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蒲松龄出生与离世传说的研究

2017-01-27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

罗 旭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关于蒲松龄出生与离世传说的研究

罗 旭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蒲松龄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出生与离世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关于蒲松龄出生与离世各有两种不同的传说,数量虽不多,但是却充满传奇性,体现了民间传说的艺术特征,也寄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蒲松龄;出生传说;离世传说;传奇性;审美价值

Abstract:As a great writer,Pu Songling’s birth and death has been given more legendary color.There are two differentlegends aboutPu Songling's birth and death,which reflect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lklores and bear people's aesthetic taste and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Key words:Pu Songling;legends about his birth;legends about his death;legendary;aesthetic value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故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耗费大半生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蒲松龄以其才学赢得文名,又因其关心民生而深得百姓尊崇。因此,时至今日,很多地区广泛流传着有关他的传说、轶事。蒲松龄传说可见于各类民间传说故事类资料中,据笔者统计约有百余则不同的传说。

蒲松龄文学地位之高、传说资料之丰,引起了笔者对蒲松龄传说的研究兴趣。笔者对搜集整理的百余则传说大致进行了分类,可分为七大类:一是蒲松龄的出生与离世;二是蒲松龄的才智;三是蒲松龄的为人;四是蒲松龄科场蹉跎;五是蒲松龄设帐教学;六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七是蒲松龄与鬼狐及其他。这些传说基本涵盖了蒲松龄的一生,每一类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所谓“人生苦短,生死事大”,出生与离世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生死观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生仪礼与丧葬仪礼也是人生中的重要仪礼。因此,蒲松龄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出生与离世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据笔者统计,关于蒲松龄出生与离世各有两种不同的传说,数量虽不多,但是却充满传奇性,体现了民间传说独特的艺术特征,也寄托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蒲松龄出生的传说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讲蒲松龄是病僧转世,二是讲蒲松龄本是天上文魁星,因得罪玉帝而被贬人间。蒲松龄离世的传说则是根据出生传说中“文魁星转世”的内容而产生,讲的是蒲松龄阳寿享尽,回归文魁星之位。不过,一种说法是通过考试而得封,另一说法是自动回归仙位。这些传说的幻想性极强,使蒲松龄的形象带有了浓郁的传奇色彩。下面,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阐述。关于蒲松龄出生的传说有两种,收录于《〈聊斋志异〉的传说》与《蒲松龄传奇》两书中。

第一则是收录于《〈聊斋志异〉的传说》,篇名是《高僧托梦》。传说这样讲,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六这天,有一位世外高僧云游到蒲家庄。高僧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是一个好地方,心里十分高兴。晚上八九点钟,高僧来到蒲槃家中,时蒲槃与妻子董氏已经入睡。此时,董氏已怀胎十月,快要分娩。蒲槃似睡非睡之时,看到一个身材又高又瘦的和尚,面带病容,斜披着袈裟,光着一个膀子,两个乳头中间贴着铜钱大的黑膏药,走进室内来。他不禁大吃一惊,脱口喊道:“是何高僧,夜入民宅?”这一喊,自己和妻子都惊醒了,才知刚才在做梦。这时,董氏痛苦地叫起来,蒲槃知道,妻子就要分娩了,于是赶忙把接生婆叫来,一会儿功夫,董氏生下了一个儿子。蒲槃抱起儿子在灯下一看,不仅惊呆了:这儿子不仅长相与刚才梦见的和尚非常相像,而且两个小乳头之间,也有比铜钱略小点的一颗黑痣,恰似那和尚胸前贴的黑膏药。这孩子很瘦,时常生病,蒲槃怕他不能长命,于是给孩子起名为松龄,又因与梦见的和尚一模一样,便取字为留仙。这孩子便是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蒲松龄。[1](P1-3)

