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孙子兵法》文献研究之我见

2017-01-27苏桂亮

孙子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兵学孙子兵法孙子

苏桂亮

新时期《孙子兵法》文献研究之我见

苏桂亮

新中国成立以来,《孙子兵法》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建国初期起步阶段、“文革”时期停滞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发展阶段和新世纪以来普及繁荣阶段。进入新世纪虽仅仅16年,但在《孙子兵法》研究领域,学会组织不断壮大、学术活动不断创新发展、国际交流日趋活跃;所以,这一时期有关图书出版出现井喷现象,文献整理亦成果丰硕,《孙子兵法》日益走向世界,中外双语出版物明显增多。然而,新时期《孙子兵法》文献研究也存在某些问题,如文本研究仍需进一步提高、文献数字化跟不上形势需要等。所以,学界尚需在从各个方面作出努力。

新世纪 孙子兵法 文献研究 成就与不足

《孙子兵法》问世2500多年以来,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在世界范围产生极大的影响,是中华文化最早走出去的典籍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孙子兵法》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越来越广泛,取得了好于历代的成绩。以研究史的视角总结近70年《孙子兵法》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建国初期起步阶段”(1949—1965年)、“‘文革’时期停滞阶段”(1966—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发展阶段”(1988—2000年)和“新世纪以来普及繁荣阶段”(2001—现今)。我们认为,不论《孙子兵法》研究的普及情况,还是《孙子兵法》研究著述出版(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将新世纪以来《孙子兵法》研究列为孙子兵学史上一个新的阶段是恰当和必要的。本文仅就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特点以及文献研究的具体情况作一概述,并对今后的文献研究提出一些浅见。

一、新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特点

1. 学会组织不断壮大

16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学教育的回归,《孙子兵法》研究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期间,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相继成立了27个学会组织,其中既有省、市级的,也有县、区级的。其中,国防大学成立了孙子兵法研究中心、武警部队成立了中国武警谋略文化研究中心,港澳地区首次成立了香港国际孙子兵法应用协会、香港国际孙子兵法研究院、澳门孙子兵法研究会等,台湾地区成立的中华孙子兵法研究学会和中华文化孙子兵法研究学会总会之下还设有分会;山东成立了以教学、科研为主的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和临沂大学孙子兵法学院,西安市军成兵法研究院近日已成立。这些学术组织的成立,有力地保证了学术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成果水平的提升,为《孙子兵法》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一些学会还创办了自己的会刊,如山东孙子研究会的《孙子研究》、滨州学院学报专辟的“孙子研究专栏”,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的《兵者天地》、苏州相城区孙武研究会的《世界兵圣》和台湾创办的《华孙学刊》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其中,大家期盼已久的《孙子研究》公开出版发行,是孙子兵学界的一件大事,其意义极为深远。

2.学术活动创新发展

16年间,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组织的“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了5届,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各地学会也举办了规模不等的学术研讨会,如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召开的“孙子兵法与国家安全观”学术研讨会、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举办的“孙子的军事思想与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研讨会”、山东滨州与广饶召开的“国际论坛”、苏州举办的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如滨州学院召开的“孙子兵学文献学术研讨会”、滨州举办的海峡两岸孙子文化交流研讨会、广饶县召开的21世纪孙子兵法应用国际论坛等,会议形式不拘一格,探讨主题接地气,受到各方关注。

各地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创新活动内容,将研讨会与旅游、教学等结合起来。如山东利用孙子故里的优势,将会议与旅游相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会议内容,扩大了地区影响。惠民县自2003年起连续举办了14届“中国(惠民)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广饶县举办的“孙子国际文化旅游节暨高层论坛”至今也举办了12届。苏州自2008年起举办的“苏州穹窿山孙子文化节”坚持每年一届,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孙子兵法》的影响,成为宣传本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予以支持。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组织承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通过这项活动增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已成为山东对外宣传的品牌。

