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名儒黄培芳山水画艺探析

2017-01-27区婉仪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528225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黄氏岭南山水画

区婉仪 (华南师范大学 城市文化学院 528225)

岭南名儒黄培芳山水画艺探析

区婉仪 (华南师范大学 城市文化学院 528225)

岭南香山黄氏世家美名传天下,优秀的文风学风代代相传,家族内隔几代便出现一位大家,成为岭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的文艺先锋,族内子弟也是学有所成,不断为家族和地区做出卓越贡献。黄培芳就是黄氏世家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其学识渊博,思维开阔,在经、史、诗、书、画等方面成绩斐然,着实推动近代岭南地区文学艺术风气建设。今日我们将探析黄培芳艺术大师的画艺画论,对其山水画方面的成就进行深入探究。

黄培芳山水画;画艺画论;点苔法;石园画社

项目来源:2016年“《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岭南名儒黄培芳研究”(2016GZY05)

一、岭南文化名儒的艺术人生

黄培芳(1778—1859),字子实、香石,晚年自号粤岳老人,广东香山人,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的著名诗人、画家、教育家和藏书家,世人称为“岭南名儒”。他自幼聪慧,嘉庆九年(1804年)荣登副贡生位置,官至武英殿校录、内阁中书。黄培芳一生教书育人,曾于羊石书院和学海堂主讲督学,认真进行理论总结——撰写专业领域、家族和地方事闻的书籍,有《香石诗话》、《岭海楼黄氏家集》、《香山县志》等数百卷著作,在广府地区、岭南一带甚至全国范围均有一定影响。

黄培芳所在的香山(中山)黄氏家族是岭南地区文化脉络延续最广泛和深远的文化世家,他自幼在浓厚的家学氛围和长辈的谆谆教诲下成长,曾以少年诗人之名在岭南地区崭露头角,后因科考不畅而转居讲台和写字台,授徒教书,著书立言,记录乡土民事、发表个人见解、创作艺术作品,为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文学教育改革经验,具有极高文学研究价值。

在优秀的家学家风和父辈的学术坚持下,书香文化延绵不绝,黄氏子孙坚持文学研究、著书育人和文化传承,以己为核心不断延伸和完善文化脉络,鞭策着岭南地区文风进取,而岭南黄氏世家的文化在千百年来也从未真正中断过,在岭南大地上顽强地扎根生长。

二、黄培芳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诗词书画皆有涉略的黄培芳,可谓才高八斗,称得上是位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至于绘画方面,黄培芳以山水画著称,对比诗书虽然没有过多地研究画论画技,但绘画作品浑然天成,山水万物的神韵都跃然纸上。

黄培芳自幼与海为邻,亲近山水,中青年时期也不断踏足观赏祖国青山绿水。他常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灵性和高雅品格,也从山水中汲取创作灵感,想象天马行空,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境界高远而非遥不可及,不难得出其在山水诗画领域的斐然成绩归功于何处。

黄培芳的山水画创作也并非自学成才,曾以王绂为师,而王绂曾以王蒙、倪瓒为师。王蒙,号黄鹤山樵,是赵子昂的外甥,画法借鉴王维、董元、郭熙,被盛誉“五百年来无比君”;倪瓒,字元镇,号云林,画法参考李成、郭熙,画作淡雅天然。明初王绂结合两师特点,力主形似神到,善作山水人物花木翎毛之画。王绂此人,字孟端,多以字行,号友石生,四十不到便隐居九龙山,因号“九龙山人”,著述有《王舍人诗集》。他一生经历坎坷,性格孤冷高傲,但耐不住他才华横溢,诗词书画精通,诗画成就卓绝,尤以墨竹图名扬天下,墨色饱满,运笔繁复爽落,几乎可与其师王蒙齐名。

在王绂的指导下,黄培芳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山水画风格,而且很重视画技中的点苔法,细致表现树根边的杂草、山石的缝隙、丛生的灌木、甚至于远处的山木,如“蜻蜓点水”般,以少量水墨酝酿出点点青苔似的草木。点苔法是历朝历代山水画家都比较看重的创作技法,明画家唐志契曾在《绘事微言》说道:“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清朝方薰的《山静居画论》曾曰:“古画有全不点苔者,有以苔为皴者,疏点密点。尖点圆点、横点竖点、及介叶水藻点之类,各有相当,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

黄培芳接触并深入山水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晚年还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艺大家聚首论画,众人的画论画技与日俱强。“咸丰初年,李秉绶在广州城北大石街和秀琨(冯子璞)、叶英华、张维屏、黄培芳、宋光宝共结画社,名曰‘石园画社’,频繁举办画友间的聚会,相互切磋,探讨画义。”[1]这是岭南美术史上一大新闻,以李秉绶和冯子璞为主要发起人,在广州城北大石街成立了石园画社,也就是在今日广州越秀区的小北路大石街。当时画社周边满是湖光山色,潋滟动人,环境清幽雅致,很适合艺术创作,所以他们就萌生了建立画社的念头,也正是美景成就画社,画社成就艺术大家。

仔细考究,黄培芳应该在绘画上受过宋光宝等导师的教导,得益于李秉绶、秀琨先生建立的诗词书画研讨社,以及一群名流才俊间互学互助。他们或擅长诗词,或擅长山水画、花卉画,就在石园画社长期来往切磋,频繁交换画论、共同鉴赏画作,终促使自己成为书画历史上的名家,开创粤派绘画新景象。

