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体圆融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因时而变

2017-01-28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30061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现实精神世界

蒯 群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30061)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体圆融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因时而变

蒯 群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30061)

对儒、道、释圆融相通的本体进行阐述,对中国艺术精神因时而变的现象予以揭示,并提出中国艺术精神的发展规律。

中国艺术精神;一体圆融;因时而变;发展规律

中国艺术精神主要凝练于哲学与宗教中,也正形成于各种艺术门类中,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体”表现于“用”,“用”正在形成“体”,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已经形成的中国艺术精神

(一)哲学

哲学,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另有一些小的分科像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儒家以孔子和孟子思想为代表,道家以老子和庄子思想为代表,法家主要以荀子思想为代表,墨家以墨子思想为代表,阴阳家则以周易为集大成者。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以礼乐治世,认为世界的理想状态是和而不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应“发而皆中节”。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在《道德经》里对道的起源、道的运动状态、道的表现形式等都有着较为详尽与优美的表述。庄子的思想则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哲学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他提出的齐物论,进一步明晰了“道”是什么,也在道的统摄下,给万物以平等观量;他对纷繁人性的理解深刻到一,进而达到禅宗的“释”,由真到善,给出自由和安慰的最大值。

法家以安邦立国为主旨,礼教重于乐教,看似整严,实则教条,最终也使法家体系悬而未决,多沦为空谈。墨家提倡恭、俭,礼仪之邦、小国寡民的理想。

中国古典哲学侧重于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道家也许有着更加宽泛的视野,但人和人、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处之道“善”还是贯彻始终。

(二)宗教

宗教,中国主要有佛教、基督教、道教;这里简要说一下佛教,佛教从印度传至中国后,得到了中国化的发展。释迦牟尼在他的《佛说五王经》说:“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何谓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所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是为八苦也”,佛教除了苦还有常,释迦牟尼认为现实世界不具常性,是一种随时空变化的存有,人们不值得花时间去执着现实世界的种种存有。“任何宗教都对现实中的罪与恶有着大量的论述,都强调为善成义,有使人自觉为善成义的学说,并有使人能够为善成义的戒律。”佛教认为,现世的罪恶及罪恶引起的苦难在于人的欲望,人只有抑制自己的一切欲望,达到涅磐的境界,才能摆脱苦难。

佛教传至中国后,禅宗学说在中国艺术中得到出神入化的运用,至于禅宗是什么?“一位艺术家只须了解铃木大拙博士的几句话便受到了感召,“禅宗要求它的信徒看见自己的特征,看自己本源的特征。”1也就是说禅宗的要义也是善,能够将心比心的善,能够由外事外物外人看到自己的善。

“在人的历史进展中,人似乎又从未停止过为挣脱自己的“立法”而苦苦地挣扎。特别是最早作为人之心灵归宿和精神追求的宗教降临人间,人在暂时得到心灵慰藉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宗教之最终目的,也仅仅是为在思想和观念上整合世界和社会。”2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化宗教还是中国传统哲学,最终都圆融相通于善的过程与目的。

二、正在形成的中国艺术精神

(一)在西方文化和现实世界的影响下,“真”的中国艺术精神正在逐渐形成,中国艺术世界由平面走向立体。

1.“真”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优劣之处

中国艺术世界由平面走向立体体现最明显的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上无所不晒的世界,很多事物像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第一次在展览馆展览命名为”泉”的小便池一样,冲击着人们的感官进而让人们麻木,整体状态又像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和"被光棍儿剥光了的新娘"一样,零乱着,混合着,说不清、道不明地立体着世界,完整着世界,却也解构着世界和精神。“达达反对一切打倒一切、希望把世界上所有的创造都从世界上抹去,甚至把人类也从世界上抹去,像擦拭玻璃、清洁地板、打扫垃圾。这是一种态度。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极端而暴力却积极进取的态度。它热情滚涌,像魔鬼一般冲动,把偶然带到永恒的艺术中来。”3;口语化写作也像不加选择的照相机和录音机,虽然体现真实却面临丧失美感的危机,丧失了艺术应有的对人的精神的陶冶和提升作用。“可以认为,先锋派力图将艺术融入生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矛盾追求。因为如果要构成对现实的批判性认识,艺术对生活的那种(相对的)自由同时就是必须加以实现的条件。一种不再和生活实践拉开距离而是整个融入其中的艺术,将会失去距离而失去对生活进行批判的能力。”4

