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策略分析
2017-01-27
(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北 荆州 434000)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策略分析
崔丽
(荆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急诊急救是新兴医学综合学科的一种,对各个医学领域均有所涉及,医院原有的急诊急救管理伴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逐渐无法对当前急诊患者所需的服务适应。为将医院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应当重视医院急诊急救管理,出发于实际情况,将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工作完善,对急诊急救中收治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相关策略
0 引言
急诊急救是新兴的医学综合学科,其所涉及的医学领域较为广泛。医院在急诊急救的医学体系当中是该事业发展主要的功能组织,亦是急诊急救医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急诊急救在医学领域当中的积极作用无法估量[1]。但是目前仍有多数医院有急诊急救科的技术力量欠佳、医疗条件及抢救设备落后的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将急诊急救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部分晚期肿瘤患者与患有不治之症患者长期滞留于急诊科内,使得急诊急救科内医务人员需要花费的精力较大,针对危重患者如何作进一步治疗无法妥善考虑,尤其在突发性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最为明显[2],极易导致社会、患者以及急诊急救科医务人员的不满。对导致以上状况的根源进行探究,发现急诊急救科中未有完善的急诊体系是其根本原因,无完善急诊体系的急诊急救科已然无法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急诊医学的发展进行适应与满足[3]。
1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
1.1 急诊急救中医务人员水平有限
急诊医学是新型综合学科,尚未有完善的专业内涵体系,急诊急救专业医务人员短缺,对急诊急救的需求无法满足[4]。因医院中急诊急救科缺少编制,一旦有人员需求,通常由其他专业的科室派遣人员进行支持,无法及时对急重疾病实施及时的治疗,且科室内救治措施不恰当事件的发生概率亦较高。急诊急救科一天24小时均需要开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该科室内的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患者均存在病情危重、病谱广、病因不明确、病种复杂以及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等特征,科室内所收治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可预见性存在,加之多为突发情况,患者与家属的不理解使得医患冲突增加,进而易诱发医疗纠纷。为此急诊急救科室内的医务人员应当将自身专业知识面拓宽,不断完善医疗技术,使之日益精湛,提升专业能力。急危重症患者对抢救治疗的时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为此相对而言具有责任重大及风险性大的特征。急诊急救科内医务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其精神高度紧张且具有较重的思想负担,工作压力及工作量均较大,加之频繁的夜班,且福利待遇与晋升机会等欠缺,加剧了科室内医务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员流失的概率。
1.2 急诊急救意识落后
以疾病为中心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与时代要求相落后的传统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意识,该理念缺乏对患者的关注,且所开展的系列干预均未做到将患者作为关注的焦点,无法将全面与全过程优质的服务向患者提供,使得急诊中易发生医患纠纷[5]。急诊急救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措施对基础医疗质量、过程质量以及终末质量的管理有所忽略,未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考虑,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抱怨及不配合的情况,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在急诊服务的过程方面、接口管理方面以及医疗环节方面将不合理内容找出,并针对不合理的情况开展有效性及持续性的控制,及时改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科室内将科学的预防措施建立,对患者与家属针对急诊急救质量所提出的需求给予满足。建立与现代急诊医疗要求相符的管理制度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若医务人员的观念落后,可对先进管理制度的建立产生影响。
1.3 与时代不相符的医院急诊急救体系
突出时效性是现在急诊急救医疗的主要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危重患者开展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通过精湛的技术与高超的技能尽早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由于目前医院中的急诊体系均有不健全、缺乏人性化、缺乏合理性等缺陷存在,多数医院的急诊急救科针对危重症患者仅开展分诊,随后再将其送至相应的科室内进行抢救治疗,在分诊的过程中可受中间环节接口的影响,将疾病抢救的最佳时间延误,该机制可对患者的救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医院针对贯穿于急诊急救服务质量环节的重视力度不够,且管理力度较为薄弱;由于在为患者开展诊疗措施的过程当中,若未有完善的质量改进措施及质量控制措施,对预防质量缺陷难以预防,同时难以对隐患纠纷进行杜绝,对急诊急救质量均无法满足。其为多数医院急诊急救工作质量低下、效率低的主要症结。
2 急诊急救科管理的相关策略
2.1 加强对医院急诊急救科中基础设施与设备管理的力度
定期保养急诊急救科中的急救所需仪器,并对其定期进行消毒,由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调试,每个月应当由护士长与安全管理小组对仪器进行一次大检查[7]。定期抽样检查科室内的仪器设备、药物等,一旦发现有问题存在,应当对责任人进行追究。每天对急诊急救科内抢救的仪器进行开机检测,定期检查除颤仪的导联线是否存在断裂,仪器是否为准确的时间,仪器充放电的情况,将除颤仪放电的记录打印并张贴于仪器检测登记本中;针对呼吸机,应当连接模拟肺开展调试工作,仔细检查呼吸机是否有漏气情况存在,同时仔细检查呼吸机报警情况;对监护仪的各种导联线与报警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检查洗胃机接口位置的密封性,对其出液及进液量进行检查与记录,其出液量应较进液量大100毫升,对洗胃机管路的通畅情况进行检查,完成检查以后对管路进行消毒及清洗操作,将因消毒未到位所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降低。除此之外,应当检查急救的喉镜、气管插管以及气囊等。
2.2 将医院急诊急救管理服务意识加强
长时间以来,医务人员的思想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其出现高人一等的想法。医护人员在医疗市场存在激烈竞争倾向的当下,应当以患者为重,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作为自身的医疗准则与行为理念[8]。医院中仍然存在人情味缺乏以及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就该现象而言,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对形势切实认清,将医患错位情况纠正,不断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强化。患者是医院的服务对象,医护人员为患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思维方式以及生理等均与健康人员有一定差异存在。为此急诊急救科内医护人员应当在对患者所患疾病给予重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将仅重视疾病的思想转变为重视患者中,在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关注,使得患者可以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爱。
2.3 将院外急救管理与分诊安全管理强化
急诊急救科中对医疗护理服务具有较大的需求,急诊分诊可以对急诊急救科的负担进行有效的缓解[9]。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工作强化,应当要求分诊的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与急诊的理念较强,且急诊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丰富,在对患者进行分诊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病情以及医院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快速、有效、科学的分诊,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分诊患者时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对沟通的技巧与方式方法等进行注意,确保可尽早获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尽早对患者有效的治疗给予保障[10]。急诊急救科肩负院外救治的工作,医院将该科室内医护人员院外急救管理进一步强化,对通信设备的畅通性给予保持,同时应对通信设备定期抽查,每月至少为医护人员开展一次急救演练,于演练结束以后由医护人员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好,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停水、停电、救治伤员成批以及患者自残、坠床等)时,可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最高效率的应对措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2.4 建立并完善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体系
