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融合研究

2017-01-27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文化教师

曹 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江苏 宜兴 214200)

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融合研究

曹 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江苏 宜兴 214200)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权力距离、集体与个体主义等价值观上的差异,合作双方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冲突不断,融合势在必行。“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不同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建立多元一体文化,为处理中西教学文化接触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通过培育便于沟通的教学环境、基于沟通的核心教学文化和相应的教学制度等路径打造集本土文化传统与异质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第三方新型教学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融合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公立学校以及民办学校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格局,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合作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显现诸多冲突。本文通过“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合作双方教学文化的接触进行文化溯源与反思,为构建双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新型教学文化提供自主适应的路径选择,以期实现合作办学的效果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1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学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教学是文化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呈现独特的教学文化。文化有自我保存的要求和属性,形成之后具有文化惰性与保守性;当固有教学文化遭遇外来的不同教学文化模式时,会本能地采取抵制和排斥的态度和行为,引发教学文化之间的冲突[1]。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于引进借鉴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但我国传统的教学文化与西方异质教学文化接触之初,难免因各自固守的文化惰性与保守性而发生冲突。

1.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的冲突

我国传统教学文化遵循“师道尊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均由学校和教师决定与编排;教师是课堂的支配者,教学过程以教师采用讲授法单方面传授为主;教室布局是固定连排座位面向讲台摆放,凸显教师高高在上的掌控地位[2]33-34。从教师地位、教学安排、教学方式到教学环境,都表明我国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是造成师生的不平等、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乏和课堂话语权的缺失,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

西方教学承袭“人人平等”的文化传统,主张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在课堂扮演启发者、鼓励者和帮助者角色;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授课采用交际法和任务法;教室座位可以按需排列成各种形状,便于学生进行各种基于主动性的学习活动[2]34。教师角色、授课方式和座位安排都旨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西方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平等的课堂话语权。中国学生长期在与之截然相反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习惯上课时保持沉默,换作中外合作班由外教授课难免发生互相不理解乃至冲突。[2]16-18

1.2规范统一知识传授型和私人定制能力培养型的教学内容的冲突

受集体主义熏陶,我国高校通常使用统一的国家级与省级规划教材,并且批量采购下发给学生。教师上课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练习,条理清晰、章节分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但内容枯燥,不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崇尚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西方高校没有国家统一教科书。教师上课以专题讨论为主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课前告知学生每一次课的讨论主题、推荐书单,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学生参照书单自己决定买不买、看不看,以及如何买、如何看;课堂大量留白,教师抛出问题却没有统一答案。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在习惯遵从标准答案的中国学生看来杂乱无章,无从着手。

1.3重结果和重过程的教学评价的冲突

目前我国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教学评价强调结果,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成为学生成绩测评的主要手段,及格率与毕业率成为检测学校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重结果又简单量化的教学评价在高等教育阶段易造成学生平时懒散、临考背书,放弃独立思考、追求标准答案,高校和教师为追求高及格率和毕业率不得不放低教学要求,容易出现作弊、抄袭等违规行为。

西方社会对学历没有盲目崇拜,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并不认为低毕业率是学校或教师的教学失败,相反,西方高校以“严出”闻名,以4年制美国高校为例,学生能在6年内毕业的比例只有53%[3]。“严出”背后是测评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如其中一项常用测评方式presentation,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然后用PPT向全班师生演示整个研究过程以及创新性发现或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测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包括现场的其他观众——本班学生。其目的指向学生的调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是小组作业,还能测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这种能力导向的过程性评价依托平时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锻炼,成长于规范统一知识课堂的中国学生显然会觉得困难重重。

1.4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并行的教学管理的冲突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使“官本位”思想深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是其在教学文化上的体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比教师更有话语权与决策权;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反映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提出的建议也很少被采纳[4]。

西方教学管理在“人人平等”和“注重个人能力”的文化环境中,养成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行的“管理共享”[5-6];教师拥有与行政管理者平等的话语权。因此,合作办学中很多外教难以适应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譬如外教认为面对行政管理者自己没有话语权,必须“听话”;上课申请特殊的软硬件设备有冗长的行程审批流程;影印资料有繁琐的签名手续并且需要严格遵守行政人员的上班时间。

