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奇的礼物
——浅析“稀奇X+Q”品牌中的艺术与商业

2017-01-27吴兴晨中国传媒大学100020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商业大众艺术家

吴兴晨 (中国传媒大学 100020)

稀奇的礼物
——浅析“稀奇X+Q”品牌中的艺术与商业

吴兴晨 (中国传媒大学 100020)

“稀奇”作为国内成功的艺术家品牌,获得了关注度的同时,也引发出关于艺术与商业的探讨。“稀奇”到底是艺术品还是商品?首先,它是艺术,无论从作品创作者的艺术家身份还是产品创作的原型来自于艺术家原作去分析“稀奇”,它都是带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是艺术。而同时“稀奇”也是商品,独特的“艺术礼物”的定位,将艺术品从美术馆带向商场,使得它成为能够被大众消费的商品。

艺术礼物 ;大众文化;商业;艺术家身份

一、“稀奇X+Q”的诞生

2010年雕塑家向京和瞿广慈夫妇创立了自己的艺术家品牌,致力于做艺术礼品的开发,内容涉及雕塑、包袋、丝巾等产品领域。销售渠道除了四家直营店和淘宝旗舰店外,还有诸如美术馆、时尚精品店、高级会所等。

品牌取名“稀奇”,源自两人名字的首字母,更是以“稀奇”展示出品牌的与众不同。最早,瞿广慈把个展中的《彩虹天使》放在连卡佛售卖,并取得很高的关注度,品牌创始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商品化的可能性。

“稀奇”作为艺术品进入市场初期就走商业路线,将原艺术作品的观念加之商业化的外表,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并且限定数量,售价从几千到一万,复制原本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让大众有机会将艺术品接进日常家庭生活当中。

二、“稀奇”是艺术

艺术一旦进入商业领域常常会遭遇怀疑,像“稀奇”完全由艺术家独立经营且以相对低的价格出售,更会引起关于“是否是艺术”的讨论。将视角移至雕塑本身,从它的哲学观念以及形式语言出发,它无疑是有趣的当代艺术作品。它是艺术家艺术思维的结晶,同时它来源于艺术原作,是原作情感的延伸,消解原作意义的同时,也丰富了原作的内容。

1.产品创作者的艺术家身份

向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其作品主要是对女性身体的反思,通过探讨“性别”,从而上升到特殊群体的身份追问。瞿广慈同样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以“小胖人”系列最受关注,西方天使和中国面孔的结合、神性和人性的交融,政治化的表现手法更能折射出整个中国的独特时代。

正是源于“稀奇”产品的创作者的艺术家身份,使得它能够区别于普通的商品。它承载着艺术家的观点,是艺术家内心的发声。

艺术家借助“稀奇”,对当下有所表达,“稀奇”作品是搭建感情的桥梁,寄托的是艺术家希望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的愿望。将自己思想传递出去的同时,也启发消费者对于自身存在的思考,所以艺术家赋予“稀奇”以艺术观念,从而它便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质。

2.以艺术作品为产品原型

“稀奇”出售的产品都是以艺术家作品为原型进行创作的,从原作中提取核心部分转化成商品,因此并没有破坏艺术理念,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转化,仍然具有艺术性。

与艺术原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品是复制品,它需要进入流水线当中,这一过程无形的改变着艺术原作的性质。产品进入可操作的加工流水线,因此需要重新改良和设计产品,“创作”和“生产”的属性被区分。当艺术成为大众消费品,消费便会消解原作的意义,从而衍生出多个概念,消费的消解是一种解构,作品反而在消费中增加了新的价值,艺术从而变得多元化,大众通过消费参与到了艺术过程当中,延伸原作意义的同时,使得原作更为独特,向京在采访中也谈到大众化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作品的保护。

三、“稀奇”作为商品

虽然“稀奇”有着鲜明的艺术性,然而它最终还是会进入到商品的流通领域。产品需要更多地考虑市场诉求,在消费群中寻找情感共鸣,因此不难发现,为了产品的销售,“稀奇”利用各种商业活动来扩大品牌的传播,为了满足受众,也在原作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改变。

1.“艺术礼物”作为产品定位

“每个广告不仅靠文字或图象,还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建议,即买本产品将得到的明确利益;这一建议一定是该品牌独具的,是竞争品牌不能提出或不曾提出的;必须具有足够力量吸引、感动广大消费者,招徕新顾客购买你的东西。”

从广告语“稀奇是艺术,稀奇是礼物”可以清晰直白地解读出“稀奇”品牌的关键词,即“艺术礼物”,用艺术来区分与其他礼品的不同,同时也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衍生品。“稀奇”对原作进行再设计,每一件产品都源自艺术家对其艺术原作的转化与再创作,并通过高品质的手工技术和精美的包装,在这一点上品牌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除了艺术上的独特性,品牌定位为礼物也使得产品与众不同。以礼物的形式传递幸福、温暖、真挚的祝福是稀奇的品牌核心,礼物是人们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

2.艺术从美术馆走向商场

许多当代艺术展常常发生在大众的商场或超市,用以表明艺术的消费性和大众性质,稀奇的产品将艺术品放置于公共场所的同时,还成立自营品牌用以销售。相对于其他的艺术作品,“稀奇”更倾向于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不仅仅是展示价值,更是为了获取利益,它强调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鼓励人们的购买欲望。品牌将目光投在生活类的产品上,这一品类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条很重要的拓宽消费人群的渠道。