16年来,一批有关孙武的纪念设施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均在国内古代历史人物纪念设施之上。如滨州惠民孙子兵法城、广饶孙武公园、苏州穹窿山孙子文化园、相成区孙武纪念园等,已成为普及《孙子兵法》的课外讲堂和浸润中华传统文化的场所,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3. 国际交流日趋活跃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孙子兵法》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于2008年首次派出由刘庆等人组成的“《孙子兵法》讲学组”,赴智利、阿根廷等国家讲学,与这些国家军队高层和院校师生交流,了解国外《孙子兵法》研究情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个由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牵头组织的“中国孙子兵法研究成果奖”,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即将开始。通过这一国际性大奖的评选,进一步提升了《孙子兵法》的学术地位,调动了中外学者、爱好者研究《孙子兵法》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由韩胜宝先生主持的“孙子兵法全球行”活动,自2011年启动,历时4年多,到访68个国家和地区,发稿600余篇、图片1000余幅,全方位、多视角报道《孙子兵法》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他的这一创举,为研究《孙子兵法》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开了一个好头。

另一个在孙子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件是2009年奥运会期间,由军事博物馆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精品展”。这次展览,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系统展示《孙子兵法》,并作为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外国客人展出,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孙子兵法》对外交流中,外语翻译一向走在前面,也是反映国外《孙子兵法》研究的晴雨表。新世纪以来,《孙子兵法》外文译本和研究著作显著增加,并出现翻译文字由大语种向小语种、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扩展的趋势。16年来,在世界范围先后出版了斯洛文尼亚、芬兰、蒙古、立陶宛、波斯、泰米尔、卡斯提尔、北印度、乌克兰、僧伽罗、保加利亚、亚美尼亚等12种语言文本,约占全球44种外文译本的27%。大量不同语言文本的出版,见证了《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普及情况和影响力。

二、新时期《孙子兵法》文献研究成绩与特点

21世纪以来,随着《孙子兵法》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孙子兵法》文献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无论是图书出版数量、质量,还是文本研究、整理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孙子兵法》的普及和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1.图书出版呈井喷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出版有关《孙子兵法》的图书2217部,其中近16年出版1575部,占全部图书总数的71%。此间,除4年出版图书在2位数外,其余每年都在3位数以上,增长速度惊人。同时,书籍的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著。特别是《孙子兵法》文本研究方面,名家新著迭出,一些长期争议的注释问题趋于一致。在《孙子兵法》应用领域,范围更加扩大,著书逐渐摆脱“老三段”模式,理论分析、系统论述得到了加强 ,出现了多部理论专著,应用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为可喜的是新世纪以来,研究《孙子兵法》成为大专院校研究生炙手可热的课题,16年间共完成22篇博士论文、194篇硕士论文,是20世纪学位论文的20倍。在这些学位论文中,有4篇博士论文、59篇硕士论文的内容涉及国外多个语种,是研究《孙子兵法》在国外传播不可多得的资料。这些论文作者,已成为孙子兵学研究队伍的中坚力量。

2. 文献整理成果丰硕

收集文献资料是一项费力耗时的工作,成果亦难于发表出版,向不为人们所重视。尽管如此,新世纪以来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仍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完成了1993年版《孙子兵法辞典》的“升级版”,于2015年出版《孙子兵学大辞典》,其规模由原书的62万字增加到140万字,词条重新撰写,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反映了20多年来孙子兵法研究的成果。另一部由古棣主编《孙子兵法大辞典》,也于2015年再版修订,增补部分论文内容。二是山东孙子研究会编辑的《孙子兵学年鉴》,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连续出刊7册,体例科学,资料详备,是研究《孙子兵法》不可多得的工具书。三是编辑出版《中外孙子兵学博硕论文备要》一书,由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和孙子文献网站合作完成,该书收录国内外博硕士论文315篇,首次摸清了全球以研究《孙子兵法》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发表情况,为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四是出版《孙子兵学大典》,全书共 10册400余万字。该书兼具学术专著和工具书性质,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对研究孙子兵学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他还有杨善群主编《孙子兵法鉴赏辞典》等,为工具书增添了新的品种。

