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务犯罪案件首次询(讯)问切入点选择问题初探

2017-01-27

法制博览 2017年28期
关键词:犯罪案件体力证据

刘 洋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380

职务犯罪案件首次询(讯)问切入点选择问题初探

刘 洋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380

职务犯罪案件从性质上分类可分为侵财型职务犯罪和非侵财型职务犯罪案件,侵财型职务犯罪案件顾名思义,如贪污、挪用公款、行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直接侵犯或间接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非侵财型职务犯罪,则包括渎职类职务犯罪,即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直接或间接故意造成国有资产或国家利益受损的职务犯罪行为。本文是笔者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实践活动处罚,就侵财型职务犯罪案件首次询(讯)问切入点进行的总结和分析。

职务犯罪;询(讯)问;切入点

侵财型职务犯罪案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所有侦查行为和证据固定全部都是围绕与职务行为有关的经济利益展开的,可以肯定的说,没有经济利益,也就没有侵财型职务犯罪的存在了。办案人在经过长期的调查工作后,基本上都掌握了案件的大量证据,尽管有些时候,这些证据并不能完整的证实犯罪事实,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明确的指向某个或某几个被调查人,此时的核心工作便从书证、物证的采集、固定工作转为对被调查人的询(讯)问工作。而首次询(讯)问中,在恰当的时候选定询(讯)问切入点就成为了询(讯)问人最为重要的工作,切入点选的不准,即使已经掌握了有力的证据也往往难以使被调查人认罪伏法,而询(讯)问切入点选择恰当,有时反而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对于如何选定询(讯)问切入点,笔者结合多年办案实战,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

一、对被询(讯)问人个人信息的了解

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或侦查工作而言,被询(讯)问人基本信息的调取是至关重要的,他包含被调查人方方面面的个人基本信息。就案件办理的方面,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信息:

(一)关于被询(讯)问人户籍信息的了解

询(讯)问之初一定要对被询(讯)问人户籍信息进行详细而周全的了解。可以肯定的说,家庭是所有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每个人气质、性格的形成基础都是家庭,从一个人家庭结构和人员构成上,往往就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特殊性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特点,因此办案人一定不能忽视这一重要信息的核实。

个人户籍信息的核实往往要和已经取得的户籍书证信息进行对比核实。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核实内容应当尽可能的周密、恰当、详细,特别是被询(讯)问人家属信息的核实,办案人在询(讯)问中一定不能忽视,比如直系及旁系血亲、姻亲家属的核实,这些信息一方面能够起到办案人对被询(讯)问人基本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从被询(讯)问人刻意回避的某些信息中,往往能找到案件特殊的突破口。根据现代心理学分析,一个人的气质往往多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则更多的由外界环境决定。例如,对被询(讯)问人父母个人情况的了解,能够从某种程度上预测被询(讯)问人的气质,而对其成长环境的详细调查,则能够预测一个人的性格,从而为下一步调查奠定基础。再例如,如果被询(讯)问人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核心成员,其责任意识往往高于一个小家庭、普通成员的责任意识。因此,对其询(讯)问方式就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案切入。因此,包括户籍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核实的详细程度,有时能够在调查中收获询(讯)问的特殊成果。

(二)对被询(讯)问人个人经历的详细了解

被询(讯)问人独特的个人经历,在办案中经常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让办案人了解被询(讯)问人某一特殊性格气质形成的原因,并预测其在侦查过程中的供述变化。性格的形成,除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个人在生活、工作、感情方面的独特经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经历既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同时放过来也是造成其某些特殊经历的原因之一。例如,办案人曾经在询问一名涉嫌行贿行为的证人过程中,了解到该被询问人在十三岁来津,以乞讨为生,十九岁之前一直睡在一间废弃的厕所中,20岁才住进出租屋里,经过25年的打拼才有了一点家业。从其个人经历,不难了解到他所具备的坚韧精神和刚强毅力,因此办案人在询(讯)问过程中就不能采取压力式询(讯)问方法,因为以往的生活经历已经让被询(讯)问人具有了较强的抗压能力,因此,办案人在询(讯)问中必须大量加入感化素材,动其情、暖其心,较之纯压力式问话效果就会大大凸显。相反,对一些个人生活经历简单,且没有经历过困苦生活的人,则可以采取压力式询(讯)问,往往能够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

(三)对被询(讯)问人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信息的了解

办案人对某一案件的调(侦)查,其调查领域极少与其他案件雷同,往往是一案一领域,一案一行业,对被询(讯)问人工作领域环境和流程的询(讯)问是办案人掌握案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避免办案人被涉案人员蒙蔽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对于职务犯罪案件的被调查人而言,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他们对其所在领域各个环节的了解都已经达到了纯熟精湛的地步,询(讯)问过程中,办案人如果对被询(讯)问人所在领域工作细节不了解,很可能就会被带入被询(讯)问人提前设置好的“迷局”中,最终是办案工作无功而返。例如,在2013年发生的一起工程监理领域国有企业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中,被询(讯)问人到案后,反复强调其工作领域内特殊工作流程和资金使用方案,由于办案人对该领域工作的不了解,造成询(讯)问中无法顺利切入涉嫌犯罪的内容,而是直至外围调查人员对涉案领域深入了解后,找出行业规定、漏洞等信息,才使询(讯)问人员顺利切入被调查人涉嫌犯罪的行为中,最终使被调查人认罪伏法。

