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嘉庆朝徐松案发微

2017-01-27□胡

西夏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政嘉庆教官

□胡 凡

清代嘉庆朝徐松案发微

□胡 凡

徐松于嘉庆十五年简湖南学政,“坐事戍伊犁”,撰有《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等数十卷。嘉庆年间军机处档案所记徐松谪戍伊犁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到各府、州、县考试时发卖自己刊刻的经文试帖等,因此受到礼科给事中赵慎畛的参劾,经刑部审讯得实后按律谪戍。对此案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清代中晚期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一是清代的监察制度确实在发挥作用,由是而有徐松案发;二是徐松作为一省的学政而刊刻发卖自己编纂的经文试帖,反映出清代教育方面的陋规;三是清廷对此案的审理反映了清代对官员职务犯罪的惩处。但徐松虽被谪戍伊犁,却并未就此消沉,而是以自己的学识应用于边疆史地的考察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代;嘉庆朝;徐松案

一、关于徐松案之原委

徐松(1781—1848),字星伯,清直隶大兴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十五年简湖南学政,“坐事戍伊犁”。正是由于被谪戍伊犁,才使徐松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学者。除了世所推崇的《西域水道记》、《新疆识略》以外,还有《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登科记考》、《新疆赋》共数十卷。

徐松因何谪戍伊犁,《清史列传》卷七三《徐松传》说他在嘉庆十六年“督学湖南,因事戍伊犁”[1]5991。《清史稿·徐松传》则只说他“坐事戍伊犁”[2]13413。两传均未说明所坐何事。陈垣先生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了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了《畿辅通志》、《艺风堂集》、《国朝先正事略》、《东溟后集》及国史馆传记等资料对此进行了考订,遂使徐松谪戍事明朗化,其主要原因是他以湖南学政的身份在到各府、州、县考试时发卖自己刊刻的经文试帖等,因此受到礼科给事中赵慎畛的参劾,经刑部审讯得实后被谪戍新疆。

案件的整个情形是这样的。

徐松在嘉庆十年考中进士后,位列二甲,选为庶吉士,嘉庆十三年散馆授为编修,这在新科进士中是很不错的,因此在嘉庆十五年八月被任命为“提督湖南学政”[3]卷二三三,嘉庆十五年八月甲辰条。徐松履任一年三个月,于嘉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受到礼科给事中赵慎畛的弹劾,嘉庆帝命工部左侍郎初彭龄赴湖南会同巡抚广厚查办,“鞫实,褫松职,戍乌鲁木齐”[1]2659。

赵慎畛所参奏的是什么事能导致徐松被谪戍?陈垣先生查到了军机处的原档。根据档案所记,赵慎畛参劾徐松之事,可以分为九项:1.乘轿进棂星门,这是劾他在赴宝庆考试时,“乘轿进棂星门”,引起士子们的纷纷议论,“经提调官惩责轿夫始息”;2.重价发卖诗文,这是劾他到各府、州进行常规考试时,将自己写的律诗及主编的会闱经文发放给学生,“卷帙无多,派价转重”,尤其是这些价款“责令各学教官汇缴,士子推卸不领,教官陪累难堪”,因此被学生们上告到抚、布、按三司;3.优等生员缴钱,这是劾他在评选优等生员时,要“每人于点名前各缴钱数百文”;4.加增红案陋规,这是劾他在招取新生时,加收红案陋规至十数两,因怕新生不按规定呈缴,竟悬牌警示,“如该童生有任意玩延,观望不前,受人把持,立即扣除另补,将廪生教官亦并惩治不贷”,这些也被人告到了省府;5.滥取佾生索费,这是劾他考试文童时,每县都发二三十名“备卷”,“每名索费数金,即令注册,准作佾生”,只有长沙郡属学校仅发一二名;6.家丁凌辱士子,这是劾他纵容家丁欺侮学生,“往往指斥为苗子,该学臣即出‘子曰苗’之题目”;7.卖给熟食索钱,这是劾他假借考试教官及招生时,“每人卖给熟食,索钱数百文不等”;8.强取弓箭发卖,这是劾他考试武童时,“强取弓箭,仍复发卖”;9.出题割裂经文,这是劾他依据《四书》出考试题目时,割裂经文,“如‘鲰饰’,‘室车’,‘至于犬’,‘不畜牛’,‘驷不及舌至虎’,‘南宫适出至东里’之类”。