黄培芳有一幅山水画为其晚年代表作,现收藏于中山市博物馆。画面上,隔岸相望的两座险山、隐藏在山缝中的小瀑布、陡坡急流、加上两岸和山上尽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物象,以及近处的观赏亭和小桥流水,整幅画将祖国壮丽的山光水色凝结在一刻。其中“点苔法”在画中树木、险山皱褶里多次派上用场,运用得活灵活现,浓淡相宜,使得整体远近高低的层次感十分突出,才汇成了这一幅山水画佳作。右上角以行草搭配水墨山水画:“此帧用笔如风樯阵马,一气呵成,然意致萧散闲逸,其神全也。乍见似浅淡,细味则深邃沉着,道光廿五年初秋”,落款处题上自号、其字加本名“粤岳山人香石黄培芳”。黄培芳在画作上题写的内容一表个人胸襟情怀,字里行间感受到其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引导观赏者仔细品味并加以思索。

三、黄培芳绘画作品的现代价值

黄培芳是近代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思维开阔创新、画风清新秀雅,在绘画创作方面有独到见解,其山水画作品对古今的人来说都不愧为珍宝。培芳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清朝,一生经历坎坷,亲眼目睹清朝盛衰变化,其画作也是历史的物化见证者,具有重要的文学历史价值。然而现代人对其作品的重视度和深层意味的认识还不够,所以笔者希望解释黄培芳绘画作品的意义,引起现代社会的珍视。

(一)对艺术家所处朝代研究的历史价值

今日的我们渴望了解黄培芳先生,试图借他的眼“察看”当时的境况,将自己代入作品感受时代气息,通过他来了解清末的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最基本的是先从其艺术作品着手,比如本文一直提及的描写祖国景况的山水画。

即通过比对某段时期某人的艺术作品,如对黄培芳的山水画中景物意象进行物态研究,找寻画家当时的视觉体验和心灵感受,可以更全面认识清代的社况文风,这也是现代考古、文艺学家渴望发现并解读艺术作品,以寻找古今联系、理清时代发展脉络的最大心愿。

对黄培芳艺术作品的系统研究,想必能对黄培芳本人的生平挖掘、黄氏家族文化脉络的梳理以及清代后期的盛衰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兴许在专业视角下能挖掘出新线索,展望新成果。

(二)对现代艺术教育模式的启示意义

这里介绍的黄培芳主要是以画家的身份,而他还隐藏着教育家、学者的身份。借着培芳画作引发对现代教育方式的反思和启示,意在对应试型的艺术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希望今人能从他身上得到启迪。

当代艺术型教育被困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他们整天坐在固定的白屋子进行练习和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正慢慢消解,有少数人还会兴趣泯然、灵感殆尽,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艺术家永远跨不过高远境界里最后的关卡。国家正大力培养艺术型人才,但却没有像从前那般隔一两代便出现影响卓绝的艺术家,与其感慨以前“乱世出英雄”,不如将今代艺术教育思考得更为透彻。

艺术练习的确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他们凝神定心地在某个比较固定的场所进行长期练习。我们不否认应试教育模式给予普通人以公平机会和很大希望,但还需要看到艺术教育的初衷与未来,是要培养创新型、想象型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这些都指向自然型教育模式,像黄培芳一般纵情于山水之间,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在石园画社进行自由创作。兴许是个人际遇和历史浪涛造就了培芳,但个人主动的向往和积极的探索,让他得以发现青山秀水的大自然奥秘,感受“会当凌绝顶”的豪迈志气,并在旅途中结识同道好友,分享艺术创作的愉悦,分担彼此的忧伤与烦恼。

反观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对艺术特长生最大的标签却是“颜值高”,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甚至是比较嘲讽的。以前的艺术大家地位崇高,受人敬仰,而我们今天听到身边的同学是艺术特长生却会认为是“学习不好,不务正业,靠脸吃饭”。笔者认为这些偏见根源其实还在艺术培养的方式上。艺术课堂的教育真的不能只囿于画室、应试和简单的户外写生,艺术特长生应该多进行社会实践,认真感受真实的人生百态,领悟世间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需要很多人生阅历的磨练和积累,继而厚积薄发,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社会文化风气的先锋模范。

(三)对岭南文化学科建设的价值

香山黄氏世家人才辈出,在优秀的家风学风熏陶下,书香文化世泽传遍家族子弟,扩散至乡里等片区,日渐锻造出黄家在岭南地区甚至全国的文化影响力,黄氏世家文化也成为岭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黄培芳就是黄氏世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他身上蕴含着黄氏世家的文化血脉,在艺术创作和教育著述时无不表现出黄氏特色风骨,作品和桃李更是遍及天下。

黄培芳在个人学术研究上的贡献不容小觑,写就繁富的地方文献、提倡教育改革、创作出许多美学价值高的艺术作品,使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或诉求效应。这些艺术作品隐藏的文化力量是会扎根生长的,衍生出的文化软实力遍及一方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方群体性格,进而代代相传凝结成岭南文化的精华,为岭南文化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素材和能量。

[1]黄国乐.岭南绘画集团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杨勇.腹有诗书气自华——黄培芳的书画世界[J].书画世界,2013(3).

[3]张明,于井尧.中国美术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黄氏岭南山水画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雨岭南
狐生子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