象,使芈月和芈戎逃过一死。对子女的爱让这个一向善于后宫斗争,似乎自私无情的女人果断地选择了自我牺牲。母性之光辉凸显无疑。这些善良而悲情女人都是后宫斗争中的牺牲品,在封建制度下的后宫里,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病态扭曲,充满了阴谋与算计,而剧中她们所展现出的母性、忠诚、善良和单纯,成为对那一时代女性美好品质的讴歌。她们悲剧的命运,也成为封建社会摧残和压迫女性的缩影。

3.有勇有谋的胜利者

相较于悲情的牺牲者,剧中的女主人公芈月不仅具备了美好的品质,更有勇有谋,最终成为了宫廷斗争的“胜利者”。

芈月从小就显露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结识黄歇、拜师屈原、营救母亲,这些情节无不展现出了她的聪慧和果决,而成年后陪嫁至秦国,更是芈月政治生涯的开端,她开始逐渐在后宫斗争中展现出善于谋算,有大局观念且政治嗅觉灵敏的特点,并慢慢参与到了前朝的政治纷争之中,最终扶持儿子赢稷登上王位,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的才智和胆识使她避免了被“牺牲”的命运,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剧中的芈月性格独立,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对于生活在封建皇权下的女性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她与多位男性角色之间的感情纠葛打破了古代女子“从一而终”的枷锁,是对封建卫道士的有力反击,她在各方政治势力之间巧妙周旋,成功地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展现出一个复杂、多元、立体的女政治家形象,而非传统的脸谱式的非黑即白。

三、《芈月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内核

《芈月传》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这些角色各有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感情经历和命运,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从女性视角考量,深入分析她们在剧中的状态,探究其人物形象的内核,又可发现她们的一些共同特质,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芈月传》中女性人物塑造的深刻认识,从而展开研究和批判。

(一)封建父权下必然的扭曲

封建社会的父权制下,女性必然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受到来自社会制度、环境、文化的种种压迫和摧残。而帝王的后宫正是封建父权、皇权对女性禁锢体现得最为集中的地方。《芈月传》这一女性群像剧展现了众多性格迥异的后宫女性人物,但她们却有着共同的悲剧命运。在皇权至上的后宫中,这些女性注定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在严酷的后宫倾轧中走向扭曲。

1.“母凭子贵”的人生悲剧

《芈月传》中,楚威后陷害向氏,苛待芈月的起因便是太史令关于“霸星”的预言。向氏孕育“霸星”让楚威后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她害怕“霸星”取代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而向氏也将母凭子贵,凌驾于自己之上。在封建传统文化的禁锢下,女性无论在经济、思想还是身体上都隶属于男性,是男性的依附品。长久以来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所受到的都是顺从男性意志的训诫式的教育,妇女的生育价值、“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被无限夸大,生育男性后代成为后宫妃嫔提升地位,寻找依靠的重要途径。对男性的依附,父权思想的禁锢,使“母凭子贵”成为后宫争斗中的一条金科玉律,也使楚威后等诸多后宫女性将生育视作获得权力的途径,围绕生育展开一系列病态的斗争。

2.男尊女卑的爱情悲剧

《芈月传》中有一个受到封建父权压迫而在后宫倾轧中逐渐扭曲的典型女性角色——芈月同父异母的姐姐,芈姝。

公主时期的芈姝开朗大气,与芈月交好,对这位异母妹处处维护,为救中毒的芈月,不惜自己也饮下毒酒来要挟母亲楚威后。少女芈姝心地善良,对爱情充满向往,对秦王一往情深。而在远嫁秦国之后,她也只是帝王众多后妃中的一位,不得不在后宫的权谋斗争中苦苦挣扎。直到她的异母妹妹芈月成为了秦王的心上人,爱情幻想破灭的痛苦导致了芈姝的不甘和嫉妒,在小人的不断挑拨下与昔日的好姐妹反目成仇。现代社会中,爱情具有排他性,婚姻与爱情均诉求对伴侣的忠贞,即一对一关系。但在封建社会中,帝王与后妃的关系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决定了帝王掌握着对后妃命运的决定权,而后宫中大量的女性只能倚仗皇帝一人的宠爱,即一对多关系。这种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是反文明的,其发展必然是畸形的。

(二)被男性拯救的“灰姑娘”

