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嵩梁著述考略
2017-01-27秦芳陈饴媛
秦芳,陈饴媛
(1.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1906;2.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吴嵩梁著述考略
秦芳1,陈饴媛2
(1.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1906;2.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吴嵩梁在清嘉道诗坛有“诗佛”之称,陆继辂在《合肥学舍札记》中将曾燠、蒋知让、吴嵩梁、乐钧并称为“江西四大家”。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中将龚自珍、魏源、宗稷辰、吴嵩梁、端木国瑚并称为“薇垣五名士”,吴嵩梁即以诗名。历来研究吴嵩梁者,皆将其著述简要著录为《香苏山馆全集》,然其著作几经刊刻、卷次分类皆不明确。故本文以吴嵩梁著作为研究对象,把握其著作版本流传情况,以期为吴嵩梁及其诗学研究提供依据。
吴嵩梁;著述;香苏山馆全集①
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澈翁,别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江西东乡县人。嘉庆五年举人,为国子监博士,改内阁中书。道光十年,官黔西州知州。先后随蒋士铨、翁方纲、王昶学诗,其诗才与黄景仁埒,《清史列传》卷七十二评其“体沿六朝,而规格则似唐之温、李,其清婉处又与长庆为进,而下匹吴伟业。”①(P5394)吴嵩梁一生交游广泛,其所作诗文颇多,在嘉庆中后期和道光初年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研究尚处于开荒阶段,故笔者拟从其著述及版本入手,为之后深入研究作铺垫。
关于吴嵩梁著作,《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及《清人别集总目》皆有著录,笔者以此为基础,共搜得吴嵩梁撰著、编纂及整理之书凡九种。据《香苏山馆全集》卷一《香苏山馆诗集自序》记载可知,吴嵩梁生前两次刊刻自己的诗集:第一次版刻成旋毁于火,不存;第二次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此刻本先印本为三十卷,后印本增刻六卷,为三十六卷。道光二十三年(1843)刊行《香苏山馆全集》,即为第三次刊刻。至咸丰年间,有琴川邵氏据嘉庆先印本选录诗钞而成抄本两卷。道光年间,又有木犀轩据嘉庆后印本重镌《香苏山馆诗钞》三十六卷。加之吴嵩梁曾参与编纂《东乡县志》、《溟欧集》等书,其著作可分为史部、集部两部分,以下便从这两个部分具体来谈:
一、史部
《东乡县志》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嘉庆十年(1806)刻本
周钟泰、周轼修,吴嵩梁、黎中辅纂。是书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索书号:GJ/EB/2002690。每半叶九行,每行大字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共六册。内封书名叶注“文昌宫藏板”。
按:是书卷首有周钟泰、周轼、吴嵩梁、黎中辅四人序,卷末有李思安跋。其中,周轼序文提及此志修于嘉庆九年至嘉庆十年,前后两年。卷四《风土》即为吴嵩梁所作,之后收入《香苏山馆全集》为《东乡风土记》一卷,卷首吴嵩梁序文亦收入《香苏山馆全集·文集》中为《增修东乡县志序》一文。其他卷次中零星收录吴嵩梁诗文,部分收录诗文亦可见于《香苏山馆全集·文集》及《诗集》中。光绪《江西省地方志综合目录》、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七史部,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皆有著录此书。
二、集部
(一)别集类
1.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六卷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以下称嘉庆甲本)