结合医院特征与病种特征等,对医院急诊急救中心进行建设,应当选择医院中具有丰富经验、技术水平高以及富有责任心、随机应变能力强的医务人员负责科室内的急救工作,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对急诊急救科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确保与医学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在培训当中将职业道德内容、交流沟通内容以及法律知识等融入,有利于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心、沟通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提升[11-12]。由于急诊急救科中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日常任务重且面对的患者病情均较急,因此医院应当高度重视急诊急救的工作,由专人对急诊急救的工作进行管理与安排,一旦出现重大病例,应由专人在现场进行有效的指挥。针对急诊急救中心的工作情况应当由负责人员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同时管理人员应对急诊急救中心的监督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以确保可以对具体工作情况详细了解,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将医院发生事故的概率降低,同时保证急诊急救科的工作可以正常开展。
2.5 将急诊急救管理的服务意识提升
在医疗竞争极为激烈的大环境中,为将医院竞争的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应当对自身岗位的职责有所认知并加以明确[13-16]。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急诊急救医务人员不定期开展学习与培训,使其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将其服务意识增强。在对患者疾病治疗工作需求重视的同时,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的观察,将心理服务的力度加强,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配合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
2.6 对急诊急救科医务人员的严谨工作作风进行培养
针对护理安全管理意识、素质教育等内容为医务人员开展学习与培训,将其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责任心提升,进而帮助医务人员将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养成。对“三查七对”制度应当严格执行,在保证护理工作无误的基础之上,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17-20];对节假日交接班的安排进行科学调整,在科室内实施多样化与人性化交接班。
3 小结
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由于急诊急救科内危重患者管理的涉及面较为广泛,需要将管理工作完善,应当将直观经验传统的方法摒弃,同时将安全管理的工作纳入至科学化轨道、系统化轨道以及标准、规范化轨道当中。通过将内部管理强化,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强化医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以确保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对医学进一步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1] 徐绍光.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10(2)∶463-463.
[2] 刘军平.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4)∶248-249.
[3] 曾丹,刘纪宁,王英,等.地震区医院急救护理能力灾后重建现状及对策[J].西部医学,2015,27(12)∶1886-1888.
[4] 邱巧静,孙孝君,王千米.急诊科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8)∶22-24.
[5] 刘丽娜,王秀茹,张卫,等.某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s2)∶408-410.
[6] 颜晓.新疆县级公立医院急诊医疗服务资源现状调查[D].新疆医科大学,2013.
[7] 王钱锋,周海斌,张军根,等.医院急诊室过度拥挤状况下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6)∶58-59.
[8] 夏古松,唐晓霞.三甲医院急救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169-171.
[9] 石新平.急诊与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的现状和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157-158.
[10] 王亮,刘志峰,彭相文,等.黑龙江省20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68-69.
[11] 郝思祥,陈全忠.院前急救系统管理及发展策略的探讨[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2.
[12] 丁华.以效率为核心的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3] 夏艳.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和提升对策[J].吉林医学,2014,35(24)∶5532-5533.
[14] 王亚奇.急诊急救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的生命[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22(10)∶4196-4196.
[15] 马妮娜.高校医院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5)∶86-87.
[16] 陈妮,魏薇萍,郁秀华,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患者流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5)∶341-342.
[17] 王丽竹,金静芬,陈水红,等.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34-1035.
[18] 丁邦晗,陈瑞,叶烨,等.全国200家中医院急诊科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12-515.
[19] 饶丽霞.广西84家医院急诊资源及急救技能现状调查[D].广西医科大学,2016.
[20] 林瑛,江真,谢亮.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6)∶373-37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ed strategi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ospital
CUI 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Jingzhou Central Hospital,Hubei Jingzhou 434000)
Emergency first aid is a new comprehensive medical discipline, it is involved in every field of medicine, the former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hospital is changing with the mode of clinical medicine, gradually unable to adapt to the services needed by current emergency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ervice,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proce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perfect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hospital,to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in emergency treatment.
Hospital; Emergency first aid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Related strategies
10.19335/j.cnki.2096-1219.2017.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