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思考
2017-01-27陈朝晖
陈朝晖
关于建设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思考
陈朝晖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是茂名市文博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本文从分析我市建设石油文化主题博物馆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条件入手,提出了建设茂名露天矿博物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构想,以期将露天矿博物馆建设成为有茂名特色的文化标志和城市新名片,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 主体建筑 功能设置
博物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国家的博物馆办得如何,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地方的博物馆如何,则往往体现这个地区的文明水平。如何建设一个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已经成为茂名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建设一座石油文化主题的茂名露天矿博物馆,不仅可以从文化上丰富茂名市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内涵,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同时,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名片,提升茂名的文化形象和品位。
一、建设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必要性
茂名作为我国的“南方油城”,有着丰富的石油文化资源,建设石油文化主题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一)建馆背景
在上世纪30年代,在茂名的大塘村一带发现了一种可以蒸出油的石头,由于当时战乱,民国政府无能力开采。直到195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决定开采茂名油母页岩,并派出专家前来对这一带进行地质勘探。1958年,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正式成立。从筹建的第一天起,茂名就和石油工业形成了血缘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早日结束连煤油都要进口的“洋油”时代,甩掉“贫油国”的帽子,茂名人民靠肩挑、手提、板车拉,在茂名露天矿雷打岭上建起一座小型的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又兴建了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
露天矿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在承载着茂名悠久的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荒坡矿坑“伤疤”。如何将以往的荒坡矿坑充分利用起来,既彰显现代矿业恢宏的气势,展现当时矿业开采的完整遗迹,又能令它恢复自然生态和优美景观,成为摆在后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将露天矿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2013年底,原矿业公司将露天矿采矿场和南北排土场移交地方管理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了相关工作进度。市领导十多次进出矿区调研,形成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茂名石化公司的沟通合作,着眼“花小钱办大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就地取材把原生态和历史文化很好地保存下来,因地制宜建造富有茂名历史文化特色的矿山公园,逐步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露天矿生态公园。既改善周边群众人居环境,又为市民提供一个感受历史、悠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为此,市政府专门下发了《茂名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茂名露天矿博物馆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茂府办函〔2014〕166号),要将露天矿内的一栋旧厂房改建为茂名露天矿博物馆。
(二)意义和定位
一项决策造就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催生一座城市。茂名建市始于油母页岩开发,茂名露天矿是我市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源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全国每年石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的困难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茂名石油基地的重大决策。为了给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输送经济“血液”,来自大江南北的十几万建设者和茂名人民携手奋战,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开发页岩矿山,生产页岩原油。从1961年矿山和页岩干馏装置规模化投产至1992年底停产,累计矿石采掘量近2亿吨,开采油页岩1亿多吨,生产页岩原油292万吨,不仅为缓解国家石油供应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而且奠定了今天茂名的工业基础和城市格局。
饮水思源,茂名露天矿不仅镌刻着茂名人民艰苦奋斗的足迹和勇于开拓的印记,而且孕育了敢为人先、包容实干的创业精神,成为值得我们永久珍惜和传承的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建设露天矿博物馆的重大意义。
建设好一座博物馆,必须在博物馆建设之初明确其定位。基层博物馆的定位不必像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一样追求场馆的面积、展品的精美、装饰的豪华,而是需要从现实的情况出发,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将配合露天矿生态公园的建设,以“留住城市根脉 弘扬创业传统”为主线,让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到露天矿生态公园休闲、观光的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增进对茂名城市的起源和矿山历史文化、石油科学知识的了解。因此,我们把露天矿博物馆定位为茂名市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二、露天矿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构想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树立自己的品牌,彰显茂名“油城”元素。
