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士与胜地的碰撞
——金朝元好问东平诗赏析

2017-01-28王潇婉东平高级中学271500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东平元好问诗人

王潇婉 (东平高级中学 271500)

文士与胜地的碰撞
——金朝元好问东平诗赏析

王潇婉 (东平高级中学 271500)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他在战乱之际,因为严实父子邀请,到东平兴办府学,培养人才,为东平成为元朝儒学重镇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东平诗歌,对研究金、元之际的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有着一定佐证之功。

元好问;东平诗;名士;美景;东平府学

尘世混沌,鸿蒙待辟,横断渚崖险峻,乱世雾气升腾。这怕是金、元时代广大中原的写照罢?战火纷繁毁沃土,乱世迷离戕文才。金、元本蛮夷当道,然此时却奇迹般地诞生了一位土生土长于金朝的才高八斗的文学家与历史学家——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257年10月),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太原秀容(今山省西忻州市)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虽才高八斗,但命途多舛,曾科举受挫,为官左迁,中年后因为宋、金、元之间的常年战争坎坷流离,这些在他的诗文中有充分体现,人生路长,乱世战火,故国灭亡,都使他的诗风文意沉郁悲怆,凛凛然有杜甫风采。元好问半生辗转,有很多地点难以在其长途跋涉中抹去,其中就有其时的华北重镇东平,元好问到过东平8次,共计时长达7年,因为他的到来,东平成为金、元之际的文化学术中心,东平府成为一大儒学体系,元好问以旗手的身姿,为东平府学在的兴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考证元好问东平寓居时的诗文,对了解金、元之际的中原教育、文化、经济乃至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一、交东平名士

元好问与东平颇有缘分,他在东平驻足时朋友众多,如东平万户严实、严忠济父子,冠氏千户赵天锡,还有作为晚生的“东平四杰”及其众多儒士与其同治学处事;其再配夫人毛氏娘家也在东平,妻兄弟毛思遹曾协助他在东平置家,此时的遗山先生常与乡邻友人酬唱于敝屋之下、盘桓于诗酒之间,在与东平名士交往中慨叹与自勉,颇有“五柳先生”遗风,如他在在《东平李汉卿草虫卷二首》中,就在赞美李汉卿画作的同时,流露了他与画家的友好交往:

东平李汉卿草虫卷二首

元好问

其一

蚁穴蜂衙笔有灵,就中秋蝶最关情。

知君梦到南华境,红穗碧花风露清。

其二

过眼千金一唾轻,画家元有老书生。

草虫莫道空形似,正欲尔曹鸣不平!

李资高亢,视钱币如粪土。贵人求画,或大骂而去,故不与世合。

元好问的这二首诗,一方面为人们介绍了金、之际一位东平画家画中的梦境:秋天有蝴蝶飞舞,有霜后的红穗碧花,看画面,仿佛是庄周梦蝶的“南华境”,在元好问笔下,李汉卿的画作充满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元好问强调了画家的艺德,“过眼千金一唾轻,画家元有老书生”,不是气味相投,给千金也不送他画作,书生意气,不攀龙附凤,正因为此,李汉卿空有画技,但生活清贫。为此,元好问这样与画家共鸣:休提那草虫在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画中的小虫高声的鸣叫,就是正在为你这类人鸣叫世事的不平!

战乱之际,生活艰难,在这样的乱世,寄人篱下,元好问和李汉卿尚能谈诗论画,畅所欲言,真是本真书生模样。读书人是一个民族的脊梁,看二人之气概,可知在其时的东平,苟全性命的文士们相互的鼓励与扶持。该题画诗欣赏画作又不拘囿于此画,其一与其二互相照应,在描述画面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其弦外之音,展现出元好问诗歌的思辨性与哲学性。就中国绘画史来看,宋画尚理,元画尚意,金朝作为衔接区域,其尚意势态已经出现,元好问此《东平李汉卿草虫卷二首》,就表现了画贵写意的取向,李汉卿“视钱币如粪土、不与世合”的胸襟,表现了其时东平部分文士的儒者追求与人生走向。

二、赏东平美景

东平地势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名胜不胜枚举,在元好问笔下,更多的是注重了景致同内心情感的结合。元好问以以其相遇文坛的“丧乱诗”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的,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有名句曰:“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然而遗山先生在东平所作诗赋中,虽仍弥漫着难以消逝的忧患,但雅致、不事雕琢的写景诗却占比重很大,并且间杂自己或乐或悲的情感,真正是践行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信条,如他在《东园晚眺》一诗中,就充分抒发了自己的而这种复杂心情:

东园晚眺

元好问

霜鬓萧萧试镊看,怪来歌酒百无欢。

旧家人物今谁在,清镜功名岁又残。

杨柳搀春出新意,小梅留雪弄余寒。

一诗不尽登临兴,落日东园独倚栏。

“东园”是宋、金之际东平城内的一处游览佳地,是文士游玩寄兴之所,元好问在东平之时,唱和朋友到此小聚,在此时中,前两联刻画了自己“双鬓萧萧”的年老形象,因此,在生命的秋天,纵有歌酒亦不能排解其旧人不在、功名未就的心境,如果就此延续下去,此诗也就没有了波折与高明处,元好问在颈联却笔锋一转,描绘东园“杨柳搀春出新意,小梅留雪弄余寒”的实景,最后着重描写了自身感受与动作,一诗尚且不尽我游园之兴,在落日黄昏中独倚斜栏,看春天的落日红霞,情景交融,恰到好处,可见其为诗的妙处。

