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7-01-28唐佳锦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技能目标

唐佳锦

(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浙江 余姚 315480)

1 体育新课程技能教学的理念

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上存在着误区,传统教学与新课程强调的运动技能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系统性与规范性,技术教学的含金量很高,突出技术的细节和关键环节的教学,而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层次性与兴趣性,突出技能掌握的方法与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核心,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都是为运动技术教学而服务。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它是借鉴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渗透在每个学习领域目标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服务。

2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

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学科核心载体,体育新课程的性质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从体育学科特征来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而运动技能是身体练习的主要载体和途径。运动技能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达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需求。让学生更快乐、有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运动技能,在无形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同时,在心理上喜欢上体育,从而喜欢学习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教学是教学价值体现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技能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会、学精运动技能。

3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情景式策略:发展正迁移,以求实效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要明确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下的相应水平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合理、创新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合理地做到课程标准要求与满足学生需要相结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1.1 优化教材,突出情景,激发欲望对传统的体育教材内容进行创编、优化,赋予一定的创新变化。传统的教材有很多都是竞技运动项目,并不都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教学,所以只能对一些传统的教材进行改造、创新,以传统教材为框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从学生身边的事、身边的物着手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辅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3.1.2 源于生活,整合创新,乐于易学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游戏等内容进行创编与改造,根据各水平、层次的社会目标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编出适应社会目标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如“撕名牌”“跑男”“闯关”“拓展项目”等。

3.2 倒叙式策略:关注运动兴趣,提高主动参与

3.2.1 激发兴趣,满足内需兴趣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所以,笔者认为,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可以增强运动技能的趣味性,以此来唤起学生好动的意识,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掌握运动技能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篮球教学中,投篮组合动作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在非常认真、规范地教学生练习最基本的运球技术,总有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投篮,而忽视了本课运球技术动作练习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篮球基础技术教学先教运球、传接球,然后再教投篮的传统教学顺序呢?教师可以先尝试以投篮动作设计组合练习,强化运球技术要求,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度。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篮球运动是一项需要团队配合、又有一定规则限制的球类运动,如果要完成最后投篮得分,还需要通过合理的、不违例的运球,同伴间的传接球配合,才能达到得分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就有了主观能动性的保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2.2 保持兴趣,促进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激发与保持,还需要依靠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来保持兴趣度。例如,排球教学中,曾出现过因为忽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反而使学生的运动热情和兴趣降低的教训。因为学生喜欢比赛,因此笔者经常采取比赛的形式组织排球教学。从教学一开始,学生确实热情很高涨。然而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不但学生排球水平没有多大的长进,有一次体育课上,打了几分钟,许多学生居然坐在场地边上玩耍、聊天。问其原因,学生告诉笔者说:“打排球没劲。”对此笔者陷入了沉思。经过反思,笔者认识到:兴趣,能够促进学习,但是只有兴趣还不够;学生会因为自己的进步、他人的赏识、环境的需求等因素而产生或强化。一味地迎合兴趣,往往只能降低学生对运动的认识与关注,我们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新颖变化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地去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合理、有效、有趣。

3.3 体验式策略: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所需

3.3.1 不同需求,逐一满足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制订时既要重视相关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也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甚至同一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进步,鼓励学生自己挑战学习目标。另外,学会用多种评价机制去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时,不知道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先让所有学生进行较低高度的学习,然后根据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根据自己选择的高度进行练习,再通过练习去挑战另一个高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挑战高度。即跳过第一高度的同学可以到第二高度进行跳高练习,如果第二高度跳不过,那么就回到第一高度进行跳高。同时还对4个组进行了冠名,如“最具挑战组”(最高高度)“最具潜力组”(最低高度)“最具人气组”(第三高度)“最具实力组”(第二高度)等,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练习。这样,每一位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过一定高度的同时也更好地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所以,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要通过创设不同的技能学习难度与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需求情况,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技能掌握后的成功和快乐。

3.3.2 改变规则,促进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有时还需要改变一些规则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个人潜能,以求有更长远的发展。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把篮球运球和传球传授给学生后,学生都希望能进行篮球比赛来展示一下自己,而根据目前学生的掌握水平来看,还不具备投篮的能力。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变篮球比赛的投篮规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移动篮架”进行体验练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移动篮框”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为正式的篮球比赛奠定发展基础。

3.4 分解式策略:细化目标,分解突破,促进实效

新课程体育始终坚持“目标统领内容”。所以,我们从这一目标体系中不难看出,每一个课时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是在上级目标,即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依据一定领域的水平目标,在某个单元中为完成上述目标而确定的内容,与此同时,也生成了具体的课时目标。而运动技能教学过程往往需要将这个单元技能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教学,突破技能的重、难点,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李老师教的“投掷的声音”一课中,李老师在投掷单元目标进行目标细化,分解出肩上快速挥臂这个课时目标进行教学。李教师将本堂课的目标定为肩上快速挥臂,以新颖的器材(可乐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击打的兴趣来进行教学。教师分别利用“跟着教师敲节奏”“敲一敲比谁响”“不同角度地敲”及“和尚撞钟”等内容来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击打可乐瓶发出声音的轻重来显现学生的练习效果,将肩上快速挥臂这个隐性的目标通过声音这个显性的方式表示出来,在最后的投掷成果检验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肩上快速挥臂这个目标进行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投掷的兴趣,还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3.5 活动性策略:让技能固定化,成就终身体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能单独把运动技能教学理解为技术的传授,而是应把技术与能力、意识、育人的培养融为一体。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运动技能的发展层面,以育人为宗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技术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是否可以起到扩展的作用。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必须非常清楚学生应掌握什么样的篮球技能,才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进行自我锻炼,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篮球运动习惯。

换言之,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耐久跑的动作、节奏及呼吸方法这些基本的技能,还会向学生介绍一些耐久跑练习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长期自觉锻炼的意识,并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来引领自己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笔者认为,无论是篮球教学还是耐久跑教学,都应重视它们的活动功能和锻炼功能,为终身体育这个终极目标服务,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实,掌握好运动技能和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是相辅相成的,往往技能掌握好的学生会更自觉主动地去进行体育活动。

4 结 语

总之,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各年级所要求掌握的技能目标,即各年级所要求达到的技能要求,从细节入手抓好技能教学关,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育人的功能,要促进学生多维的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胜光.新课程理念下运动技能教学策略[J].体育教学,2006(3).

[3]季浏.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2).

[4]林亦明.反思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2006(1).

[5]李文江.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的教学[J].体育教学,2005(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技能目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深度教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