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百万大裁军

2017-01-27宋清渭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裁军军队建设

宋清渭

邓小平与百万大裁军

宋清渭

编者按:此文由原济南军区政委宋清渭上将(山东孙子研究会名誉会长)于2004年5月6日撰写(曾被选入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回忆军事家邓小平》一书;2007年又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济南军区·回忆史科》一书),今日刊载(个别有删节)读来仍倍感亲切,对于深入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做好正在进行的军队改革的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毕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是同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新中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他光辉的一生中,军事生涯占有重要的位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作为人民军队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率领千军万马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他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总结和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这是发展了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创立,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中国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邓小平同志的军事思想都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及军事斗争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及理论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邓小平同志的治军思想和方略,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集中反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勾画了宏伟蓝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仅就邓小平同志领导实施的百万大裁军做一些回顾,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一、百万大裁军是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人民解放军历来遵循的建军原则,也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必由之路。在我军的历史上,曾因形势与任务需要多次进行过精简兵员的工作。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进行的百万大裁军,是邓小平同志对世界大势、国家大局和军队建设大目标的科学把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根本标志。

正确分析和判断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是百万大裁军的科学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冷战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下,世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个超级大国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军事力量的规模和部署上,都呈现了战略均势的状态,双方为各自的利益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世界战争,形成了战争力量的相持局面。其次,世界和平力量在不断壮大,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各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向往安定,反对战争。尤其是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发展成为抑制战争、维护和平的巨大力量。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强,相互依赖程度逐渐加深。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发展需要,哪个国家也不愿意跟着战争走,这就成了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抓住这些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本质特点,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围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准确地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认为美苏两国虽然在全球的争霸不会终止,军备竞赛还会升级,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从总的趋势看,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就从战略上正确判断和科学预测了国际形势的态势走向,深刻指示了战争与和平辩证关系及其规律,从而为实施百万大裁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百万大裁军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战略行动。随着新时期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国内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党和国家的战略重点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大局,成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当时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南疆自卫反击战炮火不断;北面苏军重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国家的安全利益又不容忽视,寻求国家发展与安全这对矛盾的最佳结合点,就成为邓小平同志一直考虑和关注的重大问题。他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我国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情况下,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军队建设,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国民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必须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因此,就必须通过裁减军队员额的办法,把有限的经费用于经济建设,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到国家总体建设规划之中。这样,既能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促进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能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人民解放军更好地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任务、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充分反映了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高度负责的精神,显示了他正确处理和把握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高超艺术。

百万大裁军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对世界大战的爆发看得过于危险和严重,我军建设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随时准备打仗成为军队一切工作的唯一出发点,从而使军队只注重眼前的应急建设,忽视了长远根本建设,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延误和制约了军队自身的建设。早在1975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了我军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战略措施,特别强调要把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可惜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在指导思想上仍然时刻准备着应付全面战争,军队存在的肿、散、骄、奢、惰的状况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致使军队保持着庞大的规模,编制混乱,武器装备落后,官兵军事素质也较低。只有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来一个大转变,从时刻准备打大仗的应急状态转移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才能安下心来逐步解决军队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当务之急就是要下决心压缩军队的规模,使其与国防需要相适应。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对于裁军“消肿”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的心愿。他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大会讲小会讲,集体谈个别谈,多次指出军队臃肿不堪,不仅把很多钱花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这是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他还作了一个生动、风趣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军队建设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虚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击运动员身体很重,但是不虚,虚就不能进行拳击。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这就必须减少数量,提高军政素质。邓小平同志以他特有的政治家战略家的胆量和气魄,审时度势,果断和慎重地提出大幅度裁军,从而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战略性转变,走上精兵强军之路,翻开崭新的一页。

二、百万大裁军是我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工程

裁军百万大行动以及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是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在那次会议上,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亲自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他对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建设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论证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并形象地伸出一个指头,庄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会议期间还广泛征求了意见,进行了科学论证,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并研究了落实这一决策的措施和步骤。这次会议把减人、“拆庙”、理顺工作关系、调整机构设置、建立科学体制等几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以改革带动精简,以精简促进改革,使我军朝着精兵的目标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会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部署,裁军百万的浩大工程在全军开始按计划组织实施。百万大裁军的决策,受到了陆、海、空三军高级干部的坚决拥护,引起了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响,犹如平地惊雷,震惊了世界,全球瞩目。

