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浑与厚朴
——黄耿卓大写意人物画解读
2017-01-28聂道汨杨灵敏河北大学艺术学院071000
聂道汨 杨灵敏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071000)
苍浑与厚朴
——黄耿卓大写意人物画解读
聂道汨 杨灵敏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071000)
本文通过对黄耿卓绘画语言形式与创作理念的分析,从而得出:艺术本身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分,作为人追求自由的一种天性,艺术是永恒的;艺术家,必有其精神家园,只有养平民之性、懂平民之情、通平民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对何为“真”、何为“美”的深层理解。
黄耿卓;大写意人物画;苍浑;厚朴
该论文为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课题号:HB16-QN004)阶段成果论文
一
艺术,是有根的。艺术家,必有自己精神的家园。因为,作为人的艺术家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超验存在,而艺术家存在的具体环境产生的“亲在”,即,他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经验和形而上学的感悟,便一直作用于艺术家,并从中产生艺术家所挚爱不变的创作主题。我们在黄耿卓1的水墨作品中,在那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恣肆笔墨中读出了这份百折不挠的“情结”。黄耿卓的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创作,自始至终都立足于对太行山民的表现。他的太行风俗画系列,有极强的平民意识和人性关怀。
其实黄耿卓并非出生在太行山区,但他为人单纯,最怕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常躲到太行山里画画,也常被太行山人的淳朴、善良打动。上山多了,跟山里人接触久了,也就爱得深了,心也就越来近了。爱得深,才能了解得深,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作冲动。理论家刘曦林先生说:“耿卓的画,像一个知识分子亲吻家乡的土地,因为他爱的太深。”黄耿卓自己也说:“画家和生活,应该是水和水的关系,滴进去几滴,很快渗化,浑为一体。融,是非常重要的,融是心灵的沟通,融是真诚和善良的交融、渗化。爱得不深,不能融,不被爱也不能融,有了融,才能深入了解,才可能产生朴实、真切、深刻的美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在美术史上站稳脚跟。”
黄耿卓创造的太行山民艺术形象朴实,亲切。画上布满皱纹的老农,给人感觉是岁月的艰辛,勤劳、善良、刚毅的人生。这不是丑,是崇高的壮美。他那具有雕塑般的太行山民形像的写意作品,构图单纯,笔墨豪迈,形象凝重,浑厚朴素,很有震撼力,给人一种绕梁三日而不绝的老辣味。黄耿卓认为:“画家应认真营造自己的平民意识,作品的人民性永远是作品的生命线。”他养平民之性、懂平民之情、通平民之心,这既是他真实性情的流露,更是对何为“真”、何为“美”的深层理解。他的作品直通民间烟火,与民同乐、同悲。这正是他赢得广泛赞誉,备受瞩目的根本原因。
黄耿卓的水墨艺术成就,究其根本在于他对乡土精神的固执与眷恋,他从不放逐自己,而是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他的太行山民写意人物画系列,既不是对传统笔墨、风格模式的简单承袭,也不是对自然对象的记录描摹,而是对生活、对艺术最诚挚的醒悟和表达。
二
黄耿卓的大写意人物画,看似逸笔草草、简约放纵、夸张与不拘,实则形体结构都极为严谨,对人物关键部位交代也非常到位,从而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目的。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是长期实践、艰辛探索的结果。它一方面表现在画家选择题材和表现内容上,而更重要的则是表现于画家所使用的艺术语言即表现形式上。在他长期的艺术实践探索中,两种具有不同风格特质的水墨人物画应运而生。一种是他创作的富有张力、粗犷、浑厚的太行山民。一种是飘逸、高雅、洒脱的古人水墨小品。
黄耿卓的古人水墨小品,潇洒、水墨味十足,笔墨纵情恣肆,随意挥洒、烂熟于胸。他的这类作品是对笔墨的把玩、充满闲适的墨戏态度。这种自由之笔,是多年练就的扎实功夫,在动笔之前早已胸有成竹,一旦画兴催动,便能“急起从之,振笔,直遂”,把握住瞬息变化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悠忽的创作灵感,把创作的新鲜性和连续性施之于毫端,不失时机,一气呵成,率直而和谐地抒发出画家所追求的意境。黄耿卓说:“画水墨小品,也要表现我的水墨性格。要画得脱俗、超然、高雅、有情、有趣。一要陶冶自己,二要进行水墨技法探索。美术家的脱俗,不是逃避。而是用作品营造一个理想王国,一个安逸的港湾,一个洒脱、宁静、悠闲、访仙、问道的神游空间。”
三
黄耿卓是性情型画家,为人豪爽,易激动,但他在创作时却出奇的冷静,常常独自沉思。他平时好学,爱读书。经常写一些理论文章,他说:“写文章是为了梳理、修正自己的艺术思想,使自己更明白,更冷静,把画画得更好。”艺术家对艺术观念认识的程度决定其艺术的技巧与表现。
他从不盲目的标新立异,倒是在深思熟虑后显示出几份冷静,他深知有意义、有质量的新奇,才是创作的本质。在一心想出新的85美术新潮的大背景下,他有意避开表面上的热闹,去实践水墨画在延续自身血脉意义上的创新。他认为艺术本身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的和不好的艺术作品,作为人追求自由的一种天性,艺术是永恒的。他没有对中国画产生怀疑,而是更为专注的投身到对中国画特性的探求中去。要想有艺术成就,最根本的还是要真正掌握艺术创作的功夫。就大写意水墨人物画来讲,对线的理解和运用,对墨的理解和运用;对笔、墨结合的基本功,对水的理解和运用;对中国画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认识及表现;对人物基本比例结构动势的理解与运用,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并且不管社会文明处在什么阶段,由这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审美效果都是不会“过时”的。黄耿卓把水墨画的这些特征化要素看作一个博大精深、变化无穷的世界,认真刻苦的钻进去,可谓是“废画三千”。
黄耿卓一直把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做为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方向。在这个纷乱浮躁的时期,能够做到不慌不乱,冷静、扎实地做学问,是非常难得的。黄耿卓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赶潮,在很多美术理论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深知对描绘的对象不仅是技巧的熟练,更需要对宇宙、自然、人生持一种亲近之心,关切之情,需要对中国文化乃至水墨艺术从古至今乃至未来的情势有一份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艺术的独木桥。
注释:
1.黄耿卓1946年7月生于河北南宫市,1985年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卢沉工作室,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邢台画院院长,市美协主席,199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调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其中国画《动心》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一届“河北文艺振兴奖”, 作品《望子成龙》、《只留下白茫大地真干净》获“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耿卓黄耿辛画展”,1989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黄耿卓黄耿辛画集》,获第三届“河北文艺振兴奖”,同时还出版《黄耿卓水墨人物画精品集》《黄耿卓画集》等。
聂道汨(1982- )江西九江人,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杨灵敏(1987- )女,山东乐陵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