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体能教学的创新研究

2017-01-28徐崔华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职校岗位模块

徐崔华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 200231)

自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定位。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上海职业教育需要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培养一批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直接为社会生产、建设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要求,所以中职体育教学要有别于普通高中,要根据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开展针对性的体能教学,同时培养自我锻炼、自我预防保健等职业体育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中职校职业体能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等检索工具,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学校体育发展动态、查阅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方案,对体育教学、运动生理、职业病防治的专家和学者、企业部门经理、中职校一线体育教师等进行访谈,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1.2.3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上海市中职校职业体能教学现状、各种工作姿势所需职业体能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等进行深层次剖析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体能的概述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包括的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有关的身体素质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要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能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及人体对于湿热寒等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等能力。

2.2 职业体能的分类

现代社会职业门类繁杂多样,职业的分类方法也很多。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职业对人的体能需求,根据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将社会职业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5类:静态坐姿类、静态站姿类、流动变姿类、工场操作类、特殊岗位类。

2.3 职业体能教学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和服务在第一线上工作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岗位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的需求,如要适应紧张而单调的流水作业的能力,要长期使用某一身体部分进行固定持续的工作能力,要承受来自机械的震荡、噪声的干扰能力,要经得住特殊气味、冷、热环境的侵袭的能力,要能在高、难、险环境下完成高精细的生产能力等。同时,由于长期局部、重复且持续工作或长期固定某一工作姿势导致部分肌肉畸形生长或劳损,部分骨骼畸形或受损,从而失去某些正常人体功能。这就需要中职体育教学不但要完成体育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还要选择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群所需的特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体能教学,为学生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身体和心理的基础。

2.4 不同劳动姿态所需职业体能的相关分析

2.4.1 静态坐姿类静态坐姿类职业主要是伏案工作人员,如会计、文秘、IT行业等岗位的从业人员;这类岗位群对应的中职校专业主要为电子商务、财经、文秘等专业。其职业特点是身体长期保持静态、坐姿、伏案,以脑力劳动为主,身体活动较少。据调查表明,该类从业人员在每天8h的工作时间中,保持坐姿工作的时间长达6~7h。静态坐姿类的职业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含胸、驼背、眼肌疲劳、坐骨神经受压、下肢易麻木、上肢小关节劳损、由于运动较少心血管技能易减退等。这类职业对人的职业体能需求相对较低,主要是手指、腕部的灵活性,颈肌力量,肩背部分肌肉力量,眼肌活性等。这类职业易患的职业性疾病为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腕管综合征、视疲劳综合征等。

2.4.2 静态站姿类静态站姿类职业主要是从事服务性的工作人员,如营业员、酒店和餐厅服务员、前厅接待、厨师等岗位的从业人员;这类岗位群对应的中职校专业主要为餐饮服务、酒店管理、报关等专业。这类职业的特点是长期保持站立姿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动,手眼繁忙,精神长时间保持集中。长时间从事这类职业或工作强度较大时,容易出现下肢肿胀淤血、腰腿肌肉僵直、人体协调机能下降,易患下肢静脉曲张及心血管疾病。其职业体能需求是下肢力量及静力性耐力、腰背部肌肉力量等。

2.4.3 流动变姿类流动变姿类职业主要是从事户外工作的服务岗位人员,如贸易、营销员、导游等;这类岗位群对应的中职校专业主要为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类人员的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时而是静力性工作,时而是动力性工作,没有一定的规律。由于流动变姿类工作的劳动时间较长,因此,其对耐力素质和耐受能力的要求明显高过前2类职业。从事这类职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体魄、充沛的体力、较好的力量、敏捷的反应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职业性工作的能力。

2.4.4 工场操作类工场操作类职业涉及的工种繁多,主要分为2大类:(1)以体力劳动为主职业,如机械操作人员、汽修工、物流、装修人员等;(2)以灵巧为主的职业,如维修人员、强弱电电工、网络维护人员等。这类职业人员工作时没有固定姿势,而是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姿势,有时站、有时坐、有时蹲、有时又跪或伏。这类岗位群对应的中职校专业主要为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汽车修理、市政工程、工民建筑等专业。长期从事这类职业人的心肺系统负担重,大关节肌肉工作强度大,容易造成损伤。职业体能训练的重点是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

2.5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体能教学体系的构建

2.5.1 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由于中职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中职体育课应有别于普通高中的体育课,中职校体育课程应建立运动技能和职业体能并重的体育教学体系,将常规体育教学和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课不再是单纯功能的公共基础课,而是由健康教育、运动技能、健康体能和职业体能4个模块构成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这4者的关系是互相平行、互相促进的。(1)健康教育模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营养、青春期健康、安全教育、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评价方法、职业岗位的健身知识、职业病的预防和保健等内容。(2)运动技能模块由若干个单项运动子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互相独立,各子模块内容包括常见的且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规则等。(3)健康体能模块包括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4)职业体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一些与专业相关且独特的体能训练内容。

2.5.2 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结构的设计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上海市中职校体育课可以实施“运动专项化+体能专门化”的教学新模式,即把专项化体育教学和利用体育手段进行职业体能专门化教学紧密集合起来,每周运动专项化体育课2课时,体能专门化体育课1课时,形成运动技能和职业体能齐头并进的教学新模式。运动专项化教学各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力量开设一定项目的专项课,并在选课平台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专项,重新组班。运动专项化教学班除了要完成运动技能模块的教学内容,还必须完成部分健康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健康体能模块教学内容融入到专项化教学中,每次课不少于15min。体能专门化教学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模块、一般体能模块和职业体能模块的教学内容。各校可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类别,以及未来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姿势和特殊体能需求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授课可以采用自然班教学形式,男女混合上课,安排相同运动内容、不同运动负荷的练习。

3 结 论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两者的培养目标也完全不同。中职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对体能的需求,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健康体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体育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开展职业体能教学,这是基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是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能力和防范职业病的有力保障,更是各级政府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的殷切希望。

[1]上海市教委.上海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R].上海市教委,2015-12-31.

[2]闫文,叶鹏.基于职业体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姜生成.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J].体育学刊,2008(7).

[4]卢晓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6).

[5]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猜你喜欢

职校岗位模块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