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2017-01-27文丨张世程
文丨张世程
季
文丨张世程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季”,篆书作“季”,瞥一眼就知道是“禾子”,是“禾”产“子(籽)”了,这是农人劳作一季的收获。所以“季”就是一个季节,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当然,“禾”产“子”也意味着“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然也就表示完结、最末的意思。那么可以知道,在“伯(孟)仲叔季”的排行中,“季”是最小的老幺。《说文解字》说“季”是“从子,从稚省,稚亦声”,直接指向这个意思也不无道理。
还是更喜欢“禾”产“子”的这个解说,这既是农人辛勤劳作的收获,也是大自然调控有度的恩赐。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提醒我们:人类的劳作应顺应大自然,这样带给我们的将会是无尽的获得。这真是一句智慧的箴言。
一位叫做杜秋娘的女诗人也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意思是花开过后,再想去折花,只能独对空枝徒生怅惘。她在“劝君惜取少年时”,是在说人生。确实,人哪,如同“不违农时”般,也应该按自己生命的季节去过日子,走人生。通俗地说就是“该干吗时就干吗”,不要轻易错过。作为资深语文教师中的一员,不由得想到,我的学生正值十六岁左右,是花季。真想对他们说,这可是读书的最好时光。诗与小说,就应在这时候读,错过了就可能会永远错过,以后再来读,就没那感觉了。这一段时光,正在读高一高二,是最适合读书的学段。所以,青春年少的你们,在还不至于被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应该捧书而读,与书中的人,也与写书的人,来一次心灵的交会与对话,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不期然而然的洗礼或净化。
时值秋季,脑海中恐怕很容易蹦出一个成语——秋高气爽。出去走走或者秋游自然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吧。早几天回了趟乡间老家,那天直到天黑了整个坝湾里家家户户都透出或明亮或幽暗的灯光时才吃晚饭,就着季末的落滩菜、扯树菜,吃着新一季的米饭,感觉是这一辈子吃得最好的晚餐了,就像《社戏》里鲁迅觉得那晚的毛豆最好吃一样。可毕竟伴随了一点落寞,或许因为乡愁,或许更因为感觉又过去了一季。是的,秋季也快要过去了,当然紧跟着冬季就要来了,明年的春夏秋冬自然也是次第而来的。
然而,回到城里就不同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只感觉微风渐凉,对季节的次第更迭就有些麻木。如果一直住在城里的话就更是感觉不到了,反正,超市、菜市场天天都有新鲜的绿油油的叶子菜,可是十之八九是大棚里长出来的,是反季节蔬菜。之前回父母家,因为老爷子喜欢吃凉拌黄瓜,于是准备去超市买一点黄瓜,朋友同去了,他告诉我说最好少吃点反季节菜。这我本来也知道,但这是多么好的提醒啊!在他家的阳台上,长着满满一窗子大红豆,绿叶纷披的,走在河堤上,远远地就能欣赏到这一窗的绿色。到豆子成熟的时候,我也得了他一份馈赠,分享到一点具体的对于季节的体察与参悟。
造化的设计真是太妙了,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像这样的一些生命就这样在我们面前不断轮回,轮回在我们的一辈子里,够让我们这些生命不能轮回的凡夫俗子们领受的了。跟自然贴得越近,就越能领受到更多的美好。
可是,我们渐渐远离了自然,往往就不那么在意四季轮替了。甚至吃着反季节菜,也过着反季节的生活。有时,天气变化不寻常。办公室里,昨天还开着空调,17℃;今天感觉有点凉,就开上暖气吧,30℃让人感觉格外温暖。这是怎么了,全是老天惹的祸吗?恐怕不是吧,分明是我们对季节带给我们的恩赐与美好的一种漠然与拒绝。
我不免生出担心——
反季节菜吃惯了,反季节日子过顺了,人,是不是也会变成一个反季节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