在《蒲松龄传奇》一书中的《蒲槃与留仙的传奇》一篇中也有关于蒲松龄出生的记载。传说讲,蒲槃迫于家计,弃儒从商,家境好转,常常在柳泉前设粥铺救济百姓,深得百姓爱戴。明崇祯十三年四月十六这天晚上,妻子董氏临产,老来得子,全家人又喜又怕。蒲槃在房中静候佳音,迷迷糊糊睡着了,看到满井村老主持进了房门,他偏袒袈裟,两乳间贴了小膏药,双手合掌,向蒲槃行礼,说要去西天朝见佛祖。蒲槃想留老仙师在家过夜,话音未落,就传出孩啼声,蒲槃醒了。接生婆说,董夫人又得一子,胸前还有颗黑痣,这叫“胸前挂印”,将来必定是朝中大官。蒲槃抱过孩子果然看到胸前的黑痣,与老仙师的一模一样,便认为是老仙师转世自己家来了。第二日,满井庙的小和尚来报,老主持昨天夜里圆寂了,蒲槃叫家人去满井庙帮忙料理老仙师的后事。之后,蒲槃给这孩子取名为松龄,字为留仙。

第二则是收录于《〈聊斋志异〉的传说》的《文魁星下凡》。传说讲,蒲松龄出生前,蒲槃梦到的和尚,原来是天上的文魁星,因为得罪了玉皇大帝,被贬到下界。正因蒲松龄的前身来历不凡,所以蒲松龄出生时就有不同寻常的兆头——两个道员为他守门站班。这一年,山东大旱,般阳县旱情最严重,皇帝派两名道员到民间访察民情。这两人在四月十六傍晚来到般阳,因为是微服私访,所以未到县衙去,而是随便住在一家店中。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到蒲家庄来了,这时,突然雷电交加,下起了大雨,两人是来考察旱情的,哪想到会下雨,未带雨具,一会就被淋透了,于是他们赶紧躲到一家门楼下,一边一个,很像站班的。这时,一个道员发现这家门上挂着红布条,说明这家人刚添了喜,两道员觉得晦气,淋了雨还给人家当了守门的。年纪大点的道员想这孩子生来就带风雨,还让两道员为他家守门,如果是个男孩将来定是大官,便想破破这家的紫气。这时,蒲松龄正好哭起来,两人一听这哭声如编钟,是个男孩,将来一定有大出息。年纪轻的道员说,孩子刚出生时,第一个进产房的陌生人是什么样子,这孩子以后就是怎样。这时,一个教书的穷秀才从门口走过,年纪大的道员一把拉过秀才,说这家人有个人病了,赶紧去帮忙,这秀才是个好心人,又略懂医术,没怎么想就冲进去了。两位道员狡猾地笑了笑,走了。因此,蒲松龄虽是文魁星下凡,却终究不过做了一辈子穷秀才、教书匠。[2](P1-17)

在蒲松龄出生传说中,转世的对象有两种:病僧、文魁星。

“病僧转世”的主题在民间传说中沿用已久且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病僧是一种独特的形象,贫穷和苦行是其基本表征,也是福报的前提。因此,知识分子常喜欢以病僧自指,实则蕴含着积善得福与科举成功之意。如宋代的王旦自言前世为僧,后来果真做到了宰相。[3](P51-60)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蒲松龄高僧转世的传说,最初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自己讲述的一个故事。后来,随着《聊斋志异》的传播而在民间流传开来。这类传说通常有三个要素:功名、梦僧人而生、标记相符。这样我们就可发现,在蒲松龄高僧转世传说中,“父亲梦高僧后蒲松龄出生”和“蒲松龄身上有与高僧位置和形状相同的黑痣”符合了两点要素,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功名”这一要素。《聊斋自志》写于1679年,即蒲松龄四十岁之时。因此,“高僧转世”之说鲜明地体现了挣扎于科举之路近二十年的蒲松龄仍心存希冀,也是他直至暮年,仍不放弃赴举的心理基础。

