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队伍分层培养研究

2017-01-27刘海武

中小学电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信息化

☆ 刘海武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028)

学校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队伍分层培养研究

☆ 刘海武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028)

信息化队伍是学校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培养和建设一支精通业务、乐于奉献的信息化教师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队伍,注重财政投入和技术保障,并积极鼓励教师先行先试,最后在全体教师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信息化;队伍;培养

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保障。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于服务能力”作为独立章节(第十章),在岗位职责、评聘办法、人员待遇、能力培训和上岗资质等方面为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指引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为促进信息化融合教学队伍的建设,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得出“三个培养”,即培养领路人、培养实践者、培养推广者。

一、培养领路人

(一)行政管理人员是基础

行政管理人员的核心是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主管信息化融合教学的分管校领导,他们主抓工作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负责经费落实使用。换言之,他们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效。为此,学校应加强校领导班子成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体设计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尤其是参观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更新学校的信息化设备。

(二)信息技术教师是保障

1.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组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另一部分是具有信息技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学校技术的先行者和传授者。

2.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参谋者

由于校领导大多对学校信息化技术比较陌生,而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现有设备更为熟悉,掌握新技术更为轻松,为此在教育信息化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如何做到“花小钱、办大事”,这个责任当然落在信息技术教师身上。

3.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铺垫者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主要目标是传授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从事的既是技术教育,也是面向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同时还要确保学生掌握开展网络学习、数字化生活及发展等方面必要的技术技能。进一步说,信息技术是为社会培养未来教育信息化的铺垫者。

4.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科整合的参与者

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运用能力,为此,他们一方面应做好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协助其他教师进行基本技能和工具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将为学校收集信息资料、课件、创建资源库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各学科整合的参与者。

(三)学科骨干教师是突破

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养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这部分教师如果能掌握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将更加有利于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也有利于信息融合教学的推进。

二、培养推广者

推广者是指利用自身资源来为某个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的人员,这里的推广者是指学校的青年教师。

(一)青年教师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优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初入教学工作,青年教师热血沸腾、激情高涨,接受新鲜事物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强,因此,他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在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能帮助组内其他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二)青年教师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他们朝气蓬勃,承担着学校持续发展的重任。然而,青年教师因刚参加工作,教育教学水平有限,为此,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往往难以把握重难点,在技术运用上出现“就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偏离了信息融合教学的初衷。

(三)加强青年教师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措施

参与培训: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技能;学成归来,带动其他教师。“走出去,带进来”这种策略先鼓励一部分教师,再带动一部分教师,最终实现所有教师都融入到信息化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徒结对,扬长补短:教学师傅在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做好把关指导,保证青年教师信息融合的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有长进,同时也实现了技术的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互为师徒”。

三、培养实践者

实践是指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这里的实践者是在教学岗位上的所有教师。

(一)普通教师在推广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

衡量学校信息化队伍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个别教师,也不是看某个学科,而是看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能力。为此,普通教师才是学校信息化推广和运用的大军。

(二)普通教师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普通教师在信息化过程遇到的障碍有自身因素,也有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部分教师觉得一支粉笔也能上好一堂课,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新鲜事物,殊不知这种理念已经完全落后;二是普通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中没有把握好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教育信息化只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手段,是为教育服务的;三是大多教育信息化厂家技术不成熟,不能很好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在推进过程中耗费了教师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久而久之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加强普通教师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措施

1.更新观念、接受信息化的挑战

校园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二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化。这两者缺一不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硬件建设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为此,教育人的信息化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自觉积极参与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中来。

2.强化培训、以学科为单位夯实

培训是信息化传授的重要途径,应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相应的培训。学科组内可以骨干教师示范课或引领课为依托,并在课后结合教师自身体会进行讲解与讨论,有效提高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能力。

3.制定计划、注重需求逐点突破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且这一过程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发展,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突破。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切记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避免滥用技术。

4.骨干评比关联、促进信息化学习

教师平时的工作很忙,往往会遗忘技术学习。为此,学校应加大信息化成果在骨干教师评比中的份量,从行政层面上促使教师把技术运用和培训作为自己“充电”的必修科目。

5.积极组赛、强化信息化技术运用

教学竞赛是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反馈与促进。学校可借助每年的信息化融合竞赛平台,分批次地进行推进。在推进时应做好以下工作:召开好一次动员会;做好一次赛前技术指导;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好赛前磨课;做好成绩公布后的原因分析。

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意识,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好领路人、推广者和实践者,从而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17-0021-03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队伍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