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兵识将,重在实践

2017-01-27本刊编辑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事科学院法度官职

论点摘编

知兵识将,重在实践

喻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员)、牛笛汀(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古往今来,知兵识将,量才用人,既是将帅能力水平的体现,也是兵家权谋的重要方面。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在战争中,战略决心和作战计划确定之后,选用合适的将领去执行,就成为能否克敌制胜的决定性因素。诸葛亮街亭失利,拿破仑滑铁卢惨败,用人不当都是重要原因之一。士兵也是如此。只有精兵强将相结合,才有取胜的把握。而精兵强将从何而来,主要靠实践锤炼、靠实践检验。《管子·明法解》中说:“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参战),言智考试之以官。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显露)也,如白黑之分。乱主(不明之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者得用;任人而不课(考核),故不肖者不困。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专任法不自举焉。”意思是说,明君选拔贤者,对于号称有勇的人,用当兵做试验;对于号称有智的人,用当官做试验。在军队里试验有功的就提拔他,在官府里试验干得好的就任用他。所以,用战功的事实鉴定勇怯,用官职的治绩鉴定愚智,这样,勇怯愚智的表现,就黑白分明了。昏君则不然,听言论而不试验,所以说假话的人也得以举用;任用人才而不试官,所以不肖者也没有什么困难。因此,英明君主用法度验证人的言论以求其实际,把官职放在人的身上以考其成果,是专靠法度取人而不搞个人举荐的。

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军队知兵知将,地方选贤任能,都应重实际、重实绩,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让经得起实践检验者担当重任,这样才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本刊编辑 摘编)

猜你喜欢

军事科学院法度官职
国学赏析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畏法度与能自律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父母官”新注释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