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投放“变奏曲”
2017-01-27山东省胶州市机关幼儿园万晓红
山东省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万晓红
帽子投放“变奏曲”
山东省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万晓红
案例
幼儿园所在的乡镇是“制帽之乡”,每个家庭都从事着与帽子相关的制作,孩子们与帽子密切接触但关于帽子的经验却零散。因此,小班部生成了主题活动“美丽的帽子”,便于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帽子,并从中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前的研讨中,老师们在益智区材料的提供上出现了分歧。A老师说:“可以提供不同的帽子举办‘帽子展览’。”B老师说:“可以提供不同用途的帽子,让幼儿进行匹配。”C老师说:“还可以将帽子图片制作成拼图呢!”D老师说:“乍一听,老师们想在益智区提供的材料真不少,可是只有简单的看、摸、戴,小班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能有多大?活动能维持多久呢?”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就更别提幼儿的主动发展了。由此可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是材料的投放。
反思
我们在研讨中探索,在实践中调整,帽子投放“变奏曲”开始了……
第一曲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老师们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把东西挪来挪去、放进去抠出来的特点,把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分为:一是成品帽子,采用举办“帽子展览”的形式,幼儿在观察、欣赏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并通过试戴、触摸感受不同帽子的质地;二是投放半成品的材料,幼儿在操作、拼摆时,无形中获得匹配、分类的知识经验。
如老师们搜集了各种大小、颜色、功能不同的帽子图片,打印压膜,并提供了不同的人物图片,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并给人物戴上不同的帽子。幼儿可在不停地移动、转换中,收获大与小、男与女的对应匹配经验。
第二曲
幼儿玩了几天,对已投放材料的好奇与新鲜感大大降低,老师们想:可否将图片换成另外的形式呢?于是,老师将先前压膜的帽子图片按不同的方向、位置粘贴在硬纸板上,沿边刻下来,硬纸板上就留下了许多帽子轮廓的空洞。幼儿在玩的时候,先要经过目测图片与纸板上轮廓的大小,然后放置并进行比较、验证,幼儿的活动兴趣大增。
老师们还找来了废旧大纸盒,在上面抠出帽子图案。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几个孩子钻到盒子里面,专心地拿着图片寻找、匹配……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第三曲
一段时间后,帽子拼图对于幼儿已经失去了挑战性。怎样激发幼儿对拼图的兴趣呢?老师对拼图的玩法又进行了研讨:一方面,将拼图分割的份数增加,同时提供完整的帽子拼图范例。这样做既加大了挑战性,又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另一方面,老师找来了6个相同的正方形的旧纸箱,把6个有关帽子的情景故事,每个故事分解成6幅图,分别贴到6个纸箱的每一面。孩子可以移动纸盒,还原情景故事。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合作能力也获得了发展。
成长
从这次益智区材料提供的研讨过程中,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材料的投放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它需要:
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材料投放前,教师一定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投放。既要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要考虑材料的有效价值。如开始提供的帽子图片、拼图等材料,活动中有的幼儿很快就会索然无味、无所事事了。老师们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将纸盒与帽子结合起来,就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其次,要考虑到材料可以探索的空间。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可探究性、延展性。如上的纸箱拼图,幼儿不仅可以在活动室、户外活动的时候玩,还可以添加几个人物或动物,引导幼儿创编一些简单的小故事。
再者,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幼儿在参与活动区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反思、了解后,及时分析提供材料的有效性,有目的地进行调整,使材料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老师将被冷落的帽子运用到户外游戏中,帽子又立即又有了活性。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活动区中,老师要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与材料真正进行“对话”,这样幼儿才会在主动学习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