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规划
2017-01-27姚振文
姚振文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规划
姚振文
本文着眼“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分析了齐鲁兵学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指导原则,理清了齐鲁兵学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基本思路。同时,对如何加强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整合,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齐鲁兵学文化资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齐鲁兵学 文化资源 文化强省 资源整合 开发利用
一、把握齐鲁兵学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指导原则
(一)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原则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和提升齐鲁兵学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把握规划实施过程中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以齐鲁兵学文化的道胜、智胜、全胜境界,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用好中国智慧,助推社会发展。
(二)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的原则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着眼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立足国家、军队和民众的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防建设、推进军事文化、提升国民国防素质等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弘扬齐鲁兵学“慎战”“止战”“备战”的思想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兵学文化参与感和认同感,不断强化全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平观和总体安全观,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战略思维层次、国防教育层次和军事斗争准备层次,努力解决在居安思危、强军兴军、军民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在转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要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要把齐鲁兵学文化传承的目标和实践,作为实现其思想内容的现代化转换过程,作为古代兵学文化与现代军事文化及竞争文化相融合的创新实践过程。一方面,要不断整理、补充、完善齐鲁兵学文化的思想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终使其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原则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必须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原则。要将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融入齐鲁文化的整体内容体系,注重与其他学派的思想联系,尤其与儒家思想文化渗透与互补。孔孟儒学代表了中国古代最好的治国安邦之道,而齐鲁兵学代表了中国古代最好的竞争制胜之道;孔孟儒家思想重在伦理,具有超越性品格,而齐鲁兵家思想重在功利,具有现实性品格;孔孟儒家思想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引领作用,而齐鲁兵家思想对人类社会竞争的博弈具有指导意义,对二者合而为一,融而并用,方是正确合理的选择。传承齐鲁兵学还应注重吸收西方的先进军事文化,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积极参与世界军事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齐鲁兵学文化体系。
(五)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原则
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必须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学者的作用,促使齐鲁兵学文化传承建立在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在丰富、深刻的学术成果基础之上;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各个机关部门,对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的支持;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调动他们对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为齐鲁兵学文化普及做出贡献。
二、理清齐鲁兵学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以翔实的调查研究作为助推工作的底数和依据
要对齐鲁兵学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寻找助推工作的底数和依据,分类建立数据库,然后从几个层面对齐鲁兵学文化传承内容进行厘定和确认。首先,认真地分析和甄别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性质和特点,明确其在山东省文化建设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清醒的“文化自觉”。其次,要采用特定的文化资源评价方式与方法,将齐鲁兵学文化资源按照其内容构成和散布区域归纳成各种不同的资源体系,以便于更好地分类策划与利用。第三,要在对当代普通民众精神需求进行调研的前提下,将各地兵学文化资源的显性与隐性价值及宣传教育中的社会效益等关键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论证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视角对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和助推工作进行纵深谋划。
(二)以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作为助推工作的基础
齐鲁兵学文化内容丰富,历史久远,涉及人物和典籍众多。必须组织有关专家对齐鲁兵家人物及兵家典籍进行系统整理。一是要用现代观念和现代语言,对齐鲁兵家及兵学典籍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深入浅出的阐释,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知识性和哲理性相融。二是要将齐鲁兵学的基本思想在理论层面上提炼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准确和直接地接触到齐鲁兵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华思想。同时揭示这些思想背后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挖掘中华民族的思维特色与人文观念,彰显齐鲁兵学的文化底蕴。三是将要齐鲁兵学文化与现实重大问题相“对接”。兵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立足于社会竞争实践,不断为齐鲁兵学文化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引导人们去切身体会它的应用价值。努力使细密繁琐考据的“我注六经”,变为着眼于现代实际意义的“六经注我”。
