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7-01-27武卫东

运动 2017年10期
关键词:耐力竞技力量

武卫东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论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武卫东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培养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速度能力、力量能力、耐力能力、协调能力、柔韧能力、竞技能力、争夺能力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提出青少年基础阶段的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注重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少年;摔跤运动;综合能力

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分为基础训练、一般训练、提高性训练和高水平竞技训练4个阶段。综合能力是青少年成为优秀的摔跤运动员的必备能力,对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有规律的综合能力培养,才能使得青少年成长为优秀的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运动训练的整个过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2.1 技战术能力培养

就运动训练过程来讲,青少年时期的训练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的基础。青少年基础阶段的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注重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青少年摔跤训练中,教练员要深刻认识技术训练的重要性。训练中要以正确的基本技术训练为第一要务,强调在正确要领指导下的多次数、多组数训练,使运动员及早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提高技术动作的精准度,力争使运动员熟练掌握和运用每一个技术动作,并能根据不同对手和比赛环境的需要,进行合理使用。让运动员更多地体会运动技术的动作节奏、肌肉用力感觉及动作连接的技巧,而不是单纯追求成绩,追求量和强度,这样才能获得早期训练的效果。在运动员熟练掌握单个技术的基础上,要狠抓单个技术之间的变化和衔接,使运动员既能熟练运用A技术动作,也能够运用B技术动作,并使用C技术、D技术等,甚至能做到A技术、B技术、C技术和D技术之间的熟练转换。正确战术的形成受运动员基本技术、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心理素质、智力水平等的影响。灵活地运用和变换战术,对夺取比赛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在摔跤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重视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战术能力,通过战术能力的培养来提高运动员的各种技术水平和比赛能力。重点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基本的战术原理:(1)以动作结构相似的抓握技术来实施类似的进攻准备;(2)使运动员既能够熟练运用A技术佯攻来为实施B技术做准备,也能熟练运用B技术佯攻来为实施A技术做准备;(3)随时根据赛场敌我形势的变化,在A技术与B技术、B技术与A技术,甚至A技术与C技术、D技术之间的相互转换。此外,应把运动员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战术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应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及与这些能力密切相关的协同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全面培养和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

2.2 速度能力的培养

速度能力是运动员以最佳速度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及早培养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对提高竞技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快速发展期,因此,在青少年摔跤训练中,要通过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1)以一般和专项的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各种速度,尽早培养运动员快速完成技战术动作的能力。(2)通过提高技术动作的精确度和合理性来提高速度能力。(3)通过培养运动员的实战经验来提高他们赛场上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及与此相关的应变、反应能力。(4)抓住速度能力提高的敏感期合理安排速度训练。(5)将速度训练同运动技术和专项特点紧密结合起来。(6)合理安排速度训练的时间和顺序。(7)通过发展各种力量素质促进速度能力的提高。

2.3 力量能力的培养

在摔跤运动中,运动员是通过配对来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比赛的,因而必须具备相当大的力量能力。另外,当运动员想以最佳的速度来实施技术动作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爆发力。因此,在青少年摔跤训练中,首先,应重视力量能力的培养,采用适宜的负荷,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最大力量、快速收缩力和力量耐力。一般和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不仅要能增强运动员肌肉组织的力量,而且还要防止支撑器官因承受过度负荷而引起的损伤。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同于成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一方面,要重视四肢、腰、腹、背、臀等部位的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的训练、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那些薄弱的小肌肉群的力量。这是因为摔跤运动中的许多动作是很复杂的,需要身体各部位许多大小不同的肌群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其次,在力量训练中应突出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的训练,可利用不同的地形进行各种短距离的跑跳练习,如短距离的冲刺跑、沙地跑,折返跑、蛇形跑、单双腿的跨步跳、半蹲跳、跳绳、抛实心球,杠铃平推、颈后上推、提拉,双杠臂屈伸、仰卧起坐、俯卧背伸等。第三,重视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同发展。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在学习和练习各种摔跤动作、力量动作时,往往由于拮抗肌不能协调放松而影响动作的正确完成,同时也容易导致肌肉劳累。因而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应加强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协同发展。第四,力量练习要紧密结合摔跤运动的专项特点,注意正确的技术动作。力量训练时首先要根据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来选择恰当的练习,以发展有关的肌肉群力量,其次要通过肌电研究了解主要肌群用力特点、工作方式、用力方向、关节角度等,来确定力量训练的方法。第五,坚持循序渐进的负荷递增原则。既要随时根据运动员力量的增长,适时增加训练的负荷量,又要避免过大的负荷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不同训练周期、训练任务、技术水平、个体差异合理进行安排。第六,把力量与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之转化为速度力量。在训练实践中,要科学地调整动作力量和动作速度,避免长时间地采用恒定负荷,影响速度力量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局部的速度力量能力与全身速度力量能力相结合。

