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时代文化馆服务效能的对策思考

2017-01-28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0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殷 哲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50000)

关于数字时代文化馆服务效能的对策思考

殷 哲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50000)

提升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以下统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数字时代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选择。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是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现阶段文化馆基本现状,如何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怎样促进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效能最大化其对策如何,则为笔者探究此课题的主要逻辑指向。

何为数字时代,是指电子信息的所有机器语言都是用数字代表。何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是指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存储、保护和提供信息并提供信息查询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等,以此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艺术的数字化需求。从而达到文化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内容的数字化、服务手段的网络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服务资源的共享化。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当我们正视全国大多数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尚未起步时,有一个严肃的问题:由于一些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失效,公共文化服务工具失灵,导致数字文化馆建设严重滞后,所形成的广大群众对数字化服务需要与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倒逼”现象,阻碍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进程,应引起广大群文理论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那么,“倒逼”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业内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数字文化馆建设主体是文化馆,该工作的建设情况如何,理所当然文化馆是责任主体。还有人认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重要体现,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多维关照。此项建设进程的快与慢,质量的高与低,并非文化馆能够独自掌控与左右,问责主体也不应由文化馆独立承担。

对于上述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笔者认同后者。因为,从目前河北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情况看,冷漠消沉背后的原因,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比如:去年,我省组织了有关专家对66个县级以上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和发放问卷形式的摸底调研,其结果:66个市县两级文化馆,无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为90%;55个县级文化馆业务岗位无计算机设备的占70%;11个市级文化馆5年内未升级的网站为95%;县级文化馆无独立财务支配权的为65%。根据上述河北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面临着人才、设备、资金的“三缺”窘境,客观地说,在全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馆中也普遍存在着。对此,笔者认为,正视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破解“三缺”难题,最为紧要的是广大群文理论研究者,要以建设性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从多侧面、多角度,探究数字时代文化馆建设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对策,应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对策思考之一:规范化管理

在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与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文化馆建设从制度安排层面说,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大数字时代推动其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行的重要举措之一。因为,规范化不只是数字文化馆建设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其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制定相应的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管理事务的工作流程,以此形成统一、规范和稳定管理系统,为促进数字文化馆建设秩序化、专业化、高效化,所提供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

然而,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过程中,如何将数字文化馆的系统性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从目前我国文化馆建设发展态势看,并非水道渠成、顺理成章,其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一些文化馆在粗放型管理中所形成的随意性、盲目性,难以在短期内修正与接受。二是虽然近十年来,在两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中,对文化馆“网站”建设标准有了明确规定,但因其在整个评估标准项目的总数中占比重甚小,未能引起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三是数字文化馆建设需要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引领。而当前这项建设规范化顶层设计的欠缺,使得数字文化馆建设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这也正是笔者将其作为对策思考的要意所在。

从数字文化馆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实施后将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来看,牢固树立现代规范化管理意识和理念,建立健全其规范化管理制度,是促使广大群文工作者,充分利用大数字时代前沿科技成果,向公共文化服务手段功能转换,创造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迸发新局面的重要管理方式。

对策思考之二:网络专业人才建设

在数字时代,推动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网络专业人才建设是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以培训基层群众文艺骨干,辅导群众艺术表演技能,指导群众文艺创作,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工作职能任务的文化馆,在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字化服务中,网络技术人才匮乏问题显而易见,那么,在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缓解和解决网络人才紧缺的问题,也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上述问题如何解决,近来,也引起了业内及社会不少人的热议和关注。有人认为,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网络人才缺乏问题,必需从招聘途径解决。有人提出,市场聚集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文化馆数字化人才紧缺,可以采取聘请的方式来解决。还有人提示,近些年各级文化馆相续招聘了80后、90后艺术专业大学生,这些业务人员,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的,有效地利用他们不学自通的网络知识,也可解决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

以上的几种提法,笔者看来,不失为启示和借鉴之作用。但从全国纷繁复杂的文化馆现状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来审视,其建设的对策思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即:招聘其专业人才与系统内开办普及性网络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只有这两种人才队伍建设方式的同行并举、并行不悖,才会为数字文化馆建设储备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也才会在文化资讯在线服务、文艺辅导在线进行、文艺创品在线欣赏、文化活动网上开展、民间艺术在线展示等多维服务空间及平台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对策思考之三:整合资源

在数字时代,当大多数文化馆面对普遍存在着“缺人才、缺设备、缺资金”的困难时,数字文化馆建设,如何在“资源整合”的问题上拓宽思路,主动作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追求开展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最大可能,这也是该课题在对策的探讨中很值得费心力思考问题。

