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学团队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以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建设为视角

2017-01-28向亿平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武陵山双师双师型

向亿平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学团队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以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建设为视角

向亿平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教师质量的提高、师资培养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在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研究为视角来探讨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学团队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武陵山片区;“双师型”教学团队;意义

一、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职业教育以面向“三农”为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在农村有70%左右的青少年不能升入高等学校,有50%的进不了高中阶段。而搞好职业教育,有利于减轻农村学生升学压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生产技能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提高,实现人尽其才。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后备力量的基地,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但是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学者的论文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目前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比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农学专业由于不是当下热门专业,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选择这门专业,所以职业学校对此专业新近人才也严控,而原有的双师型老教师大都面临退休或者已退休,现存的老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老师,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

二是职业学校农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技能薄弱。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农学专业青年教师每学期平均课时在260学时以上,他们大多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仅仅凭借在校期间所学得的知识和教学中未经提炼的经验应对教学工作。客观上学院很少组织专业技能的在岗培训,主观上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或承担专业技术服务工作,这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合理规划极为不利。

三是农学专业“双师”团队不稳定,特别是“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不稳定。因政策、待遇等多方原因,优秀的双师型老师流动性强,特别是“兼职双师型教师”很难长期服务学校教学,农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很不稳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职业学校的农学专业师资问题将更加明显地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使很多职业教育学校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他们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教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培养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呼唤,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具有客观性和现实紧迫性,建立一支农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武陵山片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其本质就是学校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承担教学任务的团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者。而武陵山片区是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具有农业技能型人才是当地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形成一个高

水平的农业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型人才。促使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2)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尤其是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要在改革中取得突破,职业院校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双师型教师。因此,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3)可以更好地推动学院教学质量提高,促进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招生和就业,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最终取决于培养人才的教师和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双师型”教师因为深入社会和生产实践,了解社会市场人才需求及专业技能需求,同时社会及各专业也通过“双师型”教师,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及专业技能等。学生与家长通过双师型教师来认可和信任职业学校,建立培养关系,。社会和行业通过双师型教师和职业学校建立

就业需求关系,提高就业率;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树立形象、信誉和实力,扩大对外宣传,实现名牌竞争最有说服力的形象代言人。

(4)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要抢抓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机遇,积极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做好社会服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能更准确地把握设计市场行情,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更进一步懂得市场之所求,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教有所旨,教有所用。通过开展社会服务,能更进一步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1]李国政,等.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09,(6)

[2]罗俊.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文科爱好者,2009,(4)

向亿平(1971-),女,土家族,湖南永顺人,文学硕士,湖南吉首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武陵山双师双师型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