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的高校教材出版创新:数字化、微课化*
——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
2017-01-27单丽雯
□文│单丽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发行量巨大的传媒产品,高校教材首当其冲地遭遇严峻挑战,同时也获得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是被挑战击垮还是乘势快速发展,这是出版界和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与抉择。而高校教材的数字化就是应对挑战与机遇的明智选择与必然趋势。
高校教材出版创新与数字化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以内容为王的理念进行策划,颠覆传统教材内容体系,构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全新教学系统;二是基本层面,通过教材资源的多维数字化,实现全媒体融合展现;三是拓展层面,出版功能拓展与服务增值。
一、教材出版创新的核心:以“内容为王”的策划
教材出版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编辑出版人员不能仅就教材本身创新教材,更不能只注重教材载体形式的创新,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互联网思维进行教材内容的创意策划,并以教学本身的改革与数字化为内核与支撑。
1.互联网与教材数字化
互联网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传播的革命。高校教材作为一种典型的信息载体、传媒产品,最先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同时也是近水楼台,最有条件吸纳信息革命的成果,从而获得最强势、最快速的发展。教材的数字化成为教材出版创新的大势所趋。高校教材数字化受到出版界与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数字化教材探索与尝试的初步成果。但遗憾的是,国内数字化教材出版和应用的形式虽已多种多样,但仍显简单和粗糙,功能单一,延伸服务有限。有的所谓数字化教材只是纸质教材的配套版、教学课件PPT和一些题库,且大多采用光盘或下载形式。[1]其本质仍是传统教材。
所谓教材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建设全方位、系统化地承载、传播学习内容、方式与提供相关服务的集成式数字全媒体教材的趋势。而数字化教材,则是以数字化方式集成网络时代学习内容与服务的数字化、多媒体教材。其本质上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的、依托数字化媒介的全面创新,而绝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教材载体形式的数字化。
2.对传统教学系统本身的改革
坚持“内容为王”的互联网理念,进行数字化教材内容策划的重点就是教学实践本身的改革与创新。对传统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颠覆,构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教学系统,是建设、出版数字化教材的根基。
在建设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中,必须颠覆传统英语教学系统,创造教学与生活双向渗透的课程模式。笔者近期主编的《医用交际英语教程》一书,运用了基于生活渗透课程模式的“情景—会话”式编写,在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在教材理念上,从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材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学习方案与资源库,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蓝本与用书;在教材内容上,从注重语言结构知识灌输转变为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交际情景为教学主线,为学生设计具体的交际情景和交际任务,将学生实践演练作为重点,真正让学生“说”出来,“用”起来;在教材体例上,颠覆了传统教材的“阅读—讲解”的模式,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创新性地构建了“情景—会话”的全新英语教学与教材模式。学生可自主设计、开展同类情景交际活动,将英语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特别鼓励课外学生之间用英语交际,真正使英语成为学生的“第二母语”。
二、教材媒介形态创新:全媒体融合展现
数字化教材创新与出版可以运用的数字化媒介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数字化资源,即用数字技术形式展现的各种教学资源,除较低级形态的电子文档以外,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二是应用软件,即通过编制各种计算机程序模拟或者管理教学运行与训练行为的软件系统,如智能搜索、学习过程监控、交互式测验等;三是网络平台,即依托互联网,汇集、存储、应用大量教学资源,有搜索、自学、下载等功能的信息集成与运行系统,如出版社建设的数字化教材支撑平台等。
1.资源的数字化、动态化、颗粒化
实现教材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数字化,即尽可能制作成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更加鲜活、直观的高级别资源。如在英语教材中运用二维码关联出版社资源平台上的原版影视片段等英语视听资料,学生在趣味化观看中学习有关知识,感受英语文化。以数字化教材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文化小环境,使学生的单词记忆、语法掌握、语感与语言习惯培养、域外文化熏陶等,都在趣味阅读与观赏,甚至文化享乐中实现。
通过多种途径使教材渗透学习过程,实现资源动态化。利用数字技术,教材可以承载各种教学演示、学生活动、学习动态管理等。如在英语教材中在相关知识点或交际情景处设置智能搜索引擎,学生即时查询,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英语研讨与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时监测与及时反馈。配合课程进度,完成外在输出式的形成性考核,条件成熟,甚至可以取消期末考试,特别是那种内在知识结构式的闭卷考试。使学生依托教材在线学习和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
缩小单个资源体量,实现资源颗粒化。针对青年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基于移动端进行碎片化学习等特点,教材中的单个资源尽可能缩小体量,制作成微资源。当然,趣味性强的可适度延长时间。
2.训练的情景化、交互化、软件化
提供训练情景化的数字化支撑。语言就是交际的工具,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交际情景极为重要。特别是在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按照语用学的观点,交际能力不只是语言本身的能力,而是对交际双方、交际环境等众多因素掌控与运用的能力。就英语教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依托交际情景,开展语言应用训练(从突破课程教学的视野来看,在生活中直接应用语言的训练更为重要)。而在纸质教材中用一段文字描述一段情景,远没有通过二维码关联一段情景动画更精彩、更感人,可以使学生置身情景之中,参与交流,更有趣,更有积极性。因此,要尽可能用动画、音视频来展现教材中的交际情景。