赵慎畛最后说:以上这些事情现今京城纷纷传遍,“臣既有所闻,又兼奏事之责,不敢不缮折具奏”,落款的时间是嘉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嘉庆帝接到奏折后迅速做出了处理,派工部左侍郎初彭龄赴湖南,会同湖南巡抚广厚查办。初彭龄和广厚查核之后向嘉庆帝作了汇报,这份军机处档案记载如下:

臣初彭龄、臣广厚为审明定拟具奏事,窃照给事中赵慎畛参奏湖南学政徐松考试勒索等款,臣等钦遵谕旨,请将徐松革职拿问,一面檄调宝庆府知府及教官来省质讯在案。嗣据该府柳迈祖、邵阳县学教官周世举,于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到省,臣等即提集犯证,隔别研讯。

如原参徐松按试宝庆,乘轿进棂星门一节,审据徐松供称:是日天雨,轿夫并不在下马牌住轿,伊因轿帘放下,直至角门小檐下住轿,始行知悉,当将轿夫呵斥,并无坐轿进棂星门。质之宝庆府知府柳迈祖、县学教官周世举亦称:棂星门向来不开,出入俱由角门,学政都从下马牌下轿,步行入角门。士子见学政在角门檐下始行住轿,不知系轿夫错误,颇有谈论,并无纷议不服,将轿夫责惩始息之事。

又原参各府州县每学发交排律经文一百二十册,教官赔累难堪一节,讯据该学政家人刘贵供称:伊主刻有经文试帖新编一册,每到各府州考试时,交教官卖给生童,大学一百四十册至一百二十册,中学七八十册至四五十册,小学二三十册不等,每册取工价银三钱六分。伊主原吩咐教官听生童自愿购买,如有不愿买者,即将原书交还,不必勉强。共考过六府三州,发过书四千零一十册,各教官缴还书一千六百三十册,实卖出书二千三百八十册,收过元丝市平银八百五十六两八钱,除每册工价银一钱六分,共工本银三百八十两八钱外,实得余利银四百七十六两。至发过长沙府学一百四十册,长沙、善化二县学各一百二十册,三学教官缴价时,原说书已发完,有几名未交价,系该教官先行垫缴,伊主并无抑勒赔垫。质之长沙府县学教官,据称:徐学政分发书籍,原有生童不愿购买不必勉强之语,但生童中贫苦者多,内有已经散给未经交价者,伊等先措银垫缴,随后向生童收回是实。臣等查该学政考过已有六府三州,恐发卖书籍不仅二千三百八十册,其所得余利亦断不止四百七十余两。随提徐松严行究讯,据称:“我刻有经文试帖发售生童取利,实属糊涂妄为。但刊刷书籍实止六千册,除卖出二千三百八十册外,其各学缴还一千六百三十册,并其余各书俱现存署中。至每册实需刊刷工价银一钱六分,我止得余利银四百七十六两,有工匠可质”等语。臣等随提工匠质讯,并吊取所存书册,与徐松所供相符。

又原参招覆取列优等生员,每于点名前各缴钱数百文一节,据该学政家人刘贵,承差周琪供,系该学政考取各学生员,在一等前列者,欲将文字选定刊刻,令每人各缴刊价钱二百文。计考过六府三州,共六十二学,每学取六七百文不等,统共收钱三十七千八百文。除买梨板用去九千九百文外,刘贵现存钱二十千,周琪存钱七千九百文,因该学政未将文字选定发刊,是以此项钱文尚存,并未侵用。臣等恐不止此数,摘传长、善两县学前列优等生员质讯,据称,每名实止缴钱二百文,尚有不能足敷者,与刘贵等所供相同,此外实无多索。