是书现存于上海图书馆,索书号:线普长446555-62。每半叶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鱼尾,四周单边。书名叶题写“香苏山馆诗钞临川李宗翰书”。一函八册。每卷正文第一叶均有朱印一方“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旧藏”。卷一书叶第一叶板框右下方手书小字“八本一函”。卷三末有富晋书社字据一张。
按:笔者调阅上海图书馆所藏《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两种。其一为扬州吴氏刻本。此本卷前序文落款处有朱印“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书”,卷五有“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六卷。清东乡吴嵩梁,乾隆年刊竹纸”一条,将香苏山馆诗钞著录为乾隆年刊,然上图著录其为嘉庆年刊。嘉庆元年(1796),吴嵩梁三十一岁,而其所收诗作远远超出此范围,故笔者认为扬州吴氏刻本对此著录年代有误。其二为富晋书社石印本,此本卷七有“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六卷。吴嵩梁。八本一函”一条。故,笔者所见嘉庆甲本当为王富晋从吴引孙处所购得。
2.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七卷今体诗钞十九卷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以下称嘉庆乙本)
是书现为上海图书馆藏,索书号:线普长316814-17。每半叶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鱼尾,四周单边,共四册。书名叶题写“香苏山馆诗钞临川李宗翰书”,有李宗翰钤印两方。此本古体诗钞卷一板框上方有朱印“王培孙纪念物”,卷内有朱笔圈点,刻印模糊及断版处有朱笔补笔。
按:此本与嘉庆甲本相比,其版式、行款及字体均同,板框皆高17.4厘米,宽14厘米。不同之处在于装帧形式、收诗数量及卷次。就装帧而言,嘉庆甲本装帧更为精致;甲本刷印模糊之处,乙本相同位置更加模糊;从收诗数量来看,较之甲本,乙本古、今体诗钞后均增加三卷诗,且古体诗钞卷七末多三首诗;卷次方面,嘉庆甲本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六卷,嘉庆乙本古体诗钞十七卷今体诗钞十九卷。故笔者认为,甲本与乙本为同版,乙本为后印、增印本。
3.再生小草三卷
是书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索书号:GJ/EB/17755。南京图书馆将其著录为《再生小草三卷庐山纪游诗一卷武夷纪游诗一卷》。笔者调阅此书,《再生小草》三卷为一册;《庐山武夷纪游诗》共一卷为一册,故笔者在本文中将二者分开来谈。《再生小草》每半叶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双鱼尾,四周单边。是书无序、无跋,其诗作亦可见于嘉庆本《古体诗钞》卷十三、《今体诗钞》卷十四。
按:叶绍本《白鹤山房诗钞》卷十六有诗一首,题为《兰雪同年病起,以<再生小草>寄示,沉雄苍劲风骨愈遒,叹其神勇,辄用集中题觉生先生集韵,率题其后》。《白鹤山房诗钞》诗集编年,据其诗文顺序可知此诗作于道光癸未年(1824)末或甲申年(1825)初。故吴嵩梁《再生小草》当成于道光甲申年(1824)之前。此外,《清续文献通考》卷二七九有著录:“《香苏山馆诗钞》三十六卷,《再生小草》四卷,吴嵩梁撰。”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有“《再生小草》二卷,吴嵩梁撰”。然笔者所见南京图书馆所藏此本为三卷。
4.《庐山武夷纪游诗》一卷
是书现藏于南京图书馆,索书号:GJ/EB/17755。此本板式与上文《再生小草》相同。正文第一叶有朱印两方,分别为“秦更年”、“曼青”。卷首为翁方纲及姚文田《庐山纪游诗序》,其次是曾燠等人《题庐山纪游诗后》诗六首,翁方纲等人《书武夷纪游诗后》诗四首、黄安涛、陈文述《题庐山武夷纪游诗后》两首。其后又有吴嵩梁庐山纪游诗八十一首、武夷纪游诗六首。
5.重订香苏山馆诗钞二卷 清咸丰七年(1857)琴川邵氏抄本