尽可能运用应用软件,实现学习、训练的交互性。教学资源本身的数字化只是教材媒介数字化建设的初级形态,而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学习与训练的交互性才是高级形态。一本简单的纸质教材,借助二维码的关联,运用应用软件,使学生学习与训练行为不但“立”起来,还能实现交互联动,即时反馈,快速纠错,从而使一本教材成为老师、同学、跨文化交际对象,这正是数字化教材的更高形态的展现。简单点的,如在英语教材中的全程即时交互式测验,再如类似儿童读物中的关键词句点击发音;复杂些的,如通过二维码关联,实现人—机对话,可以同步掌握标准,纠正错误,增强兴趣;借助移动端,参考微信与QQ的一些成熟连接与交友模式,与本班本校同学、校外人员,乃至跨国外籍人员进行实战式的英语交流。
高度重视应用软件的开发。首先必须遵循“你用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的互联网用户思维,深入、准确地考查掌握一线教师,特别是学生的真实需求,坚持“体验为王”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学生、教师、教材编辑、软件人员协同创新,共同开发。有公益意识、有实力、有技术优势的出版商、教育网络平台,可以搞通用性强的教学应用开放源代码软件,实行众包模式,让广大软件人员、教师、学生直接参与软件的进一步研发、完善。小米手机创造神话的重要秘诀就是运用“米聊”,吸收来自全球的数以百万计的用户、软件人员对手机功能和软件开展众包,保证持续地进行周更新。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多通过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移动性强、便携性高的新型传播终端来获取信息知识。注意开发手机APP形式,使教材不单单成为其学习的工具,也能成为影响其个人生活的一部分。[2]
三、教材出版功能拓展:以微课为特色的服务
传统教材提供的仅是纸质的媒介,而且受载体承载容量局限,只能提供纯文本的学习内容;而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借助数字媒介存储量大、多媒体融合的优势,数字化教材可以提供大容量、多媒体、动态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数字化教材比传统教材不但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而且拥有更多、更强大的教学服务功能。数字化教材功能,从单一教学内容提供转变为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相关教学资源的系统集成;从只提供传统教学所用纸质教材转变为提供网络时代学习的一整套服务——课程系统,或者说是教学整体解决方案;适应移动学习的需要,这种课程系统是以颗粒形态的微课为中心组成的,从而,在教材出版功能上实现了全面拓展与服务增值。
1.服务的全域化、平台化、网络化
数字化教材建设必然涉及极为广泛的多种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支撑等诸多方面。
相对传统教材而言,数字化教材提供大量除学习内容以外的多种服务。以英语教材为例,按照功能分类大致包括:教学内容资源数字化系统、智能搜索与咨询系统、学生自学与训练辅助系统、教师指导—答疑服务系统、即时通讯与交流社区服务系统、学习过程监测与管理系统、水平能力测试与试题库系统等七个系统。
数字化教材必须以平台为支撑。教材二维码关联必须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撑,而平台的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源投入,特别是技术支持。实力强大的出版社可独立建设,大多数出版社可以与网络商合作建设。但是参与者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应成为获取资源、参与互动的平台使用者,高校教师应成为数字化教材服务平台创意提供和创新实验的实践者,出版社是总体架构设计、资源整合与集成、平台与教材融合的运营者,网络商是平台搭建与技术支持、平台对社会服务的营运者。由于平台组建方式不同,还会有更多成员参与。
2. 教材使用的碎片化、泛在式、微课化
创新教材来源于教学实践的创新,而好的创新教材又会服务甚至引领教学实践的创新。数字化教材的使用,必须适应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并引领、规范数字化、网络化学习。这些既是数字化教材出版功能在教材使用中的体现与强化,同时也是数字化教材出版功能拓展的依据与路径。
数字化教材的使用要服务并引导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数字化、网络化学习主要特点是:①自主学习,学生基于自觉与兴趣,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②个性化学习,互联网给每个人都提供了近乎无限的选择机会与条件;③合作学习,自主而个性化的学习更加需要与别人的交流与合作;④碎片化学习,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年轻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快速、短暂、便捷地学习,更乐意利用零散时间学习;⑤泛在式学习,学生使用数字化教材用得最多的一定是手机、平板电脑、阅读器等移动终端,可以走出教室,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用数字化教材,必须适应这些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意愿,建设全新的课堂与学习模式。
教材使用的微课化,突破课堂为中心的理念与模式。数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是不再是提供一本记载学习内容的书,而是一整套资源与服务的课程。而这种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微媒体时代的“微课程”。微媒体时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微博、微信到微视频,微媒体时代是无“微”不至的时代,对教育领域来说,它标志着微学习时代的到来。[3]“微课程”集聚了众多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单个媒介资源体量小,呈颗粒状,正好适应学生喜欢快速、短暂、便捷学习的偏好与习惯,并支持利用移动端进行碎片化、泛在式学习。这种微课教学,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具有颠覆性意义。
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互补与契合。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数字化教材仍然会以纸质教材为物质载体。因此,不但在编辑时要处理好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的互补问题,而且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这个问题。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接触这两类资源,但绝不应该搞成“两层皮”,让学生重复地学习。要巧妙设计,精心安排,互补配置,珠联璧合,实现数字化教材服务功能融合化、最大化。
3.数字化教材出版与使用的协同化
数字化教材的出版与使用,不仅仅是教师和编辑的事,更需要出版商、高校、教师、学生、平台商等合作与协同。编辑借助统揽全国与世界教材发展趋势的优势,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创意与规划;教师凭借教学一线改革与创新成果优势,发挥主体作用,完成教材构思与编写;出版社独立或联手平台商建设教材数字化资源平台;学生既是教材服务对象,又是数字化教材建设参与者。所有参与方统一规划,分工实施,协同创新与建设。
数字化教材建设,还需要数字化教材使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多方帮助。教学主管人员理念更新,政策倾斜,资源保证,都是数字化教材创新、建设、使用的重要条件。多元主体合作与协同,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教材,最大限度地用好数字化教材,促进高校教学数字化的健康发展。
注释:
[1]戍牟,芦章平. 大学出版社数字化教材出版模式探索[J].编辑之友,2012(9)
[2]闻华.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J].出版广角,2016(2)下
[3]张青妹. 微媒体语境下外语数字化教材编写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