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

2017-01-27杨晓宇

法制博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政法学院刑罚甘肃

杨晓宇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

杨晓宇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纵观世界各国,死刑是最古老的刑种之一,是国家在司法保障的基础上剥夺罪犯生命的最严重的刑罚。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已限制并废除死刑。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即废除死刑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所以从新中国成立至今采用少杀慎杀的形事政策。

死刑;死刑存废;死刑制度发展

死刑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其渊源在于“以牙还牙、以命偿命”的刑罚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死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预防作用,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自身利益。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残酷的执行方式已逐渐被废除。

早在18世纪60年代,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成名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大胆的提出一个问题:“滥施极刑从来没有使人改恶从善。这促使我去研究,在一个组织优良的管理体制中,死刑是否真的有益和公正。”他根据功利的观点论证死刑的不必要性,认为死刑的威吓作用是多余的,容易引起旁观者对受刑人的怜悯,可能会造成不良的社会环境,若发生了冤假错案其后果是不可挽回的。但是,其并没有主张无条件地彻底废除死刑。他认为,当由于各种原因犯罪人的存在有可能威胁国家的安全或者有可能在社会上引起“危险的动乱”时,或当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时,就有必要适用死刑。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长达200余年的死刑存废之争。

顺应死刑制度的国际化趋势,当今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议有两种观点,即死刑保留论和死刑废除论。

死刑保留论认为:死刑是基于伦理正义的必然要求,杀人偿命作为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沿袭的法律观念,根植于人内心深处,至今为广大民众所认可。在犯罪预防方面,死刑以剥夺人的生命为内容,彻底剥夺了犯罪人再犯罪的能力,具有最大的威慑力、遏制力。中国的死刑源远流长,杀人偿命这一朴素的报应观念已深深烙在中华民族记忆的深处,至今仍支配着人们的心灵,是符合民意的。

废除死刑论认为:死刑过于残酷,其树立了杀人偿命的报复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伦理正义要求相悖,随着时代的发展,刑罚从严酷走向宽和,轻刑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死刑虽然对于某些犯罪具有威慑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没有一个国家,在死刑废止后,谋杀案骤然上升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恢复死刑后,谋杀案出现突然性的下降。”死刑是对人权的侵权,以剥夺罪犯的生命权为内容,虽对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心理上可得到一种满足,但在物质上一无所得,因被害而招致的生命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无法补偿,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死刑存废的争论是一个理性的问题。应当承认,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些国家废除了死刑。但对于这一问题,应当把死刑看成一把双刃剑。在一个国家中死刑是否应当废除,应当考虑死刑是否符合该国的基本国情,否则会阻碍该国死刑制度的立法趋势。

死刑是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产物,作为最为严厉的刑罚手段,早在夏商时期就已存在,随后的朝代沿袭周朝的制度,均保留了死刑。纵观我国历史长河,似乎无一次深入人心的类似欧洲启蒙运动人文思想的传播,相反束缚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封建思想长期在社会中宣扬。西方国家在废除死刑的问题上绝大部分是由于政治高度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健全的结合。我国现阶段,虽然依法治国已应用于政治运行体系之中,但一个高度民主、法制的社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与过程。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死刑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经济迅速而健康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差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物质层面未满足的情况下,人权保障也不能全面实现。总之,我国现阶段废除死刑是不现实的。

但是,死刑的最终废止是历史的大趋势、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澳门地区,由于历史过程中的葡国化,《澳门刑法典》对死刑的观念趋向于国际化,是欧洲启蒙运动在亚洲的一个延续。而我国内地的刑罚观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促使我国死刑制度从再次限制到逐步有节奏的废止。

这是一个较远的目标,也是最艰巨的一步,其有赖于人民人权价值观念的全面提高,依靠我国国力的壮大和国际的和平环境。但在我国现行死刑制度基本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对保留死刑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是保持社会稳定,使死刑有节奏削减的明智选择。

[1]马克昌.刑罚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2][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高铭暄.我国的死刑立法及其发展趋势[J].法学杂志,2004.

杨晓宇(1992-),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2016级刑法学专业研究生。

D

A

2095-4379-(2017)15-0225-01

猜你喜欢

政法学院刑罚甘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Desires and Wealth in Sister Carrie and The Age of Innocence
甘肃卷
刑罚威慑力的刑法学分析
代运为名行诈骗 构成犯罪获刑罚
The Color Purple
Anglo—Saxon Women’s Life and Rights
刑罚的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