又原参加增红案陋规至十数两一节,讯系该学政家人刘贵起意与同主家人杨元及书办唐联芳、承差蒋谦商允,因红案陋规已奉例禁,无钱使用,令蒋谦向新进童生覆试时讨取喜钱,内中有给有不给,所给钱数自一二千文及五六百文不等,并无索取十余两之多。前后六府三州共得钱六百六十余千文,该学政并不知情,亦无悬牌示谕之事。臣等查该家丁刘贵与书办唐联芳等内外交通,索取喜钱至六百余千之多,该学政徐松何致漫无觉察?且徐松发卖书籍,尚图取利,岂独于此项钱文毫无入己之事?难保非授意勒索,阳托喜钱为名,隐蹈红案陋规旧习,不可不切实根究。随传长沙府县学及邵阳县教官并摘传廪生及新进生员等查讯,据称:实止家人书役讨取喜钱,并非徐学政加增红案陋规,果有其事,何肯代为隐饰。似当可信。

又原参纵容家丁陵辱士子,指斥为苗子,即出“子曰苗”之题目一节,不特该学政坚称出题本属无心,并非有意讥诮,即讯之教官等,亦止称该学政场规过严,并不派教官监场,专派家丁查号,见有生童交头接耳,出号行走,即扭禀罚跪,是以士子多有怨望,并无非理陵辱,并斥为苗子情事。

又原参考试教官及招覆新生,卖给熟食索钱一节,讯系家丁刘贵每逢考试教官,预备熟食点心,送给各教官,赏银一二钱不等。并茶房吴八刘六先期买备点心,放在考棚,卖给招覆新生,虽较寻常买价稍昂,为数尚属无多。

又原参考试武童,强取弓箭,仍复发卖一节,审缘轿夫张勇见武童射箭时,箭枝落靶,随同执事人役大家捡拾。该武童等多有用钱赎取,每枝七八文不等,并未抢弓。

至原参出题割裂经文一节,据该学政供称:为防闲生童抄袭旧文起见。但如“鲰饰”,“室车”,“至于犬”,“不畜牛”,“驷不及舌至虎”,“南宫适出至东里”等题,虽系防闲抄袭,实属割裂句读,有乖文体,殊失命题课士之道。

以上各款,臣等逐一推鞫,反复研审,该学政徐松无可置辩。查律载:监临官挟势将自己物货散与部民多取价者,计余利,准不枉法论;又,不枉法赃折半科罪。又,名例称准,但准其罪,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又,律载:官吏非因公务科敛人财物入己者,计赃以不枉法论,无祸人,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各等语。此案学政徐松除出题割裂文义,违例滥取佾生,不派教官监场,及失察家人书役轿夫勒索喜钱,散卖熟食,抢拾箭枝,并令优等生员出钱刊刷试卷各款,或咎止降罚,或赃非入己,均属轻罪不议外,其将书籍分派教官,转令生童购买,除去工本银外,计得余利银四百七十六两,应依监临官挟势将自己物货散与部民多取价者,计赃准不枉法论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该学政卖书渔利,种种失察,又复任意派令家人查号,割裂命题,以致士论沸腾,实属猥鄙不职。徐松前已请旨革职,应请发往新疆效力赎罪。除供册咨部外,谨将审明定拟缘由,合词恭折驰奏,伏乞睿鉴训示施行。嘉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朱批:刑部议奏。

徐松作为案件的当事人,在被审理的过程中也写了一份供状存于军机处,其供述如下:

又我旧存有阴骘文排律诗数十首,对偶工稳之中兼寓劝惩之意,并近科乡试录中选有经文数十篇,词义醇正,我想将此刊刻卖给赴考生童,可以启迪后进,就令工匠刊就,陆续发交各学教官散给生童,按学分大小,自一百三四十册至二三十册不等,每册约银三钱六分,吩咐教官听生童自愿领买,不愿者仍令将原书缴还,并不敢抑勒教官垫价赔累。计刊刷六千册,考过六府三州,发出四千一十册,各学缴还一千六百三十册,实卖出二千三百八十册,实是糊涂见小。