(三)以政策和制度支持作为助推工作的保障
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的基本要求看,义理层面的阐发固然重要,但制度层面的设计则更为根本。正如帕森斯所说:“价值系统自身不会自动地‘实现’,而要通过有关的控制来维系。在这方面要依靠制度化、社会化和社会控制一连串的全部机制。”①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过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页。从历史上看,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原因正在于西汉“独尊儒术”之后,法律与礼经并重,儒家经典之学说悉入法典。陈寅恪对此评论说:“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托,以为具体表现之用;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②陈寅恪:《寒柳堂集》附录《寅恪先生诗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就目前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而言,应当考虑如何在齐鲁兵学文化宣传、普及和现代社会结构之间尝试建立一种制度性的联系。比如,在小学、高中的教材中增加齐鲁兵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在大学中设置齐鲁兵学文化选修课;在全国高考、中考中及公务员选拔考试中设计与齐鲁兵学文化有关的试题;甚至在政府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中、政府也可考核与齐鲁兵学文化相关的内容。
(四)以学校教育作为助推工作的重要阵地
鉴于齐鲁兵学思想的理论性和谋略性特征,学校兵学文化普及教育应注重其层次性。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实施该类教育需要把握一定的限度,一则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二则小学生思维能力薄弱,缺乏辨别能力,难以正确把握齐鲁兵学思想的精华和糟粕。而大学阶段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强,理性思维和辨证思维已比较成熟,可谓是齐鲁兵学文化普及最适合的时期。当然,大学阶段的齐鲁兵学文化普及教育也要立足于科学规划,重点围绕课程目标定位、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最终构建起科学的课程理论体系。
从课程目标定位来看,齐鲁兵学文化类课程作为高校选修课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应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人文选修课的基本特点。课程目标可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即古文知识为基础、军事学知识为主干、各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知识教学目标体系;竞争能力、思维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自保全胜、积极防御的国防安全教育目标体系;保国安民、大仁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体系;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等等。
(五)以文化产业作为助推工作的巨大动力
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必须具有前瞻性眼光,要将该类文化的普及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所提供的大众文化产品不仅把一切遥远的、抽象的变成近距离的、具体的,而且也把一切变成平凡的、亲近的,这将大大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心理距离。”③可运岭:《试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齐鲁兵学文化传承与齐鲁兵学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齐鲁兵学文化普及与传承是齐鲁兵学文化产业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齐鲁兵学只有走向大众化,具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开发前景。另一方面,齐鲁兵学文化产业又是齐鲁兵学文化普及的巨大动力,兵学文化只有发展为文化产业,才能随着市场化的脚步真正走向民间,深入到普通民众之中。概言之,要将齐鲁兵学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或知识产业来经营,通过更多人的参与和更多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兵学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满足人们的知识追求的欲望和精神体验需求,使齐鲁兵学文化传承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六)以大众传媒作为助推工作的主要手段
要重视电视媒体在齐鲁兵学传承中的作用。试想,一名教师讲授一堂兵学文化课,较大的教室也只能坐几百人;一份兵学文化类期刊杂志,订阅者最多不超过几千人;一部好的兵学文化学术著作,能够出版几十万册就已经很不错了。但电视台一个兵学文化专题节目,即使只有2%的收视率,就会有成百上千万人在观看。作为山东省的主流媒体,坐拥丰厚的齐鲁兵学文化资源,应该创新开办一个专门的齐鲁兵学文化栏目,以现代的包装方式,重新演绎古代兵学,最终造就一个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网络媒体的作用同样值得重视。网站的生命力在于内容的精耕细作,在于网站的创新与开放性,更在于社会大众的主动参与。齐鲁兵学文化类网站必须有自己的互动平台,必须从传统的信息内容型服务过渡到双向互动的兵法资讯平台,使该类网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和服务提供商,从而走上兵学文化传承与兵学文化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三、加强对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整合
“文化资源整合是以优化、分享、合作、共赢为宗旨,从地域、主题、价值等方面进行体系性组合和配置,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互补和利益共享。”①曹萌:《辽宁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品牌建设战略》,载《理论界》2008年第10期。齐鲁兵学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绚丽多姿,分布广泛而又具有相对集中性,这为齐鲁兵学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选准突破口,适时对鲁兵学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
鲁兵学是齐鲁兵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国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封国,而周公旦本人就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在两次东征平叛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干。鲁国兵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曹刿,他在协助鲁庄公指挥的大败齐军入侵战役中,不仅通过战前君臣对话揭示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而且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至理名言。鲁国的两位儒学大师孔子和孟子也都有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以仁德为核心的战争理念奠定了中国特色伦理战争观的基础。战国时期,鲁国著名的军事家吴起,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其著作《吴子兵法》开启了兵儒融合的先端,等等。上述内容中,既有杰出军事家的战争实践和战争理论,也有儒学大家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言论,这本身就需要通过整理与整合,形成传承教育的完整内容体系。
