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高估的人性
——浅谈电影《驴得水》

2017-01-27席树芃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2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铜匠驴得水慈善家

席树芃 (山西大学 文学院 030002)

被高估的人性
——浅谈电影《驴得水》

席树芃 (山西大学 文学院 030002)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影片。本文从人物,情节,叙事结构,细节表现以及表演的魅力等方面对这部影片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通过“人性”这个角度来体现这部电影的主旨,从而尝试展现电影的艺术魅力所在。

荒诞讽刺;闹剧;人性转变;谎言

一、“这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荒诞喜剧电影”

荒诞喜剧是这部电影最大特色。在剧中,校长等一众人想要额外贪图财政补贴,因此撒谎杜撰出了一个本没有的角色:英语老师“吕得水老师”,获得了额外财政补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变得越来越控制不住,以前他们用以获得利益的“工具”:小铜匠,最后返过来通过特派员控制和逼迫校长和众人,而校长为了谎言不被揭穿,只能屈服和满足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以图不要拆穿谎言。在这件事中,自己被自己创造的“工具”控制,这无疑是最讽刺的,而这同时也造成了一曼被逼疯,最后开枪自杀的悲剧结局。

二、影片分析

(一)人物设定

在这部电影中,人性转变是这部电影着重表现的部分。校长,裴奎山,赵一曼,再到铜匠,以及铜匠的妻子,他们的人物设定以及人性的转变都是本部电影最着重表现的地方,这部影片中的校长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在当时无法想象的地点实现自己难以达到的梦想;本分的裴奎山老师是一名现实主义者,在知道追求一曼无果的时候,痛骂一曼,可以说他是导致一曼最后崩溃的罪魁祸首之一;这里唯一的女老师赵一曼是一名逃逸者,她想逃离现实的束缚,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山庄里作最真实的自己,可惜最后还是因为现实;青年老师周铁男是一名莽莽撞撞的热血青年,可在经历了特派员随行武官绝对武力的威胁下,他也迅速屈服;校长的女儿是一名仍对现有体制抱有一丝希望的单纯的学生,当然还有电影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那个扮演“驴得水”的小铜匠,在他没有得到应有的东西之后,他开始利用世俗的权利去“报复”原来“创造”他的人们。因此,这部电影虽说是一部喜剧电影,但从中他们暴露出的许多人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情节内容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由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影片,此前其同名话剧《驴得水》已经在演出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因而这次由原班人马出演的电影备受大家关注。

在电影里,导演周申保留了此前话剧上的内容,并且风格上保持了原有话剧搞笑的风格,他在情节中加入了库斯图里卡(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南斯拉夫天才导演)的癫狂、荒诞和法哈蒂(阿斯哈.法哈蒂,伊朗的电影理论家)的困境、冲突,使之能更好的体现和反映生活。在影片中有很多的情节和画面冲击着观众们的内心,像校长等人因不想谎言被揭穿,不得不答应小铜匠任何无理的要求,甚至于剪掉一曼的头发来换取小铜匠不揭穿谎言的承诺;而周铁男在经历了随行武官的武力威胁后,即使在武官强奸一曼时,他也只能抱头躲避在墙角,眼睁睁的看着一曼被强奸,而这跟此前“热血青年”一样的周铁男判若两人,从中人性那阴暗一面的贪婪,懦弱,虚伪,无情可见一斑。

三、叙事结构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三幕剧”结构,也就是由“交代—危机—高潮”三部分组成。在开场,即交代了故事是发生在1942年的中国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第一幕是交代冲突:校长等人为了能多赚取一些财政补贴,所以编造出一个“驴得水”老师,借此获得了额外的财政补贴,然而,教育部特派员随后来视察,点名让“驴得水”老师讲课,随后校长等人为此找到小铜匠,经过紧张的讲课,暂时蒙混住了特派员,但随后特派员带着美国慈善家再次到来,而此时的小铜匠却因此前一曼的斥责而怨恨他们,借特派员之手“复仇”。此时的冲突是小铜匠为了私欲的复仇。第二幕是危机出现:特派员知道“驴得水老师”是校长等人虚构出来的,谁知特派员以前在教育补贴上也获利很多,因而威胁校长等人保住“秘密”。第三幕是高潮到来:美国慈善家因为捐款的事情来到山村学校慰问,众人为了瞒住慈善家,为“驴得水老师”举办了丧礼,随后小铜匠却从棺材里起来,众人纷纷又祝贺,随即又为小铜匠和校长女儿举办了“婚礼”,但小铜匠的真正妻子随后大闹婚礼现场,进而使这场闹剧大白天下。

四、细节表现(真实生活的营造)

本部影片在表现平常生活时,摄像机机位基本是固定机位,以表现人物的对话为主,水平视角的平衡构图和间或出现的运动镜头也是幅度很轻微的摇镜头,而场面调度内的人物活动则是以营造现实生活方式的心里实感为主。在本片中,那个“驴得水老师”的谎言是最主要的叙事要素,所有的发生的事情就仿佛是一种平衡,但外部对于这种平衡的打破一共有两次,一次就是住专员视察,另一次就是美国慈善家的到访。第一次之所以最终是以平和收场,是因为人们默认了那个潜规则。经过特派员鸡飞狗跳的试探之后,进行了一次利益再分配,教育部拿到了美国人的捐助之后,特派员自己截留一部分,分给乡村老师一部分,这样,对公家有个交代,而自己也有了实利,一切归于平衡。但第二次明显不同,美国慈善家想要一睹驴得水老师的真容,但校长等人和特派员已经在这场谎言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因而,虽然合伙欺瞒,但最终还是漏馅。而这显示出一个真相—人性的阴暗。

五、表演的魅力

驴得水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电影。虽然都是由开心麻花出品,但是《驴得水》和《夏洛特的烦恼》完全是两种路线。如果看到最后,观众会发现,这部片子不是用来“逗人”的,而是用来“伤人”的。故事因为一个谎言而起,而到最后根本收不回来以至于破碎一地,片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高喊着“团结,乐观,奋斗”的老师和校长最后支离破碎;向往着自由的一曼被逼自杀;就连最单纯的校长的女儿佳佳,最终也不得不配合“演戏”,成为帮凶。尤其是到了影片的最后部分,片中每个人物中人性里的美好被撕裂,丑恶的那面都裸露出来,而纠其源头,就是谎言!