从这简单案例中我们发现,对涉案领域的详细了解,是询(讯)问人主导询(讯)问过程的关键,不能对涉案领域详细了解,就难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丧失办案主动权,这是询(讯)问工作的大忌。

二、对询(讯)问时间点的选择

每一个案件的询(讯)问工作各有特点,选择询(讯)问核心内容的切入时间点也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切入时间过早,则使被询(讯)问人利用早期较强的阻抗心理,使有力的证据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而选择切入时间点过晚,则经常在被询(讯)问人已经在形成了系统的心理防线后,使案件询(讯)问陷入僵局。因此选择询(讯)问核心的时间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参考被询(讯)问人的体力、精力、作息时间的状况

不同体力精力、不同作息时间的人,在不同时间的情绪变化是不同的,一个体力精力旺盛的人往往较一个身体虚弱、尽力不足的人询(讯)问难度大,一个生活节奏混乱较之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也肯定有所区别。例如,对一个作息时间规律、生活惯性较强的被询(讯)问人,一般在工作时间体力、精力比较旺盛,特别是在上午9时和下午15时,往往意志毅力坚定,不易被说服,而在他们固定的吃饭、睡觉时间之前一两个小时,比较容易情绪急躁,因此关键问题的切入就应选在被询(讯)问人固定睡眠与吃饭时间之前的一小时左右。再如,一个长期锻炼、健身的被询(讯)问人,在询(讯)问之初的数小时,甚至数天,询(讯)问的阻抗往往是非常大的,对这种被询(讯)问人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的、一般性的消磨询(讯)问,以消耗其体力精力,选择在询(讯)问人体力精力明显强于被询(讯)问人体力精力的时间点切入关键问题,往往能够收获较好的询(讯)问效果。

但这种时间点的选择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对于一个生活节奏混乱、饮食不规律、混乱的被询(讯)问人,上述切入时间的选择起到的效果有时恰恰相反。因此,对一个人体力、精力、作息时间的状况的了解与询(讯)问切入时间的选择要灵活运用,不能僵化。

(二)参考被询(讯)问人心理状况

前期调取的证据可以说是我们的询(讯)问的素材,询(讯)问素材的投入不能无序的一次性投入,而是需要一个梯次、渐进的过程,询(讯)问素材的投入过程中,被询(讯)问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我们很难完全根据已经制定的询(讯)问提纲按部就班的选择关键询(讯)问素材的切入时间。此时办案人就要在确定被询(讯)问人性格特点的前提下,梯次、渐进投入的询(讯)问素材,引导被询(讯)问人的心理变化。例如,2016年,办案人曾在对一名思维细腻而缓慢的被询(讯)问人进行调查核实过程中,办案人用节奏混乱、时间长短不定的方式,分梯次投入了数个问题,故意打乱了这个思维缜密、心思细腻的被询(讯)问人的思维节奏,引导被询(讯)问人的心理从稳定、有节奏的心理,一步一步走向了思维混乱、无序的心理环境中,在运动中,选择其情绪最不稳定、心理防线最薄弱的关键时点突然切入被询(讯)问人涉嫌犯罪的关键问题,造成其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交代了犯罪事实,一举突破了案件。再如,在2014年,本人曾对一名平时十分健谈,但却自认为经历坎坷、意志坚定的被调查人进行了一次询(讯)问,发现被询(讯)问人所谓的坚强意志背后可能存在一个或数个心理弱点,根据这一猜测,询(讯)问小组采取长时间、轮番、批次对被询(讯)问人进行询(讯)问的方案,在经过长达七个小时的询(讯)问过程中,发现其由于年幼时母亲病弱,自身缺乏关怀,是其长嫂在生活中弥补了其缺失的部分母爱,而多年工作后,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其长嫂有所回报,心存愧疚。办案人利用此点,深挖其心理弱点,在选定了他情绪最为低落之时,梯次投入询(讯)问素材,劝导其交代了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并使其交代了受贿动机只是为了有机会报答其长嫂的心理,从而一举突破了该案。

从上述两个案例我们看出,利用询(讯)问素材投入,敲击被询(讯)问人的心理,在不断观察被询(讯)问人心理、情绪变化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点切入核心问题,其关键环节就是观察变化,推动情绪演进,以此寻找战机突破案件。