《芈月传》中,芈月的不幸总是开始于一个男人的离去,而终结于另一个男人的到来。年幼的芈月依靠自己的聪明伶俐获得了父王的宠爱,得以救回母亲,而在父亲死后,她便受到狠心的后母楚威后和恶毒的继姐妹芈茵等人的欺辱折磨,只能寄希望于青梅竹马的黄歇将自己救出苦海。而在远嫁秦国之后,芈月再次遭到魏夫人魏琰姐姐芈姝等人的算计,直到她以自己的聪颖获得了秦王宠爱,在秦国王宫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即使剧中极力展现芈月的政治才干,强调她的睿智果决和善良大气,但终究无法掩盖她对男性的依附。芈月的“胜利”来自于男权的垂青,由男权赋予,也可以被男权收回。作为需要男性来拯救的典型形象“灰姑娘”,芈月的两次婚姻都恰到好处地将她从窘境中拯救了出来,并使她步入一个更高的阶级,掌握更多的权力。登上高位的芈月看似成为了宫斗中最后的胜利者,实则也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她如同一个容器,承载着权力、阴谋和欲望,成为男性权力角逐中的过渡体。在电视剧中,芈月的“成功”只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难以超越封建父权的禁锢。芈月本身没有认清自己依附于男权,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意志的冷峻现实,对于自身的命运无法自省,这正是剧中所呈现的芈月最大的悲剧。

四、《芈月传》女性意识的缺乏及其原因

(一)女性形象的刻板呈现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政论家李普曼在其著作《舆论学》中率先提出的。刻板印象是人对某一社会群体或事物所形成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的印象和看法。刻板印象为人认识事物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阻碍了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容易形成偏见和歧视。

媒介在呈现女性形象时所体现出的刻板印象同时受到媒介研究与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视。女性主义媒介理论认为,“媒介反映了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从而对女性或对她们不予表现,或用刻板印象对她们进行描述,以此象征性地贬损妇女。”

1.脸谱式的“坏女人”

《芈月传》中,对负面角色的刻画比较单一。楚威后、魏夫人魏琰、芈茵以及因为嫉妒而逐渐走向芈月对立面的芈姝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善妒。对于威胁到自身地位的女性,她们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十分狠毒的手段去排除威胁,甚至罔顾母女亲情,姐妹情谊和道德底线。在封建父权制度的压迫下,女性地位低下,成为被窥视、被赏玩的对象,然而这样的情境并没有使女性自身团结起来,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影响之下,女性内部分裂斗争始终存在,阶级不同的女性形成对峙,展开斗争。自古以来,“嫉妒”一向是各国文学创作者在刻画女性形象性格时的重要元素。“嫉”“妒”两字都带有女字偏旁,被戏称为“女性的疾病”。在人们对女性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中,女性的嫉妒往往出于对男性关注的渴求,在后宫中,帝王的宠爱就意味着生存和权力。剧中,楚威后等反面角色都集中表现出了大众对女性的一些负面印象,诸如狠毒、狭隘、疯狂等,可谓“坏”得彻底。实际上,《芈月传》中的“坏女人”们既是加害者,也是封建父权下的牺牲品。剧中仅仅表现了她们的“恶”,却缺乏对“恶”的来源的探寻,单纯地塑造了一些刻毒善妒的女性角色,而没有展现出她们悲剧命运的来由,对人性的展现不够深刻和多元。

2.名不副实的女政治家

《芈月传》中的女主人公芈月在历史上存有原型。《史记•秦本纪》记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战国时期的芈八子是秦昭襄王之母,在昭襄王继位之处,曾以太后之位主政,一举攻灭义渠国,为秦国扫除了西部边陲的心腹之患。

这位在历史中堪称大略雄才的女性形象塑造本来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然而《芈月传》中对芈月政治的政治主张、个人才干和野心都只是匆匆带过,着重表现的却是以芈月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感情经历。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芈月本该身怀超越男女性别局限的智计谋略,然而,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使剧中的芈月仅仅作为一个善良博爱,智慧坚韧的女人形象出现,而非具备王者霸气的政治家形象。她是公主,王妃,太后,身份逐级上升,而这种“晋升”,恰恰由她的父王、夫君和儿子来赋予。《芈月传》将芈八子塑造为一个通过博得男性的垂青而获取成功的女性,着力标榜她所具备的传统女性美德,如贤德和良善。《芈月传》中力图展现的“美好”芈月,恰恰是大众对于优秀女性的一种定视。电视剧对芈月的解读充满了男权意识主导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纵使成功如芈月,也只能作为男性权力的代言人,成为父权意志的化身。

(二)传统父权与消费主义的合谋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所建立的性别秩序与规则至今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在电视剧《芈月传》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天为乾,地为坤;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主张男性应该阳刚,而女性应该阴柔,这种由“自然”论证的性别制度的不平等使女性的地位一再被降低。“宫斗”中女性的成与败都依赖于男性,即帝王的主宰。无论她们拥有多么杰出的能力或者才华,在父权之下也必须遵循男性话语的秩序,任何违背和反抗都可能导致悲剧的结果。

