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文化元素融入校本课程路径研究
——以沈北新区蒲河学校为例

2017-01-28孙永满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满族校本活动

孙永满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

满族文化元素融入校本课程路径研究
——以沈北新区蒲河学校为例

孙永满
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

校本课程课程是学校的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对满族文化发掘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由此,我们确定了《满族元素融入校本课程路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满族文化元素;校本课程;融入;开发;整合

一、研究的背景

(一)满族文化元素对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

满族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满族饮食、满族体育、满族服饰、满族文字、满族语言等等,满族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满族文化的传播,不仅对大众了解这一民族意义重大,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掘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掘也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蒲河学校满族文化元素的深厚基础

沈阳是满族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沈北新区地处沈阳东北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满族人达四万多人,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满族学校地处沈北东部,是满族重要的居住地,这里的风土人情至今还保留着满族原始的风味。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社交文化,民间饮食,衣着打扮,游戏活动等都保留着满族的印记。为研究满族文化元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资源。

二、满族文化元素在学校的发展挖掘的优势

蒲河学校有近三分之一师生为满族,他们仍然保留着本民族的习惯、风俗、性格特征,其他学生在他们的耳熏目染之下,也都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满族文化和习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逐渐的满族文化元素也早已融入了本地非满族人的生活中。地域的优势为满族文化元素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学校融入满族文化元素的路径

(一)在校本课程中融入蕴含的满族文化元素

如今课堂教学依然是作为传播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校本课程中,倡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关键。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美术、音乐、体育等广义的校本课程深入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1)在美术课堂上研究满族服饰。学生在美术课上了解了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

通过进一步研究学生还知道了,满族服饰对现代服装的影响。加之使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旗袍,它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堪称最中国的服装。

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满族服饰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喜欢的图案和服饰。

(2)在美术课上,让学生学习满族剪纸。学校美术教师把,粗犷、古朴体现了满族文化元素的本地关氏满族剪纸带进了课堂。关氏满族剪纸属于民间剪纸艺术。它质朴、简洁、明快,是闪烁在老百姓心中的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如满文《祭祖挂笺》、《满文福禄寿》、《彩头花》,形象简洁、大方、富有装饰性。反映满族生活的《摇篮曲》等更是百姓喜闻乐见。

(3)利用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制作各种具有满族文化元素的工艺品,泥塑、面塑,塑造出一批反映满族人生产、生活的诸如《春种》、《满族民居》、《感恩》、《萨满》、《杀年猪》、《挖棒槌》、《狩猎》《海东青》、《糊窗户》、《讲古》等作品。制作的剪纸作品有《忙年》、《农家十二月》、《九九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借助满族民间画的艺术形式,绘制满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满族人信奉的自然神,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现能力。还可以渗透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他们保护大自然的意思。

(4)音乐课堂中,我们主要了解满族舞蹈和满族音乐,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学唱了满语歌曲《我的八旗》、《摇篮曲》、《满家娃》,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编排了《满族姑娘》《挖人参》《围猎》等满族舞蹈,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传承。

(5)学校的体育活动也融入了满族的珍珠球、踢毽子、撞拐、跑马城、老鹰抓小鸡、歘嘎啦哈、翻绳、跳马、滑冰等体育项目。学校还设立了满族特色游戏班,成立了满族射箭队。

(二)在实践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综合实践课主要特征就是“综合、实践”。如何实现“综合、实践”,并使之常态化,这就需要找到一个点,加以突破,把诸多学科整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答案是皮影能“综合”可以“实践”。

过去的皮影戏多为传统的历史戏、神话剧等。如今,出现了许多反向现实生活的新剧目,如:《狐狸和乌鸦》、《小蝌蚪找妈妈》、《龟兔赛跑》、《斗鸡》等节目深受儿童欢迎。

我们在课堂上表演的一般都是由学生自编的校园剧或者改编的课本剧、科普剧。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谋种程度上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学校还把皮影与教科研相结合,先后进行“以皮影为纽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皮影促进综合实践常态化实施”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都已通过了验收。

(三)在课间活动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我们在课间活动中就是充分发挥满族元素的理念,充分展示满族的特色,开发出具有满族风情的大课间活动,《满族珍珠球操》、《满族游戏》等满族特色项目。愉快的笑声洒满校园,学生在体育游戏中不仅得到了身体锻炼,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和感情。

(四)在综合活动实践基地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1.注重学生实践是推广满族文化元素的最好途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实际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独到的教学方式是传承满族文化元素最佳方法

学校的满族文化艺术中心从学生兴趣出发,以本地满族民间艺人传承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关氏皮影”为龙头,以书法、蛋雕、五谷画、植物标本画、编艺、面塑、软陶、泥塑、石头画、无土栽培、满族舞蹈等艺术项目为主线,有时间、有组织、有内容、有专任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任课教师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皮影》、《面塑》、《植物标本画》、《编艺》、《书法》、《五谷画》等科目的校本教材,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学校还成立了以满族文化元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社团,其中皮影社团、舞蹈社团、美术社团、书法社团、民乐社团、编艺社团等学生团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周举行一次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参与积极,情趣高涨,教师教的用心,学生学的上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幅幅书法、一张张图画、一件件编艺等各种艺术品层出不穷,琳琅满目。这些社团组织的成立不仅丰富了校园活动,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提高了能力和技能。

3.阅读是了解满族文化元素的关键

学校筹建了以曹雪芹、纳兰性德、巴金、老舍等满族文人为名字四个精品书屋,环境十分优雅,坐在书屋的藤椅上可以阅读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满族风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自身修养。

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更主要的是让满族文化元素在实践活动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让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五)在满族风情民俗园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1.劳动中体会满族文化元素

学校重视民族特色传承,挖掘满族文化元素,全力弘扬满族文化,将满族文化元素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800平方米满族民俗园内种满了各种植物、药材和蔬菜,映山红(鞑子香)、百合、地榆、桔梗、艾蒿等药材,芹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学生在这里体验着播种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民俗园内还摆放着索罗杆子座、石碾、石磨、石臼等石器。

2.交谈、书写中融合满族文化元素

满语是满族文化的外在的最重要、最深远、最有意义、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现象。

学校是东北师范大学满语研究中心的教学基地,学校在1至6年级开设满语文课,教会学生用满语进行对话简单的交流。在原有的书法特色基础上,增设满文书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满族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六)在文化交流中融入满族文化元素

我们还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增强满族文化元素。首先,加强与东北师范大学满语研究中心、沈阳市八旗民间艺术团、抚顺市满族舞蹈团的联系与交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满族艺术。继续深化与沈阳“盛京昂吉满语中心”、长春“满文书法协会”的交流活动。

我们也可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在本地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学校参与传承满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文化。反过来在激励我的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元素,把满族文化元素的雪球滚得更大,使它运行起来更加强悍有力。把满族文化元素与综合实践课更好地结合。

[1]老舍.《正红旗下》《茶馆》

[2]《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征求意见稿》

[4]《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5]《沈阳满族记忆》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

[6]《满族剪纸》《满族服饰》《满族习俗》

猜你喜欢

满族校本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