文魁星转世之说在文人传说中也较为常见,意在突出人物在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如孔子出生传说《神祇转世》也讲孔子是天上文曲星或者通天教主转世,到凡间来教化百姓的。[4](P63)此外,范仲淹、包拯等人亦有传说是文曲星转世而来。蒲松龄一生虽未取得功名,在封建等级社会中始终处于社会下层,但是民众却认为他是文魁星转世而来,说明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及才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正因为蒲松龄来历不凡,所以在其出生之时天有异象:久旱而逢雨,且还有两名道员为其守门。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聊斋志异·阳武侯》篇写明朝阳武侯薛禄出生时的景象是“喜鹊遮雨,大官守门”,民众或因此而附会了蒲松龄出生时道员守门的传说情节。

关于蒲松龄离世的传说有两种,传说名都取《留仙之死》,分别收录于《淄川民间故事》与《<聊斋志异>的传说》两书中。

《淄川民间故事》中记载的传说讲: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五这天,天气阴沉,北风凛冽。蒲松龄率儿孙为父亲上祭日坟,回来后感染风寒,周身无力。他躺在床上,精神恍惚,忽然看到陆判官牵着白马来到他身边,说是要接他去应试。蒲松龄说考了一辈子试了年逾古稀还考什么,何况乡试是在秋季,现在才刚过春节。陆判官说这次是进京殿试。蒲松龄随之前往,来到大堂发现中间坐的是孔圣人,拜了三拜后,坐下等待试题。发下试题后,蒲松龄看了一眼试题便一挥而就,诸官员传阅后赞不绝口。孔子召蒲松龄进殿,说:“你考中了,现在授予你文魁星。”并嘱托他:“在这里,行为品德比文章更重要,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一会你去见一下你的夫人,然后回阳安排一下,二十二日上任。”陆判官带着蒲松龄来到一座府邸,在这里见到了夫人刘氏,两人诉了衷肠之后,蒲松龄就离开了。“爹爹,爹爹,你醒醒!”蒲松龄模糊听到儿子在叫他,睁眼一看,儿孙们都焦急地围在床前。二十日下午,蒲松龄在孙子的搀扶下,围着村里转了一圈,每个地方都让他恋恋不舍。二十一日,蒲松龄把所有的书稿看了一遍,并交代儿子要想办法将《聊斋志异》刊印。二十二日,蒲松龄临窗危坐而卒,享年七十五岁。[1](P4-7)

《〈聊斋志异〉的传说》中记载的传说讲: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一儿孙都来拜年,热闹了一番。儿孙走后,蒲松龄觉得有些空荡寂寞,于是给自己占了一卦,卦象不吉。原来,阎王派牛头马面二位鬼差来勾蒲松龄的魂,是蒲松龄的阳寿已经到了。可是,牛头马面不想过年来,于是向阎王请了五天假,并得到应允。正月初五这天,蒲松龄去给父亲上坟,这天天气阴冷,蒲松龄回家后就有些失魂落魄,原来是牛头马面把他的魂魄勾到了阴曹地府。这时,阎王爷得到消息,蒲松龄原是天上的文魁星,按理说谪期已到,应该重回天宫就职。但是玉帝不想让他马上回去,人间也已经不能再待,就想让这位文魁星暂时到地府任个官儿,等他身上的棱角磨光滑后再回到天上去。这可难坏了阎王,他知道蒲松龄是个厉害角色,怕他再写本《聊斋志异》把地府搅得不得安宁,也不想留他。于是,阎王的一个亲信给他出主意,让他把蒲松龄再放回人间,之后再回天宫,这样玉帝就知道地府也无意留蒲松龄,就不会硬塞了。就这样,蒲松龄在地府待了三天后又回到了人间,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龄阳寿已尽,坐在椅子上羽化登仙了。蒲松龄来到天宫,玉帝犯了难,他也怕蒲松龄在天上写一本《聊斋志异》,那还得了?这样,人间、地府、天庭都容不下蒲松龄,玉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太白金星出主意说,蒲松龄号留仙,就留他去海外三山做仙人吧。玉帝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传旨带蒲松龄到东海三神山去了。[5](P319-321)

