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分析

2017-01-28姜秀芬潍坊市技师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机械类机械基础

姜秀芬潍坊市技师学院

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分析

姜秀芬
潍坊市技师学院

机械类人才是工业社会建设过程中紧缺的一种人才,在岗位设计上主要是以实践性人才应用为主,由此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就呈现出宽基础,活模块的方式,面对社会上的广泛需求,本文对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型以及内涵等等进行探索和实践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人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高职;机械类;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分析

高职的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倾向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学生要有热爱祖国和热爱工作的精神,有一定的创新力,并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内涵,能够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技能,熟悉相关工作系统的原理,在构造还有性能方面能够了如指掌。教育的模式也更为倾向于教育实践还有专业探索,以此本文主要是在综合教育的目标下,按照职业要求为主要岗位需要进行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模式的多方面研究和分析。

一、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分析以及教学改革需求探索

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基本需要,要和市场经济接轨,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也是教育改革中要的组成部分,机械专业是一种多学科的专业,能够涉及到机械、热工还有自控多个方面,制冷和空调需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包含了机械技术还有微电子技术等等。我国在机械人才的需求方面一直在增长,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具有活力的一部分,也成为市场供求非常大的缺块。在以后的几年,根据预测,机械专业在增长的速度上将会有10%的上涨率,处于整个国家的领先水平当中。这主要是因为社会需求的不断持续的增长,还有新技术以及设备使用的加快,这样就意味着在今后需要掌握更多的全新的技术,还有新的设备以及制冷和空调相关的高技能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后,相关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调整,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械专业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用用型人才也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有更多的要求,对于复合性人才也有较高的要求,为此需要改变以往专业路径狭窄的现象,教学的相关内容也要改变落后的现象。学生在就业方面渠道非常狭窄,课程模式也需要进行变革和改变,不断的对职业类群进行人才方面的培养,不断的扩大就业面。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在机械专业当面需要迎合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这种方式也是按照阶段性培养的基本目标将课程重点予以突出,主要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方面是宽基础的阶段,这要从职业群入手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在毕业以后有更多更宽广的职业选择范围。在机械专业上要适应高技能还有应用性的人才,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全面性素质的提升进行职业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科学进步对自己的职业转变产生影响,确定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的强化学生后续的发展空间。活模块就是在宽基础的前提下,按照机械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知识技能性模块,不断的强化这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还有职业针对性,让学生在进入到企业之后能够有更多更为广泛的职业生存能力。经过不同阶段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学习的适应性,更有学习的基础,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高素质还有应用性人才[1]。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探索分析

(一)宽基础课程

宽基础课程当中有诸多的课程分类,需要对课程进行分类,对学生的文化还有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在文化课程上的分类主要有语文,高等数学以及体育课程,文化课程是所有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高素质文化的基本需要和体验。除了文化课程,还有工具课程,工具课程主要包含了英语还有计算机基础,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英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一项重要工具,诸多高校的课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有这两个学科,学生还需要过英语三级以及计算机二级。能力培养课程,能力培养课程当中包含了职业道德还有企业文化管理以及文献检索等等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的课程,这项课程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以及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进行培养。职业群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课程,这个课程当中包含了机械工程当中的多种模块,例如,有制冷技术[2]。

(二)活模块课程分析

活模块课程就是按照学生的岗位要求以及技术等级为主要参照,按照市场的调研结果,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且也制定相应的模块。学生在完成基础的学习之后,按照市场的基本需要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模块,供应学生学习,在学习之后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以及技术等级证书。例如,专业方向模块当中,制冷和空调检修专业,所要学习的课程名称就是小型制冷和空调装置,制冷和空调设备检修、制冷设备维修和考证实训、毕业实践等等[3]。

(三)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特点分析

此种课程关注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职业教育的基本需要出发,也定制了课程的基本目标,让课程和岗位的需要之间更加契合。按照模块的形式要对不同的课程进行融合,让课程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加适应岗位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需要。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因材施教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关注知识的基础性和灵活性,更为关注对学生岗位知识使用能力的培养,关注教育的突出性特点,关注知识之间的灵活性还有逻辑性,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分析研究。在高职院校当中主要给社会和国家培养基础性的建设人才,机械专业又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当中,因此对于这样的现状需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1]沈凌.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1):29-31.8.

[2]孙勇.高职化工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4,14(21):294-295.

[3]刘婷婷.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视界,2013,14(13):126,172.

[4]周宗党,龚建云.基于行动导向思维的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及实践[J].技术与市场,2015,22(12):405.

猜你喜欢

机械类机械基础
调试机械臂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简单机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