(一)露天矿博物馆主体建筑
露天矿博物馆是利用原露天矿北排土场的两栋二层厂房改建而成的,在外形设计上应体现茂名矿业文化和石油文化的元素,总体布局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体现经济、实用、美观的宗旨,功能设置上要满足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室内设计要根据陈列展览的要求,由博物馆专业人员和具有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公司负责,并提前介入,与主体建筑设计单位做好沟通,以便在主体建筑设计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室内的陈列展览布局设计打下基础。
(二)露天矿博物馆功能设置
露天矿博物馆改建设计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露天矿博物馆为中型博物馆(4000~10000m2),可建设成为一个集展览、科普、收藏、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专题博物馆。室内空间按功能需求设置历史陈列展示馆、石油科普馆、文物库房、观光休闲、公共服务五个功能区。其中历史陈列展示馆、石油科普馆建设是重中之重。关于功能区的主要构想分析如下:
1、历史陈列展示馆。设于一楼,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要通过展示露天矿建设生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生产机械、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图片等历史资料,全面反映露天矿建设和茂名石化工业、城市发展的历程,是露天矿博物馆的核心展览。
2、石油科普馆。设于二楼,面积约2000平方米。陈列内容为茂名油页岩的开采、茂名页岩矿山的建设与生产、茂名石油工业的发展等。观众可以了解茂名露天矿和石油工业,了解有关石油的话题,也可以看到地质构造的断层,看到怎样从石头里炼出石油和原油的炼制过程、石油工业如何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石油产品的广泛用途等内容。
3、室外展示区。在博物馆广场的东面规划建设一个圆厅,设计理念来自于河西青少年宫圆厅。圆厅始建于1959年,曾是当年苏联专家支援茂名开发露天矿时的娱乐活动场所,也是茂名保存的唯一的一座建市初期的代表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纪念价值。为纪念这段历史,将在博物馆东面按1:1比例复制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圆厅,建成后作为游客游览中心。博物馆广场西面的空间,将陈列露天矿建设期间使用过的大型机械(如蒸气机火车头、电铲车、炼油装置等)。
4、服务大厅。主入口大厅面积约500平方米,设立观众接待服务总台、观众休息处等,同时可以举办各项活动开幕式。
5、观光休闲区。加建的三楼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置观众观光休闲区,也可以举办大型的会议、讲座等活动。
(三)露天矿博物馆陈列展览实物的征集
征集到相关的实物是建设好露天矿博物馆的关键。由于茂名露天矿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停产解体,原有机械设备已基本处理掉,实物征集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物征集时集思广益,通过倡议捐赠、征购、借展等多种形式展开工作。茂名市博物馆也组织人员深入露天矿周边的乡村大塘村和茂石化退管部,通过召开村干部村民会议、与茂石化退管部老同志举办座谈会等,与村民和当年参与茂名露天矿的建设者代表一起座谈,并制作宣传展板、印制宣传资料在现场展出和发放,组织他们到露天矿博物馆建设现场参观,共同商讨露天矿博物馆陈列展览实物的征集工作,号召大家积极捐献与茂名露天矿建设有关的实物。
经过一两多的努力,目前已征集到电铲斗齿(模具)、铁轨枕木、矿区职工曾使用过的工作服等劳保用品用具、矿区机务队电机分队的相关原始资料共400件(套),旧照片300多张。但这些实物与建设一个博物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下一步还要加大工作力度,拓展渠道,力求征集到更多实物。
(四)露天矿博物馆管理体制建设
由于露天矿目前属高新区的管辖范围,市政府确定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业主单位是高新区,由高新区组织实施,市文广新局、市博物馆负责筹建。但博物馆建好后的管理体制如何定位?交给哪级政府、哪个部门管理?成立什么机构?笔者将露天矿博物馆建好后的管理体制定位初步设想如下。
1、定位为专题性博物馆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现是一座石油文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交由市博物馆代管也不合适。笔者认为,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设立要高起点,应由市政府授权茂名市文广新局申报成立并作为主管部门,作为一个地级市的专题博物馆、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独立运作,这样既有利于独立向上级申报免费开放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也便于业务开展和管理。
2、盘活人力资源,由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管理将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探索适用于博物馆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索推行岗位聘任制和专业职称评聘分开制,实行研究馆员(策展人)业务主管制,各职位竞聘上岗等方法,把人力资源管理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按设计方案,现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室内总建筑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属中型博物馆,且离市区较远。根据专题性博物馆的特点,参照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的做法,体现精简、高效的原则,最少要安排10个事业编制,30个社会购买服务的服务、保安、保洁人员编制,内设办公室、藏品部、陈列部、拓展部、保安部5个部(室)。
总之,为突出茂名特色,建设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各个环节都要经过科学论证。我们要善于发掘各种元素,体现茂名的文化内涵,彰显茂名的区域文化中心特色,提高茂名的博物馆管理服务水平,将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
[1]王彦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陈曙光.试论博物馆综合实力、文化魅力与活力的提升[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易丽丽.我国博物馆管理机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8(3).
2017-2-6
陈朝晖,男,广东罗定人,茂名市博物馆馆长、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