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形势下高校田径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2017-01-28冯子禄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冯子禄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在人类发展历程上,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才能创造璀璨的文明,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驱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我国更是将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列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可见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田径教学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统项目,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田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制约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和创新高校田径教学方法,使这一传统体育项目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高校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通过田径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1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现状与不足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深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

1.1 传统田径教学目标与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不符

传统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呈现多样化趋势,由于其娱乐性和运动强度较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我国高校学生的喜爱,如橄榄球、足球、篮球等。而高校田径教学不具有普遍性和娱乐性等特点,教学活动乏味、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田径课程的积极性。(2)由于田径教学以技术学习为主,体力消耗较大,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容易疲劳,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活动;(3)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中以专业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造成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用心,对于技术动作的模仿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激发自我学习的内驱动力不足,难以形成长期的体育运动习惯,普遍存在逃课、躲课的现象,影响了高校田径教育的发展。

1.2 社会环境和观念影响了高校田径教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追求时尚和新鲜事物的意愿强烈,特别是在体育项目上,喜欢追求能够体现自我个性的体育项目,如攀岩、足球 、网球等,没有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田径这种体育项目的兴趣不高,特别是在耐久跑教学内容上更是缺乏信心和毅力。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也突出反映了这个问题,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在减退,更倾向于休闲娱乐性的体育项目。

1.3 田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田径教学活动中,由于田径教材的内容繁杂,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田径教学课堂上,由于单项教学内容的课时不足,教师只能加快教学进度,导致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细致的教学辅导,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降低了田径教学课堂的多样性和娱乐性。同时,受限于本身的特性,田径教学普遍缺乏趣味性,团队交流和合作不足,使得田径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不高,学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乐趣和成就感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其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1.4 高校田径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田径教学评价普遍应用考试、考核等方式,造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围绕着考试而进行,对于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中只注重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对于技术动作的基础性评价没有列入考核范围,缺乏对学生教学过程评价、自学能力的评价,与当前快乐体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要求不符,制约了我国高校田径教育事业的发展。

2 高校田径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田径体育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健身锻炼的需求。

2.1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高校田径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还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健身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教学观念并不意味着降低和削弱田径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相反,恰恰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健身锻炼需求的变化,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思想融入到高校田径教学活动中,以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形成内在的驱动力,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2.2 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校田径教学内容以走、跑、投等形式为主,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而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和改革。除了必要的体育项目外,高校田径教学应加入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等运动元素。同时,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简化和选择,修改其运动规则,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赋予传统的田径运动较多的趣味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接力跑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特点,改变接力跑的活动规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符合团队特点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从而增强活动的娱乐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不断完善田径教学体系,促进田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田径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而应以促进学生健身为导向,增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田径运动的活动方式较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健身跑、健身走、健身跳等活动形式融入到田径教学中,不断增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发现田径运动的多样性和健身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

2.4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增强高校田径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杜绝和避免教师主观评价,增强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对教师评价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田径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3 结 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田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当前人们的健身锻炼意识增强,正是田径活动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克服和完善高校田径教学中的不足,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转变高校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印象,才能推动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李修振.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及其创新的研究[J].商,2015(50):251.

[2]薛红.“创新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田径教学可行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112-113.

[3]王光修.从健身性和兴趣性角度探究山东省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改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