四、艺术与商业的融合

任何事物都不是二元对立,不能说“稀奇”只是艺术的,或是“稀奇”只是商业的,他们并不矛盾。艺术需要传播,那就与商业息息相关,商业想要取得优秀的创意,便需要艺术的力量辅助而获得文化建构。艺术家通过与商业的合作,为艺术、人文、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1.个展《终北国》成为产品宣传的契机

2014年“稀奇”创始人瞿广慈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展《终北国》,以“温度、能量、态度”为策展的故事线,呈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的思考。

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并利用名人效应,通过“37位朋友讲述他们心中的《终北国》”活动,采访各界名人对“终北国”的理解来达到传播目的。还与国际品牌合作,这次展览的独家呈现就是马爹利。

展览当天,有发布会、媒体报道,更是有来自各界名人的捧场,如主持人杨澜、时尚集团总裁苏芒、艺术史论家范景中等。同时接受北京卫视的《品味·艺术》访谈节目,将“稀奇”的品牌核心带给大众。

《终北国》不单纯是一个个展,更多地是为自身品牌营销,除了展览新作品之外,还将“稀奇”的系列产品做了有规模地展示,整个展览本身就是对艺术家观念的阐释,也是对“稀奇”产品概念的阐释。

2.名人系列

自从赵薇的电影《致青春》获得高票房及好口碑之后,许多商业都以《致青春》为主题,“稀奇”也不例外,艺术家向京通过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与赵薇合作共同创作了《致青春》系列雕塑,将其生产加工为“稀奇”产品,获得粉丝的追捧。稀奇将当代艺术的观念加之于商品生产,同时艺术成为商业宣传的借口。这种更加“艺术”的方式,帮助品牌营造自己的个性。

在2015年羊年,向京与歌手那英合作,创作新年的第一只羔羊作为新年礼物,并归入《梦幸福》系列作当中,这次合作还将慈善引入“稀奇”概念中,每售出一件《梦幸福——羊》,“稀奇”即向“百年职校”捐赠善款100元,资助贫困学生。以慈善作为品牌的宣传点,使得品牌能够建立更好的口碑。生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作品的创作元素,旨在吸引消费群的关注。新年是送礼的最佳时间,“稀奇”在此时推出系列作品,为新年礼物提供了独特的选择。

3.“稀奇”艺术成为大众消费品

“稀奇”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结果,艺术参与到商业当中,目的是为了使得商业利益成果更加迅速,提高商业的文化价值,而商业参与到艺术当中,也增加了艺术传播的效应,它们有时会互相破坏,但有时却是双赢。

“稀奇”的艺术通过商业渠道传播出去,以并不高昂的价格兜售,通过这样的流通过程,使得“稀奇”艺术摇身一变为大众消费品,那么它的艺术性还存在吗?它保留了一部分的艺术性质,只是它从美术馆走向了家庭客厅,成为可供大众分享的艺术。

大众文化背景下,艺术需要走下高塔接近普通生活,大众了解艺术,艺术家才能够存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迎合大众不见得是符合常理的,好的艺术应该是为大众所接受而非迎合。如果为了实现大众消费品,作品必须为了市场需求而做必要的改动,意义不断被消解,解构又重构,艺术性是否还会存留。因此,类似于“稀奇”这样的艺术家品牌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是关键问题所在。

五、艺术家品牌中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短短几年时间,当代艺术家们从社会边缘群体摇身变为富豪或名流,媒体和大众一旦听闻艺术家参与商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艺术家双重身份产生怀疑,当艺术家参与商业后,就无法将艺术和商业独立出来讨论。

多数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艺术家的商业行为,但是作为艺术家,如何选择生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面对中国当下艺术家群体的现状说“在生活中做一个好艺术家,但是应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被人关注着走过来却值得思考”。经济和艺术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艺术家在艺术与商业问题面前压力很大,一个艺术家面临很多更具体的问题,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去做一些事情,艺术家根本无法存活,作品也不会传播出去。

而艺术家将商业活动标榜为艺术也是十分可疑的。瞿广慈认为,“稀奇”与其是一个品牌,不如说是社会实践,或者说公共艺术项目,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是去检验艺术、社会、设计、生活和慈善之间的深度和广度,是用商业模式运作公共艺术项目。这种观点在“稀奇”这个品牌的运营过程当中,是刻意将商业转化为艺术角度,这样是很牵强的嫁接,只是为自己的商业找一个艺术出口。

因此拿商业准则评论艺术家,或是拿艺术准则评论商人都是可疑的。应该抛开很多东西,看作品本身的价值,艺术家身份和商人身份矛盾的原因,还在于整个社会机制与文化背景,所有的争论应该回归艺术品自身,好品质的艺术,无论在艺术领域或是在商业领域都会走的更远。

[1]皮埃尔·卡巴纳 (Pierre Cabanne).《杜尚访谈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

[2]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瑞秋·巴恩斯,保罗·梅森.《现代艺术家与波普艺术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第1版.

[4]鲍里斯·格洛伊斯.(Boris Groys)《走向公众》[M].金城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吴兴晨,女,汉族,1992年5月生,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告设计。

猜你喜欢

商业大众艺术家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