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田野上实现致富梦想

2017-01-27陈泽刚朱国强

兵团工运 2017年12期
关键词:棉机机采团场

□陈泽刚 朱国强

“做事要问心无愧,绝不昧着良心采棉。”这是五师八十三团二十一连农机大户吴振波的座右铭,他凭借着高超的农机技术和一心一意为棉花种植户服务的精神,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眼下,随着团场各植棉连队棉花收获工作的推进,种植户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连队的一块块田野里,到处可见一台台轰鸣着的采棉机在作业,农机大户吴振波最近也到处忙着为农户机采棉花。由于业务量大,他今年夏天又采购了一台新采棉机。

“用他的采棉机,我放心。”在当地种植户的心中,吴振波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品牌。

“那些年苦,零下20多摄氏度,手脚都冻肿了,双手常常被芦苇划破。”吴振波回忆起往事感慨地说,有几年他准备要回老家,但连队群众多次劝他留下,他才坚持下来。

1996年,吴振波一家人从河南老家来到八十三团种植棉花。刚开始,因为棉花种植面积小,又不懂种植技术,吴振波年底一算账,收入甚少。为了让生活稍微富裕些,吴振波和妻子利用冬闲到距离连队10公里的艾比湖畔割芦苇,拉回家编制成苇帘售卖。

为了改变现状,每年秋收时节,吴振波经常收吃住都在田间地头,向连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人请教,参加连队科技培训,到其他连队学种植模式、管理方法,把种植与管理的情况记到本子上。渐渐地,吴振波也成为连队农业技术骨干。

2010年吴振波开始收获,他承包的150亩棉花地除去生产成本,净收入达到15万元。“激动啊,一夜没有睡好。我到新疆时,一家只有1000多元,没有想到团场种地这么有前途,感到日子有奔头了!”吴振波激动地说着往事。

随着团场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大,棉花具备了机采条件。2013年,吴振波和朋友一起出资买回一台采棉机。当年,吴振波机采了3000多亩棉花,收入比前一年增加了许多。靠着这台采棉机,他过上富裕的日子。

几年来,不吸烟不喝酒的他凭着坚忍不拔毅力,不断学习机采技术,实践中反复钻研、摸索,很快成为一个农机能手。

农机作业服务中,他始终坚持“信誉第一、诚信为本”的原则。棉田作业前,总要亲自组织人员对机械进行认真检修,保证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机采,对所作业的地块及种植品种作深入细致的调研,为种植户出谋划策。农田作业时,他认真负责,从不敷衍,特别是对“边、角”地块的机采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他带领农机手吃住在连队和村队,歇人不歇机,使全部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

正是靠着这些过硬的服务质量,他的信誉度逐年提高,很多棉农成为他的“回头客”。

邵伟是精河县八家户十六队棉农,种植67亩棉花。他说以前手采棉花,前后要用去近50天,仅采摘费就要用掉五万元,还要管吃管住,太麻烦了。“这两年用吴师傅的采棉机,大半天可以机采完,不用管饭非常方便,两遍采完只用去1.3万元,可划算了。我们队上农民都愿意用他的采棉机。”他乐呵呵地说。

“老吴对技术上要求很高,必须达到种植户满意,否则,停机检修。”连续四年开采棉机的职工靳伟业说,通过不断培训,提升了我们驾驶员的理论水平,提高作业质量和采收效率,几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农户满意率达百分之百。我每年除了种棉花外,还在老吴采棉机打工,一个采收季能够纯收人三万元,今年我儿子也来当学徒。

“我们每亩收费由225元降到如今的180元,收费降低了,但我们的采收质量不能降低。我也是植棉户,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作业期间,不吃农户一顿饭,尽量为他们节约成本。”吴振波说,2017年在连队和地方村队的棉田机采5000亩,毛收入90余万元,个人可获农机收入20万元。

吃水不忘打井人。吴振波现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但没有忘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热心人帮助了自己,更没有忘记,他是连队培养、扶持起来的致富典型。他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帮助其他困难职工,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他主动帮助和带动周边的职工多种经营多元增收,并把自己学到的农机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愿意发展农机的职工群众。

“住有楼房,行有私家车,150亩地里种着棉花、打瓜,还有采棉机,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没有想到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如今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都不适应了,老伴一直说要回团场,那里才有我们温暖的家啊。”今年51岁的吴振波高兴地说道。

多年来,吴振波先后荣获“团场和谐小康之家”、“勤劳致富之星”、“优秀农机手”等荣誉称号,今年春天获得“师市职工自主创业先进个人”荣誉。□

猜你喜欢

棉机机采团场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新疆兵团棉花进入盛采期
农业部:2017年棉花综合机械化率达73%
手摘棉和机采棉加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
第五师八十九团检修农机迎新棉
检修采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