是书现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索书号:1394。此本每半叶八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无栏线,无叶码,共一册。书衣有隶书题写“香苏山馆诗集全册容龛老人重订”字样,书名叶正中题写“兰雪诗选”,右侧有小字“戊午夏日”,左侧有落款“味青漫题”,另有朱印“尊如”一方。卷前有王昶、法式善、曾燠序文各一篇,序文第一叶第一行有邵氏朱印一方。正文第一页第一行下方有朱印“容龛”。后有吴嵩梁自记及邵渊耀跋,落款为“咸丰丁巳五月癸巳渊耀力疾书时年七十”。跋文末有三方朱印,自上而下分别为“国子先生”、“四朝庶老”、“邵孚君远”。其卷内有朱笔圈点及批文,观其字体可知同为邵渊耀所批。
按:此本为邵氏家抄本,共选诗两百余首。从其选诗范围来看,与嘉庆本甲本相同,且选诗顺序亦同,故笔者推测此本当以嘉庆甲本为底本依次选录。抄本中凡漏抄、颠倒字句,均有邵渊耀朱批出校。吴诗精彩之处,亦有邵渊耀朱笔评语。
6.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七卷今体诗钞十九卷 清光绪德化李氏木犀轩刻本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今体诗钞十九卷,笔者所见为《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一四八九、一四九零收录影印本。此本每半叶十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扉页有牌记“木犀轩重镌于汉皋榷署”。
7.香苏山馆全集五十七卷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吴氏石溪舫刻本(以下称道光全集本)
上海图书馆藏,索书号:线普013463。是书每半叶十一行,每行大字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两函十三册。卷首有王仪鸿序文,另有目录注明所收书目共计十六种。分别为《诗集》二十九卷、《文集》二卷、《石溪舫诗话》二卷、《听香馆从录》六卷、《鹅湖书田志》四卷、《新田十忆图咏》四卷,《表忠录》、《东乡风土记》、《粤东游记》、《香苏草堂图咏》、《秦淮泛春图咏》、《拜梅图咏》、《鹤意听诗图咏》、《武夷纪游图咏》、《莲花博士图咏》、《庐山纪游图咏》各一卷。
按:上海图书馆另有道光二十三年刻全集本五十一卷及《听香馆从录》单行本。笔者观其版式、卷次及装帧可知,五十一卷及《听香馆从录》单行本组合即为道光全集本,上图将二者分开著录。笔者就其外观初步判断,两种全集本同属一版,五十七卷全集本为先印本。
道光全集本中卷首序云:“凡一诗一图、片纸只字,俱分门别类、重加编次。共十六种,诗集居首。将原诗集中有关于题图纪事者一一摘出,并入本图本事中,俾读者一览而知。而后先生之集始全,先生之心亦慰然。”故,道光全集本中著述据其整理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1.将原诗集中已并入他集中诗作删减,另加编次之作;2.吴嵩梁遗笔,即生前已整理之作;3.其子小兰等人摘录原有诗集中题图纪事诗,或辑录他人相关作品,重加分类之作。以下分别说明:
(1)删减原文、重加编次之作
《香苏山馆诗集》二十九卷
分别为《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四卷,另有一卷词附。就古今体诗抄而言,嘉庆甲本分别为十四卷、十六卷,嘉庆乙本为十七卷、十九卷,三者卷次均不相同。笔者观其诗集内容,全集本与嘉庆乙本收诗范围、顺序基本一致。较之嘉庆乙本,诗抄数量减少五百余首。今检是书,此五百余首诗依其类别可见于《听香馆从录》、《鹅湖书田志》、《新田十忆图咏》、《粤东游记》、《香苏草堂图咏》、《鹤意听诗图咏》、《武夷纪游图咏》、《莲花博士图咏》中。另外,新增词附一卷,收词十首,零星收录。无序跋,当为后人整理时编入其后。
(2)生前已整理之作
《新田十忆图咏》四卷
是书共四卷:卷一为《新田十忆图诗并序》及翁方纲、袁枚等人与之相关题词;卷二为陈奉兹、谢启昆等人题词;卷三为袁鸿、张铭等人题词;卷四为余集、刘嗣绾等人题词及乐钧赋和鲁嗣光记一篇。鲁嗣光云:“(新田十忆)图成于乾隆五十七年,与君游者并从而歌咏之。积日既久卷帙遂多,将以授梓,而属余为之记。时乾隆六十年乙卯九月也。”故,《新田十忆图咏》中仅收吴嵩梁诗一首,其余皆为他人题词。乾隆六十年,吴嵩梁三十岁,故是书当为吴嵩梁生前已整理之作。