从更高的层次来看,鲁兵学资源整合的重点和突破口,应从兵儒融合的角度进行定位和选择。儒家文化体系的核心在于对人类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引导,它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要和谐相处的原则,永远反映着人类中大多数人的愿望和需求,因而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价值。与儒家的和谐大同理念相区别,兵家更强调竞争的合理性,主张通过战争或竞争打败对手,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人类和谐社会的本质有深刻的见解,而兵家思想则对人类竞争活动的规律有独到的见识,《论语》是超越丛林法则的智慧哲学,《孙子》则是诠释竞争规律的顶尖之作,对二者合而为一,融而并用,这正代表了新时代齐鲁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
鉴于此,在传承齐鲁兵学文化的过程中,其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着眼于兵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进而构建整体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从理论角度分析,“当一个区域内多种具有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共存时,不同的文化间相互借鉴、吸收,各自调适、整合后使整个区域内的知识与信息密集,基于不同民族文化根基之上的地域文化也会因区域内文化环境特色的独具性而使区域内的民族呈现出与异地同一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的某些差异,而正是这些文化差异的原初性和不可替代性,使这一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的高附加值效应特别突出。”①周智生:《多元文化资源整合与区域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以云南丽江为例》,载《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1期。总之,在山东省文化建设的战略实践中,齐文化与鲁文化、孙子兵学文化和孔子儒学文化应分别是山东两个并列的文化形象品牌,二者作为构成齐鲁文化品牌体系的主体,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以齐国故都为基础,对齐兵学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
齐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化最先进、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齐国都城临淄,不仅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城市,也是齐文化的摇篮和中心。同时,稷下学宫的设立又使其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心。临淄城及其附近区域,本身有着丰富的兵学文化资源。如姜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司马迁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②《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辅佐齐桓公锐意改革、富国强兵,最终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一代兵圣孙子也出生、成长于“齐”国,其著作《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圣典。此外,齐国先民建造的齐长城,战略位置险要,军事文化特色突出,且建造时间上比秦长城的修筑时间还要早。这些内容都蕴含着深刻的军事文化内涵,昭示了传统兵学在齐国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
正因为临淄古城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其具有统揽其它兵学文化资源的至高地位,从而也就能够成为我们今天整合齐兵学文化资源的根本基础。比如,可以通过大型的文化项目的建设,在姜太公祠、管仲墓、东周殉马坑、中国古车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等遗址和展览文物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蚩尤刻像石、涿鹿大战、姜太公辅周伐纣、齐桓公春秋称霸、司马穰苴斩庄贾、孙武著《孙子兵法》等内容,形成一个传承教育的完整的内容体系。若进一步放宽眼界,这一体系还可以将齐晋鞌之战、齐晋“平阴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古战场遗址等纳入规划。
(三)以古代著名军事家故里为基础,对其兵学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
齐鲁大地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这些军事家有很多都留下与其事迹相关的遗址和遗迹。如除前面所说的“孙子故里”文化外,还有像平阴县东阿镇境内的黄石公遗迹;淄博市淄川区境内有传说为鬼谷子讲学之地的梓潼山遗址;广饶县城境内有齐桓公盟会诸候的柏寝台遗址,等等。依托这些遗址和遗迹,进一步打造名人故里文化项目,也能够为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整合提供诸多平台和基础。总之,根据各地特有的兵学文化资源状况和特点,积极寻求有效的载体和手段,科学合理地实现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共享、利用,无疑会对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名人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也可以成为兵学文化资源整合的有益平台。节庆举办地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在节庆旅游开发时,具有相关性文化的节庆举办地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构成一个统一的“节庆活动大餐”。例如,惠民、广饶等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孙子文化节,但影响力有限,效益欠佳,则可整合多地的节庆资源,由利益共同体联合行动,商定全省共同创办山东孙子文化旅游节,统一举办时间,则能大大放大声势和效益,形成更大规模的节庆活动及品牌知名度。
(四)建立齐鲁兵学网络传播平台,实现兵学资源模块整合
整合全省兵学文化资源,建立一个全球规模的齐鲁兵学文化网站,打造一个世界性的齐鲁兵学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既可以有效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在国内的传播,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做出贡献,也可以促进兵学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
