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了“洋垃圾”的当
2017-01-26吴师菲
文 吴师菲
不要上了“洋垃圾”的当
文 吴师菲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对于走私电子、服装等洋垃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5条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的将以走私罪论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6年底以来,广东查获11870吨冶炼矿渣和部分生活垃圾、浙江查获3000多吨电解铝阳极炭块残极、大连查获1000余吨走私固体废物、厦门查获来自韩国的500吨旧服装……我国各地海关缉私部门连续围堵、破获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
“洋垃圾”服装“入侵”踪迹
很多“洋垃圾”会被不法分子分销给不具有加工资质的小作坊处理,导致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此外,“洋垃圾”还会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人身安全威胁。
今年3月3日,汕头海关和陆丰公安、边防、打私、工商等部门在碣石镇捣毁一个走私进口旧服装储存窝点,多达96吨的进口旧服装被锈迹斑斑的铁丝捆绑成堆,包装袋上的英文字母还清晰可见。据汕头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旧衣服不仅来源不明,且未经检疫、消毒,一旦流入市场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洋垃圾”服装产业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从可检索到的报道时间来看,这一产业在国内至少已有18年历史,而且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区。
最早的公开报道是,1999年北京查获14包约1.5万件国外进口的旧服装。时隔两年,在郑州市的一些市场上,又出现公开销售的洋垃圾,该商铺生意十分红火,女老板称这些都是日本服装,因是旧衣服才便宜处理。
2002年,在重庆万州两个服装店查获了数百件来自日韩的洋服装。其中一件羽绒服上,斑斑血迹还清晰可见。浙江温州在2005年时曾出现“洋垃圾”一条街,暗访的工商人员随手拎起一件白色外套,发现在肩部竟还残留有血迹。虽然臭味刺鼻,许多年轻女士却不停翻捡地上堆作一团的外套,并忙不迭地轮流试穿。
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类似新闻曝光,安徽、海南、广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多个省份均现洋垃圾店铺。距今最近的一次报道是去年11月,深圳海关集中销毁441吨走私废旧衣物。而在此不久前深圳边防刚截获了一批549吨重的洋垃圾服装,其数量之大令人惊叹。
罪魁祸首有哪些
早在1985年10月23日,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下发通知称:“据有关部门反映,日本……成立了专门向中国大陆出口废旧衣服的公司,他们从一些医院的停尸房、废品处理部门收集各种旧衣服,组织向我国出口。”
部分外国商贩以回收处理垃圾为名,通过外国垃圾出口渠道获得后进入中国,国内走私分子以极低价格购进洋垃圾后进行分拣销售,可牟得暴利。境外旧服装流入我国市场大致可分为走私入境、转运、加工、销售等几个环节,一般由不同团伙分别经营且单线联系。在这条分工明确的洋垃圾走私产业链中,多方各自获利。目前我国洋垃圾的主要输出国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对垃圾处理要求严格的发达国家。据介绍,国外供货商并不赚取垃圾本身的钱,而是赚取当地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置补贴。
对于国内走私商而言,出售“洋垃圾”,可以赚取高达数倍的利润。同时,分拣人力成本低,也是这些人赚取暴利的另一要素。
究竟是谁的旧衣服
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医学专家在内的多方权威单位及人士均曾公开表示,这些洋垃圾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垃圾场、废品处理厂及医院、殡仪馆,有些是病人不穿的,有的甚至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
调查人员介绍,这些旧洋服装流入后,商贩将其中档次较低的用自家洗衣机简单清洗、熨烫。档次较高的,则拿到干洗店清洗,然后就加上商标,打着进口服装的招牌将这些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服装销给消费者,有时还会加上名牌服饰商标。此外,早期也不乏商贩对服装旧不进行任何处理就出售给顾客的情况。
“洋垃圾”服装的危害
医学专家称,这些走私旧衣物含有大量致病病原体,抵抗力弱的人如果接触到这些病原体,极易造成肠道、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曾对媒体暗访取得的“洋垃圾”服装参考有关检测方法进行了微生物检测。结果发现:与普通存放的新衣服相比,洋垃圾服装含有明显较多的细菌。其中有一件衣服的细菌数超过了5600个,另外两件也都超过了1200个,而普通的新衣服上细菌数只有200个左右。
据有关文献介绍,这些服装还可能带有结核杆菌、鼠疫、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危及人类健康。而某些致病菌是无法通过一般的洗涤方法来彻底杀灭的。
“洋垃圾”服装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是一个污染源,与新衣服一起存放或洗涤时,会产生交叉污染的情况。另一方面,它所携带的病菌可能会使人感染各种皮肤疾病或其他疾病。而造成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源头有问题,本身携带大量的细菌;二、没有经过专门的消毒和杀菌处理(高压灭菌、消毒液消毒等方法);三、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被污染。
如何辨别“洋垃圾”服装
看关键部位的新旧
衣服关键部位包括腋下、肘部、领口等。这些位置在日常的穿着中更容易留下痕迹。腋下和肘部因为经常会弯折,所以很容易产生褶子,新衣服则不会有这个问题;洋垃圾衣服的领口因为经常会和脖子摩擦,所以会有很明显的穿过的痕迹,比如发黄、有光泽等。
看商标成色
洋垃圾服装因为被长期穿过,洗过很多次,所以商标会卷曲、松斜、发黄发旧,规格、号码模糊不清。很多网上卖的外贸衣服的商标会被剪掉后出售,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剪标。如果怀疑收到的衣服是洋垃圾,商标又都被剪去,可以观察商标未被剪掉的剩余部分是否褶皱明显或破旧破损,如果是,那么就要当心了。
闻气味看细节
闻一闻衣服是否有特殊的气味,这个气味不仅指旧货的味道,有时候香味是批发商为了掩盖异味喷上去的。另外,可以看看衣服的细节部分来分辨,比如看纽扣和拉链是否失去光泽或者镀层脱落等;缝线是否有脱落,锁连是否有开线的现象;如果是毛衣,则要看是否有起球,很多球球的毛衣可以肯定是被穿过。
看有无同款
洋垃圾服装款式一般都是以单件出现,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规格,卖家库存数量基本都是一。如果同款衣服不止一件,基本就可以判断不是洋垃圾了。(设计师定制除外)