东平,山水相连,东平湖,千古传唱,在元好问的东平美景诗中,数次写到东平湖,如《约严侯泛舟》中就是其一:

约严侯泛舟

元好问

风物当年小洞庭,西湖此日展江亭。

诗贪胜概题难遍,酒怯清秋醉易醒。

白鸟无心自来去,红蕖照影亦娉婷。

仙舟共载平生事,未分枯槎是客星。

“小洞庭”是唐、宋、金、元之际的诗人文士对东平湖的美誉,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游小洞庭》中写“湖山上头别有湖,芰荷香气占仙都。……若非神物多灵迹,争得长年冬不枯”;唐朝诗人苏源明在《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中写“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尚君子兮寿厥身,承明主兮忧斯人”。和白居易、苏源明约朋友共游东平湖感情类似,元好问和“严侯”等人同赏西湖美景,在诗酒中,“白鸟无心自来去,红蕖照影亦娉婷”,因为湖区水草丰满,白鹭很多,今天人们在东平湖,仍能够看到展翅的白鹭,许多摄影爱好者仍不远千里前来观瞻,在此美景中,元好问自以为小舟是“仙舟”,在水面摇来摇去,好似到了九天仙境,可见元好问对东平湖的喜爱之情。

通过赏析元好问的《东园晚眺》和《约严侯泛舟》两诗,

诗人自身所带有的悲戚之情暂且不表,我们又是否能在诗人寄寓情感的景物中感受到诗人对于东平景致的热爱呢?元好问泛舟的地点是东平湖,而游园的地点是“东园”,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好问的诗词中有8次提到“东园”,诗人在此赏景、约请朋伴、排解愁苦,这一处所同诗人在东平的创作与情感已经是休戚相连,也就展现出诗人对于东平的炽热情感。

三、难舍东平

人生难舍是离别,公元1237年,48岁的元好问由冠氏至东平,开始了第一次寓居东平的生活,到公元1238年,49岁的元好问因事离开东平返回山西,在此途中,诗人慨叹艰难的世事之路,悲戚于自己的飘摇零落,作下了辛涩的一首《出东平》之诗:

出东平

元好问

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嗟。

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

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

东国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

不知道元好问此时离开东平的原因,他从公元1238年到公元1242年之间常往来于东平、秀容之间,应东平行台严忠济所聘,在东平府与杜善夫、张澄、商正叔、商挺、宋之贞、康曄友善,并为严忠济主办府学,元好问首联的“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嗟”之句,老马羸弱,战战兢兢地拉着车,回望高高的城楼,想到与朋友相离,元好问不禁长声叹息,诗人重点刻画了骨瘦如柴的老马,渲染了艰难孤寂的氛围,暗示自身的窘境,长太息以掩涕兮,顿时百感交集;颔联的“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 之句,描写城市中声音滚滚、沸沸扬扬,想到自己世事前路、殊远无涯、不知归依,作者以眼前所见、身后所观两相对比,回望那街市繁华我却无缘参与,而今我前路未卜,行将远去,岂不悲哉痛哉!颈联的“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之句,慨叹自己贫弱潦倒,不知明日将身在何方,有何打算,六年漂泊,我终将远离,终究是空置家院,诗人叙述自身穷聊之情景,愁思溢于言表;尾联以“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结句,说明离开后, 我只能记着东园里的花柳与流水,将其写入新诗,四方夸耀,东平,实在不忍离去,诗人在此再提及东园,回顾曾在东平的暂且安居岁月,表达了诗人对东平隐隐不舍、浓浓怀念。表达对东平喜爱的,还有元好问的《同严公子大用东园赏梅》一诗,诗人曾道:“花行更比梳行好,谁道并州是故乡?” 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是作者家乡,可当时诗人暂且“聊发少年狂”,只愿眼前佳节美景能使其跳出“佳节屡从愁里过”的怪圈——然而何其难也!能够避一时愁闷,却又如何一世羁旅客乡?乱世之苦与诗人永不能释怀的家国之念,注定了他终会踏上回乡之途,然则元好问在东平的诗作与种种贡献不会湮没。

元好问一生颠沛流离,以丧乱诗为重,可与两宋名家媲美。他在金朝灭亡后,羁旅辗转于山东,被迫作为囚徒被看管,这是人一生丧乱诗盛产的阶段。然而赏其在东平的诗作,其中的黍离之悲并不那么浓重,这与东平是金之重镇,免遭蒙人战火,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有关,也与他在东平期间结识了众多好友,共同致力于东平府学,成为了东平文化圈中的关键人物有关。在东平,他交往名士,欣赏美景,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与贡献,在这种氛围里,他先后创作了诗86首、词32首、文32篇,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文人聚会,也于66岁高龄时参加过东平府新学落成典礼,为儒学在金、元乱世中的复兴做出了杰出贡献,元代文学家、曾在府学任职的徐世隆曾评说元好问“作为诗文,皆有法度可观,文体粹然为之一变”;金朝文学家、“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被后世和元好问同称“元李”的真定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李冶更誉元好问为“二李(李白、李邕)后身”,在烽火遍野的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与东平的蓦然相逢,实乃遗山人生际遇之巧,也为千年东平文化长河之大幸!

[1][金]元好问.《元好问全集 》[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清]赵翼.瓯北诗钞》[m] 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

[3][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M].商务印书馆,2013.

[4][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黄山书社,2013.

王潇婉(2001.1- ),女,汉族,山东省东平县人,现为东平高级中学高三•二班学生,主要探究领域为古典诗词和中国书画艺术欣赏。

猜你喜欢

东平元好问诗人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垦荒
铁 匠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元好问出联收徒
诗人与花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