《听香馆从录》六卷
听香馆为吴嵩梁与妾岳绿春题诗画兰之所,岳绿春因病离世后,吴嵩梁其做挽诗数首,又有他人相关诗作皆收于集中,共分四卷。卷一为吴嵩梁所作《绿春词》,附吴云、顾莼两人和作。卷二至卷四为听香馆杂记,有他人词附。卷五、卷六为吴嵩梁及他人为绿春所作悼亡诗及祭文,共六篇。其卷首有王以畅序:“(夫人)旋检箧中《听香馆丛录》付阅。嘱曰:‘此汝师平生最伤心遗笔也,幸毋轻视。’”据此可知,此集吴嵩梁去世之前已整理完成。
《香苏草堂图咏》一卷
是书有吴嵩梁诗作三首,《香苏草堂诗》、《次韵酬戴莲士先生自书香苏草堂图卷后》及《次韵覃溪先生题香苏草堂图奉寄》。此外,有翁方纲《诗髓说》、鲁仕骥序及陈用光书后。鲁仕骥序云:“君既出此图及诸诗歌以示予,且属以序。予感君之志,慨然太息,书以归之。”故,此本当为吴嵩梁自己整理而成。
《石溪舫诗话》二卷
是书卷首有王以畅序云:“廿年前,余识兰雪师所评王述庵先生《湖海诗传》,视为墨宝,未肯轻以示人。今哲嗣小兰、令侄瘦生、令侄孙莪生、暨余弟蓉湖,同校先生全集,复以诗话二卷附刊于后。”可知,此本吴嵩梁生前已整理,但为其第一次付刻。
《鹅湖书田志》四卷
是书卷一及卷二为吴嵩梁撰写有关大源坑山文章三篇及书院杂诗。卷三为题词,卷四为记载田租经费之额。卷首吴嵩梁自序交代:“吴嵩梁录纪事之文、通详之牍、田租经费之额,附以杂诗,汇成卷帙,付诸校刊。”据此可知,此为吴嵩梁生前自己编订而成,后收录于全集中。卷末有吴晁及王仪鸿跋,赞吴嵩梁曰:“先生非仅江西才人学人,实天下大经济人也。”
《粤东游记》一卷
此本为吴嵩梁于嘉庆戊寅年(1818)游粤中所作,记录了五月一日至二十九日,自新洲至南安府的沿途经历。每日皆注明日期、行程,诗附其后。是书无序跋,笔者观其内容体例推测其为吴嵩梁生前已整理之作。
《东乡风土记》一卷
是书为前文所提及《东乡县志》卷四,对于东乡县制、士大夫立庙之制、谱法、婚丧嫁俗、谋生之方、生产劳作等皆有涉及。其序曰:“于风俗,则访其近代相沿之习;于土物,则详其地所独有……不为侈谈览者,按籍而求斯为政知所先后矣。”
(3)后人辑录之作
《武夷纪游图咏》一卷、《庐山纪游图咏》一卷
《武夷纪游图咏》、《庐山纪游图咏》各一卷,因二者内容具在前文所提《庐山武夷纪游诗》中,故笔者一起说明。此两卷图咏与《庐山武夷纪游诗》相比,有内容和卷次两方面不同。内容方面,《庐山纪游图咏》一卷多出王仪鸿跋一篇,当为王仪鸿整理全集本时有感而发“追记其状,用跋先生《庐山武夷纪游诗》后”;卷次方面,《庐山武夷纪游诗》为一卷,道光全集本将有关庐山、武夷纪游诗作分别析出,各为一卷。
《文集》二卷
是书共两卷,收录文章三十八篇。其卷首有王仪鸿序文一篇,说明此《文集》为后人整理而成,“原百数十篇,皖江李海帆先生为删存三十余篇”。卷一收录序文及杂记;卷二收录碑文、行状、墓表、墓志铭、传文、及祭文,《病鹤赋》亦收录其中。
《拜梅图咏》一卷
是书收王以畅序一篇及袁枚、陈奉兹等十五人图咏之作。王以畅序云:“先生殁,岁值诞晨,偕季弟蓉湖从弟石湖集同人于兰室,悬像致祭。是图辄附及之。”可知,此书成于吴嵩梁离世之后,王以畅等人整理而成。
《鹤意听诗图咏》一卷
是书有王以畅序及法式善、杨芳灿等人的题词。此卷有诗二首,分别为《鹤意似听诗,余为梧门学士题梦禅画近句,道存为补此图,辄以小诗征和》及《再题<鹤意听诗图>兼示道存》,亦收录于嘉庆本中,然其题目及顺序不同。前者见于嘉庆本《今体诗钞》卷五,题为《再题鹤听诗图》;后者见嘉庆本《今体诗钞》卷五,题为《项道存绅同年爱余‘鹤意似听诗’之句,画图见贻赋谢》,且二诗位置颠倒。故笔者推测此卷图咏其为后人整理之作。
《莲花博士图咏》一卷
是本收吴嵩梁诗两首《莲花博士歌并序》及《复用剑南原韵绝句一首附书图后》,以及翁方纲、秦瀛、法式善等人题词。嘉庆甲、乙本《古体诗钞》卷七可见《莲花博士歌》,后附翁方纲题词,及《复用剑南原韵绝句一首附书图后并序》。嘉庆本与道光本不同之处在于小序的位置。道光全集本中将序文至于前诗中,并将翁方纲附录一首收入题词。其序交代吴嵩梁自号“莲花博士”之缘由。故为后人整理时将此置前,以说明图咏缘由。
《表忠录》一卷
是书收录吴嵩梁所作《宋江西制干兼礼兵部架阁佥丞相幕府军事吴公事状》一文,记录吴嵩梁十世祖吴扬事迹。附以邓光荐《续宋书文丞相附传》、《文信国公手札》、王昶、钱大昕、王仪鸿书后及谢启昆、吴锡麒等二十四人题词。卷末有另有吴锡麒、秦瀛所作记、长洲王芑孙所作讃、盱黎鲁仕骥所作跋文一篇。笔者尚未发现有关吴嵩梁编订此书材料,暂置于此。
《秦淮春泛图咏》一卷