全球山东省兵学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可设立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齐鲁兵学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定位于齐鲁兵学文化艺术资源的视觉传播。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历代有关齐鲁兵学的遗址、遗迹、遗存;历代有关齐鲁兵学的人物画像、雕塑、碑刻等遗物;历代颂扬齐鲁兵家人物的诗词文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当代以齐鲁兵学为创作内容的书法、绘画和工艺品;当代有关齐鲁兵学的电影、戏剧、小说、评书、歌舞、动漫作品等。(2)齐鲁兵学文化文献资源数据库。定位于齐鲁兵学学术资源的检索服务。基本文献类型应包括:齐鲁兵学研究动态;齐鲁兵学文献研究;齐鲁兵学思想体系研究;齐鲁兵学思想应用及文化产业研究;齐鲁兵学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与地位研究等等。(3)齐鲁兵学文化开发商业资讯平台。定位于齐鲁兵学文化传播与兵学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基本内容包括:齐鲁兵学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齐鲁兵学文化产业理论指导;各地兵学文化产业项目介绍及产品展示;齐鲁兵学文化资源整合与产业战略联盟;齐鲁兵学文化品牌建设等等。(4)齐鲁兵学文化论坛。定位于齐鲁兵学文化传播中的互动与交流。旨在为全球广大的传统兵学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一个发布、传播兵学文化资料,发表有关齐鲁兵学文化思想见解,讨论交流齐鲁兵学思想不同观点的活动舞台。如此以来,山东省各地各类的兵学文化资源信息,都找到了一个聚集、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并通过它及时传送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每一个浏览者面前,供人们选择和享用,这对于齐鲁兵学文化的传承而言,其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四、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齐鲁兵学文化资源
(一)大力发展齐鲁兵学文化旅游产业
目前齐鲁兵学文化旅游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资源利用阶段,离真正的旅游开发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主要表现为:对兵学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体制与机制不顺造成的矛盾比较突出;故里之争、名人之争影响了区域间兵学文化资源的整合;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定位不明确,市场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等等。
兵学文化旅游,特点在兵学,内涵在文化,关键在市场。如何更新观念,打造出真正与市场对接的高品质旅游项目,是齐鲁兵学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为此,提出齐鲁兵学文化旅游“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保障”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为:其一,市场主导。兵学旅游开发的核心,是产品建设和市场开拓,有市场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有产品的市场才是现实有效的市场。要善于“攻心为上”,以齐鲁兵学文化的特质,获得顾客的心理认同,以此抓住顾客,留住顾客,形成常客。其二,产业互动。以各地的兵学文化资源为基础,组建相应的兵学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先以兵学旅游资源产业化为基础,再开发相关文化产品作为辅助,然后,鼓励其他产业企业与兵学文化旅游产业企业实现资金互动、管理互动、人力资源互动,从而提高区域内兵学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其三,政府保障。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即从兵学文化旅游开发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和支持者。省级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为相应的文化产业提供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为发展兵学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以此作为兵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条件。
(二)大力发展齐鲁兵学文化教育培训产业
目前,以齐鲁兵学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在山东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前景。例如,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在山东临沂银雀山、马陵山、孟良崮等地建立了《孙子兵法》教研基地和培训中心,并与北京大学国际MBA合作,成功组织了企业精英的《孙子兵法》战略体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总体来看,齐鲁兵学文化类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产业还是不足的,这一方面表现在精品制作及社会影响上还有差距,虽然有北京大学MBA的成功案例,但毕竟没有推出过央视的“百家讲坛”那样的轰动全社会的兵学文化优秀讲座。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实施主体的范围上还很狭窄,社会上大多数的古典兵学研究学者还不能把精彩且浅近易懂的演讲推向广大的普通观众,更未形成颇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市场,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依靠纯学术性的思路来搞讲座,致使听众有限,兵学文化普及的范围和效果也有限。
为此,提出齐鲁兵学文化教育培训产业“校企联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的师资和教学地点,主要完成兵学思想的理论教学任务,而具有企业性质的教育培训公司则负责培训班的招生、收费、运作管理等事宜。另外,它还要负责学员兵学遗址考察、兵学思想现场体验、企业竞争现实感悟等实践教学方面的组织安排。上述思路和模式,既适应了教育培训领域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规律和原则,可以很好地促进齐鲁兵学文化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使古典兵学理论思想与古代兵法的应用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大力发展齐鲁兵学文化民间艺术产业
目前山东各地,许多与兵学文化有关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分量。这其中,山东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的成就最为突出。该馆设计研发的《银雀山竹简兵书仿真品》已注册商标,成为临沂市旅游纪念品中文化品位高、独具特色的优秀品牌。
但与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相比,兵学文化民间艺术产品的开发还是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创意性不足,文化含量太低,缺乏市场吸引力。
