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艺术特色

2017-01-28谢瑞佳辽宁芭蕾舞团1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芭蕾舞

谢瑞佳 (辽宁芭蕾舞团 110000)

浅谈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艺术特色

谢瑞佳 (辽宁芭蕾舞团 110000)

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辽宁芭蕾舞团为了迎接和纪念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推出了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这一展现民族情怀的芭蕾创作,一经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而笔者作为一名辽宁芭蕾人,十分荣幸的参与并饰演了八女之一的郭桂琴一角。在这一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当时关东大地上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代表的中华儿女,为抗击侵略者以及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艺术特色

“八女投江”的故事已被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搬上舞台,而将其改编芭蕾舞剧却屈指可数。本次芭蕾舞剧《八女投江》,为了创造更加富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人物,体现东北人热情爽朗、豪情万丈的性格特征,我们的主创团队经过了长期的钻研与探索,比如怎样利用芭蕾舞这种形式来表现战争等,提高整个舞剧的艺术特色,使得很多观众在看完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留下眼泪,并深切地为“八女”的抗联精神所感动。

一、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在编排时遇到的困难

我国的芭蕾舞剧最初表现最多的就是红色革命题材,像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之后编排的《白毛女》,都是与革命战争及当时中国国情密切相关的题材。之后我国的芭蕾舞剧得到了蓬勃发展,而题材也不仅仅局限于红色革命方面,像《牡丹亭》《二泉印月》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八女投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抗战革命故事,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芭蕾舞剧,相关主创团队需要面对和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如何实现创新?“八女投江”是一个老题材,不仅被很多人讲述过,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电影、戏剧以及电视剧作品中都能看见它的身影。这就要求创作团队需要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实现创新,给予观众新的审美体验;第二,辽宁芭蕾舞团作为一个北方的芭蕾舞团队,怎样利用芭蕾舞来表现东北人豪爽热情、泼辣利索以及深情厚重的性格特点,实现这二者的有机融合,也成为摆在编导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二、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艺术特点

“八女投江”事件发生在1938年的10月份,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的8名女官兵,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口口相传的“八女投江”中的“八女”,在一般人眼中更多的代表一个整体。而辽宁芭蕾舞团则反其道而行,更加注重对每一个女性形象的塑造,使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能够生动具体的展示给观众。其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艺术特点窥探一二:

第一,主创团队为了区分和塑造八位女英雄的形象,根据她们的年龄、身份,来提炼出女儿、母亲、恋人等存在明显差异的人物形象,巧妙地将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通过独舞、双人舞以及群舞的形式进行创造。举例来说,女指导员与丈夫怀抱婴儿的双人舞(或三人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密林中,年轻的小夫妻满怀迎接新生儿的喜悦,并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整个舞蹈的编排自然流畅,更是用地面造型及动作转换,来表达母爱、父爱的深情厚谊。但是残酷的战争却摧毁了这一切,它不仅让夫妻两阴阳相隔,更是让母子生离死别。当死神的脚步步步紧逼时,爱的力量来得更加猛烈。

第二,在以往传统的芭蕾舞中,风格性舞段会过分强调色彩的调剂,而《八女投江》则不同,它将风格性舞段与叙事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剧情。使得本次作品不仅巧妙融合了东北地域性音乐以及舞蹈,同时还使整个舞蹈编排更容易为大众所认可和接受。比如说在塑造安顺福以及王惠民这两个人物时,国恨家仇的交代与剧情发展的前后呼应都由风格性以及芭蕾舞段共同承担,同时为她们接下来的革命选择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抉择埋下伏笔。这种贴合人物塑造以及叙述逻辑的风格性的运用,让经过艺术巧思建构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以及生动,而这八个独立的形象又共同丰盈了“八女”的英雄群像。另外,除了风格性舞段之外,贯穿于整个舞剧的多个段落,在舞蹈编排上都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独具匠心,不仅舞段本身可圈可点,更是在限制中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并大胆融合了芭蕾舞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队舞蹈。比如说,女战士在激战中运动弹药的足尖舞;冷云在丈夫牺牲后如慢镜头一样的记忆回闪,年轻的母亲在撤离前必须要与刚出生的孩子分离,在她的幻觉中,丈夫与其他战士都来与孩子告别,这一段的战士群体设计的十分巧妙,不仅将大量托举从双人层面转向群体层面,同时也在白山黑水中表现了小夫妻的恋子情感。另外,对于战斗场面的刻画,尤其是以男子群舞为主体的舞段,不管是在动作语汇的选择还是编排上,创作者或多或少的引用了更加接近于“当代舞”范畴的语汇,使得整个芭蕾舞剧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芭蕾”。

第三,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舞美不管是从观念上还是在运用上,都保持了与作品诗化美学追求的高水准统一。整个战地气氛的营造,既凄美又悲壮,为整部作品的剧情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氛围烘托。在密林深处,在荒山野泽,虽然敌人一次都没有出现,但是如画卷般移动的白桦林、枪炮声与灯光呼应都让所有人感受到战斗来临的紧迫感以及危机感。另外,对大情境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台音乐。纵观整部芭蕾舞剧,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剧最后如挽歌般的童声演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八名女战士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滚滚流淌的乌斯浑河中,余韵悠长的音乐贯穿始终,一方面延续了整部作品的诗化品格,另一方面也是对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奋不顾身抗击侵略者以及对土地深情眷恋情感的又一次强化。

作为一名辽宁芭蕾人,笔者也荣幸参演了舞剧中郭桂琴一角,为了实现用芭蕾舞这种优雅唯美的艺术形式去真实的表现战争,表达人物内心的挣扎与信仰,除了主创团队,作为参演者的我们也需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深入思考与碰撞,用大爱、大情怀以及大智慧去完成这部优秀的芭蕾舞剧作品。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高水平的舞台效果,笔者与其他演员及工作人员共同奋战了将近四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没有休息日,同时正值天气闷热的夏季,每一位演员都需要在闷热的排练馆内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使得“八女”的脚上或者膝盖上总是旧伤加新伤,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把舞剧拍下去的决心。最终,我们用执着和认真,完成了这部极具挑战力的舞剧,而这段经历也会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结语

历史的脉络通常只有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后才越发清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有责任有义务将发生在这块热土上的感人故事通过舞剧展现给观众,本着脚踏实地的艺术态度,在分析《八女投江》艺术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推出像《八女投江》一样优秀的芭蕾舞剧作品,为今后芭蕾舞剧事业的良性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1]冯双白, 叶进. 白山黑水话英雄——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J].舞蹈, 2016(4):28-29.

[2]王俏. 足尖上的红色经典[J]. 音乐生活, 2016(7):34-34.

[3]中宁. 八女投江搬上芭蕾舞台[J]. 东北之窗, 2014(21):83-83.

[4]杨一普. 《八女投江》的诗意品格[J]. 舞蹈, 2015(8):27-28.

猜你喜欢

芭蕾舞团芭蕾舞剧芭蕾舞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演出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私自赴日旅游,韩芭蕾舞演员被炒
跳芭蕾舞
“街舞”
澳大利亚 芭蕾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