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7-01-28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473000
郝 方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473000)
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策略研究
郝 方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473000)
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阳大调曲子是我国著名的曲艺曲种。本文结合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现状,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南阳大调曲子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阳;大调曲子;传承现状;发展策略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河南板头曲艺术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15YJC760037
作为我国河南民间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南阳大调曲子在我国各类剧种中的排行遥遥领先,是河南除豫剧以外的第二大剧种。由于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艺术资源积淀丰厚,因而是我国曲艺乐曲中的一株奇葩。大调曲子源自于明朝中后期,最初以原汴梁小曲作为基础,融合了雍乾期间流行的岔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基于曲牌的曲种,其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而且曲牌种类众多,如今已有二百余种,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现状
南阳大调曲子,即鼓子曲,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主要包括4种曲牌,即大、小牌子,板头曲、套曲,采用三弦、古筝、八角鼓、琵琶等进行伴奏。早期的大调曲子,多为民间表演,即民间艺人、爱好者聚桌而唱,随后经过多年发展,逐步登上了舞台。由于大调曲子的唱腔悠扬、曲风质朴,因而广受群众的热爱。诸如《春景》、《张松献图》、《蓝桥会》、《赶舟》等曲子流行于世,是南阳大调曲子中的著名代表,这些曲种多融入了美人才子、帝王将相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已经成为我国优秀的民俗艺术文化。
1950年,南阳地区成立了“曲艺改进社”,著名演唱家曹东扶担任社长,随后著名艺人张彦如也成立了相应的“曲艺社”,开始了南阳大调曲子的宣传和研究,很多人开始对大调曲子曲牌进行改编、整理、创新。以曹东扶为代表的演艺人员不仅创编了很多新唱段,还突破了传统的献艺不卖艺的陈规,开始走上舞台演出,也组织了多场义演,为国家及地区捐献了大量善款,充分展现了优秀艺人的爱国、爱民热情。1957年,张华亭将南阳大调曲子推向了曲艺厅,并安排售票演出,但多以坐唱为基础,缺乏动作表演。在我国首次汇演中,南阳大调曲子开始结合动作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1959年,河南省曲艺团成立,并聘请了专业艺人教唱、传授大调曲子的演奏技巧,并首次有女演员登台献艺,为大调曲子演艺队伍注入活力。随后各地区演艺团体纷纷涌现,大调曲子的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及群众休闲方式的日趋多元化,南阳大调曲子的辉煌已不再。当然,不仅南阳大调曲子,其他地区的剧种也纷纷衰落,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情况都不容乐观。虽然,仍有很多大调曲子研究机构、茶社等仍极力保护之,但由于其在青少年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有限,因而传承工作日趋艰难。调查显示,为了更好地发展南阳大调曲子,当地还举办了“大调曲子展演月”,虽然曲艺专家的演唱优美、演绎动人,很多机构、组织也将门票费用减免了,但观众并不多,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困境。
二、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南阳大调曲子,必须积极响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保护为主,科学利用,传承发展”,从文化视角出发对大调曲子进行保护和抢救,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范围内更好地传承之,使其更好地展现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
(一)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
南阳大调曲子不仅是河南省群众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因此,其发展和传承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文化部门应当针对大调曲子,构建起有效的运行和发展机制。除了需要著书全面介绍南阳大调曲子的内容及研究成果以外,还应举办形式丰富的比赛活动,充分呈现南阳大调曲子的魅力,吸引更多群众关注、观看,增强其知名度。此外,还应召开相应的研讨会,就大调曲子的最新创编成果进行展示、传播。定期组织著名曲艺专家齐聚一堂,就诸如南阳大调曲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除了加强宣传、推广、研究和保护以外,还应逐步形成一种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传承。一方面,加强经典大调曲子曲目的排练、传唱,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融入一些流行元素,将一份丰盛的曲艺大餐送达到各家各户。借助于演出活动充分展现民间文化艺术的吸引力,并向群众积极宣传文艺保护的重要性,使其能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大调曲子的保护中来,为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大调曲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也应加强教育,逐步调动起群众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在整个社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如此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南阳大调曲子的远播和发展。
(二)继承与扬弃并重,注重现代文化的融入
为了更好地传承大调曲子,需要继承其优秀曲艺精华。一方面,进一步继承和推广传统曲目、经典唱段,例如,以元、明杂剧、故事、传奇小说所改编的优秀名家唱段,将大调曲子的书梁加以传承。同时,应针对已存一千多首曲目进行轮回上演,如《游春》、《小二姐上坟》等。另一方,应当充分汲取名家唱腔技巧,力求实现唱腔的高雅、动作的规范,对于通俗选段而言应注重采用趣味、易学的杂调,突出群众的生活气息,以吸引更多群众。此外,还应继承传统伴奏乐器,如三弦、琵琶、古筝、手板、八角鼓等,同时,增设大提琴等现代乐器,赋予作品更丰富多样的曲风特点及演唱形式。