可见,蒲松龄离世的传说主要是由其出生传说中“文魁星转世”之说而来。蒲松龄一生为科举所累,并非是其学识不够,而是在乌烟瘴气的官场中容不得他这样穷苦而又耿直的书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因刺贪刺虐而为一些官吏贵族所忌惮,却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憎恶,从而深得百姓的喜爱。人们期盼在另一个世界蒲松龄可以获得公平的对待,因此,在离世传说中蒲松龄回归仙位。

民间传说最主要艺术特征是“传奇性”,即将生活素材加以虚构、渲染、夸张、幻想,甚至运用“超人间的”情节,使情节既给人以真实感,又比较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在蒲松龄的出生和离世传说中,不论是神祇转世、出生异象,还是死后成仙,都极具传奇色彩。

“蒲松龄的出生”属于民间口头文学中“伟人神奇诞生”传说主题。这些传说或讲主人公是神灵转世,或讲主人公是感孕而生,或讲出生时天有异象,或是出生后被遗弃,但为他人甚至动物所救,等等。如传说讲孔子是神灵转世,出生之时有麒麟送书等;[4](P63-65)传说伏羲的母亲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从而怀孕十二年生伏羲;[6](P15)理氏吃了一个李子怀孕八十一年后生下老子;[7](P642-643)隋文帝杨坚出生时产房内紫气萦绕,且相貌奇特,头生龙角,身长龙鳞,眼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8](P96-97)传说讲后稷诞生后被遗弃,禽兽都来护佑他。[9](P503-504)由此可见,伟人神奇出生的主题自古有之。人们赋予伟人传奇性,实则是寄托了自身摆脱现实苦难的情感和愿望。因此蒲松龄的出生与离世传说中的传奇性情节内容,不仅表达了民众对蒲松龄的敬爱之情,还寄托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文学不仅是人民物质生产的产物,也是人民精神生产的产物,是民众审美创造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人类自诞生开始,始终生活在来自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挑战之中,不仅生命受到威胁,情感被压抑,理想也常常会幻灭。因此,人们需要发挥想象与幻想歌唱生命、宣泄情感,才能舒缓内心哀伤凄婉的煎熬。这是艺术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所具备的净化和情感宣泄的审美功能。传说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以及阶级社会,最初是在人们休闲时借以消遣的方式。在蒲松龄的出生与离世传说中,民众运用想象和幻想的艺术表现手法,为蒲松龄的出生与离世营造了一个传奇的氛围。通过传奇的故事情节和美好的故事结局,使人们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苦难,在精神上获得极大的享受,在传说中实现审美的人生,从而获得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此外,在现代化进程中,除却贫穷、疾病等对人们生存的威胁,人们心灵上的失落感也有所增强。民间文学所蕴含的区域族群的审美习俗,可以化解人们寂寥的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0](P230-235因此,蒲松龄的出生与离世传说中的传奇性内容,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期待的体现,这种期待符合人类的本性和美的规律。这不仅是民间文学的价值所在,也是民间文学得以永葆生机的奥秘所在。

[1]叶桂桐,叶蔚.《聊斋志异》的传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3.

[2]蒲先慧.蒲松龄传奇[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3.

[3]王昕.蒲松龄“瞿昙转世说”新论[J].文艺研究,2013,(12)

[4]陈金文.孔子传说的文化审美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5]赵晓明,王聿发.淄川民间故事[M].济南:齐鲁书社,2009.

[6]黑兴沛,金荣权.中国古代神话通鉴[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7]白佩玉(口述),范继伟(整理).神怪列国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8]雅瑟,凡禹.中国帝王秘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9][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李先耕(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志红)

I207.7

A

(2017)03-0062-04

2017-04-28

罗旭(1991-),女,山东淄博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聊斋志异》所见河南女性形象初探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聊斋志异小翠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