2.4 耐力能力的培养

对摔跤项目来讲,具备相应的耐力素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机能,使机体保持持久的竞技水平,延缓疲劳的产生,提高机体恢复能力,这对创造优异成绩无疑是有利的。虽然发展耐力的最有利时机在青春发育期,但现有的研究表明,与有氧供能密切相关的专项基础耐力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就能达到较高水平,并对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耐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青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应重视有氧和无氧耐力能力的培养。可采用适宜的负荷,不断提高运动员一般和专项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最大限度发展运动员的耐力能力。

2.5 协调能力的培养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协调能力越好,他们在训练的各个阶段掌握和巩固技战术就越容易。协调能力对摔跤运动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阶段,应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协调能力,广泛掌握和提高一般协调能力,较好地专项协调能力,为高水平竞技阶段掌握高难度技战术创造条件。从技术角度讲,应重点训练运动员的辨别能力、平衡能力和动作的连续能力;从战术角度讲,则应重点加强运动员整套动作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定向能力和应变能力。

2.6 柔韧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身体柔韧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维持肌体温度、减少肌肉拉伤,而且可以有效改善肌肉的弹性、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动作幅度、力度,增大运动时的做功距离。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强度大,技术复杂多变的运动,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许多部位常常处于扭曲状态,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很高。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发展身体柔韧性的最佳时期,因此,应注重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运动前和运动后进行柔韧练习习惯,掌握正确合理的练习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肩部、颈部、腰部、背部、髋部、上肢、下肢及脊柱周围、膝关节、踝关节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训练。以期通过身体柔韧性的改善,达到促进技术动作、速度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力量能力、竞技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提高。

2.7 争夺能力的培养

争夺能力是力量、手法、步法、身法密切配合的一种能力。摔跤对抗就是要通过抢、拿、夺、插、掏的手法,结合上步、扣步、插步、背步等步法,以及贴身、进肩、进臀等身法的积极配合,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进而运用技术动作制服对手,取得比赛胜利。青少年时期的训练应特别注意培养运动员的争夺能力,逐步提高技术动作的变化速度,以及对抗强度,提高运动员瞬间扑捉战机的能力。在运动员掌握单个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应突出多个技术动作的衔接训练,突出抢把意识,转移速度、攻击时机,逐步使运动员的手法、步法、身法相互配合,合而为一。

2.8 竞技能力的培养

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应特别重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即除了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能和技术水平之外,还应对智力状况、专业知识、心理稳定、自我调控、自我激励、意志品质、自信能力和对各种竞赛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专门的引导和训练。逐步养成比赛经验丰富、比赛作风稳健、技术全面独特、手法灵活熟练、竞技实力雄厚、攻防兼备灵活、心理素质强大、方法得心应手、技战术灵活得当,与教练员指挥配合默契,应变反应快速,这对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 ] 黄新作.柔韧性的改善[ J ].国民体育季刊,1993(2):39-54.

[ 2 ] 孙欢(译).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NBA体能训练[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 3 ] 裴海泓.体育[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4 ] 迈克尔.罗伊森,特蕾西.哈芬,王伟伟,梅茂荣(译).身体锻炼手册[ 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 5 ] 乔治.迪特曼,鲍伯.沃特,汤姆.特罗兹,段炼(译).提高速度的秘诀[ 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G886.2

A

1674-151X(2017)10-04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0.021

投稿日期:2017-04-08

武卫东(1963—),高级教练员。研究方向:摔跤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耐力竞技力量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花与竞技少女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