虽然经典曲目历史积淀丰厚,但很多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十分落后,难以迎合群众的现代化精神需求,为此,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并重的原则,注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将群众拒绝的曲子摒弃,同时对经典曲目进行创新改编,可以加上一些活泼的情境伴舞,将高雅通俗、活泼严肃等风格各异的作品进行发掘,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当然,在融合现代文化时,可以大胆尝试,可以借助于西方乐器,将西方音乐风格与大调曲子风格相融合,还可以创编新曲目,将我国京剧、豫剧、秦腔等剧种唱法与之相融合,打造出有新意、有趣味的曲风,进一步促进南阳大调曲子的创新发展。
(三)将南阳大调曲子引入高校教学体系中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大调曲子,使更多青年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还需要借助于高校的宣传和教育体系。应当尝试将南阳大调曲子引入高校教学体系中来,组织该领域著名专家、曲艺歌唱家等对教材进行编排,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于这一曲艺的了解,继而调动其兴趣加以学习。由于很多学生对于大调曲子的认识不足,可以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播放经典曲目如《春景》、《张松献图》、《斩黄袍》等唱段,从视听角度对大学生的审美及兴趣进行培养,并在整个校园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曲艺文化学习氛围。
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与当地著名演艺人员共同商议、制定规范化的教学大纲、进度表等,严格以此为依据进行备课,完善教案,确保大调曲子教学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注重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除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以外,还可以吸收民间带徒弟的优秀传统,打造出一套极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大调曲子的演唱、伴奏方法。还应当定期组织和安排大学生群体,开展趣味性十足的文化艺术活动,将大调曲子纳入比赛中,使大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演唱天赋和热情,通过各类曲目的表演,提升自我的演唱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充分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更好地促进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发展。此外,高校教学考评机制中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曲艺才能,并将其纳入考核标准中,这样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这一优秀曲艺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由于近些年来大调曲子的传唱度大大降低,因而专业从事大调曲子演唱的民间艺人也越来越少,很多老艺人已步入晚年,还有一些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依靠社会各界的帮助、扶持,因此,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堪忧,亟需社会各界的关注。若该行业无法做到基本的安身立命,难以保障个人最基础的温饱与生存,就无法号召更多人参与其中。为了切实推动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改善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艺术创作和表演。当然,除了需要保障老艺术家晚年生活安居乐业以外,还应当引导社会各界的关注,使这些老艺术家所珍爱的曲艺文化及其自己的创作可以更加源远流长,使其精神得以延续,发掘每一位老艺术家的创作瑰宝,通过这些老艺人的传播、帮扶、带动,使南阳大调曲子更好地得到保护。
不仅如此,还应加快选拔与培养,打造一支优秀的大调曲子民间艺术队伍,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可以叫得响曲艺新人才,逐步推动大调曲子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关于曲艺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借助于高校的支持以外,还可以全面推出“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政策,充分借鉴“二人转”等人才推介和培养战略,借助于精品推介新人,利用新人推动发展。
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做好大调曲子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机制,鼓励更多新秀人才向优秀老艺术家学习,构建完善的传承机制,切实推进大调曲子的完善发展。
三、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南阳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曲艺文化遗产,也拥有相对较为专业的大调曲子创编与演艺团队,还有十分广泛、扎实的大调曲子群众基础,这些均为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应注意的是,随着群众审美需求的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如何更好地发展和传承大调曲子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除了需要制定完善的保护机制以外,还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创新之,把握好难得的发展机遇,处理好传承、创新之间的关系,促进南阳大调曲子的可持续发展。
[1]张延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初探 —— 南阳大调曲子走进大学课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2 (05) :193-194,294.
[2]李海萌. 浅谈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三弦演奏的若干特点 —— 兼谈三弦演奏风格的分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1(04):374-376.
[3]周李清. “非遗”保护下的南阳曲艺 —— 以“南阳大调曲子”为例[J]. 美与时代期刊(民间艺术版),2015,28 (03):213-215.
[4]河南省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南阳地区分会地理志办公室. 河南省南阳地区地理志[M]. 南阳 : 南阳市印刷装潢公司承印,2011 : 193 –196 ,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