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发展原因及走向探析
2017-01-27李颖星
□李颖星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1)
民生新闻发展原因及走向探析
□李颖星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 周口 46600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媒体使用较频繁的一个词。从2006年起,河南周口电视台《民生报道》节目的主创人员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之后,受众越来越喜爱。为什么呢?这就需要从民生新闻的内容、发展的原因和走向进行解析。
民生新闻的内涵
民生新闻的性质和内容,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点:民生新闻更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什么是民生新闻?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关怀视角。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必须确定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选择是从人出发,而不是从事或者是从物出发。
民生新闻关注人的生活是从生活的品质开始,以满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条件为前提,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目的。收入分配、休闲娱乐、消费信息、就业谋职、物价变动、社会保障、人际关系、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求医问药、教育学习、权益保障等等,无论哪一方面存在问题,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当然,生活质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两者相互促进,才能相得益彰。
还应看到,现代人的生计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只顾忙着填饱肚子,满足一些基本的物资需求,而是正在向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概念上转变。现代人为追求进步、快乐、和谐、有序、法治的生活大动脑筋,以达成生活的幸福指数,追求一种积极向上、开拓进取、不畏险阻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概括为生命的气节、生命的涵义、生命的品质、生命的能力,以及生命的科学、生命的伦理等等。这里当然也包括生命的情感和情绪。上述这些正是民生新闻所要关注的,它们也构成了民生新闻的内涵。
民生新闻的发展原因
民生问题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生问题有了历史性的质的转变。民生问题已成为执政党关心的首要问题,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引导着我国走向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切使民生新闻遇到了一个适宜它发展的好时代。
关注民生是媒介自身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民生新闻的地位已从非主流向主流转移,民生新闻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社会新闻概念了,老百姓也真正感受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本意所在。民生新闻的出现不仅从技术上拓展了新闻信息源,还从效果上提高了传媒人期待已久的公众参与度,以更为快捷的速度,更为新鲜的质地抵达普通民众,从而满足了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的欲望。这极大地实现了大众的知情权,张扬了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做好民生新闻是媒介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带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闻随之而来,这就对媒介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有责任引导民众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因此,在选题和报道内容上,媒介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
另一方面,民生新闻自身的价值定位也为它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生新闻把价值定位在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突破“你播我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使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实现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沟通了解和信息交流。在关注事实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与情节展现,挖掘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人情味,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民生新闻的走向
民生新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因为“民生”和“国计”是最具关联性的两个方面,政策要解决的基本上是“民生”问题,无非是大小不同,直接间接关联不同。但是,如何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生化”的新闻,还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和媒体环境。现在很多民生化的新闻,存在曲解或者残缺不全地解读政策政令,这样势必影响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同时也损害民生栏目的公信力。
考察民生新闻的兴起,也使一些媒体职能遭到质疑。一些媒体在无形中错位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充当司法部门断案,充当政府职能部门干涉行政,充当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新闻之外的中介活动等等。这会使得媒体在功能上给民众很大的误导,这是必须警惕的。
对于“民生”和“新闻”的关系问题,一些新闻界同行指出,很多民生问题新闻性不强。民生问题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要在众多的“民生事件”中寻找有新闻性的事件,也需要按照新闻规律认真选择。因此,对于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加深对民生新闻的探究,依旧任重道远。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