《芈月传》的时代背景处于战国,电视剧中所展现的男尊女卑、滕妾制度、嫡庶之分是艺术作品对于历史的还原,本无可厚非,但为了突出一个“斗”字,《芈月传》将整部剧集的中心都放在了宫廷斗争中,后宫中的女性看似是为了权力、爱情和家族的荣耀而斗得你死我活,实际上却是在父权制度下被迫成为了男性话语的代言人。封建传统文化中的父权思想在“宫斗”这场女性内部的厮杀中对于女性在残酷社会现实中的觉醒和反抗,几乎没有呈现。然而其吸引受众的噱头却依旧落入了诸多国产宫斗剧的“套路”之中。——美丽的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勾心斗角。无论是在小说、影视剧,还是日常的传播内容中,女性往往是被窥看的对象,外形往往成为最引人注意的关注点。宫斗剧中,年轻漂亮的女性出于各种目的,主动或被迫地以男性为中心展开争斗,恰恰满足了在传统父权影响下,受众将女性作为观赏的对象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商业利益成为制片方和出品人们最为看重的部分。对于一个有着历史原型的主角,《芈月传》依旧将爱情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芈月的一生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男人,有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有的雄才大略深沉内敛,也有的桀骜不驯性如烈火,而唯一的共同点便是这些优秀的男人尽数为女主角芈月折腰。这种模式不仅仅是因为《芈月传》在女性主义叙事手法上的匮乏,更是出于吸引目标受众的考虑。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掩盖了宫斗剧本身的时代局限,时代背景下后宫女性的悲剧色彩被淡化,乃至被芈月在宫斗中所谓的“胜利”取代。这种“胜利”,正是《芈月传》提供给女性受众的补偿性乌托邦,满足了她们对于浪漫爱情的想象,而忽略了冷峻的现实。

在传统父权思想和消费主义的合谋下,《芈月传》或许完成了一场热闹的战国宫斗大戏,娱乐了众多的受众,但它传递的观念却包含着对女性的扭曲、贬损和否定。

五、对国产宫斗剧女性人物塑造的建议

通过对《芈月传》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得出,我国的宫斗剧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对受众的影响不容忽视。国产宫斗剧中对女性人物的呈现不仅仅会体现出媒介对女性的态度,更会影响受众对女性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性别平等化的进程。因此,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为今后国产宫斗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一些促进性别平等的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一)打破媒介在女性形象呈现中的刻板印象

以《芈月传》为代表的一些国产宫斗剧中,对女性人物的呈现存在着严重的刻板印象。在这些电视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的呈现扁平化,缺乏对人性的复杂多元的表现。

要打破长久以来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对女性形成的刻板印象,就要对女性形象的呈现中传达尊重女性、性别平等的观念,深挖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复杂人性,不为了剧情的发展而将女性人物简单化、脸谱化,不用男性话语去约束女性,为女性制定标准。通过打破媒介呈现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塑造更多丰满、多元、立体的女性人物。

(二)关注女性的抗争

国产宫斗剧的时代背景使其必然会体现出封建传统文化,其中不乏一些歧视女性、宣扬男权至上的文化糟粕。国产宫斗剧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在尽可能还原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对封建糟粕的回避和批判。要更多地看到女性的反抗,突出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后宫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而不是过度地消费和娱乐历史,将后宫女性之间厮杀斗争的悲剧当做噱头而大肆渲染。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指出两性不平等、女性的“失语”,是受到社会性别制度的影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声音是被压制、甚至同化入男性语义的系统之内的。例如宫斗剧中嫔妃自称“贱妾”、对后宫女性“红颜祸水”的评价以及对“失贞”的指责。在国产宫斗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强化这种压迫性的语言规则,更要关注女性对这些不平等的拒绝和反抗,向受众传递正确的态度和观念。

(三)加强媒介从业人员的性别意识

媒介从业人员作为传播内容的把关人,其社会性别意识的程度对媒介如何建构和表现女性起着重要作用。传播内容中所呈现出的性别不公、刻板印象等现象,都与媒介从业人员缺乏社会性别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电视剧行业,女性媒介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地位都受到“玻璃天花板”的局限。电视剧内容制作机制和过程往往由男性主导,缺乏女性的参与使国产宫斗剧在制作过程中缺乏女性意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男权思想影响的情况比较常见。只有加强国产宫斗剧制作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才能使宫斗剧中的女性角色更加丰满立体,展现出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有利于使剧集传达出正确的观念,引导受众尊重女性、反对性别不公和性别歧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

六、结语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芈月传》中的女性人物塑造做了粗浅探讨,指出其中对女性形象的曲解、过度消费和固定模式化的创作缺憾,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为今后国产宫斗剧在女性人物塑造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浅见。国产宫斗剧在受众中有着巨大的市场,对受众的涵化作用也不容小觑。只有打破国产宫斗剧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加强其内容对女性抗争的关注,提升国产宫斗剧制作人员的女性意识,才能使国产宫斗剧避免封建糟粕的影响,尊重女性,提高宫斗剧的创作质量。

猜你喜欢

宫斗剧宫斗后宫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宫斗剧“泛滥成灾”了吗?
宫斗剧被批影响负面
后宫正传
在宫斗剧中你能活到第几集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宫斗剧重度中毒
女性题材宫斗剧热播原因探析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