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亦聪《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序》

2017-01-28山西苏春生

名作欣赏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批评家周作人

山西 苏春生

何亦聪《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序》

山西 苏春生

最有资格给本书写序的人,应该是何亦聪的硕士和博士导师范培松先生和黄开发先生。然而,想来作为省内年长的学人,又是和亦聪在学校一起工作的同事,加之我和范培松先生同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理事,交情有年,由此,觉得应邀给本书写些文字也是义不容辞的好事儿,意在推介山西的新锐批评家。

范培松先生是我尊崇的国内学界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名家,著有力作《中国散文批评史》等,在学界影响甚大。黄开发先生多年在散文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多部研究周作人的著作面世,成就卓著。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强将手下无弱兵”。当然,这更表明是一种学术的传承与研究的演进,何亦聪也选择了中国现当代散文作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周作人有专题研究,并取得可喜成就。他的硕士论文《矛盾·观念·文体——三十年代周作人之研究》,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的心理矛盾、思想观念和散文创作的关系。博士论文《周作人与中国思想传统》,主要通过对“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士大夫性”问题、异端问题、道义与事功的关系问题等的深究,论述周作人重构儒家思想的努力及其所遭遇的时代困境。这两篇论文都得到学界专家的好评。

看到山西青年批评家的不断成长,队伍的不断壮大,甚是欣慰。这次入选“新锐批评家丛书”的作者,有作协人、媒体人和学院人。各具特色,成果蔚为壮观。

何亦聪的著作《古典文脉的现代流衍》入选“新锐批评家丛书”,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能在多种论著中胜出,实属不易,显示出学院人的实力。

这本论著的内容,正如亦聪所述:本集是作者近几年来部分论文和评论文章的结集。集内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所收文章以研究近现代学术转型与文脉流衍之间的关系为主;第二辑“作家个案:以周作人为中心”,所收文章涉及周作人的思想特质、文化心态与文体选择等方面;第三辑“作品评论”,所收文章主要针对具体的作品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做出评论。可以看出论文内容的编排划分,是从文史到作家个案到作品评论,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清晰明了,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因为是关于山西青年文学评论家丛书,我想换个角度,从山西文学研究的视域看,把这本论文集的内容,分为山西域外的文学批评研究和山西域内的文学批评研究两部分。这样的划分未必合适,但它可以给个提醒,作为山西文学批评家丛书,这本论著看上去写山西文学的内容相对少了些。亦聪是河南濮阳人,从北京名校博士毕业来山西,时间不长,对山西文学需要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对山西作家需要渐进关注。而仅就收在本书中对山西作家的评论,已显示出作者不一般的新颖观点与精彩评述。论述林鹏的散文艺术风格为“朴拙生辣,芜杂大气”,一语中的。行文从当下山西文坛切入,从山西文章史追溯到受傅山思想影响之源,认为林鹏冲破散文的套路,而形成难能可贵的别一姿态。谈李骏虎的散文集《受伤的文明》,体现出“笔墨从胸襟中来”的散文审美的第一要义,颇得要旨。综论山西新锐作家李来兵的小说创作,形象地概括为“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真是独出机柕,别具意味。

评论山西作家之外的学术研究部分,是这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成就,也就是本书第一辑和第二辑的内容。在第一辑“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部分中,作者从社会大变革、时代大转型、文化大碰撞中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学术转型与文章变革的理路,厘清了文脉流衍之间的关系,宏观把握且思路清晰。其中,论述中国近世学术史中的两种述学理念“披沙拣金”与“持守枢要”,有理有据而深刻精到。而把周作人与王夫之、章学诚、李贽等人联系起来,并放到学术史与文学史的视野中考察研究,以个案的精深探讨拓展了周作人的研究,丰富了学术史文学史的内涵。这部分内容是该书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看点。从第二辑“作家个案:以周作人为中心”的论文看,如他所说,部分内容是他读研究生期间所写的文章,明显有他自己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影响。其中,主要文章是他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细化、外化和深化。显然,研究周作人的学术成就是这本书的又一个主要看点。从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何亦聪具有比较广博的基础学识、丰盈的专业学养与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力。

我作为第一批山西文学批评家丛书的忝列者,对第二批山西文学批评家丛书的作者充满热切的期许,对何亦聪也是期许满满。确实说,后生可畏,后进可嘉。我期待何亦聪继续拓展周作人的研究,深入中国现当代散文领域的研究,期待他近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述学文体研究和现代散文的古典渊源文脉研究,也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他作为山西省作家协会签约评论家,理所当然一定要把山西文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关注领地,深耕细作,多关注山西作家作品的研究,特别是青年作家作品的研究、山西网络文学的研究;多关注山西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关注山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与贡献的研究。当然,这些研究也离不开对当下文坛和学界的关注。同样,我也期待第二批入选批评家丛书的作者,以及所有为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奋进的青年同仁,说真话,写好文,出名书。为自己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为美好的文学愿景奋力前行,做出如意的成就。

汲取前行者的经验教训,走好自己的文学批评学术研究之路,针对当下文坛和学界的情形,提一些建议,是我最后想说的话。其一是对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存有敬畏之心。这是一个态度问题,虽属老生常谈,却是非常重要。一定要敬畏文学批评,一定要敬畏学术研究。避免对二者的轻率性、随便性。对二者要尊重,要认真,要有责任感。要当有分量的话讲,要当重要的事做,要考虑它的后果和长远效应。还要细思深虑,要谨言慎写。文字不能太水,文章不能太泛。不能为讲而讲,为发表而发表,为出版而出版。

其二是要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感悟、真判断、真语言。做到讲究思维,讲究表达,讲究书写。强调一个字“真”,凸显一个词“讲究”。所思所说所写,发自内心,源于究理,尽力存真去伪。从事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要非常讲究,对批评研究对象,要细心体味,慢条斯理,慢工出细活。努力学会深思熟虑,做到思维要尽量活跃严谨一些,表达要尽力明白准确一些,文字要努力精练流畅一些,文章要多斟酌修改一些。

其三是从小圈子文学批评、小圈子学术研究,走向大文学批评,走向大学术研究。文坛学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围绕某个刊物、某个小群体、某个小沙龙、某个微信群,互评互惠,自娱自乐。这虽然无可厚非,但是,需要谨记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经营小圈子批评研究,走向大圈子批评研究。从小圈子文化,走向大圈子文化,走向学界,走向社会。何亦聪这本论著的第一、二辑的内容已经显示出山西新锐批评家在全国学界的话语参与度和影响力。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更有益于大文学,有益于大学术;才更有益于文化的繁荣与社会的演进。仅此共勉。

写于香港沙湾径25号谭益芳

2016年11月11日

作 者:

苏春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批评家周作人
第七代批评家
新锐批评家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不说穿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周作人的后半生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授奖辞
画家和批评家
“言而当”与“默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