为此,齐鲁兵学文化民间工艺产业应采取一种“艺术与市场整合”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内涵为:将齐鲁兵学文化与省内民间艺术相结合而生产工艺品,并作为产业来经营,这不单纯是一个市场运作的问题,更多的是艺术和市场同进共融的问题,即在依靠市场支持兵学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利用市场运作,使齐鲁兵学文化与民间艺术成为社会化生存和发展的一项事业。“协调好艺术产业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把握艺术产业的社会事业和市场化定位,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所有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原则性问题。”①吴倩,宋维山:《艺术与市场整合: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载《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而从艺术创作层面讲,有了大众对齐鲁兵学文化艺术的市场化需求,就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将鲜明的地方特色元素与齐鲁兵学文化内容相融合,并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嫁接出既有传统又有特色的艺术新品种。这是当前艺术创作的一个新趋势,同时也是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四)大力发展齐鲁兵学文化影视产业
截至目前,山东有关兵学文化题材的影视剧目已经拍出一些作品。例如,1999年,山东三冠影视实业公司制作了36集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2000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王大安执导的22集长篇电视剧《孙子》。这两部电视剧从不同角度刻画了智慧孙子的形象,表现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主旨,也尝试了不同的孙子兵法影视产业开发模式。然而,总体来看,齐鲁兵学文化影视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已有的电影和电视剧既未造成轰动全国的社会效应,也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票房收益,更未打造出影响世界的知名品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对齐鲁兵学文化的内涵挖掘不足,确切的说是兵学文化影视的基本定位有偏差。曾振宇认为:“文化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媚俗化、商业化。如果文化产业不能在‘文化认同’这一文化高度对全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有所引领(而非迎合),文化产业只会走向助纣为虐的文化自残。”①吴倩,宋维山:《艺术与市场整合: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载《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
根据现有条件,齐鲁兵学文化影视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应为资源依托型或中外结合型。所谓“资源依托型”,即依托当地现有的齐鲁兵学文化历史资源,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设计,重新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开发出崭新的齐鲁兵学文化影视产品和服务,并把影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纳入本地区重要的文化产业规划。因为,只有借助兵学文化资源的地域优势和文化特色,进行集聚区建设,才能把兵学文化影视创意生产同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相交融。另外,伴随影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兵学文化影视城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进行以兵学文化影视为主题的游乐化设计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该模式还可结合采用兵学文化主题乐园的运营模式。所谓“中外结合型”,即采用国际化特色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影视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日韩影视产业的成功就是大胆采取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创作模式以及“东进西取”的市场营销策略,最终使日韩电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齐鲁兵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影响,这使其具备中外合作、联合打造国际精品大片的潜在优势。
(五)大力发展齐鲁兵学文化游戏动漫产业
兵学文化作为战争智慧的结晶,具有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潜在优势,而作为兵学文化资源丰富的山东更具有这方面的优越条件。然而,近年来,山东省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产业实践却非常薄弱,虽然有些文化企业推出了几款兵学文化游戏、动漫的原创产品,但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作品,却会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弊端和问题。
其一,思想含量不足。大部分作品缺乏对原著的深入了解,往往抓不住兵学思想的精髓,致使主要内容背弃兵学文化中的战略思想“道”的内涵,而大量展示和宣扬诡道和“术”的运用。其二,创新创意不足。创作兵学类游戏动漫的优势,是挖掘齐鲁兵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但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当前需要通过创意和创新将这种优势其充分发挥出来,并以此弥补我们技术的不足。其三,资金和技术不足。齐鲁兵学文化是创作游戏动漫的好题材,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心理上也蠢蠢欲动,但真正涉足这一领域,却又在资金和技术的难题面前浅尝辄止。其四,开发模式单一。当前中国游戏动漫企业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经营模式单一,赢利点过于局限,主要靠政策补贴维持。
为此,参考有关文章①阿Q总统(笔名):《“授权开发”将是中国动漫产业主要盈利模式》,见中国动漫产业网,2012-05-11。,提出一种“资源整合、授权开发”的特色产业开发模式。首先,专家学者联合完成作品创作。即齐鲁兵学文化研究者和游戏动漫专业创作者联合提出项目创意,并完成脚本编辑及样本制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次,进行齐鲁兵学文化品牌产品制作的授权开发。项目创意和脚本创作完成之后,就要选择市场诚信度高的游戏动漫制作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进行授权开发,以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再次,进行齐鲁兵学文化品牌衍生产品的授权开发。一旦主体产品开发成功以后,就要向多个行业和领域进行有关衍生产品的授权开发,包括动漫出版物、游戏玩具、布偶以及影象制品、虚拟代言人等方面,均可进行授权开发。
(六)建立齐鲁兵学文化产业集群
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相对集中性决定了山东兵学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走集群化之路。吕挺琳谈到:“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化资源,其形成和积累过程都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而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和集聚效应则使得文化资源也具有了集群的特征。”②吕挺琳:《文化资源的集群特征与文化产业化路径选择》,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种特征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联系的文化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地方发展;在专业上的表现就是都具有属于同一特定主题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性;在社会根源上的表现则是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并深深烙印着其所产生的环境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的印记。
