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现状分析

2017-01-27欧兰春刘明珠吉首大学师范学院416000

大众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古村落湘西苗族

欧兰春 刘明珠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416000)

湘西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现状分析

欧兰春 刘明珠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416000)

湘西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坐落于湖南省少数民族高寒贫困山区,因为历史、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古村落如今破坏严重,为了找到保护方案,推动乡村研究的理论研究,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4号,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并由国家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4月22日对外公布。这为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依托的村落保护提出决策依据与实践路径。本文将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湘西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现状,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

湘西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现状

该文为湖南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14YBX031

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西北部,大部分区域都在800米以上的海拔,最高可达1117米,属苗族地区。腊尔山区共有腊尔山镇、两林乡、柳薄乡、禾库镇以及米良乡5个乡镇,行政村有60多个,村民小组300多个,13000多户,共6.5万人左右,其中苗族人口高达98%,贫困人家8000户左右,共3万人左右,占55%。由于受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等诸多的影响,出现了当地群众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住房难、就医难、出行难、就业难、致富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属于云贵高原延伸部分,海拔高,降雨量少,人畜饮水缺乏。每年平均降雨量仅仅只有1308.1毫米,成为了湘西自治区内降水最少的地区,同时也是全省少雨区之一,并且村寨没有集中供水源,蓄水设施差,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导致村落大部分饮水、用水都必须采取最原始的担水的方式来维持生活用水。因此找好合适的生命之源,并且把水引进来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在腊尔山区这块高寒台地上,依旧生活着6.5万人,共计65个村,213个自然寨,374个村民小组,14675户。虽然古村落的房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是还有许多的居民房存在着坍陷的危机,其中受损的村落房屋数量达到原有基础的三分之一,并且还存在着一部分与古村落形象不符的建筑,影响了古村落的整体风貌。在苗族古村落里有许多的苗民的房屋都倒塌了,倒塌处杂草丛生。并且在发展旅游业之后,在这些地方常能发现游客们随手丢弃的垃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腊尔山区大部分的道路还是石子路,只有5个村左右是水泥路,大约为14公里的路程。绝大部分的路的地基都已经被严重破坏,路况较差,一到雨天就会造成道路堵塞,造成了生活在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的人民出行的不便。在挑选的调研村落中还存在着57个自然寨道路完全不通,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靠人背马驼、肩挑手扛。

第四,收入较低。据了解,2009年整个腊尔山区农民纯收入为1486元左右,比全凤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659元左右,腊尔山区的人均纯收入不到全省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腊尔山区收入无法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面积大。根据国家扶贫标准测算,直到2013年底,贫困数量达0.9万人家,占总数61%,贫困人口4.7万人,占总人口72%。按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2014年该地区共有贫困户9980户,4.4万人,占总数68%。二是贫困深度大。腊尔山区的居民主要靠种植作物和外出务工赚取收入,而且没有其他基础资金来源。居民人均收入仅有2280元,是湘西自治州农民人均收入的43%,占湖南省的27%,全国的26%。2015年初,在腊尔山地区识别贫困村45个,贫困户6210户,贫困人数2.03万余人。三是返贫现象严重。腊尔山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再加上这个地区居民极薄的生活底子,极低的抗灾能力,因此造成了因残、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第五,由于地势原因,自然条件恶劣。腊尔山区平均气温只有13—14度,比全省平均气候低3—4度,腊尔山区常年低温,导致有时间长的冷冻现象,有害于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以致于只有低产的农作物,同时致使腊尔山区的居民的温饱问题较严重。再加上腊尔山区广布石灰岩,严重的石漠化,贫瘠的土壤,零散稀少的耕地,可看出腊尔山区的生产条件差。以致于腊尔山区的居民一年之中只有十个月的主食是米饭,其余都是凭借红薯、玉米来维持日常吃食。

第六,落后的电力设施。腊尔山区大部分村落都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并且整个腊尔山区居民用电达每度为1.1—1.2元电价,由此可见用电价格是城镇居民的一倍。散居在偏僻深山的少数村民,因收入不高等原因,至今照明仍使用煤油灯。

第七,社会事业薄弱。教育教学条件差,使腊尔山区的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据了解,腊尔山普遍居民受教育层次不高,据调查,共889人的腊尔山区腊尔山镇拉召村,其中有228人为文盲,有300多人是小学文化程度。另外大教村共650人,其中有40多人是文盲,100多人为小学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仅有10多人。尤其可见,高寒山区教育教学条件差,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几乎没有农业科技贡献率以及农村劳动力受技术培训等,正是由于整体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就造成了就业致富能力差。

第八,拥有脆弱的产业基础。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腊尔山区主要是以水稻为主,玉米、红薯为辅。主要有辣椒、烤烟及部分药材等经济作物,较小的规模,零散的布局,单一的结构,较差的适应性,支柱型产业缺乏。尤其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逐年减少的耕地与草场,持续出现断层的产业,逐步萎缩的传统种养业,尚未成型的新的支柱产业,致使农民增收难度大、稳定性差。

第九,古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由于种种不便,腊尔山区许多青壮年都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古村内大多数都是老人带着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部分人也搬离古村,使得古村出现了“人去楼空”现象。

第十,发展缓慢的医疗卫生事业,腊尔山区因为器械和药品严重缺乏,并且水平极低的医疗技术,出现了因贫致病、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现象。

一个民族的村落,都是历史上长期稳态延续下来的文化事实,是民族传统文化之依托。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腊尔山区苗族古村落历经了历史的洗礼早已千疮百孔。因此,在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前提应为保护民族村落,解决古村落居民生活生产问题以及保护民族村落的文化生态环境。

欧兰春(1981年2月),女,汉族,湖南宁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民族学。

刘明珠(1979年5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古村落湘西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培中古村落文化
走进湘西凤凰城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湘西 国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