近期,笔者在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时发现,2006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全国有县级以上文化馆3297个、图书馆2884个、博物馆269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这些公益性文化建设实施主体,将成为‘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对进行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为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多年来资源共享与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实践的反思: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应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服务主体,共同树立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是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要体现,是其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然而,长期以来,“实施意见”精神的落实并非易事。比如河北的有些文化馆、图书馆,正似中国文化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均等化是一个动词》中所说的那样,“资源共享”只是个名词,放在有关规划和文件里,表明一种态度;对不少地方的两馆来说,也更像是形容词,用来放在众多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中,起到一种装饰作用。这种现象表现在具体工作中的是“资源共享”的数字化设备、人才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很难在通力协作中实现与民共享。有些地方的两馆虽是一墙之隔,但在数字化服务工作中,却是隔墙如隔山。

由此看来,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面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促进数字化文化服务有效开展,毋庸置疑的是各级文化馆应在“整合资源”中,积极主动地与有关单位协手联动,更好地发挥其文化资源优势,这才是推动文化馆数字建设应有的态度及行为。

对策思考之四:舆论引导

在数字化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快速发展,加大其宣传力度,营造多维舆论氛围,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广大群文工作者在数字化服务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凝聚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数字文化馆建设,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与举措。

1.加强其“重要性”的舆论宣传。为什么这样说,就河北而言,当前,绝大多数群文专业干部,对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数字文化馆建设的主体责任认识不清,对如何在创新“数字化服务”工作方式的意义也知之甚少,所以,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各级文化馆,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在促进各地文化惠民均等化、全覆盖的示范引领的意义和作用上也很难认识到位。因此,笔者认为,着力关注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宣传舆论引导,则为当前推动和提升其整体建设进程及质量的重要对策。

2.加强其“政策性”舆论引导。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从制度管理层面讲,是否有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持的政策性舆论引导,这对于当前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否迅速开展至关重要。

然而,从近几年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与广大群众数字文化需求供给“倒逼”现象来分析,对其顶层权威性、制度性政策设计的缺失以及现有的文化馆网站建设相关精神宣传极度弱化的问题,正是笔者强调加强其舆论引导重要性的理由所在。

3.加强“先进典型”的舆论引导。从某一角度上说,由于全国文化馆基本情况千差万别,错综复杂,所以,在推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经验,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扩大社会正能量,是促使其真正成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旗帜和标杆的重要手段。

对于如何进行典型舆论引导问题,笔者认为,其关键的一点是应注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比如:近几年来,上海、浙江、四川、重庆等地的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全国同行中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但从经济基础角度去考量,其设备、资金及专业人才的投入及储备会使不少省份,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馆为之感叹、望尘莫及。即便宣传力度再大,也很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在宣传其典型案例时,应将重点放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上,比如:浙江省助推文化馆数字化的三大举措,即:全省十佳文化馆网站评选;在全省各级文化馆进行绩效考评中,将数字化服务列入其中主要考评内容;将条件成熟的杭州、宁波列入本省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上述先进典型经验虽然出在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十分优越的地区,但对全国绝大多数的文化馆来说,也同样具有可行性、可操性和实用性。

对策思考之五:创新特色

从创新特色的主要特征来说,主要体现在“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但从近两年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实际情况看,“你无我有”绝非多数,“你无我也无”并非少数。那么,在数字文化馆建设处在如此消极冷漠的状态下,“创新特色”的对策思考是否存在意义和价值,是当前不少群文理论工作者感到困惑和纠结的事。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在大数字时代,数字文化馆建设势在必行。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在必然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性管理层面时,“创新特色”是变革文化馆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繁荣文化馆事业的重要举措。对于上述认识,如果能与广大同仁产生共鸣、形成共识,那么,在全国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初始阶段,强化广大群文工作者“创新特色”的理念和意识,使其在此项系统性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更多融入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更好地在数字化服务方式中彰显富有地域文化风格及特色的内容和形式,使数字文化馆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与后劲。在此将“创新特色”纳入对策思考范畴,其作用和价值何在,应不辩自明。

创新特色,如果从理论指导的前瞻性来说,从近年来,文化部开展的数字文化馆试点工作,到上海公共文化资源打包入“云”,上海市文化馆文化指导员网上派送服务,再到成都市文化馆建立的数字化艺术体验平台。这些“创意起点高、设计有新意,使用更利民”,打破了传统网站平面显示,静态展现的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身边文化及崭新的文化生活方式,都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传递了数字化文化服务“创新特色”普惠众民的利好信息。这就是笔者在此提出“创新特色”对策思考的用心所在。

在数字时代,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如果数字时代文化馆的践行者,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价值点的层面,去认识和思考其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方式及对策。在推进其公共文化服务高效能的具体实践中,勇于担负起新时期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责任与使命,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数字时代的文化馆服务工作,必然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殷哲,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