又考取各学生员在一等前列者,我原要将他们试卷选定刊刻,俾生童等咸知程式,每人缴刻价钱二百文,计收过钱三十七千八百文,因尚未选定,未经发刻,其钱系我家丁刘贵及承差周琪经手,并未侵用。

又红案陋规久奉裁革,我曾吩咐门丁书役不许索取,何敢以违例之事公然出示,向人取讨!我家人刘贵们如何串通书办承差索取喜钱,我并不知情。如果欲图加增红案陋规,授意勒索,难瞒众人耳目,求问教官廪生们就是。

又每学额设佾生三十六名,我到任后,查各学止有十数名,丁祭乐舞生皆未足额,殊非慎重祀典之道,因于考取童生备卷内,挑取数卷,传令列案验看奖赏,以示鼓励。故牌示教官传谕各该童静候奖赏,不得先行回归,如不到学报名,毋许入册充佾。原要本童到案验看,以杜假冒顶替,并非希图索费。惟不遵例由州县会同教官考送,是我错处。

又我每逢考试,恐有代枪情弊,因教官与生童平素熟识,不令监场。专派家丁查察,如有生童交头接耳,出号行走,即行禀明罚跪,原是有的,并不敢纵容家丁,陵辱士子,斥为苗子。前在永州府属考试,出“子曰苗”之题目,本属无心,并非有意讥诮。

惟我出题想防闲生童抄袭旧文,意图见巧,如“鲰饰”,“室车”,“至于犬”,“不畜牛”,“驷不及舌至虎”,“南宫适出至东里子产”等题,细思实属割裂句读,有乖文体。

至考试教官及新进文武童生,家丁刘贵,茶房吴八、刘六,轿夫张勇等,如何散卖熟食,抢拾箭枝,实是失于觉察。

[33][47] 李贵州:《从美国国会议案看其南海问题态度及其根源》,《当代亚太》2016年第5期,第122、126页。

我蒙皇上恩典,简放学政,不知检束,出题割裂文义,违例滥准佾生,不派教官监场,又失察家人书役轿夫借端需索,已无可辞咎,况又冒昧令优等生员出钱刊刷考卷,并将自己书籍散卖,实属辜负天恩,只求将我从重治罪!所具亲供是实。具亲供徐松。[4]记徐松遣戍事

二、关于徐松案的分析

首先,从时间进程来看,徐松考中进士时不过25岁,可谓少年得志,嘉庆十五年任湖南学政也只30岁,不料在一年三个月后被参。赵慎畛参徐松的奏折是嘉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写就的,嘉庆帝命初彭龄会同广厚审理当是在十二月的上中旬。初彭龄本传说他十一月在湖北审查臬司周季堂案,“是月,转左侍郎。十二月,给事中赵慎畛奏参湖南学政徐松需索陋规及出题割裂圣经等款,命彭龄赴湖南会同巡抚广厚查办”[1]2659。初彭龄与广厚给嘉庆帝的奏折是嘉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写就的,其中说明他们到湖南后,“钦遵谕旨,请将徐松革职拿问”,同时檄调宝庆府知府柳迈祖、邵阳县学教官周世举“来省质讯”,这二人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到省,经过“隔别研讯”,审得实情后于嘉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上奏了审理结果。从赵慎畛参奏到审理结束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效率是很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仁宗实录》在嘉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记载了嘉庆帝的一份谕旨:“谕军机大臣等:初彭龄等奏查办学政徐松款迹大概情形一折,此案徐松于按试时,每学发交经文试帖新编,派出重价一款。现据讯明长沙府及长沙、善化两县学每岁发给一百四十本一百二十本不等,均令士子每本缴银三钱六分。又招覆优等生员,每人缴钱数百文,为刊刻考卷所需。又擅将备卷童生发县充佾,每学自五六名至二十余名不等。实属违例。其出题割裂亦查明有据。徐松身为学政,罔顾廉隅,取戾甚重。伊考试各郡,不止一处。长沙三学勒索如此,其余可知。着初彭龄等查明伊各处所得卖书价值及优等生员缴钱之数,共有若干,将来应并赃计罪。至于考试题目,出自圣贤经传,亦不应妄行割裂,侮慢圣言,此一节亦有应得罪名。伊既如此狂妄,恐平日所著诗文有悖谬之处,亦未可定,将来定案时当一并叙列,核拟具奏。将此谕令知之。”[3]卷二五二,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壬申条

