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2017-01-27唐晶晶王海燕

中小学电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核心

☆ 唐晶晶 王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陕西西安 710000)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 唐晶晶 王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意识到要想更好地生存在数字化社会中,就要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如何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使其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落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并阐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以期为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提供借鉴。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信息素养不再是掌握简单的知识与操作技能,而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信息素养已不能满足从小生活在信息世界的“原著民”,于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加入并确定了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确定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核心素养的分级体系[1]。修订过程中,注重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程标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标准的建设。

一、核心素养

蔡清田[2]论述了“核心素养”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指出“核心素养”是培育健全国民与终身学习者的关键。素养(competency)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3]。就像教师在给不同的班级上课时,上课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会受教师的专业能力、班内学生的个性特征、课堂氛围的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1997年启动的“素养界定”项目中把核心素养分为三大类别、九项素养。三大类别分别为:

(1)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包括交互运用符号、文本、语言;交互使用信息、知识以及技术的能力。

(2)自主行动能力:可以形成并执行自我的人生规划以及维护个人权利、需要和兴趣的能力。

(3)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的能力:包含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合作以及管理并化解与人矛盾的能力。三类核心素养不是独立、毫无关联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根据情境需要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组合结构(constellation)[4]。

我们把这三大类别总结为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5]。每个国家及地区对这三个类别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结构,将课程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二、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特定的学科或者对某一具体领域内的知识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体现学科特征及思维,并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品格和能力。它是学科基本目标、育人价值以及理想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核心素养在该学科具体的、操作化的表述[6]。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项核心内容[7]。

(1)信息意识:可以根据需求主动地获取信息,并且对获得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辨识力,能够区分信息的真伪、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信息的目的。

(2)计算思维: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主要表现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形成的系统化、模型化与自动化。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个体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到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并且有效地管理学习资源,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生成创新作品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具有综合性,它不局限于某一学科,强调多学科的互通融合[8]。

(4)信息社会责任:指个体在信息活动过程中能保护个人信息、遵守信息基本的规章制度、安全使用信息设备、能够在公认的信息伦理道德范围内开展信息活动。

李峰等[9]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从“信息常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强调了学生数字化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及学科学习方法。总之,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在具备信息意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计算思维,采用数字化学习手段以提高创新能力,并且提高自身的信息责任意识。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笔者在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深入调研之后,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了如下总结。

1.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偏低

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副课,而且不在高考科目内,所以普遍不重视,甚至在很多学校的高三不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或者信息技术课被占用的时间较多。而且学生对于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放松玩游戏的,态度懒散不端正。信息技术课程地位偏低的原因不仅是学生认知上的问题,还会受到教师的观念、学校的政策安排方面的影响。

2.信息技术教材知识更新慢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课堂不再是传授基本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能力。因此,教材的知识更新就要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需要。反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教师还是只教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对于时下新兴的信息技术知识没有进行拓展,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不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设备有待升级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特点,这样的学科特性就要求学校要有一定的教学设备支持。学校的机房教室使用频次过高,一些设备由于过度使用导致损坏严重,而且系统更新缓慢。有的学校资金有限,机房教学设备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教学设备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载体,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条件的允许下,学校要多添加一些新型的教学设备,比如:触控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也要多结合新型的多媒体来授课,同时对于一些破损严重的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新。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而且要深入到课堂里。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以“立德育人”为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德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笔者在深入了解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1.倡导项目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项目设计、学习新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实践探索以及具有创新性、数字化的学习活动任务[10]。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教育观。不仅是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采用项目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学习的本质,在创设的真实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掌控力,对信息问题的敏感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活动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协作式学习可以弥补信息技术课个人上机的缺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阶段落实

教师以国内外对于核心素养政策指引与解读为前提,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每个学段不同的教育目标,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阶段的细化,并且落实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品格。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要素,每个要素不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所以,在分阶段细化落实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通过梳理学科之间的概念结构:数据、信息系统、算法和信息社会,提供具有综合性的学习项目,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11]。

3.多元化的评价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评价要注重多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心。评价的方式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泰勒的目标式评价原理中指出,课程评价的本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判断课程的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1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就是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学科知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核心概念,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4.基于核心素养的测评

基于核心素养的测评要突破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主要测评目的的局限,主要考查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与表现。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测评一般包含两种:笔试和机考。教师应针对不同需求和评价内容选取适合的测评方式,测评的方式应互为补充、综合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考查。对于测评内容的制订,首先要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命题的指标,明确信息技术出现的问题,设置相应的真实问题情境,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来确定考核的难度等级,最后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考虑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问题要设置开放性的答案。

五、结束语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其它各学科起到的支撑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与各学科教学融合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避免学生对信息知识的重复记忆和一些机械的操作。在学生掌握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更好地利用计算思维进行信息判断,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社会。

[1]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2]蔡清田.核心素养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6,(02):13-23.

[3][4]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10-24.

[5]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6]解月光,杨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8-14.

[7][9]李锋,赵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9.

[8]李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了数字时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J].中国德育,2017,(04):44-48.

[10]John W.Thoma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DB/OL].ttp://www.bie.org/images/uploads/general/9d06758fd346969cb63653d00dca55c0.pdf,2016-01-15.

[11]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26-29.

[12](美)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96-101.

[编辑:刘 睿]

G434

A

1671-7503(2017)17-0067-03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