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互动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和谐共生: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2017-01-27□文│路

中国出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共生共同体建构

□文│路 娟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所谓教师共同体,是指由学校发起或教师自发组织,拥有共同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对话式、分享式的合作沟通为运作范式,旨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学事业改革创新的专业性团体。近年来,教师教育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获得了广泛关注,对其历史演变和理论脉络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理论研究是实际工作的依据,因此,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显得至为重要。由孟繁华、张景斌所著的《和谐共生: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正是这样一本研究教师教育共同体理论与操作的专门性作品,通过回顾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渊源和发展,分析了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在教师、教育二者之间关系的系统梳理中,彰显了教师教育共同体作为一种合作互动的共同体形式和文化样态的存在意义和现实价值。

作为2012年就启动的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组在四年的时间里,在多次研讨与深入交流中,在分工与合作、反思与创新中,思考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和前沿课题,以期寻求机遇,迎接挑战,找到应对之路。

作者分别论述了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概念、产生与沿革、本质属性、主要特征、建构的动因与障碍以及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研究、合作模式,在实践考察和成效见证中阐释和谐共生、协同互动的建构理念和教师教育体系协调创新的共同体运作机制,并具体剖析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中的建构与超越、理念与行动、挑战与对策,展现了大家对这一范式的思考,使得教师教育共同体所倡导的文化模式更加深入人心。

本书洋溢着教师教育共同体响应时代需求的演变风格。书中探讨了共同体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现实层面上教师教育共同体从松散合作、强化合作到紧密合作、全面合作的基本路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流变从学理和操作角度而言,都是对形势任务的主动适应,都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这个大局的具体表现。可见,其发展模式是对时代精神的浓缩。

本书体现了本质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的论述风格。对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认识,从发生过程到前提基础,从结构到对目标的明确性、功能的整体性、要素的开放性、层次的交互性等性质的归纳,从共同体文化到合作模式的突破性总结,均是对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本质性认识,这是对教师教育共同体理论与实践考证后得出的规律性概括。然而,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仅仅从认识论、本质规律层面予以理性启示,而是以首都师范大学的探索为样本,从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专业化培养机制、共同体有效运行机制等制度层面和理论架构视角介绍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本质凝练和方法启迪也在认识论范畴内明确了思维对客体的客观把握,以及对教师教育共同体发展情况的定性与定位。

通篇体现了历史研究法与实证分析法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如前所述,对教师教育共同体所做的学术性追溯,是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归纳。对每一个发展范式的思索,都是与时代背景和变革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对“五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U-G-S合作共同体等模式给予实证性的研究,用实践成果和多年探索来说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以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和谐共生体现教育文化、教师工作文化与学术文化的融通。

本书全面呈现了作者对教师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思考,引导读者体会到了互动共生的共同体文化,其观点对于强化教师教育责任、改进学校质量都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共生共同体建构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