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妇女思想初探
2017-01-27李岁月
李岁月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妇女思想初探
李岁月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妇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思想。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新局面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习近平;妇女思想;妇女理论;男女平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立足当前妇女工作的具体实践以及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与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妇女理论一脉相承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展望未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为妇女解放事业的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解放事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行动指南与理论保障。
一、习近平妇女思想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习近平妇女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其思想理论渊源。所谓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1]106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把妇女解放置于全人类解放事业进程中,肯定并高度赞同傅立叶关于妇女的解放程度,无论在任何社会,都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这一观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对妇女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有妇女的酵素不可能有伟大的变革”[2]571,妇女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伟大力量,因此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恩格斯深知这一事业离不开妇女这一重要力量。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妇女地位的变化根源进行了历史性分析。马克思在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形式及其与私有制的关系,初步探索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尽管没有正面描述妇女解放问题,但却通过描述劳动者受剥削和压迫的“经济事实”,劳动异化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为进一步探索异化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提供了一把“锁钥”。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明确指出,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必须根据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妇女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否则就是不科学的。之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以婚姻家庭形式的变化为基轴,对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了分析,尽管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但妇女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受到极高的尊重的。相反,随着社会分工尤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诞生与确立,使得妇女逐渐丧失了独立性,从受尊重转变成为附庸,成为男子的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恩格斯还分析指出,连最初的阶级压迫也是与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产生的,不得不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3]68由此可见,尽管男女两性的自然分工会对女性的地位变化产生影响,但真正起决定性影响的依旧是分工的社会性,私有制才是妇女受剥削、受压迫的“罪魁祸首”。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的关系,并指明了妇女解放的道路。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任何社会普遍解放程度的天然尺度,而妇女要想真正实现彻底的解放必须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依托。那么如何实现妇女解放呢?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妇女现状,恩格斯认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3]181所以他认为,妇女必须回到公共事业中去,这也是实现自身解放的先决条件,而不是仅仅囿于家庭内部,局限于私人的家务劳动,毕竟“现代的个体家庭建立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妇女的家务奴隶制之上”。[3]87这一现状的改变依赖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依赖于“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4]289,依赖于彻底消灭私有制,逐渐打破资本逻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他在致盖·吉·沙克的信中明确指出:“只有在废除了资本对男女双方的剥削并把私人的家务劳动变成一种公共的行业以后,男女的真正平等才能实现。”[5]536
妇女解放运动是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主义者对女性地位的历史演变以及受压迫、受剥削根源的追溯无疑对于妇女解放乃至全人类解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科学性就在于它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方法,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用于指导妇女的解放事业。
二、习近平妇女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妇女理论的传承
妇女在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都一直比较重视妇女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不断变化了的实践的有机统一,并形成一些关于妇女解放的新思想和新论断。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意识到并强调妇女的重要地位与作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决议上,不仅强调妇女人数力量之大,占人口半数,而且明确了劳动妇女受压迫的经济地位和状况,基于此,毛泽东把妇女地位提高到妇女是革命胜败的决定性力量这一战略高度。此后,毛泽东1936年为延安《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有妇人焉,如旱望云。……”[6]气势磅礴的言语中凸显了对妇女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强调。之后,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十分重视并强调妇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的重要作用,毛泽东还意识到私有制是妇女备受压迫的根源,地主政权、族权、神权、父权是压在妇女身上的“四座大山”。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号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些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开创了妇女解放事业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动妇女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方面,邓小平明确指出妇女是干部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妇女干部的选拔与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并鼓励她们不断前进。这一实践为妇女公平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通道,反映了党对妇女“半边天”政治地位的重视,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与坚实的政治保障。另一方面,邓小平强调妇联组织对于加强基层妇女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妇联要“议大事,管本行”。但在做好政治工作的同时,邓小平始终不忘强调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经济地位的改善关乎妇女解放的彻底性。此外,邓小平高瞻远瞩,还提出了“妇女干部要看世界,农村妇女也要看世界”的思想论断。这对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进步意义,更进一步体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除了对妇女政治民主权利、经济地位以及世界眼光的重视以外,邓小平也从来没有忽视妇女在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勤俭持家也是妇女要做的工作,他还专门强调“当然男同志也要勤俭持家”,包括子女教育,父亲也有责任等等,但他指出这是妇女的特殊问题。邓小平关于妇女工作的一系列思想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着妇女解放事业不断进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了关于妇女解放事业的科学论断。1990年江泽民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内涵进行了概括,并且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历史维度科学分析和判断妇女解放事业,不仅肯定了妇女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了妇女事业任重而道远。江泽民面对新的历史条件,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妇女工作具体实践,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将男女平等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这一举措无疑是我们党对妇女地位和妇女事业认识上和理论上的一次升华,将妇女解放事业提升到战略布局层面,将这一伟大事业推向全新的高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内在使然。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妇女事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追求。胡锦涛一直强调各级领导班子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并坚决贯彻执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从而有效保障并推动妇女事业进步,体现了与历任党的领导集体关于妇女思想的一脉相承。此外,胡锦涛在2010年3月7日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是妇女工作开展的核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是开展妇女工作的原则,而坚持广大妇女的主体地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的“四个坚持”不仅指出了妇女解放事业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而且强调了妇女解放事业的重要性。此外,胡锦涛还鼓励并积极支持将我国妇女事业与世界接轨,学习并借鉴一切对我国妇女事业有益的经验,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扎扎实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习近平妇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的优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针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与论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对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重视妇女工作的地位。习近平认为妇女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占近半数人口的广大妇女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群众基础的稳固,更为关键的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除此之外,妇女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一方面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重要力量,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承载着生儿育女的重任,这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是否能够做好妇女工作,关乎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关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习近平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指出:“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7]可见,习近平不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定为当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而且将妇女与全人类命运“系”在一起,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共同体思维。