查《嘉庆朝上谕档》第1878号档也记载了这份奏折,但前面的文字有“军机大臣 字寄 钦差工部侍郎初 湖南巡抚广 嘉庆十六年(二)十二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初彭龄等奏查办学政徐松款迹大概情形一折,已明降谕旨,将徐松革职拿问,交该侍郎等严审定拟具奏矣”。后面接的是实录中记载的文字,在实录“核拟具奏”之后的文字是“初彭龄等如查出伊赃私入己、贪污狼藉,着一面将伊任所赀财严密查抄,一面迅即由驿具奏。该侍郎等惟当秉公讯办,毋稍讳纵。将此谕令知之”。第1879号档案记载的就是嘉庆帝的明旨:“嘉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徐松着革职拿问,交初彭龄会同广厚严审定拟具奏。”[5]嘉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从史料内容看,“实录”和《上谕档》所记应是同一份材料,只不过“实录”将原档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作了删减。从时间发展的视角看,文中所述“初彭龄等奏查办学政徐松款迹大概情形一折,已明降谕旨,将徐松革职拿问”,这说明初彭龄在到湖南以后、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审之前,已经掌握了大致的案情并向嘉庆帝作了报告,这在初彭龄的奏疏中有所反映,即“臣等钦遵谕旨,请将徐松革职拿问”;嘉庆帝的“明降谕旨”,就是第1879号上谕,它是根据初彭龄的奏请而作出的,并责成初彭龄和广厚“严审定拟具奏”。初彭龄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调齐了宝庆府知府柳迈祖、邵阳县学教官周世举等人后开审审理,在嘉庆十七年正月十九日奏上了审理结果。嘉庆帝收到初彭龄的奏折时,初彭龄已启程回京,嘉庆帝对徐松卖书渔利之事耿耿于怀,又令湖南巡抚广厚“会同学政汤金钊,即将徐松任所赀财严密查抄,并将伊平日所作诗文查出,会同详细磨勘,如有词涉悖谬者,逐一粘签进呈。若查无悖谬字句,亦即具折复奏”[5]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第62号这里反映的是清廷文字狱的遗毒作祟的情况。

从制度层面来看,徐松案的发生反映了清代的监察制度确实在发挥作用。赵慎畛参奏徐松时,正任礼科给事中,此前还曾任都察院山东道御史。明代的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6]1805。清代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有所削弱,但仍“掌言职,传达纶音,勘鞫官府公事”[2]3306,可以风闻言事,因此赵慎畛在奏折中首先声明是“风闻”,结尾处又说“既有所闻,又兼奏事之责”,所以不敢不奏。《清史列传》记载赵慎畛“参奏湖南学政徐松乘轿入棂星门;每试各属,发交诗文,苛派重价;需索红案陋规;纵容家丁陵辱士子;所出题目割裂圣经各款”[1]2582,实际归纳起来就二点:需索红案陋规和出题割裂圣经。这个问题之所以为嘉庆帝重视,主要因为红案陋规在当时已属嘉庆帝严行禁革的腐败事项,如嘉庆五年仁宗借革除贵州省红案陋规之机,曾宣布“余各省学政例给养廉,本属敷用,其向无红案陋规者,自不得违例索取,若向有此项陋规,俱着一体饬禁。傥有仍前私受者,一经查出,或被纠察,必将该学政按律治罪”①。徐松在这个时候被参,其实是撞在了枪口上,所以刑部议复也说道:虽然徐松所犯均属轻罪,且计赃所得也只有四百七十六两,“惟该学政卖书渔利,种种失察,又复任意派令家人查号,割裂出题,以致士论沸腾,实属猥鄙不职。应请旨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再该侍郎等奏称:红案陋规已奉谕旨饬禁,虽不敢公然勒索,但学政家人书吏,借称喜钱名色,索要钱文,亦恐日久弊生,复踵故辙,请即严行申禁,有犯立惩,以期永绝弊端等语。应令该抚严切申禁,毋滋弊窦”[7]卷一三二《职官考十八·学政》。