“借驴吃空饷”,这个看起来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事,但它其实是对人们投机心理的讽刺。被利益迷住的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借助各种条件,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同时他们为了说服自己的内心,会选择一些方式,做到“身不由己”。

谎言能成一人之所求,但也能毁这人之所有。校长他们因为贪图利益而编出的可笑谎言,让人啼笑皆非,同时,他们在圆谎这个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在这条不归路上,有的人试图反抗,想要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一片“纯净”,可在利益和强权面前,他们就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像周铁男在随行武官开枪的威胁下,他立刻变得唯唯诺诺,即使在一曼快被强奸的时候,这个曾经的热血青年教师周铁男也只是抱头躲在角落里。他们这些人转变的速度,堪比剧中“杀驴吃肉”的速度,但是,在这群快要被现实所吞没的小人物面前,我们却无法嘲讽他们,因为我们很清楚知道我们现在生活里面与之对应的人和事大有存在,我们没有资格去说他们,因为我们做的并不比他们好。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坚持自己,坚持自己内心的底线,不要因小利益而跌入谎言的深渊,无法自拔。

在这场表演和博弈中,这里的每个人都经历了转变。或许,没有这个谎言,原本那个热血男老师周铁男不会因为威胁而变得比任何人都圆滑,成为一个奴性十足的帮凶;或许,如果没有这个谎言,铜匠就不会发怒,利用特派员来复仇,导致一曼被剪光头发,最后乃至疯掉;更或许,没有这个谎言,铜匠根本不会有机会借特派员的权利和枪,让理想主义的校长持起了剪刀,老实本分的裴奎山吐出他最恶毒的言语,也许,没有这个谎言,根本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校长他们每个人原本对未来都充满向往,都曾经上进且阳光,经过这件事之后,都变得面目可憎,如同画皮里面的女鬼蜕掉了伪装,令人可怕。他们以为“正义”的事情,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尾。

美国慈善家最后那句“不可思议的中国”的感叹可谓是一语中的。随着情况的不断发展,一个一个的突发事件不断的到来,他们不得不用一个接一个的谎言去圆场,校长为了圆过特派员,请来一个铜匠假冒“驴得水老师”终于瞒过了特派员,而随后用“睡服”的方式瞒过了铜匠,答应了拍照,随后,因为铜匠老婆的到来,为了瞒过即将到来的美国慈善家和特派员,让铜匠和他老婆快走,一曼又不得不用“谎言”骂对方是牲口,二人反目成仇,铜匠之后来冒充“驴得水老师”,对一曼进行了报复,特派员其后知道了铜匠的真实身份后,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也用谎言来骗取慈善家的金钱。在许多谎言之下,无数的人为了利益和内心的“正义”痴狂,而此前一直笃信改良的校长女儿佳佳,在经历了这些事后也对一切憧憬丧失了信心,她成了一个想要推翻这一切的革命者。最后,学校依然运作,校长仍然是山村小学的校长,但一曼却开枪自杀了。但不管最后以一曼的生命为代价,一切似乎从来都没发生过,而这,不是最大的悲哀么?

《驴得水》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荒诞幽默告诉了我很多,与其说驴得水式的悲剧是这个社会潜规则带给我们的,不如我们仔细想想,如果当时没有这个荒诞的谎言,校长也没有触碰这个“底线”,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谎言,究其根本是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向别人说出的言语,在大多数人眼里看来这是贬义的意思。在校长看来,他们编造出“驴得水”老师骗取补贴是为了山村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山村里的孩子们。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一个“正义”的行为,可他们忘记了这谎言一旦说出,就得有无数谎言接着去圆先前的谎,最后事实证明了,他们最终害人害己。而当他们想要用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其实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所谓的“正义”无非是他们让心里好受的托词罢了。而或许说,我们只是“人类”,并没有那么的完美。

六、影片存在的不足

电影和话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在播出后会一定程度上放大话剧中某些不合理的东西。《驴得水》这部电影虽然在改编的时候修正了戏剧里面粗俗的部分,但某些东西仍然无法避免,比如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学校,在话剧的舞台上,可以对布景作象征化处理,使观众对学校有一个概念印象,但电影的镜头是直观和写实的,背景非常具体,所以对每一个细节都要刻画仔细,因而背景需要实地去考察,但是实际表现出来往往却不尽如意。

这部电影是一部成功的讽刺喜剧类电影。虽然在由话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对某些不足进行了弥补,但是它仍缺少像果戈理《钦差大臣》那样的深刻性,讽刺的东西很少,因而可以说《驴得水》这部电影是一部闹剧电影。

席树芃(1995.08-),男,汉族,山西临汾市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2014级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铜匠驴得水慈善家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古城手艺人
《驴得水》首映 沈腾说看完后“蓝瘦,香菇”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喜剧《驴得水》10·28强势上映 把人“逗笑又惹哭”
传承慈善 慈善传承——记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家魏基成
四姑
两个男人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