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个人思想
2017-01-27赵英杰
赵英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马克思的社会个人思想
赵英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马克思的社会个人思想从产生到成熟有其历史演进过程。人的本质作为一种“类”的存在,需要社会实践作为人与社会关系建立的桥梁;提出“现实的个人”的规定性和人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束缚社会个人的同时又在为打破这种束缚提供了物质准备。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社会个人思想的历史演进、哲学原则和现实启示。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辉煌。
社会个人;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现实启示
马克思的社会个人思想是包含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一体的科学概念。只有将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统一为一体,个人才能实现自由自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人劳动被异化,人也被异化为“非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才能实现独立的全面自由自觉发展。
一、马克思社会个人思想的历史演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把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研究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关系。费尔巴哈认识自然界中没有摆脱动物特性的人并不是人的本质;脱离了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只能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但他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承认世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看不到人的本质。在自然观上,费尔巴哈是一个反对宗教神学的唯物主义者;但在历史观上,他是一个否认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难以解释现实生活问题的唯心主义者。马克思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是社会性活动,是“社会化了的人类”所进行的社会实践,费尔巴哈的抽象个人实际从属于一定社会形式。客观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认识客体,人的认识活动反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践活动是具有意义和价值、沟通主客观、个人和社会的桥梁。人类精神文明的初始就是使现实社会的个人实现自由自觉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自身主体性褪去粗鄙荒蛮的原生动物性;通过需要和需要被满足实现人类主体性地位,使客观对象成为自身实践的改造对象。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之所以新,就在于他的立脚点是社会化了的人类。
《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现实的个人”概念。单纯的生物个体和纯粹的意识主体不能独自领导历史的发展,只有实现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属于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参与社会实践的现实的个人才是历史的推动者。《德意志意识形态》定义“现实的个人”是“历史活动和物质生活的条件,包含原本已经拥有和后经实践创造出的物质生活条件。”①物质生活不是先天就有的原生自然环境,而是人类生活、参与实践的被改造了的世界,带有人的印记的世界才是人类的存在基础,并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现实的个人在生产中紧密联系并结合成生产关系,这种社会生产关系实现了各司其职的社会分工,处于某种社会关系的链条中,成为社会的存在物,随着历史境遇的变化,其感性实践也在生产方式的不断更迭中演进。考察个人的现实活动和物质生活环境,揭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神圣家族》提出人本主义思想。《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其理论深度也高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把唯物论、辩证法和实践第一性原则结合起来,以现实社会的人和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注重人的现实生活和需求;这种思维方法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全局。人本主义思想摆脱了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思辨性,把哲学从思辨的天国拉回到现实的人间。通过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犹太教徒来揭露出犹太教的秘密,看到犹太人宗教外壳下的精神实质,找出犹太教义中世俗经验的实际内核,剖析这种真正的社会形式掩盖宗教本质内核的原因所在。马恩就是通过研究特定具体条件下的人的社会环境,批判出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抽象性。肯定物质利益的历史作用,利益是推动人民参与历史的内在动力。人民对历史的追求源自其对利益的追求。
《资本论》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摧残人的心血智慧和生命健康,无止境的疯狂追求价值最大限度的增值,毫无下限地迫使工人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利润。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将会扬弃异化劳动和资本,把资本家对劳动的“孤立的异己的单个人的所有制”改造为“联合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全面释放个人能力,拓展个人社会关系,实现人的个性自由,摆脱劳动、生产力等制约因素,由受依赖受控制的状态到实现对物的独立性再到个性实现真正的解放。《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指出最初历史时期中进行生产的个人是不独立的、从属于更大的群体的,而十八世纪的市民社会形成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如此形成的社会关系是达到私人目的外在必然的手段。“基本前提是流通主体生产交换价值,这种社会规定性的产品是在一定历史形态分工下的生产,从属于那些已成为社会个人、成为由社会规定的个人的历史条件和关系中”②可见,生产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是社会个人的生产。至此,马克思关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到此真正成熟。
二、马克思社会个人思想的哲学原则
确立了主客观结合的方法。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双重特性。马克思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揭示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自然界是先于人而存在的第一性,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第二性;人依赖、改造、利用自然界,使自然界为我所用;实践是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沟通的桥梁,是使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结合产生的活动结果。
确立了人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活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也改造着人类本身,使人作为灵长类动物成为世界的主宰。马克思用实践观点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作是实践中可以自由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使哲学成为改变世界、研究人、为人服务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来研究人,关注人的现实环境,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
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哲学的真正功能是改变世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自我否定。人类由受必然规律制约进入到真正的自由自觉,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追求,实现大无畏的为全人类服务。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完善,马克思的社会个人思想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源不竭发展。
三、马克思社会个人思想的现实启示
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人的异化过程是现实客观的,在私有制社会下凸显异化的本质,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系列活动实践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劳动的历史,人类劳动异化的历程是人类异化成为“非人”的前提,批判这种异化,实现辩证的否定就要研究孕育人类异化的土壤,社会关系自身具有批判继承的因素。人对自己实现真正自由自主的掌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可以使自我发展更加全面。改造客观对象性的世界,找到社会实践条件中推动个人异化的因素,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终极目的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异化扬弃是通过辩证的否定使个人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从根本上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完全自然的复归。通过从低级到高级、从肯定自我到否定自我再到肯定自我,丰富发展了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终极目标就是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因此,要促进人的个性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促进人的能力实现全面、自由、充分、普遍、公平地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期实现更高级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社会。
[ 注 释 ]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A
A
2095-4379-(2017)18-0293-02
赵英杰(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