其次,为妇女生存与发展不断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从国内看,实现妇女解放,离不开妇联,它是我们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的得力助手,而妇联工作开展的前提必须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不能动摇并应始终坚持的政治原则,脱离了这一重心和前提,就会失去工作前进的方向。从女性自身讲,时代进步为女性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女性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遇,可以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的浪潮中,并且女性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管理中比男性管理者更具有同情心和亲和力,善解人意,耐力更持久等。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改变的根本,女性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不断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否则只会被社会所淘汰。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女性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妇女主动并积极参与到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并做出卓越的贡献。习近平在2011年11月9日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特别强调了妇女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而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妇女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可见,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辩证关系,妇女参与其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从国际上看,据世界卫生组织《妇女和健康:当今的证据,未来的议程》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妇女文盲率为5.8亿,远远超过男性文盲数量。尽管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但是“全世界估计每年有7300万成年妇女经受严重抑郁发作。虽然精神健康不良的原因因人而异,但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工作负担沉重以及遭受暴力等都是促成因素”。[8]而习近平提出的两个“100工程”,即100个“妇幼健康工程”和100个“快乐校园工程”,保障妇女与儿童能够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下生活,对于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对待妇女与儿童的态度,是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
再次,重视妇女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习近平多次强调指出,广大妇女不仅要在家庭美德内部的建设中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而且要在社会外部良好风尚的形成中,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妇女要发挥自身女性优势,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家庭建设中,家庭美满融洽是社会和谐和国家繁荣的根基,妇女的独特作用不容忽视。
第四,强调要“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7]要综合考虑性别差异以及妇女自身的特殊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只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手段才能够不仅真正“激发妇女潜力”,而且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农村长期以来的贫穷与落后以及医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所导致的健康问题、封建落后思想以及传统习俗风规等对妇女的传统束缚与偏见,习近平对农村妇女以及残疾妇女、流动妇女、中老妇女、少数裔妇女的健康问题给予特别关注,他主要提出从医疗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并且特别强调,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女童上得起学和安全上学”[7],另一方面“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她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变化”[7],这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起了助推的作用。从长远看,对妇女健康和教育问题的关注也有利于祖国未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劳动力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妇女大部分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参加农村集体生产劳动与沉重的家务劳动占了生活大部分。这种处境随着改革开放,境况有所改善,女性有更多自主选择权,但仍不容乐观。当前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不仅对于农村落后状况的改善是一个良好契机,更对于逐步改善农村妇女生存环境以及经济、健康等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鼓励并支持妇女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美丽中国梦相结合。习近平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因此妇女应该自觉地将自身的人生理想建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基之上,并且坚定这一理想终将实现的信念,绝不动摇,这样才能够有前行的动力。中国梦也为广大妇女发挥“半边天”的伟大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空间,而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路长且面临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对于广大妇女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不断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调整思维方式,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在2015年全球妇女峰会上提出要注重创新政策手段,激发妇女潜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通微信、微博等,搭上并且搭好“互联网”便车,转变传统思维,开创妇联工作互联网新时代,努力实现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空间同步开展妇联工作的良性运转、沟通与互动。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将妇女工作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总布局,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妇女思想构成了其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妇女事业任重而道远,美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妇女“半边天”的力量支撑,如何最大限度地团结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并调动她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贡献力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时代赋予其新的任务。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利益格局的调整,对于新形势下的妇女事业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深刻学习并领会习近平关于妇女理论的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树立共同体思维,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妇女事业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将妇女事业发展牢牢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思想武器。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博言.《中国妇女》:见证抗战女性光辉[N].光明日报,2015-09-20.
[7]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28/c_128272780.htm,2015-09-28.
[8]陈冯富珍.妇女和健康:当今的证据,未来的议程[EB/OL].http://www.who.int/dg/speeches/2009/women_health_report_20091109/zh/,2009-11-09.
责任编辑:秦 飞
On the Women’s Thoughts in Xi Jinping’s Crucial Speeches
LI Suiyue
Marxist viewof women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CPC)women’s work.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co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women's work.In the persistence and inheritance of Marxist view of women,and on the basis of women’s theory of generations of leaders of the CPC,Xi Jinping who combines with the latest practice of Chinese women’s work development,has endowed Marxist feminist theory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formed the women’s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opens up a new situation in the women’s care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 newrealm of governance.In addition,it provides a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eapon for carrying out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under the newsituation,and for unswervingly insisting the women’s development path of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arxism riew of women;Xi Jinping;women’s thoughts;women’s theory;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10.13277/j.cnki.jcwu.2017.05.001
2017-07-26
C913.68
A
1007-3698(2017)05-0005-05
李岁月,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