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2017-01-27

法制博览 2017年34期
关键词:群体性成因民众

陶 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陶 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这几年,国内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较多的社会冲突以及矛盾,从而引发出了较多的群体性事件。当前国内有三大群体性的事件,包括劳资纠纷和违法征地拆迁以及环境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对策。

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对策

实践证明,通过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探究,并针对性的提出一定的措施,更助于政府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其自身的公信力,对社会的稳定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当前的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引发了较多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国内有一位环保部的部长曾经说过,当前国内的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环境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通过相关资料我们得知,自从一九九六年以来,国内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二零零五年以来,环保部处置了九百多起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其中有七十多起为重特大性的事件。此外,国内前几年先后发生了因危险化学品以及重金属而引起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宁波镇海PX项目和四川什邡钼铜项目等大规模的环境群体性事件。2013年,国内发生了广东江门鹤山核燃料加工项目和云南昆明PX项目等环境群体性事件。而在2014年,国内的杭州又发生了“5·10”的垃圾焚烧项目等环境群体性事件。从这可看出,国内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没有下降的趋势,可以说已对社会稳定以及政府的形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作为政府部门,要密切重视环境群体性事件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并对事件发生成因进行研究,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应对。

二、探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几大成因

由于环境污染而影响了本地居民的周遭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同污染企业以及政府沟通和协商之后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的情形之下,一部分民众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抗争和抗议,包括堵塞交通和围攻政府机关部门、聚集闹事和游行示威、静坐请愿和集体上访等等形式,这就称之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简单的来讲,就是因环境矛盾和纠纷为引起的一种群体性事件即环境群体性事件。从实质上来讲,环境群体性事件有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规模性,第二是地域性,第三是攻击性。以下就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大成因。

(一)政府未给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等的重视

中央政府虽多次表示不把GDP当作参考依据,不过,为了确保本地区的经济可获得较快发展,很多地方政府极为重视GDP的增长幅度,看重眼前利益,而未给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等的重视。甚至,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对重污染项目进行引进,不注重污染企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或者没有加大力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置,从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杀环境群体性的事件得以爆发。

(二)许多企业重视利润,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很多企业而为了使企业成本降低,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去破坏环境,很多企业甚至未根据审批要求对环保治理设施进行采购和配备,干脆偷排、直排。或者即便采购了环保治理设施,也没有在实践中应用,这不仅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对居民环境权进行损害,还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此外,一般情况下,政府需投入资金到治理水域和土壤等污染工程方面,而很多企业获得一定效益、将污染排放后就会直接走人,一切让政府掏腰包,企业无需承担任何社会责任。

(三)未制定公众利益诉求机制以及参与机制

一般情况下,我国公众都是在事后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而在事前的参与力度明显不够。很多建设项目在没有民众参与的情况下就开展了建设,当破坏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之后,民众才能够参与其中,但在参与这一过程,诉求渠道极其堵塞。当民众通过投诉和信访以及举报等方式进行诉求时,地方企业以及政府无法及时有效地予以回应,无法助于民众解决其诉求问题,时间一长,民众难免产生极其激烈的愤懑情绪,从而爆发环境群体性的事件。

三、应对措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当中,党的十八大应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应将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处理好,尽可能地避免发生环境群体性的事件。

(一)对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应将科学的政绩观树立起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助于环境同经济实现协调性的发展。从实质上来讲,太过于追求GDP是引起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由原本的资金支撑和自然资源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投入人力资本以及科技的经济增长模式。助科技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创新,助力于产业结构升级,拓展高新的技术产业以及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综合利用资源和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推广并提倡环保生态的生活生产方式,确保高效率和低排放以及低消耗。

前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对考核手段以及方法进行改进,不仅要看显绩,还要看潜绩,不仅要看发展,还要看基础,在考核时应纳入生态效益和社会进步以及民生改善等内容指标,而不能只看生产总值增长率。所以要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在干部政绩的考核内容中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排放指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等。当领导干部盲目决策时,不顾忌生态环境时,严重损害到生态环境时,要依法对其责任进行追究。

(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明确

首先,企业应逐步形成环境保护这一意识,并在企业文化中渗透这一意识。在追求最大化利润时,企业应对本地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居民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进行考虑,将环保管理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起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其次,要加大力度投入污染治理资金,保证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树立正面的环保形象,最大限度地防止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第三,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应制定相应的赔偿制度,并实施,依法对相应人员的刑事责任进行追究。一旦企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就应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其承担起全部的污染治疗以及污染损害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还要处于刑事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认识到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保护环境。

(三)确保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畅通

首先,要将事前的民众参与机制建立起来,确保政府在日常运转的过程中民众可参与到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让民众实时地掌握环境动态,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环境的保护出一份力;其次,要将环境诉讼制度建立起来,使环境诉讼主体范围扩大。当环境纠纷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时,针对环境污染形式,任何人以及组织都可提出诉讼,使公众参与环保这一渠道畅通,尽可能地防止发生环境冲突;再次,要疏通信访渠道,信访部门应认真、细致、全面地排查民众所指出的污染环境问题,一旦情况属实,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使民众情绪患者,防止发生社会冲突;最后,要设立环保类的组织,让其调解民众同政府存在的矛盾,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并加大力度监督政府以及企业的环境保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政府同民众不和而引起的环境群体性事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建设。作为企业应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作为民众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当中,作为政府要细致地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1][美]罗杰·彼德森.抵制与反抗:来自东欧的教训[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华智亚.风险沟通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人文杂志,2014(5):97-108.

[3]胡美灵,肖建华.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与治理[J].求索,2008(12):63-65.

[4]梁昊光,汪小勤.垃圾处理地域的生态补偿——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9):84-86.

D922.68

A

2095-4379-(2017)34-0172-02

猜你喜欢

群体性成因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