3. 国际交流助力走出去

16年间,中外双语出版物明显增多,约有50余种图书采用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版。特别是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一次性推出英、法、西、日、阿、韩、德、俄文等8种外文双语版《孙子兵法》,在国外广泛发行。今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方智慧丛书》,将《孙子兵法》翻译成南亚国家8种语言,现已出版汉印、汉马、汉泰、汉缅、汉老等对照本。该丛书除对《孙子》原文、释文加以翻译外,还配有多幅彩色插图。此书译文准确、装帧上乘,为南亚国家学习《孙子兵法》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翻译国外《孙子兵法》著作的速度也在加快,先后有十余种中文译本面世。特别是格里菲思的英译本40年后首次在华出版,其后又出版了该书的图说普及版,使国内读者得以见其真容。另一重大变化是国外引进中文《孙子兵法》著作的数量有所增加,先后有宫玉振的《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管理》、洪兵的《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程国政的《孙子兵法知识地图》、马一夫的《图解孙子兵法》和韩静霆的《孙武》、岳南的《遭遇兵圣》等书,被日本、韩国等国家翻译出版。

新世纪以来,国际合作初见端倪,本人与日本阿竹仙之助合作完成了《日本孙子书知见录》一书,其后又有郭闻平、钟少异与美国格雷合作出版汉英对照版《孙子的智慧》。近年又有李零和美国安乐哲二位教授合作出版的汉英对照版《孙子兵法》。通过国际合作,沟通了彼此间的联系,也是《孙子兵法》走出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

三、新时期《孙子兵法》文献研究缺失与对策

1.文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世纪以来,对《孙子兵法》文本的校勘注释,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发展很不平衡,著述良莠不齐。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有些注释书的作者,不明训诂、校勘等知识,仅凭一股热情,率尔操觚,难免出现校勘不确、注释随意、译文不准等问题。如一本号称“彻底读懂《孙子兵法》”的书,在纠正“被误解最多的兵法原意”时,竟将“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句中的“彼、己”二字互乙,释文也照此解说,结果是错上加错;统计《孙子兵法》原文字数,不是以最优古籍版本为底本,而是按照自己校改过的原文计算,结果统计出来的字数自然是“与众不同”。诸如此类文本的校释问题,在一些著述中并不鲜见,特别在教辅书、儿童读物中更为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合刊是严重的失误

本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合刊的做法,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文化现象。将两本学术品位相差甚远的书硬合到一起,不仅贬低了《孙子兵法》大战略思想,而且造成了文化认知混乱,在青少年中负面影响极大,不可等闲视之。将这两种书合在一起出版,不论出于何种考量,都是只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不考虑社会效益如何,应立即停止。同时,我们呼吁用《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合刊的办法取而代之,或曰“孙家兵法”。这种做法,国外已经走在我们前面,英文版《孙家兵法》早已出版,国内有的出版社也这样做了。

3. 文献数字化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当今网络时代,人们已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传统的纸质书已有被电子书取代的趋势。如何利用这一现代科技成果助力《孙子兵法》研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反观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对滞后。虽然以孙武和《孙子兵法》之名的网站数量不少,但大多数是以介绍学会活动和孙子兵学知识为主。已有的两个专业网站,一个刚刚上线开通尚不完善,一个则与图书馆合用查检不便。总之,无论是文献搜集整理,还是数据库的建设,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并且存在着经费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2016年6月份,中宣部和文化部公布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在首批12部书目中《孙子兵法》名列第八。同时,《孙子兵法》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必读书,并在教学内容上首次提出“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的教改新思路。这些都对《孙子兵法》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孙子兵法》研究创新发展,让《孙子兵法》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本文仅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提出以下不甚成熟的对应之策: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平台