“航道已经开通,坚冰已经打破。”裁军方略出台后,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军的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工作顺利展开了。军队这次精简整编涉及的方面很多、内容较广。从大军区调整合并、部队精简整编、机构撤并降改、人员交流精减,到县级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等,都有比较大的改革。精简的重点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所指出的,军队臃肿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主要是在各级领导机关。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一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这无疑是抓住了我军精简整编、优化结构中的核心问题,就要求我军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大军区、军兵种各机关及直属单位要减少层次,撤并机构,降低部门单位等级。同时还要淘汰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封闭部分军事设施,腾出部分军事设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调整军队的编成比例,加强诸兵种合成;使改革体制、精简整编与提高干部素质相结合,促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系列的调整精简,无论是在规模和数量上,还是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是我军历史少有的、空前的。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也涉及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切身利益。可以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振荡”、“全方位波动”,是对一个庞大机体实行脱胎换骨的“大手术”。裁军百万,干部的调配和安置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一夜之间,我军有60多万干部被列为“编外”。他们之中,少部分同志将要离退休,大部分“编外”干部主要是转业一条路,把几十万干部一下子推到社会上,要想得到妥善安置谈何容易。想走的,部队需要而不能走;想留的,按干部“四化”要求又往往留不下;何去何从,对全军指战员的党性观念和思想觉悟都是严峻的政治考验。

在这次精简整编中,面对体制编制和人员的重大变动,全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以《精简整编方案》为指导,有步骤有秩序地采取撤、并、降、交、改、理等办法,大刀阔斧、多管齐下,投入到这次大行动当中去。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了《关于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通知》和《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军队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军队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爱护军队的良好风尚。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好军队干部、职工的安置和精简整编中出现的其他问题,从各方面大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克服种种困难,挖掘潜力,千方百计地做好军队离退休、转业干部和退役战士的安置工作。邓小平同志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对实施精简整编任务更是十分关注,对百万裁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要求全军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有不少同志被免去了职务,丢了权,削了官,但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积极配合做好精简整编工作。一大批老同志主动让贤,当“开明人士”,为全军树立了榜样,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很高的风格。这为各级领导班子实现按年龄梯次配备打下了基础,为实现新、老交替的顺利过渡创造了条件。全军广大干部战士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守纪律,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确保了精简整编任务的顺利进行。