根据波特(M. Po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交互关联性企业组成的群体,它包括企业团体、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姚伟钧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处于相同文化资源链上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文化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③姚伟钧,任晓飞:《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从整合的角度讲,任何文化产业集群都应具有强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它要在横向和纵向联系中不断体现各企业要素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功能,进而形成集群中各类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最终实现自身结构的自组织及有序化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正是建立齐鲁兵学文化产业集群所要借鉴的。比如滨州、郯城、广饶和临沂等城市,可以建立兵学文化产业集聚区,通过合理的定位与规划,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界限,促进人才、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按照产业链经营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文化资源共享。
五、实现齐鲁兵学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齐鲁兵学文化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兵学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兵学文化”的宏伟目标,整合社会各界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按照“超前思考,注重特色,全面策划,逐步推进”的原则,高标准、高档次地建设兵学文化传承教育各类项目,探讨齐鲁兵学文化传承教育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力求使齐鲁兵学文化品牌个性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从而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二)具体目标
1.整理与保护齐鲁兵学文化资源,丰富山东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在深入调研的前提下,认真地梳理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内容,明确其性质、特点及显性与隐性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论证与评估,制定各类资源数据库及具体的保护开发措施,从而使齐鲁兵学文化得以延续和流传。这样,不仅可以推动齐鲁兵学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可丰富山东文化建设整体内容体系。
2.传播与弘扬齐鲁兵学文化,助推山东文化事业的发展。理清齐鲁兵学文化发展的历史,深入研究齐鲁兵学文化的概念、内涵、系统构成、特色与价值定位,构建齐鲁兵学文化传承教育的完整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推动齐鲁兵学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为广大民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构建齐鲁兵学文化网络传播平台,让兵学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
3.开发与利用齐鲁兵学文化,助推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科学评估齐鲁兵学文化资源的市场价值,创意开发齐鲁兵学文化产品,并以孙子文化项目建设为龙头,逐步培育、开发与齐鲁兵学文化有关的演艺、影视、节庆、游戏、动漫、餐饮、培训等一系列兵学文化品牌项目,逐步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兵学文化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升各地兵学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使全省有关地区成为“国际兵学文化旅游城市”,使兵学文化产业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打造齐鲁兵学文化品牌,助推齐鲁文化品牌格局的转变。立足齐鲁传统兵学文化的资源优势,以孙子文化品牌建设为龙头,逐步充实以孙子文化为核心的齐鲁兵学文化品牌的内容,最终确立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知名文化品牌的战略地位,使山东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兵学文化圣地。同时,着眼于齐鲁文化品牌体系的整体构建,正确把握好齐鲁兵学文化品牌与儒学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促进齐鲁文化品牌格局的转变。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Inheriting the Qilu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Yao Zhenwen
Focusing on the overall goal of “inherting the Qilu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concerning the Qilu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and basic thinking concerning the Qilu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ow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concerning how to reinforce the arran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Qilu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and how to develop, utilize and protect the resources of military science culture in full swing.
Qilu Military Culture; Cultural Resources;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Resources Integra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
2095-9176(2017)05-0091-10
2017-08-15
姚振文,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传承齐鲁兵学文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6-JS-ZD-03)。同时,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课题《齐鲁兵学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7-ZX-LT-13)。
(责任编辑:周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