徐松之被惩处,反映了清廷禁革红案陋规,整顿士风、官风的决心和实际举措。

另外,从司法层面来看,徐松案反映了清廷对官员犯罪进行处理的过程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其一,给事中的参劾奏折直达御前,没有人能够阻隔;嘉庆帝的处理是直接派官员会勘,没有层层批转。其二,初彭龄会同广厚“按讯”徐松一案,一面“请将徐松革职拿问”,一面调集证人,就赵慎畛所参奏的九项罪名一一审理,审结之后上奏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是在遵照《大清律》规定的“凡在京在外大小官员,有犯公、私罪名,所司开具事由,实封奏闻请旨,不许擅自勾问”[8]职官有犯而行事。其三,初彭龄等在定罪量刑时也是严格遵照律例而定,如他们在给嘉庆帝的上奏中所称:“查律载:监临官挟势将自己物货散与部民多取价者,计余利,准不枉法论;又,不枉法赃折半科罪。又,名例称准,但准其罪,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又,律载:官吏非因公务科敛人财物入己者,计赃以不枉法论,无祸人,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各等语。” 他们的判断是徐松所犯均属轻罪,即使其买书获利一事“依监临官挟势将自己物货散与部民多取价者,计赃准不枉法论,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徐松所犯已经引起士论沸腾,实属猥鄙不职,“应请发往新疆效力赎罪”。经刑部议复,徐松就因四百七十六两卖书款而被谪戍。这也是《大清律》所规定的“若许准推问,依律议拟,奏闻区处,仍候覆准,方许判决”的法律程序。

三、徐松案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徐松本人的作为留给我们的启示。徐松作为一省的学政,一方面主持考试,一方面又刊刻发卖自己编纂的经文试帖,反映出清代教育管理方面的一些陋规,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徐松因一时糊涂、贪图小利而被谪戍,对于一个只有31岁的士子来讲,确实是沉重的打击。而且徐松家境并不富裕,再加上案发后的查抄,上路时其父“竟无以为行费”,路过湖北,湖北学政鲍桂星典卖自己的皮裘“助之而去”,并说“此子失之轻躁,然实佳才,可为叹惋!”[4]记徐松遣戍事但是徐松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到了新疆以后,“于南北两路,壮游殆遍。每有所适,携开方小册,置指南针,记其山川曲折,下马录之。至邮舍,则进仆夫、驿卒、台弁、通事,一一与之讲求。积之既久,绘为全图,乃遍稽旧史、方略及案牍之关地理者笔之,成《西域水道记》五卷”。此后“又以新疆入版图已数十年,未有专书,爰搜采事迹,稽核掌故,成《新疆识略》十卷,于建置城垣、控扼险要、满汉驻防、钱粮兵丁,言之尤详”。将军松筠将徐松的著作上奏给嘉庆帝并对其加以褒扬,徐松遂被“特旨赦还”,他的《新疆识略》也由嘉庆帝亲自作序,“付武英殿刊行”[1]5991。这在当时的士子来讲,应该是很高的荣誉。徐松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虽然犯了错误但并不气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应用于边疆史地的考察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徐松案反映的清嘉庆时代的特点。徐松身为一省学政,担负着教育士子的重任,他所刊刻发卖的书内容有二:一是他自己的律诗,“对偶工稳之中兼寓劝惩之意”;二是从近科乡试录中选有数十篇“词义醇正”的经文。他想将这些刊刻卖给赴考的生童,目的还在于“启迪后进”,这本无可厚非,而且获利也只四百七十六两,和那些贪官污吏比起来简直就不算回事,可是他正赶上嘉庆帝革除红案陋规,于是遭到重谴。这一事件反映的是清仁宗整顿吏治、惩处犯罪官员、肃清红案陋规的决心。②正因如此,当徐松到新疆服刑后,因为伊犁将军松筠赏识他,给仁宗上奏请以徐松补“伊犁帮办粮饷事务笔帖式”职衔之缺,嘉庆帝仍耿耿于怀地说:“徐松于学政任内,因赃款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到戍甫逾一年,松筠遽为奏请小京官职衔,帮办印房事务,殊属有意市恩,所奏不准行。”松筠也因此受到皇帝的申斥[3]卷二九五,嘉庆十九年八月丁丑条。