2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冲突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文化的“温故知新”——深入认识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处理文化接触问题时承认、理解各自文化中好的东西并使之世界化,共同建立联手发展的文化新秩序[7]。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冲突是中西方教学文化接触的问题,要“全球化”——融合创生,先要“本土化”——文化自觉。

2.1教师权威与行政权力——“权力距离”大小的文化自觉

对权力不平等的接受程度不同,是造成我国与西方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上冲突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各自在教学评价上的选择。中国权力差距大,人们接受权力的不平等、安于自己在等级秩序中的位置[8]79-84,这是封建君主专制得以施行的条件,是儒家皇权、父权、夫权等权威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遵从皇权逐渐演变为“官本位”思想,造成我国目前行政权力独大的教学管理局面。遵从权威反过来又促成人们强烈的权力意识;彼时的科举制度是平民获取权力的唯一途径。但由上而下的人才选拔制度造成了我国教学文化自上而下的模式以及功利性的特点,进而决定了重结果的教学评价,“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其真实写照。

西方社会权力距离小,权力被认为是为服务社会发展和民众利益而被赋予给当权者,并不代表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如《圣经》说:“上帝面前,不论贫富贵贱,人人有罪,因而人人平等”,人们等级观念较淡[8]79-84,123。这是基督教教义教化使然,也成为保障新兴资产阶级在中世纪能够挣脱旧有贵族的权力控制迅速崛起的条件。为了保护自己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以及阶级地位的提升,资产阶级提出“平等、民主、自由”思想,这种思想决定了西方教学文化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和学校各个利益方共享教学管理的民主格局。旧有贵族权力阶层向新兴资产阶级的妥协证实了“个人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西方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重过程。

2.2教学内容的规范与开放——集体/个人主义的文化自觉

我国与西方教学内容的差异反映出各自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上的不同。集体主义是一种群体本位文化,强调集体利益与和谐,主张个人服从集体[8]209,255。中国古代文明源于农耕作业,围绕田地的固定生活场所形成了以家庭、宗族为单位的群居;儒家基于血缘基础强调的“忠”、“孝”奠定了群体本位文化的思想基础。这种集体主义的文化自觉表现在教学中即强调规范统一的标准——使用规范统一的规划教材,问题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案、作业等教学资料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格式等。

个人主义是一种个体本位文化,强调个人利益与特点,主张个性自由[8]209,255。西方古代文明源于海上贸易,围绕交易而随时变动的生活环境促使人们对个体自由要求强烈,交易的本质促使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些为个体本位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个人主义的文化自觉表现在教学中强调个体的需求与自由——学生自己决定要不要购买教材,要不要进行课外阅读,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不同的地域特点、经济形式、历史发展和宗教信仰形成了中西方在教学文化上的差异。它们在各自的某个社会发展阶段都起到过积极作用,并且相辅相成。我国教学文化遵从权威、强调社会本位,有利于教师和家长鞭策学生克服本身的惰性养成勤奋努力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受到学生民粹化的影响而干扰教师正常的知识经验传授以及学校合理的教学活动安排,从而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西方教学文化崇尚人人平等与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强调个人本位,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得以长足发展。进入新时代,两种教学文化各自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我国教学文化长期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致使其在高考过后的高等教育里后劲不足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行政决策权的过度集中化致使目前高校管理机制僵化拖沓,严重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西方追求平等的教学文化容易使学生自我膨胀、盲目自信、走向民粹化的极端,从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学生的无效学习。

3 中西方教学文化的融合——第三方新型教学文化培育

教育国际化需要中西方教学文化的融合——两种教学文化互相理解、自主适应、取长补短,发展出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新型教学文化。这种第三方新型教学文化不是各取所长、各去所短的简单嫁接,而是互相为镜,在双方现有教学文化的土壤里选取优秀并适合的部分培育出新的文化范式。在融合过程中,双方要相互尊重各自已有的文化,西方国家不应依托人权普世价值观带来的软实力优势无视或歧视中方文化,而强行推行自己的文化,中方不应凭借自身的主场位置打压西方文化;要以兼容并蓄的精神充分沟通,主动参与教学文化的重建;应致力于始终将双方的注意力集中于合作办学的目标和意义——借鉴彼此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使双方能摈弃各自的固守性和排他性,接受变革。