吴锡麒序文提及此为“三十五人同集于秦淮修禊事也”,另有方燮、谢启昆等七人题词。此本信息较少,无吴嵩梁自题诗,故置于此。
(二)总集类
溟欧集四卷清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
吴嵩梁辑。是书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索书号:线普长033318。每半叶十行,每行大字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共一册。其卷首有吴嵩梁自序,告知编撰缘由:“今年夏自京师归,道经邗上获读子贞,暨汪君玉屏、凌君芝泉、江君素山诗各若干首,属序于余,将合刊焉。”据其落款可知,序文作于嘉庆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其卷一为旌德汪坤古今体诗一百八首;卷二为江都张镠古今体诗一百首;卷三为江宁凌霄古今体诗一百三首;卷四为桐城江诩古今体诗一百四首。
吴嵩梁早年从蔡上翔学古文,后来又以翁方纲、蒋士铨、王昶等人为师,“(吴嵩梁)虽不以文名,而师友渊源厘然一脉,故其所作,皆有义法可观。”②今考述其著述版本流变情况,既理清其主要著作刊刻情况,又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便利,以期带动吴嵩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注释
①王钟瀚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2005.
②吴嵩梁.香苏山馆全集·文集[M].清道光二十三年吴氏石溪舫刻本.
[1][清]吴嵩梁撰.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四卷今体诗钞十六卷[M].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2][清]吴嵩梁撰.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七卷今体诗钞十九卷[M].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3][清]邵渊耀批.重订香苏山馆诗钞[M].清咸丰七年琴川邵氏抄本.
[4][清]吴嵩梁撰.香苏山馆古体诗钞十七卷今体诗钞十九卷[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89~149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5]江西省省志编辑室编.江西省地方志综合目录[M].1986.
[6]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经部[M].民国本.
[7]李玉安,黄正雨编著.中国藏书家通典[M].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
[8]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卷五[M].扬州吴氏宣统二年刻本.
[9]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卷七[M].北平富晋书社,民国二十年石印本.
[10]徐国华.吴嵩梁《石溪舫诗话》述评[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5).
[11]张寅彭.清诗话三编·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2][清]吴嵩梁撰.香苏山馆全集·卷五十七[M].清道光二十三年吴氏石溪舫刻本.
[责任编辑:杨全顺]
2017-04-03 [作者简介]秦芳(1994-),女,山东枣庄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在读;陈饴媛(1981-),女,山东滨州人,枣庄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符号学、民俗学研究。
I206.2
A
1004-7077(2017)04-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