真实的艺术像真实世界一样让人疲劳不堪,当然,现实之中也有盛情、美景,真实也有警示作用,再加上对西方艺术的推崇,体现“真”的中国艺术在中国蓬勃发展着。

体现“真”的中国艺术的积极之处之一是艺术不再高大上,普罗大众也是艺术的欣赏者和制造者,艺术甚至没有标准,只要引人注目或为我所用就被认为是艺术,这些产品有的甚至比现实世界更丑陋,也许有着部分警示作用,但更多的是丑陋的教化作用,教人们安于不完美的现状,教人们学习丑陋。没有美与善作为标准,部分普罗大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美与善,又怎么去创造美与善呢?

2.西方艺术精神流变对中国艺术精神发展的启示

西方绘画从塞尚始,脱离了写实主义路线,绘画不再像推开一扇窗户所看到的世界,绘画开始体现画家的思想与情感,这种发展轨迹很好地划过了照相机功能所及的世界,照相机代替不了绘画,而中国绘画一开始就似乎有着先见之明,没有走现实路线。西方近年来魔幻文化发展迅速,《哈利波特》《阿凡达》、冰川世界、海底世界、恐龙世界、外星人世界、未来世界,现实似乎只重复在新闻里。这种变化究竟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还是西方文化自身发展使然,可能都需要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发展者深思。“现在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怎么样看西方,而是西方怎么看中国,他们总是问这样的问题:你们总说我们歪曲你们(指当代艺术),把你们政治化。那你们的艺术到底有没有一种独立的美学呢?”5

黄专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对双年展体制的依赖,对西方权力的依赖,到今天参加双年展仍是我们衡量艺术成功的主导标志,双年展在西方已经开始衰落,但在中国仍然是玩得起劲的时尚把戏。”6西方抨击文以载道式的中国当代艺术,西方世界对僵尸文化的批判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意义、精神的推崇却也不谋而合,这种人的精神要求一棵树、一朵花一定是可以为人所用的,它的自在自足是一种僵尸精神,此种批判精神运用到人就是人在某个领域中要充满意义地活着,哪怕这种意义的实现是以损害另一领域的利益为代价,否则便是活僵尸,或者是鲁讯笔下的“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

(二)美的中国艺术精神

美(狭义,也谓唯美)的事物通常不作为,无目的;令人心旷神怡,长久或反复赏鉴却随心所欲不逾矩。所谓意义都是功利的局部的,是人为了表现人的存在需要赋予美的内涵,这种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善。

(三)中国艺术精神发展现状。中国现阶段大众文化已然真实、琐碎得让人颓废或坦然接受并混迹其中,精英文化却仍在固守阵地,新儒家、生命哲学、诗性哲学、生态美学等,这些对现实予以观照、反抗并在精神上进行重构的中国艺术精神,对艺术和人的精神追求都有着引导和提升作用;与此同时,唯美艺术虽然是小众艺术,却也长久不衰。

三、 一体多变,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传承的以善为主的传统文化,和我们正在形成的由真到善到美的当代文化,虽然有着多种多样的名称和说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的实际需求不外乎衣食住行,人的终极意义始终是使自己和环境存在于最好、最美的状态,围绕此或由此生发的世界,为了不重复,为了表现个性,为了证明“我”的存在,为了让“我”存在得更好、更美,看似一直在颠覆前者,表现形式也千变万化,实际从某一时期开始,人类已经基本没有了新花样,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艺术精神虽历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却始终不变主要的本体,那就是归结于至善。

中国艺术精神现阶段虽然像是消解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线,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但终将经历一个由正视自己到抛弃自己再到拯救自己的过程。

善始善终,这是一个大化流淤的循环过程。

注释:

1.周宪译,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著《激进的美学锋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P155

2.《生命之约:中国戏曲本体新论》陈友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3.《近看西方现当代艺术》黄燎原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1版,P167

4.(周宪译,福柯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著《激进的美学锋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P155)

5.6.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黄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P293、P294

猜你喜欢

现实精神世界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漫画:现实背后(下)
拿出精神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