3.1培育便于沟通的教学环境

两种不同的教学文化要做到相互理解,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因此需要建立便于沟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教学物质环境上,首先,教室布局可使用活动型座椅和课桌,使之可以根据课堂活动与师生需求进行调整,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沟通互动,无形中适度减弱教师高不可攀的形象但又没有完全否定其权威性;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设备和即时通讯工具,在使用成熟的社交媒体上建立教师工作群和师生学习群,使中外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沟通。

在教学人文环境上,首先,组织师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培养他们面对不同教学文化冲击时能采取正确的接触态度与行为,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对中外教师之间以及外教与学生之间已经发生的一些障碍甚至冲突,进行主动分析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培育良性循环的沟通习惯;第三,利用节日举办各种庆祝联谊活动,鼓励中西方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工作之外的友情关系,有利于实现双方在工作中的无边界合作与无障碍沟通。

3.2培育基于沟通的核心教学文化

教学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进行自我适应从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在封建社会,我国教学文化受“父权”与“夫权”的男权思想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长期忽视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但在近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已经形成“男女平等”的教学文化。因此可见,教学文化同时具有适应性。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教学文化应互相沟通、互相调适形成新的时代特点:1) 教育价值观的自我适应。既尊重教师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性权威,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性平等地位,创建师生有序管理、平等对话的教学新格局。结合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承认教学的社会统一性和个体差别性,在课程的开设与设置等教学环节引入学生意见征求,通过双向沟通帮助学生寻求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教学目标的联结和统一。2) 教学模式的自我适应。定期组织中西方教师互相听课议课,通过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各自擅长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教学内容的自我适应。中国教学擅长基础知识,西方教学优于能力培养,合作双方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以共同认可的教材为本,深化备课,结合实际生活与社会热点进行主题性或模块型教学,统筹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能力培养的实用性。

3.3培育基于沟通的教学制度

教学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价值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创新培育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合作模式下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适以符合创建的核心教学文化,从而确保文化理念的落实。首先,改革教学评价制度,逐步加大重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的比例,确保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实施。如:加大课堂活动中发言讨论与作业演示的比分,并且适度参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测评结果。其次,创建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在教学管理上逐步去行政化。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教师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解决问题;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外籍教师的管理,创新教学常规,如把中外教师之间的研讨活动和听课议课作为常规要求定期开展,建立新型教学规范与质量保证体系。

[1] 王爱菊.教学文化冲突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9(15): 29-32.

[2] 曹霞.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外教冲突的文化自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9(2):33-34.

[3] 泗豪投资. 真实数据告诉你,全球留学毕业率有多低?[EB/0L].(2017-02-15) [2017-04-28]. http://mt.sohu.com/20170215/n480778186.shtml.

[4] 张鹏.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18): 38-39.

[5] 吴琴,吴昕芸.国外高校教学管理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7-9.

[6] 杨卫华.美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启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11-18.

[7] 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理论参考,2003(9):31-33.

[8] HOFSTEDE G H.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

〔责任编辑: 刘 蓓〕

CulturalintegrationinSino-foreigncooperativeedu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consciousness

CAO X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Wuxi Institute of Arts and Technology,Yixing 214200,Chin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 two partie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conflicts i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due to their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 in power,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cism.And integration is imperative.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a reflection on one’s own culture and other cultures.People should learn from other cultures so as to better his own culfure and establish a combination of multi-culture,which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settling Sino-foreign cultural problem in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is essay tries to inspect different development hist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eaching cultures, promoting their self adaptation and innovation to create a new paradigm of the third party.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cultur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integration

2017-03-0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重点课题(B-b/2015/03/024);2015年江苏高教学会外国文教专家管理研究会课题(2015Y009)

曹 霞(1979—),女,江苏宜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研究。

G420

: A

:1008-8148(2017)03-0030-04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文化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