(三)参考办案小组自身的体力、精力、情绪状况

适当选择询(讯)问第三人的加入。无论再缜密的询(讯)问计划,都必须由我们一个一个的办案人来执行,办案人的体力、精力、情绪经常会影响到已经预先制定侦查计划的执行,甚至影响到询(讯)问技巧的发挥。例如,在需要长时间对峙的询(讯)问环境中,就需要询(讯)问人具备相当的体力精力,以保持在长时间的对峙中始终保持询(讯)问主导地位;再如,在需要详细核实行为细节的询(讯)问中,就需要办案人具备沉稳、细腻的个性和平和的情绪状况,否则就难以对细枝末节的犯罪行为有所察觉。因此,在询(讯)问之初,整个办案小组应该根据个个询(讯)问人员的体力、精力、情绪,甚至性格特点,适当选择询(讯)问人员,投入核心问题;或者则可根据“田忌赛马”的比赛方式投入询(讯)问人员,在“运动”中寻找“战机”,适时切入询(讯)问主题,突破案件。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办案人在询(讯)问中,当遇到被询(讯)问人需要“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想见大领导”的要求,这时,询(讯)问人不要被被调查人的表象迷惑,因为这经常被询(讯)问人向调查机关探听其已经交代部分问题重要性的拙劣伎俩,办案人不要轻易满足被询(讯)问人这类要求,询(讯)问人员要在反复斟酌业已制定的侦查计划和询(讯)问目标后,在绝对主导询(讯)问过程的前提下,甚至在被询(讯)问人情绪状况临近崩溃的时候,才能选择第三人(如侦查部门领导)加入询(讯)问过程。切记,第三人的加入往往就是询(讯)问的结束之时,不可轻易使用,否则就会使被询(讯)问人摸清了办案机关的“底牌”,而使案件调查陷入僵局。

三、对询(讯)问素材的梯次、渐进的投入

即使办案人已经收集到了相当数量、并认为可以证实犯罪事实的书证才材料,这些证据的证明力不可能具备完全一致的证明力有些证据可以说能够直接证实被询(讯)问人的犯罪行为作用,有些则必须经过被询(讯)问人供述才能证实,而有些则不但需要被询(讯)问人的供述,还需要被询(讯)问人提供更为详细间接证据才能证实。因此,如何适时的、有选择性的投入这些证据进行询(讯)问,就成为了在切入主题后的又一关键环节。有选择的投入这些证据,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震慑式的切入话题的方法

这是对一些谨慎、细腻性格的被询(讯)问人采取的话题切入法。就是在切入话题时,直接将最有力的核心证据,突然的向被询(讯)问人出示,以造成其“点式”的心理压力。此时,询(讯)问小组要同时仔细观察问话后被询(讯)问人的任何细微变化,寻找战机,对问题层层深入,在认为最关键的时点,毫不犹豫的、立刻突破被询(讯)问人的心理防线。此种话题切入方法操作最为微妙,办案人一方面要准确确定被询(讯)问人谨慎的性格特点,明确被询(讯)问人内心最大的顾虑和担心;另一方面就是办案人要对手中证据的“分量”了如指掌,适当选择投入恰当的证据和数量,力求“稳、准、狠”,使询(讯)问目的一蹴而就。

(二)渐进式的切入话题

这是一种将现有证据的证明力排序,先投入证明力较弱的证据,而后分梯次逐渐增加更有证明力的证据,最后抛出最有证明力的证据。这也是针对一些前期体力精力旺盛,阻抗较强的被询(讯)问人采取的询(讯)问方案。办案人在梯次投入询(讯)问证据时,可以采取逐渐拉近与被询(讯)问人距离的询(讯)问技巧,在相当接近被询(讯)问人心理底线的恰当时机,突然增加问题压力,同时利用环境辅助性的对被询(讯)问人心理层层增压。此种询(讯)问方式一定要注意,在询(讯)问过程中密切关注被询(讯)问人的情绪的变化,在已经达到询(讯)问目的的情况下,一定要果断放弃原有计划,避免丧失最后的办案主动权。

(三)压力式的切入话题方法

这是对一些所谓心理素质较强、思维缜密的被询(讯)问人进行询(讯)问过程中,一次性投入所有核心问题,让被询(讯)问人心理上迅速形成较强的、全面的心理压力,同时,在短时间内利用改变外在环境(缩短办案人与被询问人之间的座位距离、增加压力式语气力度等),在这些问题造成的压力变化中,适时寻找战机,撕破被询(讯)问人的心理防线。

压力式切入的关键是在短时间内增加被询(讯)问人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的压力,在被询(讯)问人瞬息的情绪变化中突破其心理防线,这种询(讯)问方式要求办案人在短时间内就必须找到被询(讯)问人的破绽,时间一长,被询(讯)问人适应了环境,也就无所谓压力与破绽了。

其实无论任何形式的询(讯)问切入,都是建立在办案人站在“正义”的一方,而被询(讯)问人站在“罪恶”的一方的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办案人对被询(讯)问人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没有了上面两个基础,所谓“切入”就是一句空话。关键问题的切入时间转瞬即逝,这是某一两个办案人难以达到的,需要整个办案小组的通力合作。上文是笔者多年来在询(讯)问工作中一点体会,望与所有工作在反贪一线的战友们共勉。

D925.2

:A

:2095-4379-(2017)28-0028-03

猜你喜欢

犯罪案件体力证据
MINORBY OFFENSE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
货币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及对策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2013年12月企业界犯罪案件追踪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