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瀛洲前世 歌起今生
——记上海市崇明区裕安小学崇明山歌传习活动

2017-01-27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崇明山歌校本

沈 俭 雪 凝

在一千三百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崇明劳动人民在崇明岛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长期浸润下,在生产和生活中出于实际需要而口头创作了许多山歌,并广泛流传,日积月累,形成艺术风格独特的崇明山歌。

崇明山歌仿若一叶叶芦苇小舟,沿着长江和岛上的每一条河流一路漂过来,崇明山歌里所描绘的崇明:绿水碧波荡漾,蓝天白云悠哉,袅袅炊烟绕寨,稻花满岛飘香,门前桂花朵朵,芦苇白鹭成行……家乡人听过醉心怀,远行的崇明人听到这乡音泪水满眶。这一份饱含浓重乡情的“非遗项目”在上海市崇明区裕安小学传习多年,山歌深入每一个裕安孩子的心中。孩子们这边唱来那边和,带着乡音无改的自豪,带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校和社区家长个个在歌声中笑逐颜开。

山歌前世

上海市崇明区裕安小学的崇明山歌传习活动已开展四年,培养了四批山歌队队员,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山歌队人才,加强了和社区、周边学校的联系,传习人次达上万次。传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艺术教学质量,艺术教学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而且也培育了全体师生的家乡情怀,在传习活动中,师生们深深眷恋崇明这片生息繁衍、充满活力的土地。

学校开发的乡土音乐课程于2015年获得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培养了陈菊、亢幸等几位崇明山歌的传习教师,他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山歌非遗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拓展、探究课程科目。

学校每年举办文化节,扩大山歌宣传力度。每年结合快乐活动日,举行“非遗”课程文化节,这也成为学校的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社区人士、专家参加学校教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管理与建设之中,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学校立足实际,编好、用好乡土(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校本教材,在不断完善以往的校本教材基础上,继续开发、编写适合学生传唱的《崇明山歌》歌本,促进学生对家乡音乐魅力的深刻认识和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提升精神境界。

2012年,学校举办了“首届非遗进校园”县级展示活动,受到与会领导和县里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县级以上各种研讨会,崇明报、崇明电视台、上海综合频道、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

2015年1月,裕安小学山歌表演队参加崇明县“放飞少年梦”专场演出,5月27日参加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市艺术展演活动,6月1日参加了崇明县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表演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崇明县活动声乐专场表演,9月19日在闵行区人民文化宫向市区人民送上了崇明山歌。

2016年6月1日,山歌队去了崇明县竞存小学参加彩虹少年宫的展演,并去崇明县瀛东村参加县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崇明山歌名气越来越大。同年9月参加了文来中学承办的非遗活动汇展。节目《崇明山歌名气大》获得全国中小学艺术活动甲组三等奖、上海市赛区一等奖,这是崇明区艺术教育的最高荣誉,也是建校历史上获得的最高艺术奖项。

2017年6月,学校山歌队排练了山歌剧《歌满田园》参加崇明区2017年“人人争做小生态人”表演小达人的舞台秀,获得区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该节目于2017年9月在上海宝山区智慧湾“喜迎十九大,热爱我中华”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文化主题月上进行了展演,受到观众的喜欢。

虽然裕安小学的崇明山歌传习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传承的道路并不容易。传习教师中作为师傅的陈菊年龄已过50岁,转岗离开了音乐组,徒弟亢幸又调入东滩实验学校,还有音乐教师休产假,原来的山歌项目负责人多次住院,学校的崇明山歌项目音乐教研组师资流失严重,山歌传习的原班人马七零八落,传习工作失去了课程落实的主力军。

学校经过多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联系了非遗传习人张小末兄妹,邀请他们在课外继续授课,但民间艺人和在学校上课的老师还是有所不同,教学能力也有所欠缺。如何让传承之路上每一个孩子都能放开歌喉唱山歌,如何让这样一份浓烈的乡土情得到传承发扬,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歌起瀛洲

2017年暑假开学,上海市教委把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副校长、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邰方带到裕安小学。特级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的同时带来了新技术、新能量,她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资源,给崇明山歌的传习活动带来新的希望。邰方一到裕安小学就分析了学校“田园生活”特色课程系列,把原本属于《乡土音乐》校本课程中“崇明山歌”部分单独列出,丰富山歌资源,配以音乐专业知识,迅速启动了学校崇明山歌校本教材的编制。

2017年11月6日,邰方以“歌起瀛洲”为主题,会同上海音乐出版社专家、区域音乐教研员、山歌传人对学校山歌教材的编写展开热议,着重研究了山歌教材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适用性,以及与音乐教学相符的音乐性。编写了以“山歌说”“颂民谣”“唱山歌”“赏经典”为体例模块的样稿,串联起以山歌的人文背景、山歌中的故事为隐线的各年级单元,用二维码即扫即听的方式解决崇明方言发音的学习难点,视听结合的多元组合让学生扩大山歌的知晓度,使一些小学阶段学生较难掌握的山歌浸润孩子的心田。

人是最大的资源,邰方以山歌校本教材编写为载体,凝聚学校艺术组力量。目前裕安小学的艺术组师资是最大的问题,音乐学科基本是兼职教师在上课,全校26个教学班,只有1个专职音乐教师。邰方立刻联系了学校人事,加强音乐教师的人才引进工作。针对目前教研组人力不足的问题,她用心寻找,用情感动,召集教师中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员参与新山歌的编制。通过微信群、教研活动、学习山歌大全资料等,迅速唤醒教师自我成长的能动性。根据教师所长进行编制分工,以特色项目为驱动,带领团队专业突破。原来山歌项目组负责人推荐了几个分散在学校各个教学领域爱好音乐的老师,他们各自在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从事学科教学,本着一份对音乐的热爱,他们站到了一起。歌起瀛洲,那是生于本岛长于崇明的教师对家乡的一份热爱,他们跟随邰方老师开始新崇明山歌所有资源的收集和制作工作。

资源导入是推动裕安小学崇明山歌传习活动向着新时代方向发展的巨大动力,邰方运用自身社会资源,搭设平台。山歌校本教材初定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让崇明山歌的特色得到彰显,演唱的方式得到传扬。上海大剧院和崇明区文化局联合举办的“沙上风”崇明山歌专场演出,录制了以《潮汐》为名的山歌专辑,她多方沟通,把所有的入选山歌歌曲做成新崇明山歌校本课程中的欣赏篇目,把这些歌曲录制成视频、音频材料,让每一个人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听到,扫一扫就能看到裕安小学师生开展传承活动的现场。

裕安小学崇明山歌的前世曾经美好,今生舒展的嫩翅几经波折,风雨过后放眼看山歌的未来,邰方和她的新队友们以无比热情投入音乐教育教学。“后续我们学校将着力针对山歌传承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推广,承办崇明区小学唱山歌比赛,相信非遗崇明山歌的传承发展之路会走得更远更扎实。”裕安小学校长杨忠兵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崇明山歌校本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苗山歌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