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2017-01-27尧迟月三亚学院图书馆572000
尧迟月 (三亚学院图书馆 572000)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尧迟月 (三亚学院图书馆 572000)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为高校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需求、为教学科研提供助力,也是图书馆提升综合服务、扩展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在信息爆炸、网络冲击、通讯极速发展的当下做好信息素质教育,是我们高校图书馆须谨慎思考、加深研究的要点。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应对方案,提出几点建议策略。
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策略
一、现状
现代图书馆的主要基本职能为:1.收集保存文献信息来源;2.利用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源为读者服务;3.为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交流与交换提供平台1。
相较欧美国家从中小学教育开始抓信息素质教育,中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普及几乎进入大学后才陆续开展。且欧美等国家起步较早,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普遍落后,并对此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方面:应试教育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检索、利用的需求较低,仅需考生完成相应考核要求,通过考试。在中学期间并未对信息检索开设相关课程、提出祥光需求;第二方面:在当代信息资源飞速发展、互联网全民普及的情况下,当今学生在不知如何寻求问题解答时,多数采取较为直接的方式——利用网络上简单的搜索引擎工具(如百度、谷歌等),其解决检索需求,对信息素质教育并没有实体概念,且对其感认同不强,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处于被动、弱势地位;第三方面:作为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方案开展事实,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如上级部门重视程度、经费支持、权限下放等),导致其文献检索课的开展得不到相当的重视与有效的保证,学生对文献检索的认识也停留在较为粗浅的阶段。
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同样起步较晚,它相较于在校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又多了更深刻、更专业的要求,总体需求可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基本信息素养、教学信息素养和科研信息素养2。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教师信息素质教育时,需对大学生、教师培训做以区分,并采取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方式,制定方案、提供辅助措施及开展相关活动。
二、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高校图书馆有效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几个关键因素,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有效策略。
(一)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总体上来说,高校图书馆汇集有重要的学术资源,是提供给教师科研、学生研究学习的重要场所与紧要资源。
作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上,相较于中、小学图书馆等掌握有较强的人才、技术、资源的优势。
1.在普通高等院校招聘图书馆员工时,其入职人才学历层次多样、不只招收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其对外语、计算机、经济、文博、管理等等学科领域本硕博专业均由需求。要构建起一个完善、合理、能有效发挥图书馆共有资源的体系,需各高校针对本馆自身的环境、建设方向和要求进行不同人员的招收和调整。因此在人力资源的招收上是有一定优势的。
2.信息技术于当今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已呈现体系化、交互式的发展趋势。图书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更新换代使得图书馆流通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降低馆员上架、整架等工作,使得馆员有了更多是的精力进行各种服务和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服务平台的优势也体现出来,如实现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在线教学、微博微信等在线图书查询、借阅、预约、馆际互借等功能,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3.资源优势主要包括图书馆软硬件资源,如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资源、电子期刊资源、各类数据库资源、光盘、视频库、各类教育网站、论文检索平台、使用数据库、共享资源、馆际联合体等等。信息素质教育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理解为图书馆资源的有效整合性使用推荐与指导。如何将图书馆现有的各类资源合理又恰当地推介到教师与学生的眼前,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开展所需解决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高校的读者优势
高校大学生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作为基础,具有良好的接受度和理解力,是有效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优势。
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参与者,在相应工作中对信息的检索与查找更是达到一个较高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具有十分庞大的读者基础和读者优势的。
(三)高校图书馆内馆员优势
前文提及,在部分实现高信息技术(如RFID等)管理系统的图书馆,可解放一部分人力资源从事信息素质教学。且作为高校图书馆,其馆员构成呈现综合性、交互性等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开展。
(四)大学校园优势
校园作为高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场地与载体,便于在大学学生入学之初开展导向性信息素质普及教育,开启信息知识获取的大门,为后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和方向。
在校园环境内,可以依托教师素养评价激励机制、与其他部门配合,策划专业培训方案等形式实现。
(五)对信息素质教育认识程度
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大学生对信息素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与正面引导。
2.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受制于信息素养,且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前文所提,有关部门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不足,经费缺乏等等导致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存在频率低、水平低、效果低的情况。
(六)教育方式滞后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采取的普遍方式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该方式较为传统。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可参考MOOC、网上直播课程的方式,利用移动图书馆、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支持进行相应教育培训。
针对不同年级开展难易程度分级教育的方式较少,主要区分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教师信息素质教育两种。
(七)信息素质教育团队薄弱
1.目前国内高校专设信息素质教育团队的图书馆尚未完全普及,部分高校图书馆教育队伍参差不齐,缺乏有效制度、机构的培训、管理。
2.部分馆员自身存在对信息素质教育认识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当下,没有及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仅存在于传播、转述的阶段,对深层次的内容挖掘、科研等内容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3.缺乏教育成效评价的有效机制。
(八)大学生积极性有待激发
大学生正处在互联网+、掌上移动手机全员普及的时代,信息获取便捷快速,因此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较为忽视且存在误解,导致其积极主动性受到极大制约。也因从小缺乏信息检索技巧的培养,较为偏向采取互联网搜索、百度搜索等方式寻求答案,对专业检索工具的使用及图书馆现有信息资源了解匮乏。
三、采取的方式及成效
(一)紧跟时代的宣传推广方式
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效用性进行及时有效的推广。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网页、QQ群推荐、百度贴吧、微博等学生较为常用的工具软件等进行宣传推广;开通图书馆手机APP,实现掌上借阅、查询、续借、查阅资源等便利功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共鸣。
(二)制定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培训课程
采取基础课程教育为主导的方式,增加在线教育、有针对性地定制专题教育为辅助的方式,开展多样性的普及教育。利用如超星移动图书馆、公开课、动画视屏等丰富的资源吸引师生兴趣。
(三)加强与学院合作、制定有效激励机制
目前院系对图书馆缺乏正确认识,仅仅认为图书馆只是借还书的场所,对其对学术、教育的作用了解甚微。图书馆应积极提升自我地位与价值,采取积极宣传自身、推广服务的方式促进馆院间的交流沟通。
在融洽开展馆院合作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学院教师的信息素质培训,同时动员教师,在课程普及过程中,将信息检索的方式与学院教学内容相结合,带动学生的资源检索与查找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或可引导教师开展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科研工作,从根本上推动信息素质培训的有效开展。
(四)制定馆员信息素质教育考核评比制度
国内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缺乏有效考核评比制度,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成效的评价,对馆员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也存在制约,各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不定期开展评价调研、馆员间互评、教师与学生评价等对开设课程的馆员进行档案管理、综合评定等措施,督促馆员自我提升。
(五)积极开展信息检索评比活动,激励读者
针对教师、学生开设不同难易程度的信息检索评比活动,采取奖励制度的形式,结合有效的宣传手段,在校园范围内推广、普及。
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校园师生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推广、普及信息检索的概念及重要性。
(六)增进对学术界的了解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学术界开设的各项活动,了解各方动态,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检索课程与教师科研有机结合,围绕学术研究开展信息检索课程类活动,使资源得到了解、推广。重点在于培养教师科研信息检索时的策略、文献检索的技巧、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整合能力。
注释:
1.宋碧云,谢美英.浅谈图书馆与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1):88-90.DOI:10.3969/j.issn.1671-6361.2003.01.020.
2.刘向明.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318-319.
[1]宋碧云,谢美英.浅谈图书馆与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1):88-90.DOI:10.3969/j.issn.1671-6361.2003.01.020.
[2]刘向明.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3]钱承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兴起、现状及趋势[J].贵图学苑,2016(3).
[4]董良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