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2017-01-27

法制博览 2017年28期
关键词: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入党

钟 华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钟 华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生党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对于保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高校是党员的重要培育基地,直接决定了培养的党员能否延续全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先锋模范作用。2016年,党中央决定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高校需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

高校作为青年党员重要培养基地,应保障向社会输出的党员在组织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有待加强,二是学生党员还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高等问题。因此,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是提高党员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培养质量,改善和提升党员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党员队伍最具生机和创造力的群体,也是优化党员结构的新生力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高校学生的个性明显、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相对较快,有不少学生党员在认识上对党产生了误区和偏差。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为高校党组织的党员培育工作提供指引,符合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基本要求。

二、高校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和培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党组织虽然非常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但在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该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同学们共同进步。然而,部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有些学生党员在发展成党员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生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与普通同学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还常常以普通同学的身份要求自己,无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粹,主要是基于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就业方向考虑才发展入党,必然导致入党后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大学生入党以后,应通过各种教育方法确保他们成长成为一名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大学生党员应是在校学生的典范,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学院及班级的学生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共同突破面临困难局面,带来青春正能量。

(二)学生党员入党后的自我要求降低

目前,在学生入党时的判断考察程序比较明确,但是一些学生在发展成党员后往往表现出对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的忽视,对思想政治进一步提升表现松懈,对于参加党组织生活不够积极和重视,出现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等现象。对于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完成质量不高,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呈现出一种重前期、轻后期,重短期、轻长期的思想学习态度。

(三)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薄弱

在学生党员入党后,对于这些学生的再教育、再管理、再考察工作有待提高,有些党组织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培养,没有尽到思想引导和后续的教育帮扶义务,致使部分学生党员容易产生怀疑、拖延、松懈等情绪。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在前期的教育培养和政治考察方面比较重视,往往容易忽视发展成党员后的继续教育和精细管理工作。在党员发展前,学生需经过推优、党课培训、考试、答辩、民主评议、政审、成综合素质等多方面、长时间的培养与考察,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培养时间较长,考核非常严格。但是,发展成为党员之后,由于缺乏再教育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致使很多学生党员放松了自我要求,党员意识逐渐淡化。在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方面,教育形式还相对比较传统,对新媒体教育形式的尝试稍显欠缺,没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缺乏创新,不能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教育效果不佳。

三、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一)规范学生党员的认定考核机制,严把“入口”关

学生党员是党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社会经历不足,处事方式和思想观念尚不成熟,但是作为高校中的优秀学生代表,理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判断一名学生是否符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应该充分评价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制定细化标准,从党性意识、思想政治、学业成绩、群众基础、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同时结合民主测评和群众测评意见,做到定期测评、定向跟踪、及时反馈、互助提高,及时发现不合格学生党员。对于一些学业成绩不佳、群众基础较差、人际关系不和谐、党性修养不够、信仰不坚定、不愿意为人民服务、对党的信仰发生动摇,无法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党员,即便已经成为预备党员,在党员入口方面也要再次严格把关,谨慎纳新。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和党员考察的过程记录,细化记录事项,定期查看,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档案记录。

(二)加强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严守“党性”关

党性修养应通过理论学习来加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摆在学习的核心地位。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坚定树立对党的理想信仰。学生党员既要从理论上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做到知行合一,积极把握实践机会加强党性锻炼。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观点,指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党性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不仅要有基础理论的学习来加强政治基础,同时也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做到活学活用。学生党员应充分利用班级党团方面的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讨论,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新老党员面对面、志愿服务先行、重走长征路等形式,组织党支部成员共同进行理论学习、时事评论、热点探究、职业规划探讨、学术研讨等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断增强党性觉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三)创新学生党员管理模式,严守“教育”关

目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想观念,但是部分高校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还没有开辟新媒体这一阵地,缺乏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个人信息、成长历程、个人特长及家庭背景灯信息进行充分记录,形成学生党员电子成长档案,全面掌握学生党员的各种影响因子。与此同时,传统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90后大学生对信息的探索需求。应综合利用网络新媒体,为学生党员教育开拓全新的教育途径。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突破传统学习中的限制,以QQ群、微信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学生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党的理论,并借助平台优势进行知识讨论和思想交流,将传统的“一人堂”转化成“大家谈”,扩大党员知识理论的传播范围和受众面,让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深入有效地进行。

[1]王新兵.“以生为本”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5(18):149-151.

[2]徐刚.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高[J].江苏高教,2016(2):132-134.

D267.6

:A

:2095-4379-(2017)28-0244-02

钟华(1984-),女,黑龙江大庆人,经济学硕士,助教,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学工办主任,学生自助成长社指导老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及创新创业等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能否起模范作用要看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