和徐松有同样行为的是道光年间的祁寯藻,他也曾在任江苏学政时刻书卖给学生,结果却完全不同。晚清学者江标在光绪年间出任湖南学政,“宝庆府学教官吴德襄出示徐松所藏同人书札,江标为题六绝句,其四云:‘公有奇才吾可知,公耽奇癖吾非之。寻常一样刊书卖,一负宏名一罪私!’并注云:‘公使湘中,以所刻书勒诸生买读,被议去官,而祁文端(祁寯藻谥文端)使吴亦刻书命诸生买读,而至今人颂之,何耶?’”江标是在光绪二十年任湖南学政的,陈垣先生说“是江标时犹知徐松为卖书渔利而被谴”[4]记徐松遣戍事。江标的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是刻书令学生买,“一负宏名一罪私”,这究竟是为什么?总结起来只有一点:时代不同、遭际不同,这也可算是封建政治的节律吧。

注释:

①《大清会典事例》卷三百六十九《礼部·学校·学政供给》嘉庆四年谕:“贵州学政向来取进童生,例缴红案银两,三两八两不等。后则愈加愈多,廪保书役,借端需索,送至五六十两等语。因令军机大臣传询差满贵州学政谈祖绶,据称各省学政俱有棚规,一切书役饭食及朱价卷价棚厂等费,皆取于此。惟贵州并无棚规,向于童生取进后令出红案银两,每名自一二两至五六两,作为出考费用。……但止令量力缴进,从无多至三四十两之事。此等棚规红案银两,原系相沿陋规。贵州学政养廉本少……惟此项红案银两,止应令取进童生量力交送,总不得过五六两之数。其实在无力者,亦当量为减免。不得强令交纳。在学政既可从容办公,而新进寒微,亦可共邀体恤。傥该学政等于陋规外复加多索,甚或于校士时有骫法婪赃之事,则必重治其罪,不稍宽贷也。五年谕:上年因贵州学政养廉本少,该省距京较远,学政延请幕友,需费稍多,该省旧有红案陋规银两,以资用度,曾降谕旨予以限制,不得过五六两之数,其实在无力者,即当减免,不得强令交纳。今思此项红案银两究系陋规,学政本不应得受,虽今予以限制,但既有此名目,难保日久不又逐渐加增。上年所降谕旨,系朕一时思虑未能周备。该省学政养廉本系三千二百两,着该抚于贵州省藩库闲款内加恩酌增五百两,俾资办公,此后该省红案陋规银两,着永行禁止,不得收受分文。至其余各省学政例给养廉,本属敷用,其向无红案陋规者,自不得违例索取。若向有此项陋规,俱着一体饬禁,傥有仍前私受者,一经查出,或被纠察,必将该学政按律治罪。”

②《清仁宗实录》卷三百五嘉庆二十年四月壬午条载有嘉庆帝颁布的《御制官箴二十六章》,其学政箴曰:“士冠四民,储才卓荦。成俗化人,允赖讲学。正道昌明,非心浣濯。考选菁莪,公平拔擢。有德斯纯,浮华终驳。为国养贤,愚顽渐觉。经正意端,趋向远浊。本立道生,惠泽沾渥。”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1]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清仁宗实录[M].台北:华文书局,1985.

[4]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赵雄.嘉庆朝上谕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M].民国版本.

[8]吴达海,等,编.清世祖,敕纂.大清律[M].顺治三年刻本.

(责任编辑 郑 玲)

胡 凡(1951—),男,吉林东丰人,博士,黑龙江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

猜你喜欢

学政嘉庆教官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清代山西学政考 *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戚学政:用心用情做好医疗对口支援
翁同书《使黔杂记》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再也不怕了
动物入学也军训
教官之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