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2017-01-27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071001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林艺术设计院校

董 贺 付 萌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071001)

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董 贺 付 萌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071001)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艺术设计专业也因此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地方农林院校亦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地方农林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添砖加瓦。

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教学思考

艺术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艺术设计专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地方农林院校在基于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开设了具备特色的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毋庸置疑的是,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点,然而通过分析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众多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师资力量不达标

随着素质教育与全民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高校内学生数量激增,对教育者的数量要求也越来越大。地方农林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并未经历漫长的时间,也因此,他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也并不是优势学科或重点专业。正因为此,学校方面并不愿意在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大量投入,资金不足、教师质量不佳等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更使得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出的艺术类人才难以契合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传统教育教学在我国盛行了千百年,时至今日,传统教育理念仍然桎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者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灌输”行为,在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记忆”了知识,却并没有掌握知识,更不懂得学以致用。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致力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目标也因此沦为纸上谈兵的空想。

(三)评价体系不尽合理

良好的教育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为教育者改进教学提供思路。然而由于地方农林院校并未制定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笼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且基于客体评价的权重系数分配不合理,根本无法发挥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展、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优化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人,其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地方农林院校应有意识地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投资的力度,要积极吸纳优质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要用人才引进为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其次,要积极做好已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利用各种途径帮助专业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要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充电时间,丰富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异地进修,以确保随后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引入难,人才的挽留更难。地方农林院校要充分认识优秀教育人才对院校发展的意义,要能够以人为本地落实教师管理,要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要帮助人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要让人才对所在单位产生依赖,进而愿意为其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改进基础的教学方式

首先,地方农林院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重点专业,要基于人才需要制定培养计划,要打破传统的、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手段的呆板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和人才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一专多用的全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改变地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以及系统结构相对落后的现状,打破呆板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全面的发展自身,最大程度地契合社会需求。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1.教学评价主要起到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地方农林院校应该遵循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做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做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变“基于专业技能的评价”为“综合性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要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教育者要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独立的个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不确定性,用发展的思维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评价主体多元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育评价应持有辩证的态度,打破“一家之言”的格局,转变为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企业参评、多个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模式应该是由教师做为主导、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改目标评价为过程评价。评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才,实现人本理念,所以要积极摒弃过去以选拔、淘汰、排序为目的的结论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被作为检测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学生、家长,但不应该被作为人事管理的工具。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教学相长,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形式,教育评价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依据,也可以是学生弥补自身不足的参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成为摆在各大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地方农林院校需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创新,要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之间的距离,只有全面提高了地方农林院校的教育质量,地方农林院校的发展才能够有所保障。地方农林院校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

[1]王莉.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6,13:212-214.

[2]朱书华.现状与效果思考与重构——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评价[J].美与时代(上旬),2014,07:29-31.

[3]王娜.对农林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9:113-114.

[4]安静.地方本科院校环艺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读天下,2016,09:96+95.

猜你喜欢

农林艺术设计院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星.云.海》
《花月夜》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