全军的百万大裁军是如此繁重复杂,济南军区的精简整编同样也是任务很重,难度相当大,牵扯到千军万马,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一艰巨任务是在我任军区副政委和政委期间所亲身经历的。在军区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用了很大精力,同机关和部队的同志齐心协力来做这方面工作。当时,军区所面临的任务是撤并降改7个军级单位,17个师级单位,79个团级单位,移交280个县级人武部和1所医院,共精简6.6万余人。整编工作千头万绪,最难的是统一思想认识,修订整编方案。全区要撤这么多单位、减这么多人,说起来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具体撤到自己的单位,减到自己的头上,免掉自己的职务,思想就很难转过弯来。不少人的思想上存在着顾虑,个别人甚至产生怀疑和抵制情绪。特别是把一些有着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老部队撤减下来,工作就更难做。为了把整编方案修订得更加符合部队的实际,更加符合战区的特点,确保精减工作顺利实施,我们除做好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工作外,还多次深入到边防、海岛、哨所、医院、仓库等单位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军区的精简整编方案并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军的统一部署,遵循先机关后部队,先调整建制领导关系后落实编制体制,先收缴编余武器装备后安置编外人员,先整编后调整部署,少撤多并,尽量保留荣誉单位的原则,分步骤全面展开。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个武汉军区驻豫部队和部分机关人员移交归属到济南军区的问题。为做好这一整编工作,我们多次和武汉军区机关、驻豫部队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使驻河南十几万部队的隶属顺利进行了转换和接供,做到了思想不乱,组织不散,圆满完成了合并工作。随着精简整编工作的深入进行,部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机关到部队,从干部到战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思想作风松懈、纪律涣散、闹不团结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军区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部队和机关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由军区党委先后制定了《关于增强党性加强团结的决议》和《关于加强纪律的决定》,对促进全区部队建设和推动精简整编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整编过程中,最重要最难办的是安排编余干部。当时,我区编余干部就达4.3万人,比在编干部总额还多1000人,“庙少和尚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安排和管理好编余干部,我们在团以上单位建立了46个整编善后办公室、156个编余干部工作办公室和38个编余干部大队等管理机构,并组织编余干部参加电大、函大、自修大学的学习,组织部分拟转业干部到地方实习,安排参加临时性的抓整党、搞调研等工作,通过安排离退休、高职低配、担任专职书记及调研员等多种渠道和办法,妥善处理和完成了这一安置任务,做到人人在组织之中,人人在纪律之中,人人在学习和工作之中。在那一段时间里,我还在军区党委直接领导下,负责选配整编后的团以上领导班子的工作。为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我们抓紧时间利用一切机会找干部谈话熟悉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就干部配备和管理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制定了有关政策和规定,坚持做到了知人善任,选优任贤;坚持搞“五湖四海”,公道正派;坚持政策和原则,不迁就照顾;坚持排忧解难,设身处地做好干部转业工作,从而稳定了干部的思想,较好地完成了干部的安置和调配工作。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和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济南军区的精简整编按照总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于1987年与全军同步顺利完成了任务。百万大裁军,实际上是一次大的革命,对体制的革命,它以其辉煌的战果在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百万大裁军对我军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万大裁军的圆满完成,是关系到我军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发展方向的惊世之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要成果。经过这次裁减,我军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规模大为压缩,领导机关编制员额大为精减,大军区由原来的11个合并为7个,陆军的军撤销了14个并整编为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军事院校做了部分合并,实行了军士制度改革等等,使我军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履行军队的根本职能,促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质量建军打下了坚实基础。裁军百万这么大的决策,这么大的行动,那么大的波动,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顺利实现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部署,应该说,军队经受住了考验,军队的素质是过硬的,党的领导是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力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是严密的,纪律是严明的。如果没有这次大的整编,我们的军队还是臃肿庞大的,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还是落实不了,武器装备也上不去。从总体上说,这次精简整编任务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是难能可贵的,是非常了不起的。百万大裁军到现在已过去近20年了,今天回想起来,邓小平同志这一英明决策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是非常正确的。20年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世界形势的主旋律,世界大战没有打起来,才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军队的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这20年对一个国家和军队的发展来讲,应该说是非常宝贵的。事实有力地证明,裁军百万这一重大举措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对推进新时期军事变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百万大裁军不仅树立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也为加快经济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外部环境。回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灾难中诞生的联合国,它一开始就把裁军列为它的最高目标和基本口号之一。整个国际社会都承认裁军是当代人类安全与幸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尽管许多国家都在喊裁军,但结果是越“裁”越多。尤其是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裁军问题上更是争论不休,并将军备竞赛由地面引向了太空。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我国单方面实施百万大裁军,与他们表面上在喊裁军,暗地里拼命扩充军备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世界裁军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行动,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诚意,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推进了世界和平的进程。与此同时,国际相对和平的环境也为我国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契机,使我们摆脱了大战的束缚,从长期的应急状态下解放出来,避免了国防建设投入比例过大,以保证国家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减整编后的人民解放军,以国家大局为重,在肩负保卫祖国安全重任的同时,成为一支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首先开放了一批军事设施,全军军事铁路专用线、空军机场和海军码头有一部分改为军民合用,所有的部队医院向社会开放,许多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军工企业转为生产民用产品。这样做既提高了军事设施、装备、技术的利用率,又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了财富,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我军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方面也屡建奇功,鞍钢、宝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亚湾核电站等等,都洒下了广大指战员的汗水。凡是军队参加和支援的重点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在抢险救灾方面更是有口皆碑,在每一次重大的灾难中,都活跃着军人的身影,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展现了我军官兵的良好精神风貌,也进一步证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是无比正确的。事实证明,军队建设只有坚持服从国家大局,并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而逐步加强,才是最佳选择。倘若脱离了国家经济的实际而盲目追求军队建设的高质量高速度,到头来不仅军队建设得不到坚实可靠的发展,而且还会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滑坡。邓小平同志正是从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入手,从政治的高度要求军队要忍耐和服从大局,这既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相对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百万大裁军为我军新时期军事变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着眼于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富强,始终关注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他顺应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和世界军队发展的历史潮流,把减人同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从长远计议规划军事建设进程,区分轻重缓急,协调地推进军队的全面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战斗力,明确了我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方向。

(责任编辑:周淑萍)

Deng Xiaoping and Disarmament of One Million Army Men

Song Qingwei

宋清渭,原济南军区政治委员,上将。

猜你喜欢

裁军军队建设
外交部军控司、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德国近现代的军备控制与裁军问题研究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百万大裁军中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
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