当下,网络已成为治学与学习的一大利器,足不出户便可查遍全球的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要使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决载体问题,除了传统的书籍注译、会议交流、杂志发表、著述出版等手段外,现在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借助互联网,建立提供文献支撑的专业网站。目前,国内已有滨州学院“孙子文献数据库”和“孙子文献网站”两个专业平台,前者已开展数字化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但由于与图书馆合用一个平台,查检不够方便。“孙子文献网站”经过7年的筹备,已于2015年2月上线开通。网站以提供国内外图书、论文为主,附以研读《孙子兵法》必要的资料,设有研究必备、阅读参考、线上服务、思想借鉴、学术动态、学人博客等版块。目前,网站已完成重要国际会议论文集和主要期刊的数字化,以及《孙子集成》电子版,并可提供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孙子兵法》图书及日本、韩国出版的大部分纸质书的网上服务。论文部分已完成国内历代文章及学位论文题目的上传工作,全文下载正在准备之中。但是,由于人手有限、经费不足,工作进度不太理想;特别是国外文献收集,资料不全、电子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立网络平台,首先要解决文献数字化问题,目前国内“孙子文献数据库”建设处于分散状态,未能形成合力。这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学会通力合作,才能编制出囊括中外古今、内容完备的《孙子兵法文献总目》,为下一步建设全文数据库做好准备;其次,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发机编索引软件,编制出适合《孙子兵法》文献特点的检索系统,为网上搜索创造条件;再次,网站应尽快完成“手机版”的制作,以吸引广大“低头族”,扩大《孙子兵法》在青年一代的影响力。

二是合力打造《孙子校释》的“普及版”

由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一书,出版至今已20多年,对推动孙子兵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原文的校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此书侧重文字校勘、注释,所以对在普及中出现的问题涉及较少,如原文简化字的使用、汉语拼音的标注,乃至段落划分等。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如能像当年那样组织全会力量出版一部新注释本,以解决目前《孙子兵法》注解书中出现的原文不规范、注音不准确、译文太随意的现象,为学界提供一个普遍认可、可供复制的权威版本,同时附以尚未翻译的一些小语种译文,将更利于向全球推广普及。

三是编制出版工具书

工具书是治学的门径,亦代表一门学科的成熟程度。在这方面,《孙子兵法》工具书的编制工作并不落后。2015年出版的《孙子兵学大辞典》,完成了原《孙子兵法辞典》的升级任务,但限于辞书体例,对孙子文献部分的收录过简,需要对1994年出版的《孙子学文献提要》进行修订,并补充二十多年来新出现的《孙子兵法》文献,特别要加大对国外书籍、文章及电子产品的收集力度,尽早编制出涵盖全球的《孙子兵法著作总目》。同时,要创新编制方法,注入新的元素,改变传统书目枯燥呆板的问题,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

四是制作“孙子兵法数据库”

在制作“孙子兵法数据库”的同时,宜先期完成全库检索点设置的工作,借鉴韩国“朝鲜王朝实录网站”的做法,将数据库中如人名、地名、书名、年代等用不同颜色加以标目,使用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检索到所需的资料,醒目直观,节省时间,以加快文献的利用率。

总之,欲研究《孙子兵法》,必文献先行,目录明,资料富,方可读书作文,否则终是乱读乱著。在中华文化稳步走向世界的当下,《孙子兵法》研究更需要文献研究工作的支撑。

(责任编辑:李兴斌)

Review of the Document Research on The Art of War in the New Period

Su Guilia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Art of War has undergone four periods, i.e. the beginning period in the early days of foundation, the standstill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 of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resuming and development perio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flourishing period since the new century. Despite that only 16 years have passed in the new century,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Art of War, the scale of academic organizations has been constantly enlarged,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have been innovatively develop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have been more active. Therefor, rapid growth ha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publication of books and fruitful achievements of document compilation have been made. The Art of War has been well known worldwide. The number of Chinese-foreign bilingual publications has been remarkably increasing. However,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document research of The Art of War. For instance, the text research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document digitalization cannot meet the situation demand. Therefore, the academic circle should make more all-round efforts.

New Century; The Art of War ; Docum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y

B22

:A

:2095-9176(2017)01-0067-06

2016-12-05

苏桂亮,孙子文献网站总编辑。

猜你喜欢

兵学孙子兵法孙子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孙子兵法》组歌
孙子壵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